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层医院消化内科大肠埃希菌的感染现况及耐药性
1
作者 黄健云 芮勇宇 +5 位作者 莫和国 许敏玲 欧水连 黎泳仪 陆小琴 邴晏如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5期3876-3880,共5页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消化内科大肠埃希菌的感染情况和评价《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的实施效果,为临床医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法国梅里埃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和药敏分析仪(france automatic microorganism ide...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消化内科大肠埃希菌的感染情况和评价《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的实施效果,为临床医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法国梅里埃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和药敏分析仪(france automatic microorganism identification and drug sensitivity analyzer,V I T E K-2)对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2012-01/2013-12消化内科患者标本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进行药敏分析,比较分析《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干预前(2012年)和干预后(2013年)消化内科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结果:2012年和2013年分别分离出46株和50株大肠埃希菌;其主要来源于泌尿系统感染,分别占52.2%和74.0%;该项方案干预后,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βlactamase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由63.0%降为56.0%,其对常用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率低于干预前,尤其是氨曲南、头孢他啶和头孢吡肟的耐药率显著降低(P<0.01).结论:该项方案干预后,消化内科标本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对常用1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低于干预前,其中有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抗药性 细菌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巨大息肉临床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周海华 袁帅 +2 位作者 石胜利 沈洁 徐建平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10期1662-1663,共2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巨大息肉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诊治的消化道巨大息肉患者6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组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的整块切...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巨大息肉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诊治的消化道巨大息肉患者6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组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的整块切除率、复发率、出血率和穿孔率。结果 ESD组整块切除率为90.0%(27/30),复发率为0(0/30),出血率为76.7%(23/30),穿孔率为3.3%(1/30);EMR组整块切除率为13.3%(4/30),复发率为36.7%(11/30),出血率为33.3%(10/30),穿孔率为6.7%(2/30);经统计学分析显示,ESD组的整块切除率和出血率高于EMR组,复发率低于EM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穿孔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SD在治疗消化道巨大息肉方面有效性及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息肉 疗效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与外科手术治疗早期消化道肿瘤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马娅梅 苗旺 +1 位作者 沈洁 石胜利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5年第6期20-23,共4页
目的:探讨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消化道肿瘤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48例早期消化道肿瘤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ESI)纽和外科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愈性切除率、出血情... 目的:探讨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消化道肿瘤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48例早期消化道肿瘤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ESI)纽和外科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愈性切除率、出血情况、穿孔情况、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结果:ESD组25例,外科组2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ESD与外科手术相比,在治愈性切除率(23/25,92.0%vs 21/23,91.3%)、手术时间(117.4±25.7 min vs 133.9±31.2 min)、出血及穿孔并发症(2/25,8.0%vs 3/23,13.0%)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短(2.2±0.9d vs 4.1±0.9d),住院费用较少(16 609.0±409.9元vs 25 526.1±369.5元),住院时间短(6.6±1.7 d vs 10±1.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化道早期肿瘤的治疗方面,ESD与外科手术疗效相当,但ESD较外科手术创伤小、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少且术后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消化道肿瘤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戴小华 姜国平 李锋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36期17-18,共2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吗丁啉联合疏肝健脾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40例,并与吗丁啉合多虑平治疗的36例作对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总有效率72.2%。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吗丁啉联合疏肝健脾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40例,并与吗丁啉合多虑平治疗的36例作对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总有效率72.2%。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FD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药对照组,是目前治疗FD较好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在消化道早期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9
