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中国新生儿协作网的极早产儿中心血管导管使用情况的横断面调查 被引量:9
1
作者 叶旭强 顾昕玥 +7 位作者 王延辰 杨童玲 胡晓静 曹云 周文浩 Shoo K Lee 戴怡蘅 蒋思远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9,共9页
背景近年来中国极早产儿救治数量显著增加,中心血管导管已成为国内NICU的常用技术,极早产儿救治中可能存在中心血管导管的不合理使用,但目前尚缺乏其使用现况数据。目的通过回顾采集和分析中国新生儿协作网(CHNN)数据库正式运行第1年极... 背景近年来中国极早产儿救治数量显著增加,中心血管导管已成为国内NICU的常用技术,极早产儿救治中可能存在中心血管导管的不合理使用,但目前尚缺乏其使用现况数据。目的通过回顾采集和分析中国新生儿协作网(CHNN)数据库正式运行第1年极早产儿中心血管置管现况,并对各医院进行问卷调查,以期发现当前极早产儿中心血管导管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为后续质量改进提供基线数据。设计横断面调查。方法基于2019年CHNN成员医院登记的极早产儿中心血管导管数据,描述不同出生胎龄早产儿中心血管导管使用状况(置管率、留置时间),问卷调查CHNN成员医院中心血管导管病房规范及管理、置管指征、拔除指征、维护实践和并发症情况。纳入CHNN数据库中入院日期在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生后24 h内收入NICU、出生胎龄24^(+0)~31^(+6)周的极早产儿连续病例;排除存在严重先天性畸形者,治疗未结束时转至非CHNN医院者,未达到医生建议的出院标准家长主动选择终止维持生命支持的治疗并出院者;剔除病例纳入不完整或数据质量不合格的成员医院的数据。根据胎龄分为24~28周和~31周亚组。根据医院类型分为儿童专科医院、妇幼保健院和综合医院。自行设计问卷,调查病房规范及管理、留置及拔除指征、中心血管导管维护、中心血管导管相关并发症现况,由NICU主任或经主任授权的高年资新生儿专科医生填写问卷。主要结局指标中心血管导管置管类型、置管率和留置时间。结果(1)CHNN成员57家三级医院NICU 6532例极早产儿进入本文分析,留置中心血管导管4563例(69.9%),其中脐动脉导管(UAC)368例(5.6%)、脐静脉导管(UVC)2532例(38.8%)、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3895例(59.6%)和外科中心静脉置管(SCVC)55例(0.8%)。相对于未留置中心血管导管患儿,留置中心血管导管患儿的胎龄小、出生体重低、小于胎龄儿比例高、多胎比例高、本院出生比例低及5 min Apgar评分<7分比例高(P均<0.01),同时其母亲妊娠高血压、产前激素使用以及剖宫产比例均较高(P均<0.01)。留置与未留置中心血管导管极早产儿相比,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各项并发症更多,住院时间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任意中心血管导管置管率总体呈现随胎龄增加而下降的趋势,胎龄24~28周亚组和~31周亚组中心血管导管置管率分别为87.8%和63.1%。UAC和UVC置管率随胎龄增加而下降。PICC置管率随胎龄呈哑铃状,胎龄25~28周置管率最高(75.2%~85.5%),但仍有52.8%的胎龄~31周亚组患儿留置。留置≥2类中心静脉置管(UVC以及PICC或SCVC)占29.0%,随胎龄增加而下降,胎龄~31周亚组占21.8%。(3)UAC、UVC和PICC中位留置时间分别为6(4~8)d、7(4~9)d和22(15~31)d。不同类型医院CHNN成员医院中心血管导管置管率及留置时间差别显著。(4)共发放问卷57份,回收52份(91.2%),50%CHNN成员医院对中心血管导管管理有病房规范文件。在各类导管的留置指征、拔除指征、最长留置天数上存在单位间差异。62%和23%的CHNN成员医院在近1年内发生过中心血管导管相关的渗漏和血栓并发症。结论国内NICU中极早产儿中心血管导管留置较为普及,存在过度置管和置管不足共存、PICC置管时间过长、CHNN成员医院差异大等主要问题。亟需建立统一指南和规范,并通过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促进更加合理、规范的中心血管导管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早产儿 脐动脉导管 脐静脉导管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中心静脉置管 置管时间
下载PDF
新生儿听力和聋病易感基因联合筛查报告 被引量:5
2
作者 张章 范联 +5 位作者 余凤慈 刘莹 李振安 戴怡蘅 吴雪丽 罗伟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2754-2756,共3页
目的研究新生儿听力和聋病易感基因联合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440例生后3.5 d的新生儿,检测GJB2、线粒体12S rRNA及SLC26A4等3个基因8个突变位点;同时进行听力筛查.复筛仍不通过者行听力学诊断。结果:GJB2基因235de1C、299.3... 目的研究新生儿听力和聋病易感基因联合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440例生后3.5 d的新生儿,检测GJB2、线粒体12S rRNA及SLC26A4等3个基因8个突变位点;同时进行听力筛查.复筛仍不通过者行听力学诊断。结果:GJB2基因235de1C、299.300deIAT、线粒体12S rRNA 1555A〉G、SLC26A4基因ⅣS7-2A〉G、2168A〉G等位点致病突变的携带率分别为1.46%、0.35%、0.42%、0.42%及0.14%,3个基因突变的总体携带率为2.78%;听力筛查及诊断确诊听力损失10例(检出率为6.94‰),其中重度以上听力损失5例(检出率为3.47‰);32例聋病基因致病突变携带者通过了新生儿听力筛查。结论:听力和聋病易感基因联合筛查能及时发现常规通过听力筛查但具有耳聋高危因素和迟发性聋病遗传因素的新生儿,对早期干预、定期随访、减少聋病发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听力 基因突变 筛查
下载PDF
亚低温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水钠状况探讨 被引量:3
3
