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钠肽与脑出血部位、出血量及脑出血后低钠血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洪浩敏 陈松深 +1 位作者 邱浩强 金钦华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03-405,共3页
目的探究脑钠肽(BNP)和脑出血部位、出血量及脑出血后低钠血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6月接受治疗的脑出血病患89例,并记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在普宁华侨医院进行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分组对比不同出血量组、不... 目的探究脑钠肽(BNP)和脑出血部位、出血量及脑出血后低钠血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6月接受治疗的脑出血病患89例,并记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在普宁华侨医院进行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分组对比不同出血量组、不同脑出血部位血浆BNP水平,并分析与低钠血症的关系。结果出血量越高、脑出血部位丘脑基底节区的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更高,并且出现低钠血症的比例越高(P<0.05)。而低钠血症患者血浆BNP水平高于非低钠血症患者,预后深度昏迷患者比例更大,好转出院比例更小(P<0.05)。结论脑出血后病患血浆BNP水平会明显升高,并且与出血量、出血部位存在较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脑利纳肽 出血部位 出血量 低钠血症 相关性
下载PDF
奥扎格雷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2
2
作者 陈绍辉 陈松深 +3 位作者 邱浩强 李东航 赖汉齐 张和耀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3年第5期337-339,共3页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4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A组29例、B组28例、C组27例,分别给予阿司匹林、奥扎格雷钠、奥扎格雷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用药14 d后3组的神经...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4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A组29例、B组28例、C组27例,分别给予阿司匹林、奥扎格雷钠、奥扎格雷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用药14 d后3组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C组与A组和B组相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凝血指标降低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药前后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阿司匹林对于抗血小板聚集明显优于单用阿司匹林或奥扎格雷钠,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奥扎格雷钠 阿司匹林 血栓 血小板
下载PDF
新活素对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T-proBNP及LEVF的影响 被引量:17
3
作者 洪浩敏 陈松深 邱浩强 《河北医学》 CAS 2015年第7期1061-1064,共4页
目的:研究观察新活素(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T-proBNP及LEVF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6月8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 目的:研究观察新活素(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T-proBNP及LEVF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6月8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抗心衰治疗;观察组患者则使用新活素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NT-proBNP水平及LEVF值的差异变化以及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FN-γ、HBDB和LDH水平都有所下降,不过观察组的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观察组患者发生呕吐、恶心的事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出现胸闷和乏力的不良反应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新活素用于治疗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可以明显降低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以及提高LEVF值,这对于患者的治疗具有积极有效地作用,可以提高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并具有很好地安全性,在临床上值得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活素(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 慢性心力衰竭 NT-pro BNP LEVF 影响
下载PDF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急性卒中相关性肺炎42例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4
4
作者 陈绍辉 陈松深 《河北医学》 CAS 2012年第9期1262-1264,共3页
目的:探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急性卒中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84例急性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并分别采用头孢他啶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进行治疗,后将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急性卒中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84例急性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并分别采用头孢他啶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进行治疗,后将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退热时间、咳嗽缓解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治疗后3d、7d的血清CRP及生存质量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退热时间、咳嗽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血清CRP及生存质量水平改善幅度也大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急性卒中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疗效较佳,安全性较高,显效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急性卒中相关性肺炎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邱凌骐 邱浩强 陈松深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第13期61-63,100,共4页