5
作者 张维 袁帅 +2 位作者 石胜利 沈洁 邓叶美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0年第7期44-47,共4页
消化道早期癌(Early gastric cancer)包括处于早期的食道癌、胃癌及大肠癌,是指病变浸润深度局限于粘膜层,不超过粘膜下层,包括食道、胃肠粘膜的高级别瘤变、粘膜内癌、原位癌。消化道早期癌易进展,且发病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容易被患... 消化道早期癌(Early gastric cancer)包括处于早期的食道癌、胃癌及大肠癌,是指病变浸润深度局限于粘膜层,不超过粘膜下层,包括食道、胃肠粘膜的高级别瘤变、粘膜内癌、原位癌。消化道早期癌易进展,且发病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容易被患者忽视,故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诊断时往往已经处于中晚期,丧失最佳治疗时机,使死亡率增加,生活质量急剧下降,因此早期诊断及治疗消化道早期癌尤为重要,能够显著改善患者预后[1~3]。一直以来,常规外科手术是消化道早期癌的传统治疗方法,但它对正常生理机能影响较大,术后恢复较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早期癌 最佳治疗时机 粘膜下层 特异性症状 正常生理机能 原位癌 浸润深度 胃肠粘膜
下载PDF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4
6
作者 马娅梅 苗旺 +2 位作者 李锐强 李备 石胜利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3年第1期108-112,共5页
目的 分析放大胃镜+窄带成像(ME-NBI)鉴别早期胃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至2022月6月在我院检查60例可疑胃早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腹部增强CT检查、普通白光内镜(WLE)检查和ME-NBI检查,并以病理活检为金标准,分析... 目的 分析放大胃镜+窄带成像(ME-NBI)鉴别早期胃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至2022月6月在我院检查60例可疑胃早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腹部增强CT检查、普通白光内镜(WLE)检查和ME-NBI检查,并以病理活检为金标准,分析三种检查手段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60例可疑胃早癌患者中病理检出胃癌患者23例(38.33%),萎缩性胃炎并肠化患者34例(56.67%),慢性胃炎患者3例(5%)。ME-NBI对萎缩性胃炎并肠化患者的检出率高于腹部增强CT和WLE(腹部增强CT0例,WLE检查24例,ME-NBI检查31例,P<0.05)。腹部增强CT检查早期胃癌阳性患者17例,阴性患者43例;WLE检查早期胃癌阳性患者20例,阴性患者40例;ME-NBI检查早期胃癌阳性患者21例,阴性患者39例。腹部增强CT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准确度均低于WLE和ME-NBI,P<0.05。WLE和ME-NBI检查早期胃癌的阴性预测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E-NBI检查早期胃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准确度均高于WLE检查,P<0.05。ME-NBI检查腺管图像质量和微血管图像质量评分均优于WLE检查腺管图像质量和微血管图像质量评分,P<0.05。结论 窄带成像技术结合胃镜能有效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图像质量较高,在临床上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癌前病变 筛查 白光内镜 放大胃镜结合窄带成像
下载PDF
脂联素基因多态性和血清脂联素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性 被引量:7
7
作者 石胜利 聂玉强 +1 位作者 李瑜元 周永健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1982-1986,共5页
目的:探讨脂联素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及血清脂联素水平与汉族人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关系.方法:根据性别、年龄和体质量指数(body-mass index,BMI)配对入选NAFLD患者和对照组,各106例.测定基因多态... 目的:探讨脂联素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及血清脂联素水平与汉族人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关系.方法:根据性别、年龄和体质量指数(body-mass index,BMI)配对入选NAFLD患者和对照组,各106例.测定基因多态性和血清脂联素水平,分析其与人体测量参数、生化、激素和代谢的关系.结果:在NAFLD和对照者中,SNP+45位点T/T、T/G和G/G基因型分别为64.2%、54.7%和23.6%、38.7%和12.2%、6.6%,NAFLD组G/G基因型频率比对照组高(2=6.47,P<0.05),但两组等位基因型频率(2=0.64,P>0.05)差异无显著性;S N P+276位点中G/G、T/G和T/T基因型分别为4.2%、47.2%和27.3%、36.8%和8.5%、16.0%,NAFLD组T/T基因型频率高于对照组(2=6.68,P<0.05),两组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显著性(2=7.86,P<0.05).NAFLD组的血清脂联素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3.75mg/L±3.94mg/Lvs6.18mg/L±4.12mg/L),而且有更高的胰岛素低抗(2.19±1.35vs1.33±0.9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WHR、HOMA-IR、脂联素是NAFLD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SNP45G/G和SNP276T/T基因型可能是中国汉族人NAFLD的易感基因,高BMI、WHR、HOMA-IR、低脂联素血症是NAFLD的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联素 非酒精性脂肪肝 基因多态性 胰岛素抵抗
下载PDF
以多器官功能损伤为特征的恙虫病1例 被引量:7
8
作者 周海华 石胜利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6年第15期2231-2232,共2页
恙虫病为自然疫源性传染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有升高趋势,因临床表现复杂,误诊率高。本文对1例延误诊断的恙虫病患者诊治过程进行分析总结,以期减少恙虫病的漏诊和误诊。1临床资料患者,女,53岁,因发热5d于2015年7月22日入本院呼吸内科,患... 恙虫病为自然疫源性传染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有升高趋势,因临床表现复杂,误诊率高。本文对1例延误诊断的恙虫病患者诊治过程进行分析总结,以期减少恙虫病的漏诊和误诊。1临床资料患者,女,53岁,因发热5d于2015年7月22日入本院呼吸内科,患者5d前无明显诱因下开始出现发热,最高体温达39℃,间有咳嗽、咳少量白色稀痰,偶有胸闷、心悸、气促,伴头痛、四肢关节及腰部酸痛,曾在外院门诊就诊,予退热、抗炎等治疗,症状无好转,故收入本院进一步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恙虫病 诊断 误诊
下载PDF
C反应蛋白动态变化与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后再出血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马娅梅 梁艳芳 +2 位作者 石胜利 沈洁 彭侠彪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11期1250-1252,共3页
