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语书写、海洋景观与美学精神——论新南方写作兼及文学的地方路径 被引量:5
1
作者 曾攀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23年第1期75-86,共12页
“新南方写作”深具地缘政治/经济/文化的涵义,其间新的经验和现实不断渗透出“南方”的新奇、新异与新变,由此而生长出了向海、向粤港澳、向东南亚等的现象及形式,这些维度成为了“新南方写作”的重要元素,也意味着当代中国文学(包括... “新南方写作”深具地缘政治/经济/文化的涵义,其间新的经验和现实不断渗透出“南方”的新奇、新异与新变,由此而生长出了向海、向粤港澳、向东南亚等的现象及形式,这些维度成为了“新南方写作”的重要元素,也意味着当代中国文学(包括汉语书写)中地方性叙事的新探索与新形态。不仅如此,在汉语写作、海洋景观以及美学精神的多维探询中,“新南方写作”可以说打破了既往单一性的地方性路径,以更为广阔的界域、更为新颖的书写以及更为开放的姿态,建构自身的地方性与世界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南方写作 汉语 海洋 美学
下载PDF
镜像叙事与灵魂诗学——艾伟《镜中》读札
2
作者 曾攀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5-121,共7页
作家艾伟向来以洞悉人物内心世界见长,《镜中》延续了他一贯的叙事形态,但是采取的路径更为多元而复杂。本文探究的是这部长篇小说中纷繁立体的“镜像”叙事,透过建筑的、宗教的,当然也包括文学或曰叙事的方式,解析主体心理,透视人物灵... 作家艾伟向来以洞悉人物内心世界见长,《镜中》延续了他一贯的叙事形态,但是采取的路径更为多元而复杂。本文探究的是这部长篇小说中纷繁立体的“镜像”叙事,透过建筑的、宗教的,当然也包括文学或曰叙事的方式,解析主体心理,透视人物灵魂。在此基础上,揭示小说以“媒体中介”建构“镜像”的叙事尝试,使自身获致了一种阐释学的内涵,建造情感、心理、灵魂的结构性关系,经此生成关于灵魂之对照与辩证的可能性诗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伟 《镜中》 镜像叙事 灵魂诗学
下载PDF
陆地创作的心灵史——有关《美丽的南方》写作的几个问题
3
作者 李北京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21年第5期73-81,共9页
作为1950年代的土改小说,陆地《美丽的南方》的写作首先面临为何写和如何写的问题。对于陆地而言,《美丽的南方》是执念之作、使命之作,更是孤独之作、归来之作。而执念、使命、孤独、归来的背后却是知识分子的情结、身份的焦虑。本文... 作为1950年代的土改小说,陆地《美丽的南方》的写作首先面临为何写和如何写的问题。对于陆地而言,《美丽的南方》是执念之作、使命之作,更是孤独之作、归来之作。而执念、使命、孤独、归来的背后却是知识分子的情结、身份的焦虑。本文借助陆地日记、书信的出版,手稿、责编审读意见的发现,试图对《美丽的南方》写作的天时地利人和、创作心态及修改意见等问题进行分析,以期还原、揭示《美丽的南方》的写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 《美丽的南方》 写作问题
下载PDF
生命的苦难与精神的回旋——蔡东小说论札
4
作者 曾攀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9-86,共8页
蔡东小说往往将人物置于生命中难以超脱的时刻,于个体的创伤体验与总体的精神状况之间,呈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生活哲学。不仅如此,蔡东擅于透过人物无奈的现状与苦难的境况,考察主体性的转圜时刻以及精神的回旋可能。在她的小说里,当代... 蔡东小说往往将人物置于生命中难以超脱的时刻,于个体的创伤体验与总体的精神状况之间,呈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生活哲学。不仅如此,蔡东擅于透过人物无奈的现状与苦难的境况,考察主体性的转圜时刻以及精神的回旋可能。在她的小说里,当代人往往被陷溺于庞大的社会系统之中,在艰难前行中摇摆与抉择,于是常常只能施以微观的反抗或局部的应对。然而难能可贵之处在于,蔡东试图从狭小的个体情感中挣脱,在生活的近端重拾理想与信念,述及对生命所倾注的热爱与雄心,于坍塌之处重建情感、估量心理、再造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蔡东 生命苦难 精神回旋 意义再造
下载PDF
《千里江山图》与当代小说的雅俗沟通
5