目的探索分析应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所产生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80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分组研究,对照组90例应用常规方式进行治疗,研究组9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 目的探索分析应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所产生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80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分组研究,对照组90例应用常规方式进行治疗,研究组9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进行对比。结果两组研究对象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症状(NIHSS)评分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但该组患者的ADL评分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1%,明显超过对照组的73.33%(P<0.05)。两组患者均有5%左右的血压降低、恶心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经对症治疗后有效缓解(P>0.05)。结论针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应用尤瑞克林,能够有效纠正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升其日常活动水平,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进展性脑梗死 尤瑞克林 临床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α-硫辛酸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6
作者 陈绍辉 李东航 赖汉齐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4期12-14,共3页
目的观察α-硫辛酸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本院住院治疗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以常规治疗为主,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α-硫辛酸和疏血通静脉注射治疗。分别于用... 目的观察α-硫辛酸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本院住院治疗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以常规治疗为主,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α-硫辛酸和疏血通静脉注射治疗。分别于用药前及用药后14d对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Barthel指数、血液凝血指标、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2组NIHSS评分及MRS评分下降,Barthel指数上升,且血液凝血指标有所改善,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α-硫辛酸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可能与α-硫辛酸抗氧化保护脑细胞和疏血通抗凝改善血液凝血指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硫辛酸 疏血通 急性脑梗死
下载PDF
新活素治疗心肾综合征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7
作者 洪浩敏 陈松深 邱浩强 《临床医学工程》 2015年第11期1459-1460,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新活素治疗心肾综合征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心肾综合征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92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分组治疗。对照组予以血液透析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新活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 目的探讨应用新活素治疗心肾综合征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心肾综合征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92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分组治疗。对照组予以血液透析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新活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表现以及心肾功能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6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61%(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浆BNP前体(NT-pro-BNP)浓度均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肌酐(Cr)均显著降低(P<0.05),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显著升高(P<0.05),研究组升高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发现药物过敏、低血压及其他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应用新活素治疗心肾综合征顽固性心力衰竭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顽固性心力衰竭 心肾综合征 新活素
下载PDF
依那普利叶酸片和依那普利片治疗血管性痴呆伴H型高血压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邱凌骐 邱浩强 陈松深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29期4409-4411,共3页
目的探索研究应用依那普利叶酸片以及依那普利片针对血管性痴呆伴H型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的作用和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血管性痴呆伴H型高血压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分组治疗,研究组均予以依那普利叶酸片,对照组均予以依那普利片... 目的探索研究应用依那普利叶酸片以及依那普利片针对血管性痴呆伴H型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的作用和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血管性痴呆伴H型高血压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分组治疗,研究组均予以依那普利叶酸片,对照组均予以依那普利片,均持续治疗6个月。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血同型半胱氨酸以及MMSE评分变化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经对应方法治疗后,平均动脉血压均得到有效下降(P<0.05),而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Hcy水平均显著降低,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MMSE评分均显著增高,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依那普利叶酸片对血管性痴呆伴H型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可以产生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降低Hcy水平,同时有效改善MMSE评分,安全性高,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H型高血压 依那普利叶酸片 依那普利片
