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运动步态下锁定加压钢板固定胫骨干骨折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李赟罡 陈为坚 +4 位作者 李贵涛 孙鸿涛 颜建豪 王雄昌 王晶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SCD 2013年第4期612-619,共8页
背景:目前有限元分析广泛应用于人体骨折内固定模型的力学分析,但大多研究局限于静态下,动态下的骨折模型有限元分析尚未见报道。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分析来探讨锁定加压钢板固定胫骨干不同类型骨折在不同运动步态下的应力分布情况。方... 背景:目前有限元分析广泛应用于人体骨折内固定模型的力学分析,但大多研究局限于静态下,动态下的骨折模型有限元分析尚未见报道。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分析来探讨锁定加压钢板固定胫骨干不同类型骨折在不同运动步态下的应力分布情况。方法:利用CT扫描获得正常成人胫腓骨及足部的薄层扫描图像;运用相关软件建立其三维模型,在此模型上模拟出胫骨中段横行、斜行、粉碎性、螺旋形4种类型骨折,并与锁定钢板进行装配生成实验模型,各组模型加载相同的轴向压缩载荷600N。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12.0分别测定各组模型在落地相、中立相、离地相三种步态下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与结论:在步态下,胫骨在骨折各组中的应力分布由小到大均为:落地相<中立相<离地相。锁定钢板在胫骨中段横行、斜行、粉碎性骨折中的应力分布由小到大均为:中立相<落地相<离地相;在胫骨中段螺旋形骨折中应力分布由小到大为:离地相<中立相<落地相;提示在运动步态中,钢板和胫骨均在离地相受力最大。钢板的应力集中在中间或边缘;而胫骨的应力分布在骨折线以上靠近近端,骨折线以下靠近骨折线。就胫骨整体而言,呈现两端集中,中间分散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骨与关节三维有限元 胫骨 锁定加压钢板 运动步态 有限元分析 应力分布 内固定 阈值 网格划分 弹性模量 生物力学 省级基金 骨关节植入物图片文章
下载PDF
灯盏花素对创伤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刘银平 黄东 +3 位作者 吴伟炽 黄永军 黄国英 林浩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8-220,共3页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对体外培养的人类创伤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生长、凋亡的影响,寻找新的治疗瘢痕的有效药物。方法以四甲基偶氮唑(MTT)法和流式细胞仪Annexin V/PI双染色法检测各浓度组灯盏花素对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结果各浓度组...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对体外培养的人类创伤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生长、凋亡的影响,寻找新的治疗瘢痕的有效药物。方法以四甲基偶氮唑(MTT)法和流式细胞仪Annexin V/PI双染色法检测各浓度组灯盏花素对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结果各浓度组灯盏花素对体外培养的瘢痕成纤维细胞生长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F=3.309,P<0.01)。与对照组相比,80、100、150μmol/ml浓度组对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抑制具有显著差异性(P=0.015、0.006、0.000<0.05),并且呈剂量依赖性。IC50处,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率与未加药组瘢痕成纤维细胞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灯盏花素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且能够诱导其发生凋亡,为寻找有效治疗增生性瘢痕的药物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花素 成纤维细胞 成纤维细胞 病理性瘢痕
下载PDF
不同途径联合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硫酸软骨素酶治疗家兔脊髓损伤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6
3
作者 王晶 蔡颖谦 +7 位作者 周晓忠 王业杨 李超 徐汪洋 孙鸿涛 李高祥 姜晓丹 李贵涛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17-223,共7页
目的比较不同途径联合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一硫酸软骨素酶修复家兔脊髓损伤(sci)的疗效差异。方法24只SCI家兔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损伤对照(IC)ffi、椎管内移植(IS)组、静脉移植(Ⅳ)组和动脉移植(认)组,每组6只。后3组分别... 目的比较不同途径联合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一硫酸软骨素酶修复家兔脊髓损伤(sci)的疗效差异。方法24只SCI家兔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损伤对照(IC)ffi、椎管内移植(IS)组、静脉移植(Ⅳ)组和动脉移植(认)组,每组6只。后3组分别于SCI后1周经相应途径联合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一硫酸软骨素酶,IC组仅制作损伤模型,不行其他处理。SCI前及SCI后1、2、3、4周通过动物行为学评估、神经电生理检测、荧光示踪技术及免疫组化等方法,比较4组家兔疗效差异。结果(1)改良Tarlov评分:SCI后3周,IA组Tarlov评分与IC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各移植组Tarlov评分明显优于I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HE染色:各组损伤处均有大量空泡形成,相对于IC组,各移植组损伤处空泡较小,并可见部分神经纤维束通过。(3)免疫组化:各移植组神经丝蛋白表达量均明显强于IC组;IS组及IA组表达量明显高于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表达面积方面,各移植组均低于IC组;而与IS和队组相比Ⅳ组表达面积进一步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荧光双染比较:SCI后4周,各移植组镜下均可见较多的PKH.DAPI阳性细胞。其中IS和认组定植率(28.50%、27.75%)相比Ⅳ组(21.75%)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皮层感觉诱发电位潜伏期及波幅比较:SCI后第3、4周,各移植组潜伏期及波幅均优于I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SCI后4周,IS组及认组潜伏期及波幅更优于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途径移植治疗对于SCI均有明显疗效,其中肋间动脉移植途径及椎管内移植疗效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硫酸软骨素酶 移植途径
原文传递