作者 叶旭强 曾立军 +1 位作者 戴怡蘅 张李霞 《广东医学》 CAS 2019年第S01期47-51,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新生儿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亚低温治疗临床资料,探讨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亚低温治疗对水钠的影响,从而为安全实施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提供借鉴和帮助。方法以中重度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为研究... 目的回顾性分析新生儿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亚低温治疗临床资料,探讨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亚低温治疗对水钠的影响,从而为安全实施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提供借鉴和帮助。方法以中重度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亚低温治疗组,收集治疗72 h内每天的液体摄入量、电解质水平、钠摄入量、尿量等。结果共29例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患儿纳入研究,其中常规治疗组15例、亚低温治疗组14例,两组均于治疗24 h出现低钠血症,亚低温治疗组液体摄入量及钠摄入对比常规治疗方法组减少,但血钠无改变[(137±4.99)vs.(135±4.54)mmol/L,P=0.864],体重增量无改变(无明显水肿)[(27.33±88.44)vs.(10.71±93.93),t=-1.124,P=0.271]。结论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需适当限制液体及钠摄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亚低温治疗 缺血缺氧性脑病 水平衡 低钠血症
下载PDF
高危新生儿听力和聋病易感基因联合筛查临床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张章 戴怡蘅 +2 位作者 李振安 余凤慈 刘莹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15年第4期219-223,共5页
目的探讨高危新生儿听力和聋病易感基因联合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4年2月入住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佛山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920例具有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新生儿为研究组,选取同期产后区938例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高危新生儿听力和聋病易感基因联合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4年2月入住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佛山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920例具有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新生儿为研究组,选取同期产后区938例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于生后检测GJB2基因35del G、176-191del16、235del C、299-300del AT;SLC26A4基因IVS7-2A>G、2168A>G;线粒体12Sr RNA基因1494C>T、1555A>G等3个基因8个突变位点;听力筛查复筛未通过者于3月龄行听力学诊断。结果研究组920例检出35例聋病基因携带,3个基因突变的总体携带率3.8%;检出听力障碍34例(3.7%)、其中重度以上听力障碍15例(1.6%);30例(85.7%)聋病基因携带者通过了听力筛查。对照组938例检出21例聋病基因携带,3个基因突变的总体携带率2.2%;检出听力障碍4例(0.4%)、重度以上听力障碍1例(0.1%);17例(1.8%)聋病基因携带者通过了听力筛查。研究组听力损失和重度以上听力损失检出率、聋病基因突变的总携带率及聋病基因携带者的听力筛查通过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着性(均P<0.05)。结论高危新生儿听力障碍的检出率和聋病基因突变携带率均高于正常新生儿;采用听力和聋病易感基因联合筛查能及时发现常规通过听力筛查但具有耳聋高危因素和迟发性聋病遗传因素的新生儿,对早期干预、定期随访、减少聋病发生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态现象 遗传 重症监护病房 婴儿 新生
下载PDF
高危新生儿听力和聋病易感基因联合筛查临床研究
5
作者 张章 戴怡蘅 +2 位作者 李振安 余凤慈 刘莹 《生物医学》 2015年第2期17-22,共6页
目的:探讨在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基础上,联合聋病易感基因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920例新生儿科住院具有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新生儿,于生后3~5天采集微量足跟血进行基因GJB2、SLC26A4及线粒体12SrRNA的聚合酶链扩增反应,通过基质... 