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胰腺巨大淋巴管瘤1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利国 林唯栋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1年第4期108-108,共1页
患者,女,77岁。突发左上腹疼痛2d入院。2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腹疼痛,阵发性加剧,无腹胀、恶心、呕吐,无大便习惯及性状改变。饮食尚可,小便正常。腹部稍胀,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全腹肌软,左上腹部可触及包块,约12cm×10cm,
关键词 巨大淋巴管瘤 左上腹疼痛 胰腺 大便习惯 上腹部 阵发性 蠕动波 胃肠型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急腹症患者收治与防控体会
2
作者 巫青 陈俊鹏 +3 位作者 潘晓枫 杨尚霖 阳光 温顺前 《现代临床医学》 2021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流行期间急腹症患者收治与防控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COVID-19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期间(2020年1月23日至2月23日)我院收治急腹症患者的临床处置与COVID-19筛查措施,所有患者均行胸部CT、...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流行期间急腹症患者收治与防控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COVID-19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期间(2020年1月23日至2月23日)我院收治急腹症患者的临床处置与COVID-19筛查措施,所有患者均行胸部CT、降钙素原及咽拭子核酸筛查。结果:共收治急腹症患者59例,治愈出院57例,死亡2例;胸部CT有"肺炎"表现者19例(32.2%),无异常者40例(67.8%);降钙素原正常12例(20.3%),轻度升高21例(35.6%),中度升高18例(30.5%),重度升高8例(13.6%);COVID-19筛查准确率100.0%,病房"零感染"。结论:通过改进工作流程和管理,采取胸腹部CT联合降钙素原检查有助于急腹症诊治和COVID-19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疫情防控 急腹症 降钙素原
下载PDF
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后胆总管一期缝合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3
3
作者 温顺前 谢学弈 +3 位作者 巫青 杨尚霖 陈俊鹏 廖冠群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3-168,共6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后一期缝合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6年9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佛山医院接受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患者临床资料,其中62例术中行一期缝合(研究组),38例行T管引流(对照组)。比...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后一期缝合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6年9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佛山医院接受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患者临床资料,其中62例术中行一期缝合(研究组),38例行T管引流(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性别、BMI和胆总管直径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延长(113.92 min vs.95.92 min,P=0.032),但结石残留率明显降低(0 vs.6.0%,P=0.002),而术后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4.00 d vs.5.11 d,P=0.088);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8.1%vs.5.3%,P=0.701),观察组发生1例A级胆瘘与2例B级胆瘘,均经保守治疗治愈,两组均无中转开腹与死亡病例;均获至少12个月的随访,两组均无结石复发及有症状的胆道狭窄发生。结论:对选择性病例实施一期缝合具有良好的短期与长期的临床效果。与T管引流术比较,一期缝合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避免T管的使用的相关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病 腹腔镜检查 胆总管造口术
原文传递
肝癌细胞HepG2诱导淋巴细胞形态变化的原子力显微镜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巫青 胡杨志 +3 位作者 王凌 杨尚霖 陈俊鹏 温顺前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898-902,933,共6页
目的观察淋巴细胞与肝癌细胞(HepG2)共培养后超微结构的变化,旨在探讨淋巴细胞在肿瘤免疫逃逸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分离自健康人外周血的淋巴细胞与HepG2共培养,以HepG2细胞与淋巴细胞直接接触培养为直接共培养组,以HepG2细胞与淋巴细胞... 目的观察淋巴细胞与肝癌细胞(HepG2)共培养后超微结构的变化,旨在探讨淋巴细胞在肿瘤免疫逃逸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分离自健康人外周血的淋巴细胞与HepG2共培养,以HepG2细胞与淋巴细胞直接接触培养为直接共培养组,以HepG2细胞与淋巴细胞在Transwell小室中间接培养为间接共培养组,以淋巴细胞单独培养为对照组。通过原子力显微镜对各组淋巴细胞进行扫描成像,表征细胞形貌和细胞超微结构,并对细胞膜表面的粗糙度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单个细胞的形貌图显示,对照组细胞为圆形,形态饱满,中间隆起,大小为8.063μm×1.306μm;直接、间接共培养后细胞明显缩小,胞体塌陷,大小分别为6.281μm×0.729μm及10.310μm×0.601μm。细胞超微结构图显示,对照组细胞表面光滑,膜表面颗粒粒径小,分布在9.2-73.8 nm;直接、间接共培养组细胞表面凹凸不平,甚至孔洞形成,膜表面颗粒粒径增大,分别分布在30.1-135.0 nm及64.5-258.0 nm。细胞膜表面粗糙度分析显示,对照组高低差(Rp-v)为(95.59±12.06)nm,均方根粗糙度(Rq)为(12.10±0,82)nm,平均粗糙度(Ra)为(10.08±0,97)nm,平均高度(Mean Ht)为(47.37±12.01)nm;间接共培养组Rp-v、Rq、Ra和Mean Ht分别为(158.34±12.98),(21.76±1.06),(19.45±4.39)和(90.88±12,20)nm,直接共培养组Rp-v.Rq.Ra和Mean Ht均增加,分别为(313.82±41.08)、(39.41±11.31)、(31.33±10.43)和(153.04±15.32)n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肝癌细胞HepG2诱导淋巴细胞出现细胞萎缩、胞体塌陷、细胞膜表面粒径增大、粗糙度增加及孔洞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免疫逃逸 淋巴细胞 超微结构 原子力显微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