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直肠癌围手术期替代应用肠道微生态制剂对肠道菌群及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7
1
作者 朱达坚 陈小伍 +6 位作者 伍锦浩 剧永乐 封静 陆光生 欧阳满照 任宝军 李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190-1193,共4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应用肠道微生态制剂代替传统的术前口服肠道抗菌药对肠道菌群及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需施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病例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30例/组。对照组术前肠道准备按传统方法(术前口...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应用肠道微生态制剂代替传统的术前口服肠道抗菌药对肠道菌群及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需施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病例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30例/组。对照组术前肠道准备按传统方法(术前口服肠道抗菌药),实验组于术前5 d起口服肠道微生态制剂(金双歧片)2.0 g,3次/d,代替术前肠道抗菌药的使用,术后24 h起口服金双歧片2.0 g,3次/d,至术后第7天。于入院时、术后第7天收集两组新鲜大便以及空腹外周静脉血,比较两组肠道菌群比例,以及血清白介素-2(IL-2)、IgA、IgG和IgM浓度、NK细胞活性、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比例及CD4+/CD8+比值。结果肠道菌群:术后第7天实验组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菌群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体液免疫功能:术后第7天实验组IL-2、IgA、IgG、IgM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细胞免疫功能:术后第7天实验组CD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直肠癌围手术期应用肠道微生态制剂代替传统的术前口服肠道抗菌药,不仅能有效地纠正肠道菌群失调,还具有改善术后患者免疫功能低下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肠道微生态制剂 免疫功能
下载PDF
结直肠癌围手术期替代应用肠道微生态制剂对术后炎症反应及感染性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朱达坚 陈小伍 +6 位作者 伍锦浩 剧永乐 封静 陆光生 欧阳满照 任宝军 李泳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2121-2123,共3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围手术期替代应用肠道微生态制剂对术后炎症反应及感染性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需施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病例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术前肠道准备按传统方法(即术前口服肠道抗菌药);观察组...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围手术期替代应用肠道微生态制剂对术后炎症反应及感染性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需施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病例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术前肠道准备按传统方法(即术前口服肠道抗菌药);观察组于术前5 d起口服肠道微生态制剂(金双歧片)2.0 g,3次/d,替代术前肠道抗菌药的使用,术后24 h起口服金双歧片2.0 g,3次/d,至术后第7天。于入院时、术后第7天收集两组新鲜大便以及空腹外周静脉血,比较两组肠道菌群比例、炎症反应指标(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水平)以及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第7天观察组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菌群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7天观察组的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7天观察组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直肠癌围手术期替代应用肠道微生态制剂不仅能有效地纠正肠道菌群失调,还能有效地减少患者炎症反应,减少患者术后部分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肠道微生态制剂 术后感染性并发症
下载PDF
以回结肠血管为标记的右下入路法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 被引量:12
3
作者 陈小伍 朱达坚 +5 位作者 剧永乐 伍锦浩 陆光生 欧阳满照 任宝军 封静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12期1059-1062,共4页
目的探讨以回结肠血管为标记右下入路法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12月,对28例结肠癌行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术中采用以回结肠血管为标记右下入路法,即先以回结肠血管为标记,建立融... 目的探讨以回结肠血管为标记右下入路法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12月,对28例结肠癌行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术中采用以回结肠血管为标记右下入路法,即先以回结肠血管为标记,建立融合筋膜间隙(Toldt’s间隙)外科平面,再以肠系膜上静脉为标记,建立胰腺十二指肠前筋膜间隙外科平面的手术入路与手术路径进行手术。结果 28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无中转开腹,术中未发生肠系膜上静脉、十二指肠、输尿管、生殖血管损伤等手术并发症。术中出血量(89±17)ml,手术时间(158±21)min,清扫淋巴结(19.6±1.8)枚,术后排气时间(64.4±10.2)h,术后住院时间(8.9±1.7)d。术后无切口感染、吻合口漏、腹腔脓肿等并发症。28例随访6~30个月,平均17.2月,均未发现吻合口复发、穿刺孔或小辅助切口种植转移、远处转移等。结论以回结肠血管为标记右下入路法能快速准确地进入Toldt’s间隙和胰腺十二指肠前筋膜间隙,减少肠系膜上静脉损伤机会,既能保证肿瘤的根治性,又能保证手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结肠肿瘤 结肠切除术
下载PDF
以回结肠血管为标记右下入路在腹腔镜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4
作者 朱达坚 陈小伍 +2 位作者 剧永乐 伍锦浩 陆光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039-2041,共3页
目的:探讨以回结肠血管为标记右下入路腹腔镜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的技术特点与效果。方法:对我院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实施以回结肠血管为标记右下入路腹腔镜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的32例结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及手术录像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以回结肠血管为标记右下入路腹腔镜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的技术特点与效果。方法:对我院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实施以回结肠血管为标记右下入路腹腔镜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的32例结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及手术录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实施以肠系膜上静脉为标记中间入路腹腔镜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的19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右下入路组32例病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无中转开腹;中间入路组1例术中出现肠系膜上静脉损伤出血,中转开腹缝合止血,余18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右下入路组病例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显著少于中间入路组(P﹤0.05);两组清扫淋巴结数量、术后排气平均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均无十二指肠损伤、输尿管损伤、生殖血管损伤等手术并发症;两组均无切口感染、吻合口漏、腹腔脓肿等术后并发症。结论:以回结肠血管为标记右下入路能较快速准确地进入融合筋膜间隙,并能减少肠系膜上静脉损伤机会,减少术中出血量,节省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腹腔镜 结肠切除术
下载PDF
腹腔镜更早期手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29例 被引量:8
5
作者 剧永乐 封静 +8 位作者 朱达坚 任宝军 陆光生 冯家立 耿岩 欧阳满照 张炎祥 李泳 陈小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3259-3261,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手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手术时机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29例非胆源性SAP患者的临床资料。一旦确诊SAP即更早期采用腹腔镜下手术干预。腹腔镜下分离胃结肠韧带,进入网膜腔暴露胰腺,吸...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手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手术时机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29例非胆源性SAP患者的临床资料。一旦确诊SAP即更早期采用腹腔镜下手术干预。腹腔镜下分离胃结肠韧带,进入网膜腔暴露胰腺,吸净渗出液,冲洗腹腔,清除胰腺坏死组织,在网膜囊、胰周及盆腔置入灌洗管和多根引流管,术后用大量生理盐水持续灌洗引流。结果:治愈28例,住院时间17~42d,平均22d;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为4~8d,平均6d;肛门排气时间为5~11d,平均7d。无胰周脓肿、假性囊肿等并发症,1例死于合并胰腺癌。结论:更早期采用腹腔镜对SAP进行手术干预,可有效地改善SAP的预后,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腹腔镜 早期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