目的:探讨在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基础上,联合聋病易感基因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920例新生儿科住院具有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新生儿,于生后3~5天采集微量足跟血进行基因GJB2、SLC26A4及线粒体12SrRNA的聚合酶链扩增反应,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方法检测GJB2基因35delG、176-191del16、235delC、299-300delAT;SLC26A4基因IVS7-2A >G、2168A >G;线粒体12SrRNA基因1494C >T、1555A >G等3个基因8个突变位点;听力筛查初筛采用自动判别听性脑干电位(auto-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AABR),复筛采用诊断型耳声反射(otoacoustic emission OAE) + AABR,仍不通过者于3月龄行听力学诊断;选取同期产后区938例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结果:高危新生儿组检出35例聋病基因携带,3个基因突变的总体携带率3.80%;检出听力障碍34例(3.70%)、其中重度以上听力障碍15例(1.63%);30例(85.7%)聋病基因携带者通过了听力筛查。对照组检出21例聋病基因携带,3个基因突变的总体携带率2.23%;检出听力障碍4例(0.43%)、重度以上听力障碍1例(0.11%);17例(68.0%)聋病基因携带者通过了听力筛查。两组聋病基因突变的总携带率、听力障碍及重度以上听力障碍检出率以及携带聋病基因者听力筛查通过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危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发生率和聋病基因突变携带率均高于正常新生儿应重点关注;采用听力和聋病易感基因联合筛查能及时发现常规通过听力筛查但具有耳聋高危因素和迟发性聋病遗传因素的新生儿,对早期干预、定期随访、减少聋病发生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聋病 基因突变 高危 新生儿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对新生儿脓毒症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林蕾 巫福娟 +1 位作者 谷萍娇 李伟玲 《数理医药学杂志》 CAS 2021年第8期1180-1182,共3页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对新生儿脓毒症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疗效分析。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9年8月在某院治疗的新生儿脓毒症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患儿84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病因常规治疗联...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对新生儿脓毒症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疗效分析。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9年8月在某院治疗的新生儿脓毒症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患儿84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病因常规治疗联合普通肝素抗凝治疗,观察组采用病因常规治疗联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住院死亡率、1年生存率。结果:两组患儿1周后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8.1%),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住院时间、住院死亡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通过电话回访,观察组患儿1年生存率为97.6%,对照组患儿1年生存率为94.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可以有效改善新生儿脓毒症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儿治疗总有效率,缩短ICU住院时间,降低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 低分子肝素 新生儿 脓毒症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1年生存率
下载PDF
新生儿医院感染败血症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兆莉 谢建宁 +1 位作者 戴怡蘅 黄朝梅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5390-5392,共3页
目的分析新生儿医院感染败血症的临床特点、病原学变化及高危因素,为诊治提供依据。方法调查2010年1月-2013年7月收治新生儿9 432例,回顾性分析新生儿医院感染败血症的临床资料、病原菌及药敏、高危因素及预后,所有数据采用SPSS11.5软... 目的分析新生儿医院感染败血症的临床特点、病原学变化及高危因素,为诊治提供依据。方法调查2010年1月-2013年7月收治新生儿9 432例,回顾性分析新生儿医院感染败血症的临床资料、病原菌及药敏、高危因素及预后,所有数据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 432例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败血症51例,发生率0.54%;检出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占29.55%,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占45.45%,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真菌占25.00%,以光滑假丝酵母为主;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存在较严重耐药性,革兰阴性菌存在多药耐药菌现象,肺炎克雷伯菌多药耐药更为突出,其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耐药率为100.00%;真菌对氟康唑、酮康唑敏感率100.00%;早产、低出生体质量、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脂肪乳使用及长疗程广谱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等是发生医院感染败血症的高危因素;临床表现非特异性,与其他感染或新生儿期常见现象较难区别。结论加强感染指标监测,尽早诊断和采取积极措施控制感染,可有效地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败血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败血症 医院感染 病原菌 高危因素