作者 曾攀 《长江文艺评论》 2023年第5期19-24,共6页
一陈平原的《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较早将现代小说的发展模式进行结构化的探索,尤其是自近代以来的“小说界革命”,以至五四的文学革命,叙事的“模式”一直在特定的轨道和谱系中进行转变,“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小说在叙事时间上基本... 一陈平原的《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较早将现代小说的发展模式进行结构化的探索,尤其是自近代以来的“小说界革命”,以至五四的文学革命,叙事的“模式”一直在特定的轨道和谱系中进行转变,“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小说在叙事时间上基本采用连贯叙述,在叙事角度上基本采用全知视角,在叙事结构上基本以情节为结构中心。这一传统的小说叙事模式,20世纪初受到西方小说的严峻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小说 中国古代小说 西方小说 陈平原 叙事时间 现代小说 小说叙事模式 小说界革命
下载PDF
“新时代·文学批评何为”论坛发言 被引量:3
6
作者 吴俊 郜元宝 +5 位作者 谢有顺 张燕玲 汪政 杨庆祥 韩春燕 曾攀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22年第6期209-219,共11页
时间:2022年8月26日地点:中国作家协会10楼会议室参会人员:白烨、吴俊、洪治纲、贺仲明、杨扬、陈汉萍、张洁宇、丛治辰、南帆、郜元宝、谢有顺、汪政、张燕玲、韩春燕、王春林、杨青、杨庆祥、岳雯、房伟、傅逸尘、曾攀、王金胜、陈培... 时间:2022年8月26日地点:中国作家协会10楼会议室参会人员:白烨、吴俊、洪治纲、贺仲明、杨扬、陈汉萍、张洁宇、丛治辰、南帆、郜元宝、谢有顺、汪政、张燕玲、韩春燕、王春林、杨青、杨庆祥、岳雯、房伟、傅逸尘、曾攀、王金胜、陈培浩、杨辉(本次会议部分专家发言已在《文艺报》及“文学新批评”公众号上发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有顺 中国作家协会 《文艺报》 白烨 张洁 王春林 杨庆祥
下载PDF
审美经验的重新梳理与多样开掘——2015年中篇小说创作述评
7
作者 王迅 《创作与评论》 2016年第2期26-35,共10页
对2015年中篇小说做出精准翔实的描述,并给出总揽性质的宏观评析,恐怕是件困难的事。或许,正是这种难以概述的多元化创作态势,潜伏着中篇小说创作的某种生机,尽管这种迹象还不那么明显,但在审美形态多元化的意义上见证了中篇文体... 对2015年中篇小说做出精准翔实的描述,并给出总揽性质的宏观评析,恐怕是件困难的事。或许,正是这种难以概述的多元化创作态势,潜伏着中篇小说创作的某种生机,尽管这种迹象还不那么明显,但在审美形态多元化的意义上见证了中篇文体的健康生长。说实话,与往年相比,2015年中篇小说创作并无惊人的变化,尽管由于政治文化气候的嬗变和大众关注焦点的转移,贪腐题材小说数量锐减,校园青春叙事也不如往年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篇小说 小说创作 审美经验 述评 创作态势 审美形态 关注焦点 政治文化
下载PDF
以自己的腔调,书写人间消息——李约热近期作品读札 被引量:4
8
作者 张燕玲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19年第5期189-195,共7页
李约热的作品一直保持着较高的辨识度,他植根八桂大地的文学想象,充满隐喻寓意与犀利劲道,而其新作《人间消息》一如既往保持着个人辨识度的同时,又有了些新变化与新思考。他作品中的荒诞性与批判性,变得更为及物,更为节制内敛与艺术化... 李约热的作品一直保持着较高的辨识度,他植根八桂大地的文学想象,充满隐喻寓意与犀利劲道,而其新作《人间消息》一如既往保持着个人辨识度的同时,又有了些新变化与新思考。他作品中的荒诞性与批判性,变得更为及物,更为节制内敛与艺术化了。李约热以独特的写作经验,重新发现了某种属于文学、属于地域、属于这个时代的奇妙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约热 《人间消息》 现实与文学
下载PDF
视角之力:审美的激活——麦家新作《日本佬》的美学启示 被引量:1
9
作者 王迅 《贺州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58-62,共5页
儿童视角成为麦家穿透人心的利器,借助这个角度,我们看到那隐没在历史深处的疼痛。而这种疼痛,由于与叙述者的情感体验相连接,得以最大程度的敞亮。儿童视角的形式感,在这篇小说的叙述中得以极大彰显。