目的分析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后,C反应蛋白的动态变化与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关系。方法选择研究对象为2009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患者130例,均行胃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治疗,在手术后6、24及48h行血清C... 目的分析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后,C反应蛋白的动态变化与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关系。方法选择研究对象为2009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患者130例,均行胃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治疗,在手术后6、24及48h行血清C反应蛋白监测,分析C反应蛋白动态变化与术后患者再出血之间的关系。结果经过积极抢救后,EVL术后再出血患者有15例,再出血率为11.5%,其中有6例患者死亡,再出血病死率为40%;在术后6、24、48h时,研究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EVL术后具有较高的再出血风险,应加强对患者的病情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C反应蛋白 肝硬化 出血
下载PDF
内镜下套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马娅梅 石胜利 沈洁 《吉林医学》 CAS 2016年第6期1314-1316,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套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136例中重度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分为套扎组85例和对照组51例,套扎组进行内镜下套扎治疗,对照组采用内科药物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再出血率及死亡... 目的:探讨内镜下套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136例中重度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分为套扎组85例和对照组51例,套扎组进行内镜下套扎治疗,对照组采用内科药物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再出血率及死亡率。结果:套扎组85例均成功套扎。套扎组的有效率为97.6%(83/8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套扎组的再出血率为18.8%(16/8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3%(18/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套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安全有效,可有效预防再出血,可以作为治疗肝硬化合并食道静脉曲张出血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扎 肝硬化 食管静脉曲张 出血
下载PDF
内镜下切除大肠息肉592例的体会 被引量:5
11
作者 戴小华 《海南医学》 CAS 2010年第7期78-79,共2页
目的探讨肠镜下切除大肠息肉的操作要点。方法针对息肉的大小、形态、是否有蒂等,选择适当的切除方法。结果治疗大肠息肉592例,切除息肉860颗,均全部切除,且未出现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充分术前准备及适当的切除方法是避免及减少大... 目的探讨肠镜下切除大肠息肉的操作要点。方法针对息肉的大小、形态、是否有蒂等,选择适当的切除方法。结果治疗大肠息肉592例,切除息肉860颗,均全部切除,且未出现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充分术前准备及适当的切除方法是避免及减少大肠息肉切除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息肉 内镜 切除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肠黏膜及黏膜下肿物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2
作者 周海华 袁帅 石胜利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年第3期77-78,共2页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内镜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胃肠黏膜及黏膜下肿物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纳入2012年6月至2015年10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消化内科诊断的胃肠黏膜及黏膜下肿物患者...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内镜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胃肠黏膜及黏膜下肿物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纳入2012年6月至2015年10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消化内科诊断的胃肠黏膜及黏膜下肿物患者共30例,应用ESD进行治疗,分析其病例资料。结果 本组30例患者包括胃病变12例,肠病变18例。术后病理分别为胃肠间质瘤6例,神经内分泌瘤2例,脂肪瘤2例,类癌3例,腺瘤样息肉9例,增生性息肉及炎性息肉8例。病灶直径1.5-4.0 cm。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了内镜下肿物切除,除1例患者因肿物黏膜下层有较多大血管无法继续剥离外,其余患者均行ESD术,手术时间30-145 min。术中出血者23例,术中穿孔者1例,均在内镜下成功给予止血、夹闭破口,无需外科手术治疗;术后均无迟发性出血、穿孔。一次性整块切除27例。30例患者术后均接受了随访,随访时间3-12月,无复发病例。结论ESD治疗胃肠黏膜及黏膜下肿物疗效较为确切,创伤较小,但其出血风险较大,需要有经验的医生完成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胃肠黏膜 黏膜下肿物
下载PDF
丹参辅助治疗轻中度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13
作者 周海华 袁帅 +1 位作者 石胜利 戴小华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6年第22期3228-3230,共3页
目的观察丹参辅助治疗轻中度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轻中度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60例按住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试验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采用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丹参治疗,测定两组治疗前、治疗7d后全... 目的观察丹参辅助治疗轻中度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轻中度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60例按住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试验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采用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丹参治疗,测定两组治疗前、治疗7d后全血高切黏度值及全血低切黏度值、血清三酰甘油(TG)、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计算腹部压痛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试验组治疗7d后全血高切黏度值及全血低切黏度值、PCT水平、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血清T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腹部压痛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在治疗轻中症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方面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性胰腺炎 丹参 三酰甘油 疗效