原文传递
佛山地区新生儿聋病易感基因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章 范联 +3 位作者 刘莹 李振安 余风慈 戴怡蘅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30-732,共3页
目的通过对初生婴儿聋病易感基因的普遍筛查,了解其分子流行病学特点,为完善防聋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1 902名生后3-5d的新生儿,在听力筛查基础上采集微量足跟血进行基因GJB2、线粒体12SrRNA、SLC26A4的聚合酶链扩增反应(PCR),... 目的通过对初生婴儿聋病易感基因的普遍筛查,了解其分子流行病学特点,为完善防聋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1 902名生后3-5d的新生儿,在听力筛查基础上采集微量足跟血进行基因GJB2、线粒体12SrRNA、SLC26A4的聚合酶链扩增反应(PCR),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方法检测GJB2基因35delG、176-191del16、235delC、299-300delAT;SLC26A4基因IVS7-2A〉G、2168A〉G;线粒体12SrRNA基因1494C〉T、1555A〉G等3个基因8个突变位点;对聋病易感基因突变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检出50例聋病易感基因突变,3个基因5个位点突变的总体携带率为2.63%;男性携带率为2.90%,女性为2.35%;禅城、南海、顺德区致病突变的携带率分别为3.51%、3.31%、3.10%;不同年龄组孕母(20岁~、25岁~、30岁~、40岁~)所生新生儿检出聋病易感基因携带率分别为2.48%、2.72%及2.94%;未检出GJB2基因35delG、176-191del及线粒体12SrRNA基因1494C〉T位点突变。聋病基因携带者均通过了听力筛查。结论聋病易感基因突变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在男女性别比例、区域分布及不同年龄组孕母所生婴儿中无显著差异;在听力筛查基础上联合开展聋病易感基因普遍筛查,及时发现可通过常规听力筛查但具有迟发性耳聋高危因素的儿童,早期干预指导,对完善及优化防聋策略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聋病 基因 分子流行病学 新生儿
原文传递
“互联网+护理服务”护士职业认同感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被引量:8
9
作者 赵柳红 黄倩怡 +2 位作者 冯锦屏 刘莉 谢日华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5-18,共4页
目的 编制“互联网+护理服务”护士职业认同感量表并进行信效度检验。方法 基于社会认同理论,通过文献查阅法、小组讨论法和德尔菲法形成量表初稿,初次调查239名“互联网+护理服务”护士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再次调查417名护士进行验证... 目的 编制“互联网+护理服务”护士职业认同感量表并进行信效度检验。方法 基于社会认同理论,通过文献查阅法、小组讨论法和德尔菲法形成量表初稿,初次调查239名“互联网+护理服务”护士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再次调查417名护士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 “互联网+护理服务”护士职业认同感量表包含4个维度,25个条目。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4个公因子,方差累积贡献率为86.543%。总量表内容效度指数为0.920,各条目内容效度指数为0.800~1.000。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987,折半信度为0.957,重测信度为0.876。验证性因子分析提示,一阶四因子模型拟合较好(χ^(2)/df=2.216,GFI=0.904,RMSEA=0.041,RMR=0.035,CFI=0.916,NFI=0.928)。结论 基于社会认同理论编制的“互联网+护理服务”护士职业认同感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适用于我国“互联网+护理服务”护士职业认同感的测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护理 护理服务 护士 职业认同感 量表编制 信度 效度
下载PDF
举臂靠头法纠正早产儿PICC异位于颈静脉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5
10
作者 邓桂珍 谭瑞贞 +1 位作者 邓玉环 邵巧仪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5年第3期631-633,共3页
目的分析举臂靠头法在早产儿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异位于颈静脉的处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到2014年10月行PICC置管导管尖端异位于颈静脉的早产儿42例作研究对象,随机选取22例为实验组,采用举臂靠头法对异位的导管... 目的分析举臂靠头法在早产儿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异位于颈静脉的处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到2014年10月行PICC置管导管尖端异位于颈静脉的早产儿42例作研究对象,随机选取22例为实验组,采用举臂靠头法对异位的导管进行调整,监测调整后效果,其余20例为对照组,以常规方法调整。结果实验组调整次数及成功率与对照组相比较,两者有统计学意义(t=3.89,x^2=78.49,均P<0.05),而两组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x^2=0.874,P>0.05)。结论采取举臂靠头法对PICC异位于颈静脉进行正位,操作简单、方便,减少病人的痛苦,减轻家庭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异位 纠正方法 举臂靠头法