关键词 麦家 《日本佬》 儿童视角 审美张力
下载PDF
当代中国小说的生活化叙事——以黄咏梅为中心的讨论 被引量:3
10
作者 曾攀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21年第2期109-115,共7页
本文通过将当代中国小说叙事中习以为常的“生活化”倾向重新问题化,以黄咏梅的小说创作为中心,指出其小说通过“以小见小”的叙事特性,真正切入无垠无尽且纷繁复杂的生活现场,以完成具有当代性意义的换喻及转喻,由是透视当下社会的异... 本文通过将当代中国小说叙事中习以为常的“生活化”倾向重新问题化,以黄咏梅的小说创作为中心,指出其小说通过“以小见小”的叙事特性,真正切入无垠无尽且纷繁复杂的生活现场,以完成具有当代性意义的换喻及转喻,由是透视当下社会的异见与同心,道出生活的丰富暧昧、多元复杂,终而获致最广阔的共情和最深切的认同,也形构成了当代中国小说生活化叙事的一种范型。在此基础上,探讨黄咏梅小说如何经由技巧与形式搭建虚构而复杂的生活性拟像,揭示当代中国新的存在理性和生命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生活化叙事 黄咏梅
下载PDF
边缘立场与叩问气度——2014年中篇小说主题学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迅 《创作与评论》 2015年第2期51-63,共13页
2014年中篇小说现场可谓气象万千,亮点热点很多,但若整体上给以概说却存在一定难度。在此,笔者只能就个人阅读视野所及,侧重于从主题学角度考察中篇小说创作的几个面向,并结合小说主题史的梳理对之进行评析。
关键词 主题学 小说史 小说主题 陈应松 形式分析 心理小说 乡土小说 讽刺艺术 现代性 讽刺小说
下载PDF
文化传统与现代中国——关于陈继明长篇小说《平安批》 被引量:1
12
作者 曾攀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22年第2期148-154,共7页
本文以陈继明的长篇小说《平安批》为中心,将文化传统如何在19、20世纪危难时代的中国延续的命题,诉诸具体的物质形态、人物主体及政治历史之中。探询百年来中国走进现代的历史场域里,郑梦梅等人物形象身上的仁义、德性、仪礼、信诺等... 本文以陈继明的长篇小说《平安批》为中心,将文化传统如何在19、20世纪危难时代的中国延续的命题,诉诸具体的物质形态、人物主体及政治历史之中。探询百年来中国走进现代的历史场域里,郑梦梅等人物形象身上的仁义、德性、仪礼、信诺等伦理品质如何守持与更迭,尤其在20世纪的革命历史中,如何衍变为家国意识和民族精神。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传统文化在现代中国"行旅"中的曲折历程,尤其以"平安批"为物质载体,通过物之史、人之史与国之史的交织,展现出物质与文化、传统与现代、中国与世界的多重纠葛,而作为总体性的文化传统,势必在这个过程经历种种周旋和博弈,在现代场域与世界浪潮中,重新反观、审视并且扬弃、重塑自身,在游历19、20世纪沉浮跌宕的历史之后,以当代化形态烛照21世纪之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继明 《平安批》 文化传统 现代中国
下载PDF
人文精神的当代取径——论冯骥才《艺术家们》兼及其他
13
作者 曾攀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2-78,共7页
本文从冯骥才小说对文化传统与人文精神的关注入手,尤其针对长篇小说《艺术家们》中总体性的美学诉求,探究其通过人物在时代分岔口中的裂变,考察人文精神的当代境况,及其所对应的当代中国艺术探索的困境和惶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发... 本文从冯骥才小说对文化传统与人文精神的关注入手,尤其针对长篇小说《艺术家们》中总体性的美学诉求,探究其通过人物在时代分岔口中的裂变,考察人文精神的当代境况,及其所对应的当代中国艺术探索的困境和惶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发人文精神在当下的衍变及其形态,指出其如何与不同的话语形态进行对话、协商,在碰撞中省思,又在斡旋里进击,完成自身的重审与重塑,并在破旧立新的文化场域中,容纳更多的伦理话语;在自我冲决与革变里,实践内外之更新。以此抗拒1990年代以至于21世纪对于人文精神理解的单一和贫乏,及其下沉或下坠,抵御渺小的庸俗化与碎片化,以及状似宏大的崇高,为当代中国探索更开阔的视阈与更多元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精神 冯骥才 《艺术家们》 当代中国
