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新生儿复苏学组和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举办2015年首场广东省新生儿复苏学术直通车 被引量:1
1
作者 杨传忠 朱小瑜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6期480-480,共1页
2015年1月23日,广东省妇幼保健协会学术直通车"新生儿复苏和早产儿管理新技术项目讲习班"开到了"南方油城"广东省茂名市。本次项目借助广东省运行多年的"学术直通车"这一学术推展平台,直接面向基层,在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的正... 2015年1月23日,广东省妇幼保健协会学术直通车"新生儿复苏和早产儿管理新技术项目讲习班"开到了"南方油城"广东省茂名市。本次项目借助广东省运行多年的"学术直通车"这一学术推展平台,直接面向基层,在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由新生儿复苏学组和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市妇幼保健院联合举办。当地300余名围产医护人员参加了本次活动。茂名市面积约1.1万平方公里,下辖四县一区,人口约700万,有偏远的山区,也有沿海小镇,很多学员一大早就奔波三、四百公里赶来会场,非常珍惜此次难得的机会,希望能更好地掌握新生儿复苏和早产儿医护新技术,造福一方百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市妇幼保健院 新生儿复苏 复苏学术 中华医学会 广东省 围产 学分 南方医科大学
原文传递
新生儿肺炎克雷伯杆菌败血症2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石玉萍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0年第15期109-110,共2页
目的分析肺炎克雷伯杆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特点,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对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确诊的21例肺炎克雷伯杆菌败血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1例血培养... 目的分析肺炎克雷伯杆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特点,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对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确诊的21例肺炎克雷伯杆菌败血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1例血培养均为肺炎克雷伯杆菌,其中19例(90.5%)为院内感染,以晚发感染为主。肺炎克雷伯杆菌17例(81.0%)为产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对碳青霉烯类、喹诺酮类100%敏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76.47%,氨基糖苷类敏感率36.58%,头孢吡肟敏感率10.52%,对青霉素及2、3代头孢100%耐药。21例患儿均治愈出院。结论肺炎克雷伯杆菌是NICU中败血症的主要致病菌,多为院内感染,与早期使用3代头孢、早产儿、侵入性操作关系密切,碳青霉烯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为治疗首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杆菌 败血症 新生儿 临床分析
下载PDF
1例新生儿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合并穿孔的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郭志芬 《中外医学研究》 2010年第11期76-76,共1页
急性阑尾炎是小儿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国外报道其发病率在3岁以内年龄组低于10%,国内5岁以内发病率4.8%~16.3%,婴儿较少见,新生儿更为少见,新生儿阑尾炎病死率可高达79%。现将笔者所在科室收治1例新生儿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合并... 急性阑尾炎是小儿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国外报道其发病率在3岁以内年龄组低于10%,国内5岁以内发病率4.8%~16.3%,婴儿较少见,新生儿更为少见,新生儿阑尾炎病死率可高达79%。现将笔者所在科室收治1例新生儿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合并穿孔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合并穿孔
下载PDF
新生儿PICC导管堵塞危险因素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27
4
作者 金丽 林真珠 +5 位作者 熊小云 吕元红 何少玲 孙莉 方小燕 贺万香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47-50,共4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PICC导管堵塞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导管堵塞提供参考。方法对深圳市7所医院811例留置PICC导管的新生儿跟踪观察导管堵塞的发生情况,对影响导管堵塞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60例新生儿发生PICC导管堵塞,发生率7.4%... 目的探讨新生儿PICC导管堵塞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导管堵塞提供参考。方法对深圳市7所医院811例留置PICC导管的新生儿跟踪观察导管堵塞的发生情况,对影响导管堵塞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60例新生儿发生PICC导管堵塞,发生率7.4%(2.85/1 000导管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输液过程中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是导管堵塞的保护因素(OR=0.113),导管留置时间>40d是危险因素(OR=2.780)。结论为避免新生儿PICC导管堵塞,输液过程中应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同时每天评估导管保留的必要性,尽早拔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PICC 导管堵塞 危险因素 前瞻性研究
下载PDF
应用微滴式数字PCR技术快速诊断新生儿侵袭性真菌病 被引量:7
5
作者 李辉桃 林冰纯 +2 位作者 黄智峰 杨传忠 黄为民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5-51,共7页
