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CT和MRI表现 被引量:11
1
作者 何云飞 罗宴吉 +4 位作者 冯仕庭 靳仓正 胡海菁 杜丽云 徐新超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59-163,共5页
目的探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影像特征。方法分析43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CT和MRI资料,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43个病灶平均大小为(25.00±1.82)mm,23个病灶出现坏死囊变;CT平扫15个病灶呈等密度,28个病... 目的探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影像特征。方法分析43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CT和MRI资料,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43个病灶平均大小为(25.00±1.82)mm,23个病灶出现坏死囊变;CT平扫15个病灶呈等密度,28个病灶呈稍低密度;43个病灶T1WI均呈低/稍低信号,27个病灶T2WI呈高/稍高信号,16个病灶T2WI呈等信号;26个病灶见包膜;30个病灶显示清晰轮廓;24个病灶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即明显强化,8个呈延迟强化,5个呈向心性强化,6个呈轻度强化。结论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形态及CT和MRI动态增强扫描具有特征性表现,影像学检查对诊断其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分泌瘤 胰腺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对比不同影像学方法对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检出率 被引量:14
2
作者 何云飞 罗宴吉 +5 位作者 彭振鹏 李雪华 董帜 洪庆奋 李子平 冯仕庭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4年第5期324-327,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对检出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N)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共43个病灶)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P-NEN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包括CT、MRI、超声内镜(EUS)、PET/CT,与手术结果相对照,分析各种影像学方法对P-NEN的检... 目的探讨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对检出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N)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共43个病灶)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P-NEN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包括CT、MRI、超声内镜(EUS)、PET/CT,与手术结果相对照,分析各种影像学方法对P-NEN的检出率。结果 CT、MRI、EUS及PET/CT对P-NEN病灶的检出率分别为76.74%(33/43)、94.87%(37/39)、94.59%(35/37)和51.52%(17/33)。MRI与EUS病灶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余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MRI可作为P-NEN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显像 神经内分泌肿瘤 胰腺
下载PDF
MSCTA诊断左性腺静脉变异的价值 被引量:8
3
作者 张应和 梁景章 +4 位作者 谭婉嫦 靳仓正 李春芳 陆巧葱 徐刚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8年第2期119-122,共4页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诊断左性腺静脉(LGV)变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按顺序选择行腹部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患者300例,在工作站上采用容积再现(VR)"血管生长"技术对LGV进行重建。结果300例中LGV总共显示271例...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诊断左性腺静脉(LGV)变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按顺序选择行腹部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患者300例,在工作站上采用容积再现(VR)"血管生长"技术对LGV进行重建。结果300例中LGV总共显示271例,显影率为90.33%(271/300),在LGV显影的271例患者中共发现变异29例,发生率10.70%(29/271)。结论MSCTA能清楚显示LGV变异全貌,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腺静脉 变异 多层螺旋CT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MSCT CTA与DSA诊断肾癌的应用对照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梁文钊 靳仓正 +1 位作者 胡海菁 李春芳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8年第5期346-349,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与选择性肾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诊断肾癌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病理证实的肾癌患者的MSCTA与选择性肾动脉DSA影像特征进行对照分析。结果MSCTA对肾癌的肿瘤血供类型、肿瘤供血动脉来源的诊...