下载PDF
血清胰岛素生长因子-1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罗英 高平明 +1 位作者 戴怡蘅 刘卫东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5年第7期86-88,共3页
目的研究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早产儿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69例出生胎龄<30周、出生体重<1250g,住院时间均超过28天的早产儿,根据是否符合BPD诊断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8例,应用液相芯... 目的研究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早产儿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69例出生胎龄<30周、出生体重<1250g,住院时间均超过28天的早产儿,根据是否符合BPD诊断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8例,应用液相芯片技术检测两组早产儿生后第1天(D1),第7天(D7),第14天(D14),第21天(D21),第28天(D28)血清中IGF-1的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IGF-1在D1、D7、D14、D21、D28检测量分别为(3.80±1.61)pg/ml、(6.31±4.12)pg/ml、(6.41±3.63)pg/ml、(14.75±7.67)pg/ml、(16.23±8.53)pg/ml,对照组分别为(8.17±4.79)pg/ml、(17.77±8.98)pg/ml、(22.00±10.35)pg/ml、(26.19±10.31)pg/ml、(35.99±14.49)pg/ml,同一日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观察组随着日龄的增长,IGF-1增长缓慢,曲线表现低平,相反,对照组增长迅速。结论 BPD的发生可能与IGF-1持续低表达有关,持续监测早产儿IGF-1水平对预见BPD发生及预防可能有一定的临床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早产儿
下载PDF
新生儿处女膜闭锁并子宫阴道积液一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叶旭强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242-242,共1页
患儿女,因“宫内B超提示下腹部包块”生后转入我科。患儿母孕32周时B超发现胎儿下腹部包块,怀疑肛门闭锁,孕40周B超仍提示下腹部包块,同时提示左肾中-重度积水,行剖宫产分娩。入院查体:左下腹触及8cmx8cm包块,质中,哭闹或腹腔... 患儿女,因“宫内B超提示下腹部包块”生后转入我科。患儿母孕32周时B超发现胎儿下腹部包块,怀疑肛门闭锁,孕40周B超仍提示下腹部包块,同时提示左肾中-重度积水,行剖宫产分娩。入院查体:左下腹触及8cmx8cm包块,质中,哭闹或腹腔压力增高时阴道口可见肿物突出,表面为肉色且光滑,边缘相对清楚,安静后回缩,肛门通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阴道积液 处女膜闭锁 新生儿 腹部包块 肛门闭锁 剖宫产分娩 入院查体 腹腔压力
原文传递
枸橼酸咖啡因预防早产儿视网膜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陆镇奇 高平明 刘丽君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23-426,共4页
目的探讨枸橼酸咖啡因预防早产儿视网膜病(ROP)的疗效。方法选择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佛山市妇幼保健院住院的早产儿(胎龄24~32周)148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71例和对照组77例。2组均予早产儿常规治疗;研究组同时予枸橼酸咖啡因20 mg... 目的探讨枸橼酸咖啡因预防早产儿视网膜病(ROP)的疗效。方法选择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佛山市妇幼保健院住院的早产儿(胎龄24~32周)148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71例和对照组77例。2组均予早产儿常规治疗;研究组同时予枸橼酸咖啡因20 mg/kg静脉滴注(时间>30 min),间隔24 h后,给予5 mg/(kg·d)维持量静脉滴注,如疗程期间仍发生呼吸暂停,则予10 mg/(kg·d)维持量,并予物理刺激、氧疗及呼吸支持等促使自主呼吸恢复,至纠正胎龄37周或出院。所有患儿生后第1周及纠正胎龄36周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生后4周或纠正胎龄32周时开始眼底筛查,统计ROP的发生情况。结果生后第1周,研究组血清IGF-1及VEG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至纠正胎龄36周时,对照组血清IGF-1及VEGF水平均明显升高,研究组血清IGF-1及VEGF水平均无明显变化,研究组IGF-1及VEG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总ROP发生率[11.3%(8/71)vs.46.8%(36/77)]及严重ROP[(Ⅲ~Ⅴ期)发生率1.4%(1/71)vs.13.0%(10/77)]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枸橼酸咖啡因对预防ROP发生有积极的效果,并可降低严重ROP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因 早产儿视网膜病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枸橼酸咖啡因