目的探讨微滴式数字PCR(ddPCR)技术在快速、精确诊断新生儿侵袭性真菌感染(IFI)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真菌高度保守序列18S rRNA为目标序列,通过引物设计,建立ddPCR检测真菌体系。在深圳一家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采集了有IFI高危... 目的探讨微滴式数字PCR(ddPCR)技术在快速、精确诊断新生儿侵袭性真菌感染(IFI)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真菌高度保守序列18S rRNA为目标序列,通过引物设计,建立ddPCR检测真菌体系。在深圳一家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采集了有IFI高危因素和/或临床症状的83例患者血样(n=83),采用血培养及ddPCR法分别对血样进行真菌检测。结果 ddPCR检测真菌体系的特异性为100%,灵敏度可以达到3.2 copies/μL,重复性良好。临床试验中,22例确诊/临床诊断IFI患儿血样中,ddPCR检测阳性19例。61例拟诊/非IFI患儿血样中,ddPCR法检测结果有2例阳性。结论初步证明ddPCR技术可用于新生儿IFI的检测,该技术是新生儿IFI筛查甚至诊断很有前途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真菌感染 微滴式数字PCR 新生儿
下载PDF
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新生儿RSV肺炎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观察 被引量:4
6
作者 汪无尽 李文娟 +2 位作者 梅家平 杨勇 叶素芬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50例新生儿RSV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使用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观...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50例新生儿RSV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使用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咳嗽、气促、喘息、发热、肺部湿啰音及喘鸣音、肺部阴影等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后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白细胞介素-2(IL-2)等免疫因子水平;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咳嗽、气促、喘息、发热、肺部湿啰音及喘鸣音、肺部阴影等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IgG、IgA、IgM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IL-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新生儿RSV肺炎的疗效显著,能加快症状消退,促进免疫功能的提高,提升治愈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 丙种球蛋白 疗效观察 免疫功能
下载PDF
新生儿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初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汪无尽 杨勇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第11期47-49,共3页
目的对新生儿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谱流行情况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 1084例新生儿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对其进行呼吸道7项、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百日咳杆菌、咽拭子培养、血培养检测,记录并分析病原学检出情况,观察呼... 目的对新生儿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谱流行情况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 1084例新生儿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对其进行呼吸道7项、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百日咳杆菌、咽拭子培养、血培养检测,记录并分析病原学检出情况,观察呼吸道合胞病毒流行情况。结果所有患儿的病原学总阳性检出率为33.5%(363/1084);病毒检出率为29.9%(324/1084),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阳性者264例、占81.5%,副流感病毒1阳性者4例、占1.2%,副流感病毒2阳性者2例、占0.6%,副流感病毒3阳性者34例、占10.5%,流感病毒A阳性者18例、占5.6%,腺病毒阳性者1例、占0.3%,巨细胞病毒阳性者1例、占0.3%,未检出流感病毒B;非典型病原体检出率为2.2%(24/1084),其中肺炎衣原体阳性者18例、占75.0%,肺炎支原体阳性者6例、占25.0%;百日咳杆菌检出率为1.1%(12/1084),细菌检出率为0.3%(3/1084)。2016~2017年社区获得性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发病率最高在夏季(44.7%),其次是秋季(24.2%)。其中2017年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发病率最高为8月,其次为9月。结论新生儿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以病毒为主,尤其是呼吸道合胞病毒,夏季呼吸道合胞病毒发病率最高,了解病原学流行情况,指导合理用药,能够减少经验性使用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 病毒感染
下载PDF
中国25家三级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真菌败血症发生现状 被引量:1
8
作者 曹芯诚 蒋思远 +27 位作者 李淑涓 韩俊彦 周琦 李萌萌 白瑞苗 夏世文 杨祖铭 盖建芳 张宝泉 杨传忠 袁静 潘丹丹 石静云 胡雪峰 林振浪 王杨 曾丽春 朱艳萍 韦秋芬 郭艳 陈玲 刘翠青 姜善雨 李晓莺 孙慧清 齐宇洁 黑明燕 曹云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9-35,共7页