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与选择性肾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诊断肾癌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病理证实的肾癌患者的MSCTA与选择性肾动脉DSA影像特征进行对照分析。结果MSCTA对肾癌的肿瘤血供类型、肿瘤供血动脉来源的诊断符合率和肾动脉解剖显示正确率达到96.15%。选择性肾动脉DSA对肾癌的肿瘤血供类型、肿瘤供血动脉来源的诊断合率和肾动脉解剖显示正确率达到92.31%(P>0.05)。结论MSCT(CTA)与DSA对诊断肾癌都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对指导肾癌的介入与外科手术治疗,MSCTA具有更高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血管造影术 诊断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肠系膜混浊征对回盲部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5
作者 符熙 靳仓正 +2 位作者 赵宋礼 李春芳 谭婉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359-1362,共4页
目的探讨MDCT肠系膜混浊征(MM)对回盲部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经病理证实的回盲部病变的MDCT表现。结果 18例恶性肿瘤中,11例(11/18,61.11%)可见MM;42例炎性病变中,36例(36/42,85.71%)可见MM。炎性病变较恶性肿瘤更易出现M... 目的探讨MDCT肠系膜混浊征(MM)对回盲部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经病理证实的回盲部病变的MDCT表现。结果 18例恶性肿瘤中,11例(11/18,61.11%)可见MM;42例炎性病变中,36例(36/42,85.71%)可见MM。炎性病变较恶性肿瘤更易出现MM、脂肪缆绳征、逗号征及梳子征。恶性肿瘤较炎性病变更易出现系膜血管受累、系膜结节、腹腔积液及系膜根部淋巴结肿大。结论 MM能提示回盲部病变的性质,结合其他CT异常征象及临床病史有利于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 肿瘤 炎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扩散加权成像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初探 被引量:13
6
作者 李春芳 张应和 +1 位作者 陆巧葱 徐刚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99-901,共3页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健康自愿者20名,经手术病理和随访证实的胰腺癌患者21例、慢性胰腺炎患者12例,分别行常规MRI和DWI检查。应用自旋回波-回波平面成像(SE-EPI)并采用采集空间敏感性编码技术(...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健康自愿者20名,经手术病理和随访证实的胰腺癌患者21例、慢性胰腺炎患者12例,分别行常规MRI和DWI检查。应用自旋回波-回波平面成像(SE-EPI)并采用采集空间敏感性编码技术(ASSET),取b=0和600s/mm2获得DWI图像。分别测量感兴趣区(ROI)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行配对t检验。结果健康自愿者胰腺DWI呈中等信号,胰头、胰体尾部ADC值分别为(1.535±0.247)×10-3mm2/s、(1.643±0.375)×10-3mm2/s。21例胰腺癌肿瘤区DWI呈均匀或稍不均匀高信号,ADC值为(1.192±0.117)×10-3mm2/s。健康自愿者胰头与胰体尾部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头及胰颈部肿瘤患者胰体尾部ADC值与健康自愿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胰腺肿瘤ADC值与胰头及体尾部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慢性胰腺炎DWI呈不均匀等或稍高信号,ADC值为(1.437±0.385)×10-3mm2/s,与胰腺癌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可以清楚显示肿瘤病灶及范围,ADC值的测定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胰腺癌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下载PDF
MSCT动态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对中央型肺癌并支气管阻塞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2
7
作者 靳仓正 姚吕祥 +2 位作者 陈秋艳 谭树生 李春芳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4年第1期14-16,50,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对中央型肺癌并支气管阻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合并阻塞性肺不张的中央型肺癌患者53例,行平扫加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分析肿瘤与并发的阻塞性肺不张的动态强化差异。对增强扫描实质期的全肺容积数...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对中央型肺癌并支气管阻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合并阻塞性肺不张的中央型肺癌患者53例,行平扫加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分析肿瘤与并发的阻塞性肺不张的动态强化差异。对增强扫描实质期的全肺容积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分析肿块的空间影像解剖。结果平扫时肿瘤实性部分边界不清。动态增强扫描时肿瘤呈轻~中度强化,而不张的肺组织呈逐渐、持续强化。动态增强扫描各期能够分辨肿瘤与实变肺组织边界的例数分别为:肺动脉期14例,支气管动脉期48例,实质期29例,三期的差异有显著性(x^2=44.52,P〈0.01),其中支气管动脉期可判断肿瘤范围的比率最高。三维重建显示肿瘤包绕、破坏支气管壁,支气管腔狭窄及截断,断端表现为平直、杯口或锥状。26例左右肺动脉及/或其分支血管壁受侵蚀或包绕,呈向心性或偏心性狭窄甚至闭塞。结论对于中央型肺癌并发支气管阻塞者,利用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可很好地显示肿瘤的部位和大小,肿瘤阻塞支气管的情况,以及肿瘤与外周结构的解剖关系,为临床分期及治疗提供丰富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下载PDF