下载PDF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梗死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邱凌骐 邱浩强 陈松深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5年第17期3852-3854,共3页
目的分析针对脑梗死患者进行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治疗对其运动功能改善的作用和效果。方法选择收治的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分组研究,两组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肢体功能康复治疗,研究组在... 目的分析针对脑梗死患者进行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治疗对其运动功能改善的作用和效果。方法选择收治的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分组研究,两组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肢体功能康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治疗。结果将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对比。两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症状(NIHSS)评分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两组血压降低、恶心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5%左右,经对症治疗后有效缓解(P>0.05)。结论针对脑梗死患者进行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治疗,可以有效促进运动功能恢复,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磁刺激 脑梗死 运动功能
下载PDF
动静脉联合尿激酶溶栓结合动脉成形术与静脉溶栓治疗大血管病变引起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邱凌骐 邱浩强 陈松深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第20期148-150,193,共4页
目的探索分析动静脉联合尿激酶溶栓结合动脉成形术治疗大血管病变引起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大血管病变引起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分组治疗,研究组均应用动静脉联合尿激酶溶栓结合动脉成形术进... 目的探索分析动静脉联合尿激酶溶栓结合动脉成形术治疗大血管病变引起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大血管病变引起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分组治疗,研究组均应用动静脉联合尿激酶溶栓结合动脉成形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均予应用静脉溶栓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进行对比。结果两组研究对象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症状(NIHSS)评分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但该组患者的ADL评分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1%,明显超过对照组的73.33%(P<0.05)。两组患者均发生一定比例的消化道出血,皮下出血以及发热等不良反应,均经对症处理后有效控制。研究组8例(8.89%),对照组9例(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动静脉联合尿激酶溶栓结合动脉成形术治疗大血管病变引起急性脑梗死,可以产生显著的效果,安全性高,有利于患者预后,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血管病变 急性脑梗死 动脉成形术 静脉溶栓
下载PDF
糖尿病性脑梗死与非糖尿病性脑梗死头颈部CTA对比 被引量:10
11
作者 陈绍辉 陈耿春 +4 位作者 杜耿忠 张和耀 赖汉齐 田卓斌 肖育斌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8年第4期391-395,共5页
目的对比糖尿病性脑梗死与非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头颈部CTA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6-04—2018-02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普宁华侨医院治疗的120例脑梗死患者,根据是否并发糖尿病分成糖尿病组60例和非糖尿病组60例。观察2组疾病类型、相关生... 目的对比糖尿病性脑梗死与非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头颈部CTA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6-04—2018-02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普宁华侨医院治疗的120例脑梗死患者,根据是否并发糖尿病分成糖尿病组60例和非糖尿病组60例。观察2组疾病类型、相关生化指标及头颈部动脉狭窄程度积分、颅内动脉狭窄积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结果糖尿病组患者主要为腔隙性、多发性脑梗死,预后不良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2组血糖、血压、血脂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头颈部动脉狭窄程度积分、颅内动脉狭窄积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结论糖尿病与脑梗死患者的颅内动脉病变密切相关,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血管狭窄程度明显较非糖尿病性脑梗死严重,对于糖尿病性脑梗死的针对性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脑梗死 CT血管成像 动脉狭窄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美多巴联合盐酸司来吉兰治疗帕金森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影响
12
作者 邱凌骐 邱浩强 陈松深 《广州医药》 2022年第5期97-100,共4页