目的分析中国25家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早产儿真菌败血症的发生现状和危险因素, 为探讨真菌败血症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基于证据的质量改进方法降低中国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发生率的整群随机对照试验"建立... 目的分析中国25家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早产儿真菌败血症的发生现状和危险因素, 为探讨真菌败血症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基于证据的质量改进方法降低中国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发生率的整群随机对照试验"建立的早产儿临床数据库资料进行二次分析, 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8年4月生后7 d内收入中国25家三级医院NICU的24 731例早产儿的真菌败血症发生现况。根据早产儿是否发生真菌败血症分为真菌败血症组和未发生真菌败血症组, 分析真菌败血症的发生率和病原。使用χ^(2)检验比较不同出生胎龄、不同出生体重和不同NICU早产儿真菌败血症发生率。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比较真菌败血症组和未发生真菌败血症组早产儿预后。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144例真菌败血症组早产儿和288例无真菌败血症组早产儿, 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发生真菌败血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24 731例早产儿中166例(0.7%)发生真菌败血症, 真菌败血症早产儿出生胎龄为(29.7±2.0)周, 出生体重为(1 300±293)g, 其中87.3%(145/166)为出生胎龄<32周的早产儿。出生胎龄和出生体重越低, 真菌败血症的发生率越高(均P<0.001)。极早产儿和超早产儿真菌败血症发生率分别为1.0%(117/11 438)和2.0%(28/1 401), 极低出生体重儿和超低出生体重儿中分别为1.3%(103/8 060)和1.7%(21/1 211)。3家NICU无真菌败血症发生, 其余22家NICU真菌败血症的发生率范围为0.7%(10/1 397)~2.9%(21/72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166例早产儿真菌败血症病原菌主要为念珠菌150例(90.4%), 其中白色念珠菌有59例、非白念珠菌有91例, 非白念珠菌以近平滑假丝酵母菌(41例)为主。真菌败血症早产儿发生中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调整OR=1.52, 95%CI 1.04~2.22, P=0.030)和严重早产儿视网膜病(调整OR=2.55, 95%CI 1.12~5.80, P=0.025)风险增加。使用广谱抗菌药物(调整OR=2.50, 95%CI 1.50~4.17, P<0.001)、长时间中心静脉置管(调整OR=1.05, 95%CI 1.03~1.08, P<0.001)和长时间使用全肠外营养(TPN)(调整OR=1.04, 95%CI 1.02~1.06, P<0.001)均是发生真菌败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中国NICU早产儿真菌败血症主要病原为白色念珠菌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真菌败血症早产儿发生中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和严重早产儿视网膜病风险增加。使用广谱抗菌药物、长时间中心静脉置管和长时间使用TPN可增加早产儿发生真菌败血症的风险。后续需针对这些危险因素采取措施以降低NICU真菌败血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新生儿 婴儿 早产 真菌
原文传递
转运网络背景下基层医院新生儿转诊现状及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叶楠 梁娜 +7 位作者 罗运平 罗德修 李桂辉 徐蕾 袁誉容 林冰纯 陈雪雨 杨传忠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22年第2期128-132,共5页
目的收集基层医院新生儿科收治及转诊病例并对转诊相关工作的优势和不足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大埔县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及向上级医院转诊的新生儿相关资料。结果共收治新生儿1670例,转诊新生儿128例,单程... 目的收集基层医院新生儿科收治及转诊病例并对转诊相关工作的优势和不足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大埔县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及向上级医院转诊的新生儿相关资料。结果共收治新生儿1670例,转诊新生儿128例,单程转运距离78 km,转诊新生儿的中位年龄为0.5 h(0 h,25 d),中位胎龄38^(+3)(29^(+1),42^(+4))周,中位体重3000(1250,4800)g。转诊前新生儿危重病例24例,经上级医院治疗好转出院125例,转诊后治疗无效死亡3例。2018年、2019年、2020年转诊率有逐年下降趋势(分别为10.3%、7.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62,P=0.001);转诊病例中的危重症比例逐年提高(分别为9.4%、23.9%、3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89,P=0.010)。转诊患儿中母亲孕期未规律产检者,新生儿危重症的发生率较高(χ^(2)=5.129,P=0.032)。结论基层医院新生儿救治能力逐年提高,需转诊的新生儿病例并不少见,未来应重视区域性转运网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增强居民卫生意识,改进基层医疗手段,最大化确保新生儿生命安全和最优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转诊 基层医院 区域性新生儿转运网络
原文传递
喉罩通气在新生儿复苏中的应用和评价 被引量:20
10
作者 林冰纯 朱小瑜 +2 位作者 苏晋琼 叶鸿瑁 虞人杰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379-383,共5页
目的初步观察喉罩通气应用于新生儿复苏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分娩后需正压通气复苏的新生儿369例随机分为喉罩组(205例)及面罩组(164例),比较两种方法的复苏效果及观察喉罩操作时间、一次放置成功率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目的初步观察喉罩通气应用于新生儿复苏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分娩后需正压通气复苏的新生儿369例随机分为喉罩组(205例)及面罩组(164例),比较两种方法的复苏效果及观察喉罩操作时间、一次放置成功率及不良反应等。结果(1)两组新生儿生后1minApgar评分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生后5rainApgar评分构成高分者喉罩组明显多于面罩组(χ^2=3.39,P=0.001)。喉罩总体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面罩组(99.02%和84.15%,χ^2=28.76,P〈0.01),总体复苏通气时间明显短于面罩组[(36.4±23.7)S和(66.2±35.4)s](t=-8.66,P〈0.01);其中重度窒息患儿喉罩复苏成功率为7/9,面罩组6例均未能成功复苏而需改气管插管;1minApgar评分4~5分的新生儿喉罩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面罩组(100.00%和42.86%,χ^2=23.04,P〈0.01),通气时间短于面罩组[(54.6±33.6)S和(136.4±42.0)s3(t=-4.45,P〈0.01);1minApgar评分6~7分的新生儿复苏成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喉罩一次放置成功率98.54%(202/205),放置时间平均为(7.8±2.2)s,不良反应有呕吐(4例)和胃食管反流(3例)。结论喉罩通气操作相对简单,容易掌握,在较重窒息患儿中使用效果优于面罩,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气管插管,尤其适于气管插管操作不熟练者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窒息 新生儿 复苏术 正压呼吸 喉面罩