MSCTA肠系膜下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8
作者 谭婉嫦 张应和 +1 位作者 靳仓正 林小惠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8年第6期425-428,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肠系膜下动脉(IMA)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因直肠或左半结肠癌和血管性病变行MSCTA检查的患者75例,采用容积再现(VR)血管生长技术(AV)进行血管重建,观察肿瘤供血动脉及IMA狭窄或闭塞后的侧...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肠系膜下动脉(IMA)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因直肠或左半结肠癌和血管性病变行MSCTA检查的患者75例,采用容积再现(VR)血管生长技术(AV)进行血管重建,观察肿瘤供血动脉及IMA狭窄或闭塞后的侧支循环情况。结果35例直肠癌患者中,显示肿瘤供血动脉:直肠上动脉35、直肠下动脉29例、骶正中动脉6例、乙状结肠动脉4例;7例乙状结肠癌由乙状结肠动脉供血;3例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区癌中,1例乙状结肠动脉供血,2例乙状结肠动脉和直肠上动脉供血;2例降结肠癌由左结肠动脉供血;5例脾曲癌由左结肠动脉升支和中结肠动脉左支供血。23例IMA狭窄或闭塞患者均有Riolan动脉弓侧支循环形成。结论MSCTA能清楚显示IMA参与肿瘤供血及准确评价其狭窄或闭塞后侧支循环形成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下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3D-CTA与3D-DSA成像在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2
9
作者 梁文钊 姚吕祥 朱明欣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7期314-315,共2页
目的探讨3D-CTA和3D-DSA在颅内动脉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人均经手术证实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术前分别行3D-CTA及3D-DSA检查,比较两种方法诊断动脉瘤的确诊率及显示瘤颈与载瘤动脉关系的能力。结果 ... 目的探讨3D-CTA和3D-DSA在颅内动脉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人均经手术证实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术前分别行3D-CTA及3D-DSA检查,比较两种方法诊断动脉瘤的确诊率及显示瘤颈与载瘤动脉关系的能力。结果 3D-DSA对动脉瘤的确诊率为97.5%,3D-CTA为85.0%。3D-DSA对动脉瘤瘤颈及其与载瘤动脉关系的显示能力明显优于3D-CTA,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DSA成像在早期诊断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优于3D-C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造影术 成像 三维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成人出血型烟雾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0
作者 靳仓正 朱明欣 +3 位作者 张应和 梁文钊 李春芳 陈秋艳 《中国CT和MRI杂志》 2009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成人出血型烟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9例成人出血型烟雾病患者常规平扫后,采用螺旋CT容积扫描模式行增强扫描,然后在工作站上分别采用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组、容积再现、"血管生长"技术容积...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成人出血型烟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9例成人出血型烟雾病患者常规平扫后,采用螺旋CT容积扫描模式行增强扫描,然后在工作站上分别采用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组、容积再现、"血管生长"技术容积再现进行血管重建。其中5例完成MSCTA后行DSA检查。结果19例患者CT平扫均显示不同部位脑出血,部分伴有脑萎缩或脑梗塞。MSCTA均清晰显示不同程度颈内动脉虹吸段、大脑前动脉及大脑中动脉起始段狭窄、闭塞,双侧病变者13例(68.4%),单侧病变者6例(31.6%);脑底部见纤细迂曲的"烟雾"状异常血管网;大多可显示1支以上侧支动脉;1例显示右侧豆纹动脉囊状动脉瘤。5例同时行MSCTA与DSA者,均很好显示了上述血管病变。结论MSCTA可清晰显示成人出血型烟雾病异常血管,是诊断烟雾病的一种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病 出血型 成人 多层螺旋CT 三维重建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价值 被引量:22
11
