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4)C-UBT检测具有上消化道症状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家庭聚集性的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谭晓林 陈明 +5 位作者 陈昂 谢彩虹 赵超 陈冬妹 肖文 尹泉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4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探讨具有上消化道症状病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状况及家庭聚集性。方法对具有上消化道症状而来我院消化科门诊就诊的病人8 750人,进行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rea breath test,14C-UBT)检测H.pylori感染,... 目的探讨具有上消化道症状病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状况及家庭聚集性。方法对具有上消化道症状而来我院消化科门诊就诊的病人8 750人,进行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rea breath test,14C-UBT)检测H.pylori感染,以及对上述病人进行宣教,动员其家庭成员自愿参加该检测项目,其中资料完整的有840个家庭,共2 905人,确定是否存在H.pylori感染,且问卷登记其家庭环境因素如家庭收入和教育状况等。结果 8 570例具有上消化道症状病人中H.pylori总感染率为61.29%,不同年龄组H.pylori感染率不同(χ2=224.672,P<0.001),且有典型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但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6,P=0.556)。通过二项分布拟合优度检验探讨H.pylori感染的家庭聚集性,H.pylori感染在家庭内的分布不符合二项分布[χ2=22.05,χ2(0.05,3)=7.81,P<0.05不符合二项分布],在理论分布上发现H.pylori感染有家庭聚集性分布趋势,夫妻之间H.pylori感染率情况一致(P=0.494,P>0.05),夫妻H.pylori感染的符合率为56.90%。双亲感染家庭儿童的H.pylori感染率为51%高于双亲未感染家庭儿童的H.pylori感染率为29%(χ2=27.102,P<0.001)。环境因素良好家庭儿童感染的比例(32%)明显低于环境因素一般(49%)及环境因素较差(56%)的两种家庭(χ2=33.543,P<0.001)。结论具有上消化道症状的门诊病人H.pylori感染率较高,性别间差异不明显,家庭成员内H.pylori感染具有聚集性,环境因素与儿童感染H.pylori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家庭聚集性 14C-尿素呼气试验
下载PDF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心率变异性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8
2
作者 谭晓林 陈明 《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4年第2期97-100,共4页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心率变异性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对8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66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6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作心率变异时域和频域分析。结果①功能性消化不良组SDNN、rMSSD、PN...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心率变异性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对8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66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6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作心率变异时域和频域分析。结果①功能性消化不良组SDNN、rMSSD、PNN50、LF、HF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DANN和UL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于评估交感、迷走神经平衡的指标LF/HF较对照组显著增大(P<0.05);②十二指肠溃疡组的SDNN、SDANN、ULF、LF、LF/HF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MSSD、PNN50、HF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功能性消化不良组除LF/HF较十二指肠溃疡组升高外,其余各项指标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有明显改变,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为迷走神经张力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心率变异性检测对综合诊治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率变异性 功能性消化不良 十二指肠溃疡 迷走神经 交感神经
下载PDF
超声内镜诊断上消化道间质瘤的评价 被引量:2
3
作者 肖文 赵超 白岚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2006年第9期654-656,共3页