目的探讨美多巴联合盐酸司来吉兰治疗帕金森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不良反应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96例帕金森患者,通过单双号抽签法将96例患者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美多巴治... 目的探讨美多巴联合盐酸司来吉兰治疗帕金森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不良反应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96例帕金森患者,通过单双号抽签法将96例患者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美多巴治疗,观察组在美多巴联合盐酸司来吉兰进行治疗。然后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采用帕金森统一评分量表计算精神状态、运动功能和日常活动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7.50%vs 6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97,P=0.015);治疗后2组患者精神状态、运动功能和日常活动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各项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50,P<0.001;t=4.388,P=<0.001;t=3.207,P=0.002);对比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10.41%vs 12.50%,χ^(2)=0.103,P=0.749),2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均为一过性,停药或休息后可自行缓解。结论美多巴联合盐酸司来吉兰治疗帕金森患者的临床疗效良好,能让患者精神状态、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得到显著改善,且不良反应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多巴 盐酸司来吉兰 帕金森病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脑白质高信号严重程度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的出血转化及神经功能结局关系探讨 被引量:3
13
作者 洪浩敏 陈松深 +1 位作者 邱浩强 金钦华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4年第13期19-22,共4页
目的探讨脑白质高信号(WMHs)严重程度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后的出血转化以及3个月后神经功能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静脉rt-PA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32例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脑白质高信号(WMHs)严重程度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后的出血转化以及3个月后神经功能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静脉rt-PA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32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改良Schelten量表进行WMHs评分,出血转化包括出血性梗死(HI)型和脑实质出血(PH)型,改良Rankin评分2~6分定义为不利的神经功能结局。结果132例溶栓治疗共26例(19.7%,26/132)发生出血转化。其中17例为HI型,9例为PH型。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舒张压及WMHs评分与HI型出血转化无关(P〉0.05);WMHs评分与PH型出血转化亦无相关性(P〈0.05),而基线NIHSS评分、舒张压是PH型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WMHs评分是不利的神经功能结局独立危险因素(OR=1.136,95%CI1.037-1.245,P=0.008)。结论严重WMHs不增加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rt.PA溶栓后的出血转化风险,但与卒中后不利的神经功能结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血栓溶解疗法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脑白质高信号
原文传递
尿液神经丝蛋白水平与脑小血管病的关系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绍辉 刘少列 +3 位作者 陈耿春 张和耀 黄志鑫 罗鸿波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20年第5期614-617,626,共5页
目的探讨尿液神经丝蛋白轻链(Neurofilament light chain,NFL)水平与脑小血管病(Small cerebral vessel disease,SVD)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共纳入了122例SVD患者和62例健康对照者,检测尿液NFL水平并进行磁共振(MRI)检查,记录白质高信号(W... 目的探讨尿液神经丝蛋白轻链(Neurofilament light chain,NFL)水平与脑小血管病(Small cerebral vessel disease,SVD)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共纳入了122例SVD患者和62例健康对照者,检测尿液NFL水平并进行磁共振(MRI)检查,记录白质高信号(WMH)相对体积、大脑相对容积、微出血灶计数和平均弥散率,同时进行NIHSS量表的测定,验证NFL水平与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SVD组患者的尿液NFL水平要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健康对照组人群的NFL水平集中在20 pg/mL左右,而SVD组患者集中在40~70 pg/mL左右,NFL对于区分SVD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9;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平均弥散率(P=0.019)和WMH(P=0.033)与NFL水平显著相关;多因素有序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平均弥散率(OR=3.27,P=0.018)和尿液NFL水平(OR=1.51,P=0.024)与NIHSS显著相关。结论尿液NFL水平在排除其他病变后可以作为核磁共振检查的替代来判定脑小血管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志物 脑小血管疾病 核磁共振成像 神经丝轻链蛋白
原文传递
中等直径基底节区单灶脑梗死早期运动障碍加重的危险因素及与大脑中动脉病变关系分析
15
作者 邱浩强 邱凌骐 +2 位作者 洪浩敏 陈松深 金钦华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3年第28期23-26,共4页
目的探讨中等直径基底节区急性单灶脑梗死患者早期运动障碍加重的危险因素及与大脑中动脉主干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发病24h内的局限于基底节区的急性单灶脑梗死患者150例,根据弥散加权成像(DWI)上梗死灶最大直径分为中等大小梗死组... 目的探讨中等直径基底节区急性单灶脑梗死患者早期运动障碍加重的危险因素及与大脑中动脉主干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发病24h内的局限于基底节区的急性单灶脑梗死患者150例,根据弥散加权成像(DWI)上梗死灶最大直径分为中等大小梗死组(梗死灶直径1.5~3.0cm)和腔隙梗死组(梗死灶直径〈1.5cm),每组75例。通过发病7d内动态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早期运动障碍加重的危险因素。结果中等大小梗死组早期运动障碍加重的发生率为32.0%(24/75),高于腔隙梗死组的8.0%(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人院时升高的收缩压是早期运动障碍加重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6)。中等大小梗死组中同侧大脑中动脉主干病变的发生率为41.3%(31/75),高于腔隙梗死组的9.3%(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直径1.5~3.0cm的基底节区急性单灶脑梗死患者较直径〈1.5cm相同部位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更易发生早期运动障碍加重,且可能与入院时升高的收缩压有关。这种中等直径的梗死灶可能与同侧大脑中动脉主干病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磁共振成像 运动障碍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脑微出血对轻型急性期脑梗死强化双抗后出血陛转化的风险探讨 被引量:7