作者 姚吕祥 靳仓正 +1 位作者 徐新超 刘艳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2年第2期84-86,90,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医院2009年7月-2011年6月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18例,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及容积再现(VR)...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医院2009年7月-2011年6月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18例,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及容积再现(VR)血管添加技术(AV)显示肿瘤及其供血动脉,从而判断肿瘤的起源,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18例GIST患者中,肿瘤起源于胃8例,空肠2例,回肠5例,结肠2例,1例来源于肠壁或肠系膜,未能明确其具体起源。MSCTA均清晰显示肿瘤主要供血动脉,显示率100%(18/18),定位诊断准确度为94.4%(17/18)。结论多层螺旋血管造影(MSCTA)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准确率高,显示肿瘤供血动脉是判断GIST起源的主要依据,有重大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供血动脉 三维重建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
下载PDF
MSCTA及其后处理技术对出血性脑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奕昭 黄晓健 +3 位作者 胡海菁 冯结映 梁德志 陈伟强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年第7期11-14,F0002,共5页
目的评价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及其后处理技术对出血性脑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我院2012年6月-2016年6月明确诊断的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脑静脉性血管畸形等出血性脑血管病变共208例,全部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并采用容积再... 目的评价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及其后处理技术对出血性脑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我院2012年6月-2016年6月明确诊断的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脑静脉性血管畸形等出血性脑血管病变共208例,全部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并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等后处理技术进行血管重建,并和DSA、手术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208例中,动脉瘤138例159个,动静脉畸型48例,脑静脉性血管畸形22例。MSCTA诊断敏感性分别为92.45%、93.75%、86.36%。结论 MSCTA是显示出血性脑血管病变简单、有效、无创的检查方法,联合运用多种后处理技术对其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后处理技术 脑血管病变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和超声内镜诊断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5
13
作者 何云飞 罗宴吉 +4 位作者 冯仕庭 黄鹤 靳仓正 叶华景 赖文佳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年第7期107-109,共3页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和超声内镜对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GI-NEN的MSCT和超声内镜资料,并与手术病理结果相对照;分析统计两种影像方法对GI-NEN的检出率、T3、T4和N分期的符合率。结果 MSC...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和超声内镜对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GI-NEN的MSCT和超声内镜资料,并与手术病理结果相对照;分析统计两种影像方法对GI-NEN的检出率、T3、T4和N分期的符合率。结果 MSCT、EUS对GI-NEN的检出率分别为81.6%、94.7%(P=0.041),MSCT低于EUS;MSCT和EUS对肿瘤T3、T4和N分期的符合率分别为T3:81.8%、63.6%(P=0.039),T4:77.8%、44.4%(P=0.034),N:68.8%、43.8%,(P=0.033),MSCT的符合率高于EUS。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超声内镜 神经内分泌肿瘤
下载PDF
右膈下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表现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应和 谭婉嫦 +1 位作者 林小惠 陆巧葱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8年第6期433-436,共4页
目的分析正常人和肝细胞癌(HCC)患者右侧膈下动脉(RIPA)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中的表现。方法选择MSCTA清楚显示RIPA者304例(正常人242例,HCC患者62例),采用容积再现(VR)方法进行血管重建,观察RIPA的起源、分布及参与HCC供血情况... 目的分析正常人和肝细胞癌(HCC)患者右侧膈下动脉(RIPA)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中的表现。方法选择MSCTA清楚显示RIPA者304例(正常人242例,HCC患者62例),采用容积再现(VR)方法进行血管重建,观察RIPA的起源、分布及参与HCC供血情况。结果304例中,159例(52.3%)RIPA开口于腹主动脉,57例(18.8%)开口于右侧肾动脉,88例(29.0%)开口于腹腔动脉干,41例(13.5%)双侧膈动脉共干,6例(2.0%)与胃左动脉共干,3例(1.0%)双侧膈动脉、胃左动脉共干。RIPA参与HCC供血达17.7%(11/62)。结论MSCTA能清楚显示RIPA起源,准确评价其参与HCC供血情况,指导TACE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血管造影术 肝肿瘤
下载PDF
MSCTA盆腔肿瘤供血动脉成像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1
15
