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计算机辅助快速成型钛网在眼眶爆裂骨折整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
作者 张翔 陈伟 +6 位作者 曹罡 董震 徐金科 刘秉尧 罗婷苑 马娟 张森林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07-410,共4页
目的由于眶下壁和眶内侧壁的形态不规则,且衬垫的钛网通常是在术中由医师根据经验手工弯制和塑形,难以精确恢复眶壁的原有形态,故整复效果难以得到保障。本研究分析应用计算机辅助快速成型技术预弯的钛网修复眼眶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 目的由于眶下壁和眶内侧壁的形态不规则,且衬垫的钛网通常是在术中由医师根据经验手工弯制和塑形,难以精确恢复眶壁的原有形态,故整复效果难以得到保障。本研究分析应用计算机辅助快速成型技术预弯的钛网修复眼眶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11例眼眶爆裂骨折患者术前CT扫描数据,应用镜像和反求及快速成型技术3D打印出伤侧眼眶的树脂模型,在此模型上对钛网进行塑形,再通过睑下缘切口将塑形的钛网植入眶内骨折区域。通过临床和CT检查,评价其复视、眼球运动、眼球内陷和眼眶容积的恢复情况及钛网的在位情况。结果所有病例手术顺利,预弯的钛网不需要术中再次塑形和修剪,植入的钛网与眶壁贴合紧密。随访3~12个月,所有患者复视症状消失。眼眶容积得到理想恢复,容积差从术前的(2.60±0.43)m L降至(-0.07±0.62)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眼球内陷得到理想矫正,突度差从术前的(2.35±0.81)mm降至(0.10±0.5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眼球运动无受限。结论应用计算机辅助快速成型技术预成型的钛网适用于眼眶爆裂骨折的整复,可精确恢复眼眶的解剖形态和容积,消除眼球内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爆裂骨折 复视 眼球内陷 快速成型技术 钛网
下载PDF
聚乙烯醇缩丁醛对三维联通纳米氧化锆骨组织工程支架压缩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朱瑞乔 马娟 +3 位作者 朱迎兰 史小蕾 董震 金磊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21-525,共5页
目的:既往制备出的纳米氧化锆骨组织工程支架具有良好三维联通性但成型率和压缩强度均未达到理想水平。文中在浆料的制备过程中加入聚乙烯醇缩丁醛( Polyvinyl butyral , PVB)作为分散剂,期望制备出性能更稳定的浆料,并同时探索PV... 目的:既往制备出的纳米氧化锆骨组织工程支架具有良好三维联通性但成型率和压缩强度均未达到理想水平。文中在浆料的制备过程中加入聚乙烯醇缩丁醛( Polyvinyl butyral , PVB)作为分散剂,期望制备出性能更稳定的浆料,并同时探索PVB的最佳添入量,以达到优化支架性能的目的。方法制备0~0.3wt% PVB含量的纳米氧化锆乙醇水基浆料,利用沉降反应、万能试验机测试压缩强度以及扫描电镜观察研究分析PVB的添加效果。结果沉降实验显示不添加PVB (添加去离子水)的氧化锆浆料分层明显,上层为上清液,下层为白色沉淀,添加了0~0.3wt% PVB的氧化锆浆料上下层均无明显界限,上层为白色混悬液,下层为白色沉淀。0.2wt% PVB 氧化锆粉体沉降实验分层最不明显,其支架压缩强度为(0.324±0.030)MPa,明显高于去离子水和其他浓度PVB支架(P<0.01);以往使用的氧化锆水基浆料制作的支架压缩强度为(0.109±0.021)MPa,明显低于不同浓度PVB支架(P<0.05),不同浓度PVB支架(0.2wt% PVB除外)压缩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SEM观察结果显示,0.2wt%PVB所制作的支架表面裂纹最少且分布稀疏,其余不同浓度PVB浆料制作的支架表面均有不同程度的缺陷,裂纹大而深。结论 PVB添加后能明显改善氧化锆浆料的稳定性,并能提高氧化锆支架的压缩强度,可以满足体内成骨模型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缩丁醛 氧化锆 骨组织工程支架
下载PDF
珊瑚羟基磷灰石联合浓缩生长因子修复兔颅骨缺损 被引量:8
3
作者 罗婷苑 张森林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76-379,共4页
目的骨缺损修复是临床一大难题,异质骨材料与生长因子复合以提高骨缺损修复能力近年来成为研究热点。文中旨在探讨异质骨材料中珊瑚羟基磷灰石(CHA)联合浓缩生长因子(CGF)修复骨缺损的效果。方法选24只新西兰兔,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HA/CGF... 目的骨缺损修复是临床一大难题,异质骨材料与生长因子复合以提高骨缺损修复能力近年来成为研究热点。文中旨在探讨异质骨材料中珊瑚羟基磷灰石(CHA)联合浓缩生长因子(CGF)修复骨缺损的效果。方法选24只新西兰兔,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HA/CGF+CHA组、CHA/CGF+自体骨组和CHA+自体骨组,每组8只,在每只兔的两侧颅骨上各制备1个直径10mm圆形缺损。术后6周和12周取材,通过Micro-CT及组织学观察评价骨修复效果。结果 Micro-CT结果显示,CHA/CGF+CHA组:术后6周骨缺损区CHA孔隙中有较多的新骨形成;术后12周CHA孔隙中有大量的新骨形成,骨密度明显增加,CHA部分降解吸收。CHA/CGF+自体骨组:术后6周邻近骨床的CHA孔隙内有少量新生骨长入;术后12周CHA孔隙内的新骨量明显增加。CHA+自体骨组:术后6周自体骨与骨床交界处有骨痂形成,边界模糊;术后12周自体骨与周围骨床完全融合,边界不清。CHA/CGF+CHA组术后6周和12周新骨量多于CHA+自体骨组[(39.00±7.61)mm3vs(32.12±6.55)mm3,(49.75±2.36)mm3vs(39.45±7.02)mm3,P<0.05],骨密度多于CHA+自体骨组[(308.30±29.82)mg/m L vs(256.85±151.25)mg/m L,(389.00±31.87)mg/m L vs(302.53±127.05)mg/m L,P<0.05],在术后12周,CHA/CGF+CHA组新骨量和骨密度与CHA+自体骨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结果:CHA+自体骨组术后6周植入的自体骨与骨床之间有新骨形成,并有少量结缔组织长入;术后12周,自体骨与周围骨床完全融合,边界不清。CHA/CGF+CHA组术后6周骨缺损区CHA孔隙内有散在的新骨形成;术后12周,CHA孔隙内有大量新骨形成并相互融合,部分CHA降解吸收。CHA/CGF+自体骨组术后6周近骨床的CHA孔隙中有少量编织骨长入;术后12周,新生骨质及类骨质面积增大,但缺损中央区域的CHA孔隙内仅有结缔组织充填,无新骨形成,CHA部分降解吸收。结论 CHA与CGF联合使用能有效地促进骨愈合,CHA/CGF复合人工骨是理想的骨移植替代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羟基磷灰石 浓缩生长因子 骨缺损 修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