目的评价超声内镜(endoscopicultrasonography,EUS)诊断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s,GIST)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5例GIST的临床表现和EUS特征。结果25例患者中,18例直径小于3cm的GIST边缘规整,呈低回声匀质肿块,... 目的评价超声内镜(endoscopicultrasonography,EUS)诊断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s,GIST)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5例GIST的临床表现和EUS特征。结果25例患者中,18例直径小于3cm的GIST边缘规整,呈低回声匀质肿块,符合良性肿瘤特征,另外7例直径大于3cm的GIST中,5例患者的EUS图像呈不均匀声像伴无回声区,其中3例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另外2例直径为9cm和12cm者边缘不规整,4例内镜下黏膜表面呈溃疡样病变,所有7例患者术后病理和免疫组化均证实为GIST,2例为恶性肿瘤。结论EUS对GIST的诊断很有帮助,并提供临床医师确定下一步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超声内镜 诊断
下载PDF
复合乳酸菌联合三联及四联疗法根治幽门螺杆菌的疗效 被引量:12
4
作者 谭晓林 谢彩虹 +1 位作者 赵超 陈冬妹 《临床医学工程》 2015年第8期1054-1055,共2页
目的探讨复合乳酸菌联合三联及四联疗法根治幽门螺杆菌(H.pylori)的疗效。方法选取具有上消化道症状且H.pylori阳性患者600例,随机分为四组:三联疗法组(A1)、三联疗法+复合乳酸菌组(A2)、四联疗法组(B1)、四联疗法+复合乳酸菌组(B2),每... 目的探讨复合乳酸菌联合三联及四联疗法根治幽门螺杆菌(H.pylori)的疗效。方法选取具有上消化道症状且H.pylori阳性患者600例,随机分为四组:三联疗法组(A1)、三联疗法+复合乳酸菌组(A2)、四联疗法组(B1)、四联疗法+复合乳酸菌组(B2),每组150例。三联疗法:雷贝拉唑20 mg+克拉霉素0.5 g+阿莫西林1.0 g,四联疗法:三联疗法+枸橼酸铋钾600 mg。疗程均为14 d。比较四组H.pylori根除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A1、A2、B1、B2组根除率分别为64.0%、78.0%、86.7%、95.3%,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6.0%、14.0%、25.3%、12.7%。复合乳酸菌联合三联、四联组根除率分别比单纯三联、四联组增高,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比单纯三联、四联疗法低,且复合乳酸菌联合三联疗法根治H.pylori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四联疗法,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乳酸菌联合三联及四联疗法根治幽门螺杆菌可提高H.pylori根除率及减少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益生菌 复合乳酸菌
下载PDF
骨定量超声检测在肝硬化骨密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谭晓林 陈明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4年第2期119-122,共4页
目的探讨骨定量超声检测(QUS)在肝硬化患者骨密度(BM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对防治肝硬化骨质疏松(OP)提供诊断依据。方法采用骨定量超声仪分别测量120例肝硬化患者组和120例健康人群对照组的骨质密度;同时抽取空腹血检测血清甲状旁腺素(P... 目的探讨骨定量超声检测(QUS)在肝硬化患者骨密度(BM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对防治肝硬化骨质疏松(OP)提供诊断依据。方法采用骨定量超声仪分别测量120例肝硬化患者组和120例健康人群对照组的骨质密度;同时抽取空腹血检测血清甲状旁腺素(PTH)、1.25(OH)2D3、血清骨钙素(BGP)、降钙素、血清钙,两组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肝硬化组骨密度、血清1.25(OH)2D3、骨钙素、血清钙与对照组比较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甲状旁腺素、降钙素与对照组比较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伴有骨密度减少甚至骨质疏松,骨定量超声可在临床广泛应用于肝硬化患者骨密度减少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骨密度 定量超声
下载PDF
IGF-Ⅰ、IGF-ⅠR、IGF-Ⅱ在结直肠腺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6
作者 谭晓林 刘祥玉 +6 位作者 米贤军 谢彩虹 赵超 陈冬妹 肖文 尹泉 施为建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24-729,共6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I、IGF-IR、IGF-II在结直肠腺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1-01/2013—06在我院内镜中心行电子结肠镜检查并经活检病理确诊的100例结直肠腺瘤(colorectal adenoma,...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I、IGF-IR、IGF-II在结直肠腺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1-01/2013—06在我院内镜中心行电子结肠镜检查并经活检病理确诊的100例结直肠腺瘤(colorectal adenoma,CRA),30例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30例炎性息肉,同期20例正常结直肠黏膜作为阴性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IGF—I、IGF—IR、IGF—II的表达.结果:IGF—I、IGF.IR、IGF—II的阳性表达在正常结直肠黏膜组(5.0%、10.0%、10.0%)与炎性息肉组f6.7%、10.0%、10.0%)无统计学差异(P〉0.05),正常结直肠黏膜组和炎性息肉组与CRA组(36.0%、48.0%、44.0%、、CRC组(63.3%、80.0%、73.3%)比较呈逐渐增加趋势,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在CRA组,IGF—I、IGF—IR、IGF—II的阳性表达与性别、年龄、数量、部位均无明显关系(P〉0.05),与腺瘤大小、增生程度、组织学分类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在CRA组,IGF—I、IGF—IR、IGF—II的表达相互间呈正相关(P〈0.01).结论:在正常人群的结、直肠黏膜向腺瘤的转化,以及腺瘤的增长和转化过程中,IGFs和IGFs—R轴发挥着极其重要作用,因CLIGF-I、IGF-IR、IGF-II有可能作为结肠腺瘤癌变的预测指标,对临床早期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腺瘤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受体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胃pH联合胆红素监测对病理性十二指肠胃反流的诊断价值