作者 谭婉嫦 谢振英 谭树生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2年第5期64-66,共3页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盆腔肿瘤供血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77例行腹盆部CT增强扫描的盆腔肿瘤患者资料,采用容积再现(VR)血管生长技术(AV)进行血管重建,以手术结果为准,分析通过显示供血动脉判断肿瘤定位诊断的...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盆腔肿瘤供血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77例行腹盆部CT增强扫描的盆腔肿瘤患者资料,采用容积再现(VR)血管生长技术(AV)进行血管重建,以手术结果为准,分析通过显示供血动脉判断肿瘤定位诊断的准确性。结果卵巢肿瘤40例48侧,最大径3.5cm-17.5cm,平均6.8cm,患侧由卵巢动脉(OA)、子宫动脉卵巢支(OB)共同供血18侧,患侧由OA供血12侧,患侧由OB供血7侧,OA供血发生率为62.5%(30/48),OB发生率为52.1%(25/48),肿瘤定位诊断准确率为85.4%(41/48)。外生性子宫肌瘤13例18个肿块,肿瘤最大径6.1cm-17cm,平均8.9cm,均显示双侧子宫动脉子宫支(UB)供血,5侧OA参与供血,发生率27.8%(5/18),肿瘤定位诊断准确率为100%(13/13)。5例乙状结肠癌均为乙状结肠动脉供血,直肠癌19例,6例直肠上动脉供血,11例直肠上、下动脉供血,2例直肠上、下动脉及骶正中动脉供血,肿瘤定位诊断准确率为100%(24/24)。结论 MSCTA能清楚显示肿瘤供血动脉,为盆腔肿瘤的定位提供较准确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子宫肌瘤 结肠 直肠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3D DCE MRA肾静脉成像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应和 樊孝廉 +2 位作者 李春芳 陆巧葱 徐刚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4期253-256,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DCE MRA)行肾静脉成像及其诊断肾静脉病变的价值。材料和方法:肾静脉病变、解剖变异患者29例,常规腹部MR扫描(包括横断面T1WI、T2WI,冠状面T2WI),三维容积超快速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序列(Propeller... 目的:探讨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DCE MRA)行肾静脉成像及其诊断肾静脉病变的价值。材料和方法:肾静脉病变、解剖变异患者29例,常规腹部MR扫描(包括横断面T1WI、T2WI,冠状面T2WI),三维容积超快速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序列(Propeller LAVA)行冠状面血管成像,采用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及最大强度投影(MIP)进行肾静脉重建。结果:肾癌肾静脉瘤栓5例,表现为条状或结节状充盈缺损;门静脉高压肾静脉侧支循环10例:与脾静脉交通7例,与胃底曲张静脉团交通1例,门脉高压脾-肾静脉交通并左侧性腺静脉曲张2例;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2例,其中1例与腰静脉丛交通;性腺静脉曲张14例,右侧2例,左侧13例,其中肝癌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并双侧性腺静脉扩张1例,曲张的性腺静脉与左肾内静脉分支相连2例;解剖变异1例。结论:3DDCEMRA能清楚显示肾静脉及其病变,能为肾静脉相关疾病的诊断及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静脉 磁共振血管成像
下载PDF
微钙化的计算机辅助检测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2
17
作者 王金花 谭婉嫦 +2 位作者 刘立志 李立 伍尧泮 《放射学实践》 2013年第8期857-860,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乳腺钼靶X线片中微钙化的多特征检测的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CADS)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钼靶摄影检查发现钙化并经病理证实的574例患者的影像资料,其中乳腺癌321例列入乳腺癌组,良性病变253例列入良性病变组,应用C... 目的:探讨基于乳腺钼靶X线片中微钙化的多特征检测的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CADS)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钼靶摄影检查发现钙化并经病理证实的574例患者的影像资料,其中乳腺癌321例列入乳腺癌组,良性病变253例列入良性病变组,应用CADS获取微钙化点的特征参数:种群密度、沙粒样钙化率及线样分枝状钙化率,采用ROC曲线分别分析其独立和联合诊断效能。结果:乳腺癌组微钙化上述特征参数值均高于乳腺良性病变组(P值均<0.01)。种群密度、沙粒样及线样分枝状钙化率在乳腺癌组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5、0.786、0.850,敏感度分别为78.6%、83.8%、86.9%,特异度分别为38.2%、50.8%、67.9%,其中线样分枝状钙化率的敏感度、特异度最高(P<0.01)。采用CADS联合检测3项特征参数,ROC曲线下面积为0.893,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8%和72.1%,均高于单项检测(P值均<0.01)。结论:检测微钙化的种群密度、沙粒样及线样分枝状钙化率对于乳腺癌的诊断有重要意义。线样分枝状钙化率对于乳腺癌的诊断效率高于其他两项参数。CADS联合检测3项参数可进一步提高诊断效率,有助于提高乳腺癌的早期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微钙化 诊断 X线
下载PDF
结肠癌泌尿道侵犯的MRI诊断价值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应和 樊孝廉 +2 位作者 李春芳 陆巧葱 徐刚 《中国CT和MRI杂志》 2007年第1期40-42,共3页