原文传递
115例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临床及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赵捷 杨勇 +3 位作者 杨传忠 张谦慎 连朝辉 董国庆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4年第9期1114-1116,共3页
目的分析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nsv)肺炎临床及流行病学特征,为治疗和预防RSV肺炎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年3月~2013年2月住院的115例Rsv(+)肺炎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与同时期住院的RSV(-)肺炎患儿的临床特征进行比较。结果... 目的分析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nsv)肺炎临床及流行病学特征,为治疗和预防RSV肺炎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年3月~2013年2月住院的115例Rsv(+)肺炎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与同时期住院的RSV(-)肺炎患儿的临床特征进行比较。结果调查的428例住院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中RsV(+)共115例,阳性分离率为26.9%,高峰期在4—6月份。经戈检验,RSV阳性组与阴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的}艋床指标有:接触史(17.4%VS9.9%)、咳嗽(87.8%vs31.0%)、鼻塞流涕(82.6%vs27.8%)、痰鸣音(61.7%vs24.3%)、细湿罗音(44.2%vs15.7%)和母乳喂养(39.1%vs53.4%)。Rsv(+)肺炎患儿中有10例出现混合感染,其中感染肺炎支原体6例,感染肺炎克雷伯杆菌2例,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所有Rsv(+)患儿经采用支持对症给氧等治疗后,均达出院标准。结论RSV是引起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重要病原体,尤其是病毒性肺炎的首位病原体,好发于春夏季。部分RsV(+)患儿可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感染后治疗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感染性肺炎 呼吸道合胞病毒 流行病学特征
原文传递
糖皮质激素在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防治中的评价 被引量:8
12
作者 黄智峰 杨传忠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1051-1054,共4页
糖皮质激素防治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目前仍存在较大争议。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可以减少BPD的发生。出生1周内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可降低BPD的发生率,但鉴于近期和远期的不良反应,不推荐使用。对于严重BPD的高危早产儿,临床医师应... 糖皮质激素防治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目前仍存在较大争议。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可以减少BPD的发生。出生1周内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可降低BPD的发生率,但鉴于近期和远期的不良反应,不推荐使用。对于严重BPD的高危早产儿,临床医师应权衡利弊,出生1周后可谨慎使用小剂量、短疗程的糖皮质激素进行干预。早期吸入或滴入糖皮质激素可能是减少BPD安全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糖皮质激素 婴儿 早产
原文传递
持续性肺膨胀在新生儿复苏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传忠 朱小瑜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1041-1044,共4页
新生儿复苏时给予持续性肺膨胀(sustained lung inflation,SLI)可以增加肺泡开放、促进肺液吸收并维持适当的功能残气量(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FRC),更好地完成胎儿期向新生儿期呼吸系统的过渡,近年来也得到大量的动物... 新生儿复苏时给予持续性肺膨胀(sustained lung inflation,SLI)可以增加肺泡开放、促进肺液吸收并维持适当的功能残气量(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FRC),更好地完成胎儿期向新生儿期呼吸系统的过渡,近年来也得到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的证实,有望在新生儿复苏中得到实际应用。但SLI使用的适宜人群、操作方法及对新生儿近期或远期的影响尚需要更多的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现对SLI在新生儿复苏中的应用和研究做一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肺膨胀 新生儿复苏 婴儿 新生 婴儿 早产
原文传递