下载PDF
亚低温治疗对HIE新生儿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陆镇奇 高平明 吴时光 《重庆医学》 CAS 2018年第32期4190-4191,4194,共3页
目的观察亚低温治疗对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HIE新生儿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亚低温治疗)与对照组,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使患儿肛温维持36.50~37.50℃;观... 目的观察亚低温治疗对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HIE新生儿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亚低温治疗)与对照组,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使患儿肛温维持36.50~37.50℃;观察组使用亚低温治疗仪使其肛温维持在(33.50±0.30)℃,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后24、48、72、96h血清中PCT水平动态变化。结果治疗前和治疗后24h时两组患儿血清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8、72、96h观察组PC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可降低HIE患儿血清中PCT水平,PCT在亚低温治疗时评估细菌感染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可能会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亚低温 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
下载PDF
贫血早产儿输血过程脑部及腹部局部组织氧饱和度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陆镇奇 高平明 《广西医学》 CAS 2022年第14期1600-1604,1609,共6页
目的分析贫血早产儿输血过程中脑部局部组织氧饱和度(C-rSO)及腹部局部组织氧饱和度(A-rSO)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5例需输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贫血早产儿(研究组)和25例尚未输血的贫血早产儿(对照组)。两组早产儿均接受常规治... 目的分析贫血早产儿输血过程中脑部局部组织氧饱和度(C-rSO)及腹部局部组织氧饱和度(A-rSO)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5例需输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贫血早产儿(研究组)和25例尚未输血的贫血早产儿(对照组)。两组早产儿均接受常规治疗,明确输血指征后给予研究组早产儿输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于输血前2 h至输血结束后4 h监测两组早产儿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A-rSO、C-rSO,并计算A-rSO/C-rSO比值。结果(1)在输血结束后1 h时,研究组的心率较前降低,且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两组间的Sp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输血开始后,研究组的A-rSO、C-rSO、A-rSO/C-rSO值呈先上升后下降再回升的变化趋势(均P<0.05)。研究组输血开始后各时间点和输血结束后0.5 h、3 h、4 h的A-rSO,输血开始后各时间点和输血结束后各时间点的C-rSO,以及输血开始后各时间点和输血结束后0.5 h的A-rSO/C-rSO比值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但输血结束后1 h、2 h的A-rSO,以及输血结束后1 h、2 h、3 h的A-rSO/C-rSO比值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贫血早产儿输血时A-rSO变化较大,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再逐渐回升的趋势,采用A-rSO/C-rSO比值结合A-rSO指导早产儿的输血管理可能更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贫血 早产儿 脑部 腹部 局部组织氧饱和度
下载PDF
利拉鲁肽对急性肺损伤小鼠肺部炎症影响的实验研究
16
作者 谷萍姣 唐兰芬 +2 位作者 敖当 李承燕 刘玲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57-161,F0003,共6页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对急性肺损伤(ALI)小鼠肺部炎症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72只小鼠随机分为Control组、ALI组、地塞米松(DXM)组、利拉鲁肽(LRLT)_L组、LRLT_M组和LRLT_H组6组。ALI组采用腹腔注射脂多糖(LPS)(15 mg/kg溶于PBS),Cont...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对急性肺损伤(ALI)小鼠肺部炎症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72只小鼠随机分为Control组、ALI组、地塞米松(DXM)组、利拉鲁肽(LRLT)_L组、LRLT_M组和LRLT_H组6组。ALI组采用腹腔注射脂多糖(LPS)(15 mg/kg溶于PBS),Control组仅注射等体积PBS替代LPS,DXM组在建模后腹腔注射地塞米松(5mg/kg溶于PBS)进行治疗,LRLT_L组、LRLT_M组和LRLT_H组在建模后分别用低(10μg/kg)、中(100μg/kg)、高剂量(800μg/kg)利拉鲁肽进行干预。