目的探讨MRI尤其是排泄性MRU在诊断结肠癌侵犯泌尿道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结肠癌侵犯泌尿道患者17例,均行常规MR扫描(包括T1WI、T2WI、MRU),然后采用三维容积超快速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序列(Propeller LAVA)行动态增... 目的探讨MRI尤其是排泄性MRU在诊断结肠癌侵犯泌尿道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结肠癌侵犯泌尿道患者17例,均行常规MR扫描(包括T1WI、T2WI、MRU),然后采用三维容积超快速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序列(Propeller LAVA)行动态增强扫描,延迟10~20分钟行泌尿道成像,显示不良者延迟4小时再扫描一次。对Propeller LAVA原始图像采用多平面重建(MPR)和最大强度投影(MIP)行泌尿道重建。结果17例结肠癌侵犯右侧肾盂2例;左侧输尿管12例,其中1例同时侵犯膀胱;右侧输尿管3例。排泄性MRU表现:(1)侵犯输尿管表现为管腔不规则逐渐变狭窄7例,突然狭窄、截断3例,肿瘤部分包绕输尿管8例,完全包绕2例,腔内充盈缺损2例;(2)侵犯肾盂、膀胱均表现为局部管壁增厚,与肿瘤间隙消失,腔内充盈缺损。结论MRI结合排泄性MRU能清楚显示结肠癌与泌尿道的关系,对结肠癌侵犯泌尿道可提供准确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疾病 结肠癌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胰腺腺泡细胞癌CT、MRI诊断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金花 谭婉嫦 +2 位作者 刘立志 李立 靳仓正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3年第1期65-67,共3页
目的探讨胰腺腺泡细胞癌CT、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与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对8例经病理证实的胰腺腺泡细胞癌CT、MRI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中6例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2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男性6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51岁,肿瘤位于胰... 目的探讨胰腺腺泡细胞癌CT、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与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对8例经病理证实的胰腺腺泡细胞癌CT、MRI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中6例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2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男性6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51岁,肿瘤位于胰头3例,体尾部3例,胰尾2例。瘤体多呈囊实性团块,最大直径约4-16cm,平均直径7cm,中心均位于胰腺外,边界多清楚;较小(<5cm)者为实性结构为主,直径增大,囊实性比例增大。CT平扫为不均匀低密度,1例显示钙化。MRI上呈混杂信号,实性部分呈T1WI上稍低、T2WI上稍高信号,囊性部分呈T1WI上低、T2WI上高信号。CT、MRI增强扫描均见瘤内实性结构早期未见明显强化,后期呈渐进性强化,强化程度低或稍低于正常胰腺组织。囊性结构各期均无强化。8例中3例肝转移,2例显示胰胆管侵犯并扩张,脾静脉内癌栓、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各1例。结论胰腺腺泡细胞癌CT、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免疫组化有助于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腺泡细胞癌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微钙化的计算机辅助分析对乳腺导管原位癌及微浸润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奕昭 王金花 +3 位作者 谭婉嫦 蔡洪明 杨曦 李立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96-1200,共5页
目的:探讨在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查中采用计算机辅助检测系统(CAD)对伴有微钙化的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及其微浸润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本院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查发现微钙化并经病理学证实的654例乳腺病变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良... 目的:探讨在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查中采用计算机辅助检测系统(CAD)对伴有微钙化的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及其微浸润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本院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查发现微钙化并经病理学证实的654例乳腺病变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良性病变451例,DCIS(有/无微浸润)203例,使用CAD系统进行微钙化特征的提取和分类,比较14个特征参数在两组病变的差异,分析CAD的诊断效能。结果:所有特征参数中线样分枝状钙化数、细颗粒状微钙化率、段样分布、种群密度在两组病变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位癌及微浸润组的特征参数值较高;四个特征参数对判别两组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2、0.734、0.729和0.714,低于CAD系统综合检测法的判别效能(AUC=0.873),其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和符合率分别为97.3%、75.8%和85.1%。结论:乳腺导管原位癌及微浸润的微钙化特征具有相对特异性,基于多特征分析的CAD系统对该类病变可达到较高的诊断效能,可为乳腺癌早期病变的诊断和临床个性化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X线摄影 计算机辅助检测 微钙化 乳腺肿瘤 导管原位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