7
作者 谭晓林 谢彩虹 +7 位作者 赵超 陈冬妹 肖文 尹泉 施为建 汪建华 罗世康 石冬梅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713-1719,共7页
目的:探讨胃pH联合胆红素监测对病理性十二指肠胃反流(duodenogastricreflux,DGR)的诊断价值.方法:本文对20例对照组和90例具有DGR症状的胃炎组分别进行胃镜及组织学检查、总胆汁酸测定、核素显像、胃pH联合胆红素监测诊断DGR,... 目的:探讨胃pH联合胆红素监测对病理性十二指肠胃反流(duodenogastricreflux,DGR)的诊断价值.方法:本文对20例对照组和90例具有DGR症状的胃炎组分别进行胃镜及组织学检查、总胆汁酸测定、核素显像、胃pH联合胆红素监测诊断DGR,并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1)四种方法检查20例对照组DGR(+)检出率,结果显示:胃镜及组织学检查30.0%(6/20),总胆汁酸量测定15.0%(3/20).核素显像10.0%(2/20),胃PH联合胆红素监测0%(0/20),胃PH联合胆红素监测DGR(+1检出率与胃镜及组织学比较,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与其他检查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四种方法检查90例胃炎组DGR(+)检出率,结果显示:胃镜及组织学检查76.7%(69/90),总胆汁酸测定60%(54/90).核素显像47.8%(43/90),胃pH联合胆红素监测53.3%(48/90),胃pH联合胆红素监测DGRf+)检出率与胃镜及组织学比较,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与其他检查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3种方法检查胃炎组准确性与核素显像比较,结果显示:胃镜及组织学检查62.2%,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总胆汁酸测定81.1%(P〈0.05),有统计学差异,胃pH联合胆红素监测90.0%,无统计学差异(P〈0.05、(4)根据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假阳性、假阴性几项指标的综合评估,反映DGR诊断准确性程度高低的检查顺序为胃pH联合胆红素监测、核素显像、总胆汁酸测定、胃镜及组织学检查.结论:胃pH联合胆红素监测是诊断DGR最准确的方法,是非常有价值的科研及临床确诊DGR的手段,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胃反流 PH监测 胆红素监测 核素显像 总胆汁酸量测定 胃镜 胆汁反流 对比研究
下载PDF
结直肠腺瘤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的研究
8
作者 张满芬 陈冬妹 《当代医学》 2013年第16期111-112,共2页
目的探讨针对结直肠腺瘤患者行之有效的护理干预模式及效果,提高这一人群的自我保健意识和健康生活方式。方法选取186名确诊为结直肠腺瘤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主要进行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记录评估饮食、运动、吸烟、服药、... 目的探讨针对结直肠腺瘤患者行之有效的护理干预模式及效果,提高这一人群的自我保健意识和健康生活方式。方法选取186名确诊为结直肠腺瘤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主要进行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记录评估饮食、运动、吸烟、服药、腺瘤复发情况。结果干预人群饮食正确人数、服药锻炼均显著增加,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吸烟人数、腺瘤复发人数降低(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降低结直肠腺瘤的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腺瘤 护理 干预 生活方式
下载PDF
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食物过敏因素的调查 被引量:3
9
作者 肖文 赵超 +1 位作者 徐蕾 张满芬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内科版)》 2006年第8期48-49,共2页
目的调查食物过敏因素对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的影响。方法按主诉症状将253例IBS患者分为三组腹泻组、腹痛组和其他组,采用阿罗格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对IBS患者日常生活中的17种食物进行检测和调查。结果253例IBS患者中,对一种或多种食... 目的调查食物过敏因素对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的影响。方法按主诉症状将253例IBS患者分为三组腹泻组、腹痛组和其他组,采用阿罗格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对IBS患者日常生活中的17种食物进行检测和调查。结果253例IBS患者中,对一种或多种食物过敏者,在三组之间分别为17.6%、16.1%和18.0%(χ2=0.133,P>0.05);对一种或多种食物不耐受者,在三组之间分别为66.2%、65.3%和65.6%(χ2=0.013,P>0.05)。结论虽然IBS患者症状的出现与食物过敏和不耐受有关,但与IBS症状的多样性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食物过敏 皮肤点刺试验
下载PDF
结直肠腺瘤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的研究
10
作者 张满芬 陈冬妹 《当代医学》 2013年第17期119-120,共2页