采用ELISA测量肺泡灌洗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核因子-κB(NF-κB)p65的水平。结果6组TNF-α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37,P<0.05);ALI组高于Control组、LRLT_L组、LRLT_M组、LRLT_H组和DX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46、5.61、4.44、6.38、3.35,P均<0.01)。6组IL-10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6.85,P<0.05);ALI组高于Contro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4,P<0.01);ALI组低于LRLT_L组、LRLT_M组、LRLT_H组和DX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6、4.69、7.99、5.80,P均<0.01)。6组间NF-κB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7.58,P<0.05);ALI组高于Contro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80,P<0.01);NF-κB的表达水平随着利拉鲁肽剂量增加而逐渐降低,LRLT_L组、LRLT_M组和LRLT_H组分别与ALI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54、6.93、12.34,P均<0.01);与DXM组比较,LRLT_L组和LRLT_M组的NF-κB表达均显著性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40、5.01,P均<0.01),LRLT_H组无明显改变。结论利拉鲁肽可促进ALI小鼠肺部的促炎因子TNF-α表达水平降低和抗炎因子IL-10表达水平升高,可能是通过下调NF-κB信号通路发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利拉鲁肽 核因子-ΚB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10
原文传递
广东佛山地区19297名孕妇脊髓性肌萎缩症携带者筛查及产前诊断 被引量:10
17
作者 周成 宋春林 +3 位作者 黄湘 陈淑芬 巫福娟 杨兴坤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22年第2期241-245,共5页
目的对广东佛山地区19297名孕妇进行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突变的携带者筛查,探讨佛山地区人群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1(SMN1)突变的情况。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19297名孕妇进行SMN1基因第7和第8外显子(E7、E8)缺失检测,对结果为阳... 目的对广东佛山地区19297名孕妇进行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突变的携带者筛查,探讨佛山地区人群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1(SMN1)突变的情况。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19297名孕妇进行SMN1基因第7和第8外显子(E7、E8)缺失检测,对结果为阳性的孕妇配偶进行基因缺失检测,为双方同为携带者的夫妇进行产前SMN1基因分析,并采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对胎儿基因结果进行验证。结果在19297例孕妇中,共检出SMA携带者286例(SMN1基因E7、E8杂合缺失258例,单纯E7杂合缺失28例),携带者频率为1.48%。检出双方同为SMA携带者的夫妇6对,经产前诊断基因分析,最终检出SMN1基因E7、E8纯合缺失胎儿1例,SMN1基因E7、E8杂合缺失胎儿4例,正常基因型胎儿1例,与MLPA复核结果一致。结论阐明广东佛山地区SMA突变的携带频率可为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依据,并对高风险胎儿进行介入性产前基因诊断,可有效预防SMA患儿的出生,对出生缺陷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性肌萎缩症 SMN1基因 携带者筛查 产前诊断
原文传递
341例极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 被引量:1
18
作者 谷萍姣 戴怡蘅 +1 位作者 叶旭强 石计朋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565-569,共5页
目的探讨极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临床特点,了解BPD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出生并于生后24 h内入住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胎龄在23^(+0)~31^(+6)周或... 目的探讨极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临床特点,了解BPD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出生并于生后24 h内入住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胎龄在23^(+0)~31^(+6)周或出生体重<1500 g的早产儿临床数据,共纳入研究对象341例,按临床诊断分为非BPD组和BPD组,分析BPD患儿的临床特点,构建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BPD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341例患儿中,非BPD组255例,BPD组86例,BPD总发生率25.2%,胎龄<30周、30~32周、>32周新生儿BPD发生率分别为43.8%(63/144)、15.1%(22/146)、2.0%(1/51);出生体重<1000 g、1000~1499 g、≥1500 g新生儿BPD发生率分别为80.0%(36/45)、20.2%(41/203)、9.7%(9/93)。