16
作者 邱凌骐 邱浩强 陈松深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8年第9期772-775,共4页
目的 探究轻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伴发脑微出血(CMBs)能否升高经强化双抗后出血性转化(HT)发生风险.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28例轻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根据脑MRI结果分为无CMBs组和有CMBs组;有CMBs组按CMBs解剖部位再... 目的 探究轻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伴发脑微出血(CMBs)能否升高经强化双抗后出血性转化(HT)发生风险.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28例轻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根据脑MRI结果分为无CMBs组和有CMBs组;有CMBs组按CMBs解剖部位再分为脑叶亚组、深部亚组及混合亚组,比较各亚组HT发生率;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影响轻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HT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CMBs检出率为54.7%(70/128).有CMBs组和无CMBs组HT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CMBs组中,脑叶亚组13例患者中5例发生HT,深部亚组43例患者中5例发生HT,混合亚组14例患者中3例发生HT,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χ^2=7.465,P=0.03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房颤动(OR=6.590,95%CI 2.561~17.282,P=0.000)和空腹血糖(OR=1.132,95%CI 1.544~2.953,P=0.025)是轻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发生H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轻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伴发CMBs时并不升高强化双抗之后发生HT风险,但如患者伴发脑叶部CMBs则应谨慎给予强化双抗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脑出血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回顾性研究 出血性转化
原文传递
一种新型风险评分模型在后循环缺血相关眩晕症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绍辉 李东航 +4 位作者 张和耀 罗鸿波 黄志鑫 陈耿春 洪卫都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21年第7期487-493,共7页
目的建立一个后循环缺血(PCI)相关眩晕症的风险评分系统,确定最佳临界值并验证其在老年人PCI相关眩晕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分成两步进行:首先在380例PCI相关眩晕症患者和380例按照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对照组患者中,使用多因素Logisti... 目的建立一个后循环缺血(PCI)相关眩晕症的风险评分系统,确定最佳临界值并验证其在老年人PCI相关眩晕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分成两步进行:首先在380例PCI相关眩晕症患者和380例按照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对照组患者中,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PCI相关眩晕症的因素,并按照回归系数数值建立风险评分模型。然后在149例PCI相关眩晕症患者和328例对照组患者中进行验证,同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风险评分模型与ABCD2和Essen评分系统对PCI相关眩晕症的诊断效能。结果(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4种病史(高血压病、糖尿病、缺血性卒中和高脂血症)、6种症状(复视、构音困难、饮水呛咳、听力受损、单侧肢体无力和耳鸣)和3种体征(肢体感觉缺失、肢体共济失调和步态共济失调)共13种因素为影响PCI患者相关眩晕症的因素(均P<0.05),并纳入最终的诊断风险模型,分数范围为-6~32分,得分越高,诊断的可能性越大。(2)根据PCI风险评分,将患者分为3个亚组:低危组(-5~0分,风险<18.4%)、中危组(1~10分)和高危组(≥11分,风险>80.2%)。根据Youden指数,PCI评分系统诊断的最佳临界点为4分,其敏感度为92.2%,特异度为58.7%。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CI评分系统的曲线下面积为0.846(95%CI:0.794~0.898),显著高于ABCD2[0.752(95%CI:0.668~0.836)]和Essen评分系统[0.659(95%CI:0.569~0.7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DeLong检验P值分别为0.009、<0.001)。结论PCI评分系统在PCI相关眩晕症预测中的诊断效果优于ABCD2和Essen评分系统。4分是该评分系统的诊断临界值,但PCI风险评分超过0分的老年患者应该接受进一步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症 后循环缺血 风险评分 诊断
原文传递
CHADS2评分对房颤患者血管性痴呆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绍辉 李东航 +1 位作者 赖汉齐 张和耀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9年第6期689-692,共4页
目的评估CHADS2评分是否可作为房颤患者血管性痴呆发生风险分层的有用指标。方法从2010年9月-2013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普宁华侨医院共纳入776例房颤的患者,随访记录发展成为血管性痴呆的患者,评估CHADS2评分与血管性痴呆的关系。... 目的评估CHADS2评分是否可作为房颤患者血管性痴呆发生风险分层的有用指标。方法从2010年9月-2013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普宁华侨医院共纳入776例房颤的患者,随访记录发展成为血管性痴呆的患者,评估CHADS2评分与血管性痴呆的关系。结果共发现65例患者发生血管性痴呆,发生血管性痴呆的患者年龄较大,并且高血压病、糖尿病、脑卒中和慢性肾病的发病率较高;发生血管性痴呆的患者的BMI值和收缩压显著高于未发生血管性痴呆的患者;CHADS2评分越高,将来患者发展成血管性痴呆的比例越高,风险越大;在多变量分析中CHADS2评分是血管性痴呆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1.64,95%置信区间1.21~1.79,P=0.009)。结论 CHADS2评分是房颤患者血管性痴呆发病的有用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颤 CHADS2评分 血管性痴呆 脑卒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