目的探讨针对结直肠腺瘤患者行之有效的护理干预模式及效果,提高这一人群的自我保健意识和健康生活方式。方法选取186名确诊为结直肠腺瘤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主要进行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记录评估饮食、运动、吸烟、服药、... 目的探讨针对结直肠腺瘤患者行之有效的护理干预模式及效果,提高这一人群的自我保健意识和健康生活方式。方法选取186名确诊为结直肠腺瘤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主要进行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记录评估饮食、运动、吸烟、服药、腺瘤复发情况。结果干预人群饮食正确人数、服药锻炼均显著增加,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吸烟人数、腺瘤复发人数降低(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降低结直肠腺瘤的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腺瘤 护理 干预 生活方式
下载PDF
结直肠腺瘤中IGF-Ⅰ、IGF-ⅠR、IGF-Ⅱ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4
11
作者 谭晓林 米贤军 +6 位作者 刘祥玉 尹泉 谢彩虹 赵超 陈冬妹 肖文 施为建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15年第3期157-162,共6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Ⅰ、IGF-ⅠR、IGF-Ⅱ在结直肠腺瘤(colorectal adenoma,CRA)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入选行电子结肠镜检查并经活检病理确诊的CRA 100例、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3...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Ⅰ、IGF-ⅠR、IGF-Ⅱ在结直肠腺瘤(colorectal adenoma,CRA)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入选行电子结肠镜检查并经活检病理确诊的CRA 100例、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30例、炎性息肉30例,另选20例正常结直肠黏膜者作为阴性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所有入选者IGF-Ⅰ、IGF-IR、IGF-Ⅱ的表达。[结果]阴性对照组IGF-Ⅰ、IGF-ⅠR、IGF-Ⅱ的阳性表达分别为5.0%、10.0%、10.0%,与炎性息肉组(分别为6.7%、10.0%、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A组(分别为36.0%、48.0%、44.0%)、CRC组(分别为63.3%、80.0%、73.3%)较阴性对照组、炎性息肉组均呈逐渐增加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RA组IGF-Ⅰ、IGF-ⅠR、IGF-Ⅱ的阳性表达与性别、年龄、数量、部位均无明显关系(P>0.05),与腺瘤大小、增生程度、组织学分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RA组IGF-Ⅰ、IGF-ⅠR、IGF-Ⅱ的表达相互间呈正相关(P<0.01)。[结论]在正常人群的结直肠黏膜向腺瘤的转化,以及腺瘤的增长和转化过程中,IGFs和IGFs-R轴发挥着极其重要作用,IGF-Ⅰ、IGF-ⅠR、IGF-Ⅱ有可能作为CRA癌变的预测指标,对临床早期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腺瘤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胃pH联合胆红素监测诊断十二指肠胃反流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2
作者 谭晓林 赵超 +7 位作者 谢彩虹 尹泉 陈冬妹 肖文 施为建 汪建华 罗世康 石冬梅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15年第4期204-208,共5页
[目的]探讨胃pH联合胆红素监测诊断十二指肠胃反流(duodenogastric reflux DGR)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慢性胃炎组90例、对照组20例分别进行胃镜及组织学检查、总胆汁酸测定、核素显像、胃pH联合胆红素监测诊断DGR,并进行对比性分析。[结... [目的]探讨胃pH联合胆红素监测诊断十二指肠胃反流(duodenogastric reflux DGR)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慢性胃炎组90例、对照组20例分别进行胃镜及组织学检查、总胆汁酸测定、核素显像、胃pH联合胆红素监测诊断DGR,并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对照组DGR(+)检出情况:胃pH联合胆红素监测检出率0%(0/20),与胃镜及组织学检查30%(6/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其他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胃炎组DGR(+)检出情况:胃pH联合胆红素监测53.3%(48/90),与胃镜及组织学检查76.7%(69/9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其他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核素显像检查作为标准,其他3种检查方法对慢性胃炎组检测DGR准确性的比较,胃镜及组织学检查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胆汁酸测定8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pH联合胆红素监测9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pH联合胆红素监测是诊断DGR最准确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胃反流 PH监测 胆红素监测 核素显像 总胆汁酸测定 胃镜 胆汁反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