BPD组患儿出生胎龄、体重、剖宫产出生率及7 d内拔管率均低于非BPD组[(28.5±2.4)周vs(30.7±1.8)周、(1087.9±312.8)g vs(1418.4±247.9)g、54.6%(47/86)vs 75.7%(193/255)、57.1%(44/77)vs 90.0%(108/120),均P<0.05];与非BPD组相比,BPD组患儿出生5 min Apgar评分≤7分占比[16.3%(14/86)vs 2.4%(6/255)]、气管插管率[62.8%(54/86)vs 27.4%(70/255)]、红细胞输注≥3次占比[31.4%(27/86)vs 6.3%(16/255)]、肺表面活性物质(PS)使用率[82.6%(71/86)vs 44.7%(114/255)]、机械通气比例[89.5%(77/86)vs 47.0%(120/255)]、合并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动脉导管未闭(HsPDA)[34.9%(30/86)vs 8.2%(21/255)]、合并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94.2%(81/86)vs 5.9%(15/255)]、合并临床诊断败血症[17.4%(15/86)vs 7.0%(18/255)]、合并≥3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20.9%(18/86)vs 2.7%(7/255)]、病死率[10.5%(9/86)vs 0.8%(2/255)]、机械通气时间、用氧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均较高(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生胎龄小(OR=1.285,95%CI:1.010~1.633)、出生5 min Apgar评分≤7分(OR=5.712,95%CI:1.411~23.115)、机械通气时间长(OR=1.113,95%CI:1.043~1.188)及用氧持续时间长(OR=1.139,95%CI:1.092~1.188)是BPD发生的高危因素,出生体重高(OR=0.996,95%CI:0.994~0.998)是BPD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出生胎龄小、出生体重低、出生5 min Apgar评分≤7分、机械通气时间长、用氧持续时间长是BPD发生的高危因素,预防早产、减少出生时窒息的发生、减少气管插管及缩短有创通气持续时间、用氧时间是减少BPD发生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极度早产 婴儿 极低出生体重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CFL2基因新发位点变异致杆状体肌病1例
19
作者 陈溢 戴怡蘅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中英文)》 CAS CSCD 2023年第10期628-629,共2页
杆状体肌病是先天性肌病的一种,因肌肉病理检查发现杆状体结构而得名,由于基因变异导致骨骼肌细肌丝及相关组分受累引起,病变主要累及骨骼肌,心肌很少受累,临床表现以肌无力、肌张力减低为主。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治疗目标主要是改... 杆状体肌病是先天性肌病的一种,因肌肉病理检查发现杆状体结构而得名,由于基因变异导致骨骼肌细肌丝及相关组分受累引起,病变主要累及骨骼肌,心肌很少受累,临床表现以肌无力、肌张力减低为主。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治疗目标主要是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本文报道1例CFL2基因新发位点变异导致的新生儿杆状体肌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状体肌病 肌无力 肌张力减低 CFL2基因
原文传递
全身运动评估结合头颅MRI对高危儿运动发育结局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6
20
作者 吴燕玲 黄小霏 +3 位作者 万瑞平 曾媛媛 刘卫东 俞红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9年第19期4577-4580,共4页
目的分析全身运动评估和头颅MRI检查在高危儿运动发育结局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016年6月-2018年7月在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随诊、有运动发育结局的高危儿152例进行全身运动评估和头颅MRI检查,分析全身运动评估、头颅MRI以及两者... 目的分析全身运动评估和头颅MRI检查在高危儿运动发育结局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016年6月-2018年7月在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随诊、有运动发育结局的高危儿152例进行全身运动评估和头颅MRI检查,分析全身运动评估、头颅MRI以及两者联合应用对运动发育结局的预测效度。结果 152例高危儿随访至12月龄以后获得运动发育结局,其中110例运动发育正常,21例运动发育迟缓,21例脑瘫。152例高危儿完成了全身运动评估,全身运动评估对运动发育结局预测灵敏度83. 3%,特异度97. 0%,阳性预测值77. 8%,阴性预测值93. 5%;104例高危儿同时完成了头颅MRI检查,头颅MRI对运动发育结局预测灵敏度75. 7%,特异度97. 0%,阳性预测值93. 3%,阴性预测值87. 8%;全身运动评估联合头颅MRI对运动发育结局预测灵敏度86. 7%,特异度96. 7%,阳性预测值92. 9%,阴性预测值93. 5%;上述3种方法在预测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全身运动评估及头颅MRI检查均对异常运动发育结局有很高的预测价值,暂未发现两者联合应用可以提高对运动发育结局预测性,全身运动评估更适合各级医院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运动评估 头颅MRI 运动发育迟缓 脑瘫 高危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