不同脐带结扎方式对超早产儿近期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春 杨传忠 黄智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1-205,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延迟脐带结扎方式对孕周<28周超早产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孕周<28周超早产儿,按照脐带结扎方式分成常规组、延迟脐带结扎组和切断脐带进行脐带挤... 目的探讨不同延迟脐带结扎方式对孕周<28周超早产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孕周<28周超早产儿,按照脐带结扎方式分成常规组、延迟脐带结扎组和切断脐带进行脐带挤压组。比较三组患儿住院期间有创辅助通气时长、无创辅助通气时长、入院体温、住院时间、输血次数以及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晚发型败血症、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视网膜病、死亡等发生率。结果延迟脐带结扎组和切断脐带挤压脐带组无创辅助通气时长、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输血次数与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延迟脐带结扎组与切断脐带挤压脐带组无创辅助通气时长,住院时间、输血次数及各疾病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延迟脐带结扎与切断脐带脐带挤压均可缩短超早产儿无创辅助通气时长、住院时间,减少住院期间输血次数,降低超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和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迟脐带结扎 脐带 结扎术 超早产儿
下载PDF
新生儿化脓性腮腺炎二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钟慧君 杨勇 +1 位作者 张小兰 朱小瑜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97-97,共1页
例1患儿男,27d,因“左面颊部肿胀伴哭闹2d”于2008年9月9日入院。母患“化脓性乳腺炎”。查体:体温37.5℃,左侧腮部红肿发热,触痛,按压肿块腮腺导管开口溢脓,心、肺、腹正常。
关键词 化脓性腮腺炎 新生儿 化脓性乳腺炎 颊部肿胀 腮腺导管
原文传递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病因及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林冰纯 杨传忠 《中国综合临床》 2014年第11期1211-1214,共4页
目的 探讨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71例血小板减少症新生儿临床资料,对比不同胎龄的血小板减少症发病率,并分析病因及临床情况.结果 71例血小板减少症患儿中足月儿34例,早产儿37例,早产儿发生率较足月儿明... 目的 探讨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71例血小板减少症新生儿临床资料,对比不同胎龄的血小板减少症发病率,并分析病因及临床情况.结果 71例血小板减少症患儿中足月儿34例,早产儿37例,早产儿发生率较足月儿明显增高[2.71% (37/1 364)与0.89% (34/3 808),x2=24.56,P<0.01].常见病因包括宫内生长迟缓、新生儿重度窒息、严重细菌感染(如败血症或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宫内生长迟缓引起血小板减少多见于早发性血小板减少症,与晚发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9.20,P=0.002);而严重细菌感染则多见于晚发性血小板减少症(x2=13.58,P<0.01).轻度血小板减少症患儿临床出血比例明显低于重度血小板减少症患儿(x2=5.85,P =0.016).结论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常见的病因为宫内生长迟缓,多引起早发性血小板减少,而严重细菌感染多引起晚发性血小板减少,出血比例高,需早期明确诊断,及时针对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症 新生儿
原文传递
胎膜早破对超早产儿早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6
17
作者 张素娥 陈雪雨 +3 位作者 陈春 邱晓媚 林冰纯 杨传忠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5-30,共6页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PROM)对超早产儿早期预后的影响,为超早产儿管理、产前咨询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2019年单胎超早产儿179例为研究对象,按是否存在PROM分为PROM组(69例)和非PROM组(110例),对孕母情况及患儿早期预后指标进行统计分析...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PROM)对超早产儿早期预后的影响,为超早产儿管理、产前咨询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2019年单胎超早产儿179例为研究对象,按是否存在PROM分为PROM组(69例)和非PROM组(110例),对孕母情况及患儿早期预后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PROM组早发型败血症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高于非PROM组(P<0.05),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率及血流动力学显著的动脉导管未闭发生率低于非PROM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绒毛膜羊膜炎是早发型败血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OR=11.062、9.437,P<0.05),PROM是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独立保护因素(OR=0.363,P<0.05)。结论 PROM增加了超早产儿早发型败血症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未增加其他不良结局发生率。对有超早产风险的PROM孕妇,建议积极保胎、预防绒毛膜羊膜炎以延长孕周、降低感染发生率,从而改善超早产儿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膜早破 败血症 预后 超早产儿
下载PDF
新生儿PICC导管相关感染危险因素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33
18