下载PDF
腹部揉按联合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对便秘患者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备 黄潮英 曾丽欢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9年第8期76-79,共4页
目的观察腹部揉按联合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对便秘患者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效果。方法将行结肠镜检查前的便秘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予以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进行肠道准备,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肠道准备措施的基础... 目的观察腹部揉按联合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对便秘患者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效果。方法将行结肠镜检查前的便秘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予以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进行肠道准备,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肠道准备措施的基础上加腹部揉按,比较2组患者服药后肠道功能(包括排便次数、灌肠次数及末次大便的性状)、肠道清洁度(波士顿肠道准备评分、肠腔内气泡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医护患满意度。结果服药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肠道功能改善明显(排便次数明显增多,灌肠次数明显减少,末次大便性状呈澄清或淡黄者明显增多)、肠道清洁度显著提高(波士顿肠道准备评分显著升高、肠腔内气泡评分显著降低)、不良反应率显著降低、医护患三方满意度均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部揉按联合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应用于便秘患者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可明显改善肠道功能,肠道清洁度显著提高,不良反应明显减少,且医护患三方满意度均显著提高,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揉按 肠道准备 便秘 聚乙二醇电解质散
下载PDF
FICE技术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应用及适宜波长选择研究
15
作者 张维 袁帅 +2 位作者 石胜利 沈洁 李池添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23期14-17,25,共5页
目的探讨智能电子分光技术(FICE)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应用及适宜波长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胃镜检查发现可疑病灶患者240例,根据检查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118例和观察组12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镜检查,观察组采用内... 目的探讨智能电子分光技术(FICE)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应用及适宜波长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胃镜检查发现可疑病灶患者240例,根据检查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118例和观察组12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镜检查,观察组采用内镜FICE技术检查,并从观察组中选出图像最为清晰的三组波长组合,分为A组:R=500nm、G=440nm、B=415nm;B组:R=500nm、G=460nm、B=420nm;C组:R=500nm、G=485nm、B=425nm。所有患者均行组织病理学活检。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早期胃癌检出率、IMVP和DL检出率,记录观察组腺管开口情况,比较A、B、C组微细腺管开口清晰度。结果观察组患者DL分界、IMVP检出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早期胃癌总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慢性炎症主要表现为Ⅰ型、Ⅱ型腺管开口,肠化主要表现为Ⅲ型腺管开口,轻、中度异型增生主要表现为Ⅲ型、Ⅳ型腺管开口,重度异型增生主要表现为Ⅳ型、Ⅴ型腺管开口;针对Ⅰ~Ⅲ型腺管开口,B组与C组、A组与C组清晰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组清晰率显著低于B组(P <0.05),针对Ⅳ~Ⅴ型腺管开口,A组与B组、B组与C组清晰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组清晰率显著低于C组(P <0.05)。结论智能电子分光技术用于早期胃癌诊断,能显著提高DL分界、IMVP检出率,提升早期胃癌检出率,选取最佳波长组合实施FICE技术,能成像更清晰,有助辩别腺管开口类型并根据腺管开口类型推测病变组织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CE技术 早期胃癌 波长组合 诊断
下载PDF
含铋剂的四联疗法与标准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21
16
作者 李锐强 胡宝英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15年第6期327-329,共3页
[目的]比较标准三联疗法与含铋剂的四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PU)的疗效。[方法]入选经胃镜检查确诊的48例Hp相关性PU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2组均为2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标准三联疗法,即给服奥美拉唑、阿莫西... [目的]比较标准三联疗法与含铋剂的四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PU)的疗效。[方法]入选经胃镜检查确诊的48例Hp相关性PU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2组均为2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标准三联疗法,即给服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枸橼酸铋钾胶囊,2次/d;2组疗程均为2周。4周后对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并测Hp,对患者疼痛的缓解、Hp转阴、溃疡的愈合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溃疡愈合率分别为91.67%、70.83%,治疗组、对照组Hp根除率分别为83.33%、54.17%;2组溃疡愈合率、Hp根除率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在患者疼痛的缓解和不良反应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铋剂的四联疗法经济安全,且疗效显着高于三联疗法,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铋剂 四联疗法 三联疗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