经肋间后动脉介入移植骨髓基质干细胞修复家兔脊髓损伤模型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李东卿 孙鸿涛 +3 位作者 金勋杰 魏丹 齐勇 李贵涛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26-330,共5页
目的评价经肋间后动脉移植骨髓基质于细胞(BMSCs)修复创伤性脊髓损伤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只家兔提取BMSCs,扩大培养后采用菲立磁标记及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染。乃选取20只家兔随机分为两组:经肋间后动脉注射BMSCs组和只创建脊髓损伤... 目的评价经肋间后动脉移植骨髓基质于细胞(BMSCs)修复创伤性脊髓损伤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只家兔提取BMSCs,扩大培养后采用菲立磁标记及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染。乃选取20只家兔随机分为两组:经肋间后动脉注射BMSCs组和只创建脊髓损伤模型组。结果l观察包括:BMSCs的核磁共振示踪,脊髓标本宏观及微观观察,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实验第14天内,磁共振显示BMSCs逐渐迁移到脊髓损伤区域,并经脊髓组织切片荧光显微镜榆查进一步得到证实;脊髓组织切片电镜检奄发现实验组可见大量新生髓鞘,部分髓鞘的少突胶质细胞的细胞质内含有菲立磁颗粒;神经电生理结果显示:第7天时实验组与埘照组损伤脊髓节段神经传导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4天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肋间后动脉介入移植BMSCs修复脊髓损伤是一种町重复、高效的干细胞移植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骨髓细胞
原文传递
槲皮素通过抑制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胶质瘢痕形成及轴突再生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李文俊 王业杨 +3 位作者 李贵涛 孙鸿涛 周晓忠 罗俊男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49-255,共7页
目的探究槲皮素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胶质瘢痕形成及轴突再生的影响及其与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之间的联系,以便进一步阐明槲皮素对SCI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128只成年雌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4组(... 目的探究槲皮素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胶质瘢痕形成及轴突再生的影响及其与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之间的联系,以便进一步阐明槲皮素对SCI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128只成年雌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32):对照组(SCI+saline)、干预组(SCI+quercetin+anisomycin)、治疗组(sct+quercetin)和假手术组。假手术组仅行椎板切除术,其余3组参照改良Allen法制造SCI模型。损伤前、后进行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运动功能评分,术后检测各组大鼠受损脊髓组织中p38MAPK、p38MAPK磷酸化(p-p38MAPK)水平、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神经丝蛋白.200(NF-200)蛋白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检测各组脊髓的GFAP和NF-200表达情况,损伤后28d对各组脊髓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术后7、14、28d治疗组大鼠BBB评分高于对照组和干预组,术后3、7dSCI各组受损脊髓组织中p38MAPK磷酸化水平高于假手术组,术后3、7、14d治疗组的p38MAPK磷酸化水平低于对照组和干预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8d各组的p38MAPK磷酸化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CI各组在术后各时间点NF-200和GFAP阳性细胞数均高于假手术组,治疗组的NF-200阳性细胞数较对照组和干预组增高,术后7、14、28d治疗组的GFAP阳性细胞数低于对照组与干预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槲皮素抑制p38MAPK信号通路的活化后,减少了受损脊髓胶质瘢痕的形成,促进了受损脊髓组织中轴突再生,从而实现其对SCI后受损脊髓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槲皮素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神经丝蛋白-200 p38丝裂原活化蛋 白激酶
原文传递
新型大鼠脊髓打击器的制备及建模大鼠的功能与病理评价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文俊 王业杨 +5 位作者 唐雅琴 李贵涛 孙鸿涛 周晓忠 罗俊男 欧栓机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1490-1494,共5页
[目的]制备一种简便、实用的急性大鼠脊髓损伤建模装置。[方法]用木板、新泡沫板、吸管、手术缝线及金属插销杆等制作新型大鼠脊髓打击器。取36只成年雌性SD大鼠,体质量为220~250 g,随机等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轻度打击组(SCI1组)和... [目的]制备一种简便、实用的急性大鼠脊髓损伤建模装置。[方法]用木板、新泡沫板、吸管、手术缝线及金属插销杆等制作新型大鼠脊髓打击器。取36只成年雌性SD大鼠,体质量为220~250 g,随机等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轻度打击组(SCI1组)和重度打击组(SCI2组),利用自制大鼠脊髓打击器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SCI1组采用10 g×25 mm打击规格进行垂直打击损伤,SCI2组采用10 g×50 mm打击规格进行垂直打击损伤。各组大鼠于术前1 d,术后1、3、7、14、21和28 d进行BBB运动学评分,观察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情况,术后28 d对各组大鼠受损脊髓组织进行HE染色、神经元核抗原(Neu N)免疫组化检测。[结果]Sham组各观察时间点的BBB评分均为21分,各SCI组术后1 d时BBB评分为0分,之后BBB评分结果随时间延长呈逐步恢复趋势,从3 d开始,SCI1组的BBB评分高于SCI2组(P<0.05)。各组大鼠后肢左右侧活动情况无明显差异,实验过程中无大鼠死亡。术后28 d HE染色、Neu N免疫组化结果显示SCI2组脊髓受损程度明显重于SCI1组(P<0.05)。[结论]该新型大鼠脊髓打击器制作简便、可行性高,建立的SCI模型具有稳定性高、可重复性强、损伤程度可调节等特点,适合相关科研人员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大鼠 打击器 BBB评分 神经元核抗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