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纤维蛋白原与白蛋白的比值对成人心脏瓣膜术后恢复延迟的预测意义
1
作者 李柳苑 张崇健 +3 位作者 陈妙云 罗丹东 陈寄梅 李晓峰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7期606-611,共6页
目的分析成人心脏瓣膜手术患者术前纤维蛋白原与白蛋白比值(the ratio of fibrinogen to albumin,FAR)与术后恢复情况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1~6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行心脏瓣膜外科手术的成人患者的临床数据,共23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以... 目的分析成人心脏瓣膜手术患者术前纤维蛋白原与白蛋白比值(the ratio of fibrinogen to albumin,FAR)与术后恢复情况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1~6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行心脏瓣膜外科手术的成人患者的临床数据,共23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以术前FAR值等分为三组,分别为低值组(FAR<7.274,共78例)、中值组(7.274≤FAR≤9.064,共78例)和高值组(FAR>9.064,共78例)。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合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术前FAR与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的相关性。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纤维蛋白原与白蛋白的比值每增加一个标准差恢复延迟的发生风险增加138%(OR=2.38,P<0.001);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风险增加80%(OR=1.8,P=0.002);与低值组相比,高值组发生恢复延迟的风险增加276%(OR=3.76,P=0.002);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风险增加160%(OR=2.6,P=0.046);住院时间延长的风险增加249%(OR=3.49,P=0.008)。术前FAR与术后恢复延迟成线性关系(非线性检验P>0.05)。术后恢复延迟的风险随着术前FAR值的增加而增加(P<0.001)。结论术前纤维蛋白原与白蛋白的比值可有效预测成人心脏瓣膜术后恢复延迟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心脏瓣膜手术 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 预后
下载PDF
心脏外科与肺部切除同期手术的疗效分析
2
作者 臧鑫 刘彦俊 +3 位作者 钟文昭 黄焕雷 郭惠明 陈寄梅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611-616,共6页
目的 探讨心脏外科与肺部切除同期手术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广东省人民医院接受心肺同期手术的患者共13例。心脏手术包括双瓣膜置换术5例,二尖瓣置换术4例,二尖瓣成形术2例,心房黏液瘤切除术1例... 目的 探讨心脏外科与肺部切除同期手术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广东省人民医院接受心肺同期手术的患者共13例。心脏手术包括双瓣膜置换术5例,二尖瓣置换术4例,二尖瓣成形术2例,心房黏液瘤切除术1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肺部手术包括肺楔形切除术11例,肺段切除术1例、肺叶切除术4例。结果 全组患者无围术期死亡,术后并发症2例,呼吸机辅助时间为20(12~24)h,重症监护病房(ICU)停留时间为41(36~64)h,术后24 h引流量为250(235~390)mL,胸腔引流时间为(5.46±2.26)d,住院时间为(8.31±3.45)d。手术标本病理:肺癌12例,良性病变2例及2例阴性结果。肺癌的病理分期:ⅠA期8例,ⅠB期2例,ⅢA期1例。平均随访时间为22.2(3~40)个月,随访期间1例患者死亡,其余12例未发现肺部肿瘤复发或转移,术后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11例,Ⅱ级1例。结论 心脏疾病合并肺部肿瘤同期手术不增加围术期风险,近中期疗效满意,具有早期切除肿瘤,减轻分期手术痛苦和经济负担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手术 肺切除术 同期手术
下载PDF
二代定量血流分数评估血管腔直径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中的应用价值
3
作者 孙明明 谈文开 +2 位作者 贾乾君 胡天宇 黄美萍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8-13,21,共7页
目的探讨二代定量血流分数(quantitative flow ratio 2,QFR2)测量冠状动脉血管腔直径是否具有作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中选择合适支架尺寸的参考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并分析2021年2月至2021年... 目的探讨二代定量血流分数(quantitative flow ratio 2,QFR2)测量冠状动脉血管腔直径是否具有作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中选择合适支架尺寸的参考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并分析2021年2月至2021年9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行PCI治疗中有血管内超声(intravenous ultrasound,IVUS)检查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96例的资料。以PCI治疗后IVUS测量的植入支架的边缘近、远端血管腔直径为“金标准”,用QFR2、定量冠状动脉造影(quantitative coronary angi⁃ography,QCA)测量的支架边缘近、远端血管腔直径与IVUS测量的支架边缘近、远端血管腔直径进行比较,探讨QFR2测量的支架边缘近、远端血管腔直径与IVUS测量的支架边缘近、远端血管腔直径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结果96例CHD患者(100条血管,植入157枚支架)入选本研究。QFR2、QCA和IVUS测量的支架边缘近端(P=0.481)和远端(P=0.083)血管腔直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FR2和IVUS测量的支架边缘近端(r=0.892,P<0.001)和远端(r=0.880,P<0.001)血管腔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其优于QCA与IVUS测量的近端(r=0.723,P<0.001)和远端(r=0.718,P<O.001)血管腔直径的相关性。QFR2测量的支架边缘近端(平均绝对差值为0.09,平均差值的95%可信区间[LOA]为-0.55~0.37)、远端(平均绝对差值为0.16,LOAs为-0.64~0.31)的血管腔直径与IVUS的一致性均优于QCA(近端平均绝对差值为0.02,LOAs为-0.83~0.78;远端平均绝对差值为0.14,LOAs为-0.96~0.69)。结论与QCA相比,QFR2在测量血管腔直径方面同IVUS具有更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QFR2显示的血管腔直径对于帮助术者选择合适的支架尺寸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定量血流分数 定量冠状动脉造影 血管内超声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血管腔直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