作者 林真珠 熊小云 +5 位作者 何少玲 吕元红 金丽 孙莉 方小燕 贺万香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8年第28期3371-3376,共6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PICC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情况和危险因素,为预防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提供护理参考。方法2015年9月-2017年6月对深圳市7家医院811例留置PICC导管的新生儿实施前瞻l生研究,观察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情况,对导管相关感染的相... 目的探讨新生儿PICC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情况和危险因素,为预防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提供护理参考。方法2015年9月-2017年6月对深圳市7家医院811例留置PICC导管的新生儿实施前瞻l生研究,观察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情况,对导管相关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811例新生儿中,770例(94.9%)未出现导管相关感染,41例发生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5.1%(1.95/1000导管日),其中出口部位感染20例,导管相关血行感染(CRBSI)21例。CRBSI的病原菌前3位为表皮葡萄球菌、真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感染组和无感染组新生儿胎龄、出生体重、输液接头的消毒方法、导管维护过程中的无菌防护屏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值分别为4.026、4.964、4.369、7.463;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生体重〈1200g是危险因素(OR=2.099,95%CI:1.103~3.996,P〈0.05),导管维护过程中的无菌防护是保护因素(OR=0.393,95%CI:0.206~0.749,P〈0.01)。结论出生体重〈1200g、导管维护过程中的无菌防护是新生儿PICC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建议新生儿PICC导管维护时使用无菌防护屏障包括戴无菌口罩、圆帽、使用无菌包、戴无菌手套进行导管维护;对出生体重〈1200g的早产儿更应注意置管及导管维护过程中严格的无菌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多中心研究 导管插入术 外周 导管相关感染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胎膜早破时间对<34周早产儿早期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素娥 陈春 +2 位作者 陈思齐 林彦青 杨传忠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1976-1981,共6页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时间对早产儿早期结局的影响,为未足月胎膜早破产前咨询、临床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2019年出生胎龄<34周的单胎未足月胎膜早破早产儿528例,对其早期结局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破膜孕周<28周时,胎膜早破时间≥...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时间对早产儿早期结局的影响,为未足月胎膜早破产前咨询、临床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2019年出生胎龄<34周的单胎未足月胎膜早破早产儿528例,对其早期结局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破膜孕周<28周时,胎膜早破时间≥7 d可降低中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重症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脑室内出血(≥3级)/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等严重并发症的总体发病率,≥3 d可降低重症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率(P<0.05);破膜孕周28~34周时,不同胎膜早破时间组早产儿早期结局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出生胎龄小是院内死亡、早发型败血症、严重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0.229、0.705、0.499,95%CI分别为0.092~0.570、0.617~0.805、0.432~0.576),临床绒毛膜羊膜炎是早发型败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3.835,95%CI:1.797~8.181)。结论延长胎膜早破时间可延长孕周、改善<34周早产儿的早期结局,但需注意有无临床绒毛膜羊膜炎发生。建议破膜孕周<28周者延长胎膜早破时间≥7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足月胎膜早破 胎膜早破时间 结局 早发型败血症 早产儿
下载PDF
丙种球蛋白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的疗效及对心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8
20
作者 张应绩 杨传忠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605-608,共4页
目的观察丙种球蛋白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的疗效。方法将116例患儿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8例,均用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治疗组加用丙种球蛋白,一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总有效率、临床指标、肺功能、血清脑钠肽(BNP)和炎症... 目的观察丙种球蛋白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的疗效。方法将116例患儿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8例,均用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治疗组加用丙种球蛋白,一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总有效率、临床指标、肺功能、血清脑钠肽(BNP)和炎症因子水平差异。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4.1%,治疗组总有效率89.7%(P<0.05);治疗组呼吸改善、啰音吸收、咳嗽消失、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呼吸频率(RR)、每千克体重潮气量(TV/kg)、达峰时间比(TPTEF/TE)、达峰容积比(VPEF/VE)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心功能指标和炎症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可显著改善心肺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种球蛋白 氨溴索 婴幼儿 重症肺炎 心肺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