下载PDF
小说如何开掘内心——艾伟论
14
作者 曾攀 闫国庆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6-71,共6页
一直以来,书写人性、表达内心,似乎已经成为小说叙事中的一种约定俗成的内质,本文试图将小说如何开掘内心重新问题化,以艾伟的作品为中心,阐述叙事透析人性的复杂微妙与不可估量中的幽深,指出其小说在多元复杂的文本世界所探明精神岩层... 一直以来,书写人性、表达内心,似乎已经成为小说叙事中的一种约定俗成的内质,本文试图将小说如何开掘内心重新问题化,以艾伟的作品为中心,阐述叙事透析人性的复杂微妙与不可估量中的幽深,指出其小说在多元复杂的文本世界所探明精神岩层的不同面相。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艾伟小说在多维度的价值呈现中,如何形塑自身的复杂性、有效性与真实性,营造人物内在的主体性特征,从而准确且充分挖凿人物内在世界的深度,形成一种开掘并呈现内心的叙事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伟 小说 开掘内心
下载PDF
海南文学的三个关键词
15
作者 张燕玲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95-98,共4页
上世纪90年代后,海南和广东合成的诗歌岭南版块在崛起,岭南诗人对诗歌经验贡献了新的价值。这种被称为底层写作的诗歌,表面看来是社会问题,但实质是诗歌从农业题材范畴转化为城市题材写作。韩少功是中国为数不多的令这个时代骄傲的文学... 上世纪90年代后,海南和广东合成的诗歌岭南版块在崛起,岭南诗人对诗歌经验贡献了新的价值。这种被称为底层写作的诗歌,表面看来是社会问题,但实质是诗歌从农业题材范畴转化为城市题材写作。韩少功是中国为数不多的令这个时代骄傲的文学大家。韩少功的创作一直深深扎根于乡土,寻找中国人的根,中国文化的根,实际上他一直在不断发展与丰富"寻根文学",也一直在寻找乡土重建之路。作为一个怀疑主义者,他一直怀疑书本的知识,并以个人的实践验证求真,他的努力是为了独自对历史与文明的死结,对文体的边界与语词的丰富性进行最大可能性和最为有效探索与实验。《天涯》是中国稀少的在文坛、学界与思想界最具前沿性和影响力的重要期刊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版块 海南诗歌 底层写作 韩少功 文体边界 实验 《天涯》 前沿性
下载PDF
历史激荡中的家国情怀--陈继明长篇小说《平安批》读解
16
作者 曾攀 《长江文艺评论》 2022年第1期71-76,共6页
纵观近现代中国历史,“感时忧国”的叙事形态成为了自19世纪中期遭受外来侵略以来,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现代文学最重要的一种情感结构与精神伦理。需要指出的是,“家国情怀”并不是一种固化的概念,也不是不言自明的所在,在中国现代化... 纵观近现代中国历史,“感时忧国”的叙事形态成为了自19世纪中期遭受外来侵略以来,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现代文学最重要的一种情感结构与精神伦理。需要指出的是,“家国情怀”并不是一种固化的概念,也不是不言自明的所在,在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中,这样的情怀是流动的、开放的,经历了政治的、文化的补益,以及美学的与修辞的建构,甚至在历史的动荡中遭受了沉重的冲击,也经历了自身的危机,最终通过内外的裂变和重建,呈现出一个民族牢固而生辉的精神抱负、抒情形态以及价值关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国情怀 情感结构 叙事形态 感时忧国 外来侵略 近现代中国 抒情形态 现代文学
下载PDF
以画面穿透情感(散文)
17
作者 张燕玲 《广西电业》 2003年第3期49-49,共1页
《鸢尾花图文书丛》是一眼眼心泉,专注的读者将在这里追寻到源源不竭的关于美的润泽和启迪,这绝不止于美术,不止于文学,而是整个美学的乃至人文精神上的润泽和启迪。 《鸢尾花》是凡·高的作品,虽然它远不如《向日葵》著名。然而,... 《鸢尾花图文书丛》是一眼眼心泉,专注的读者将在这里追寻到源源不竭的关于美的润泽和启迪,这绝不止于美术,不止于文学,而是整个美学的乃至人文精神上的润泽和启迪。 《鸢尾花》是凡·高的作品,虽然它远不如《向日葵》著名。然而,触摸着凡·高为艺术的生命,凝视着他《向日葵》般疯狂的作品,我更心仪于几乎算是凡·高另类作品的《鸢尾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画面穿透情感》 《鸢尾花》 凡·高 张燕玲 散文
下载PDF
文学输出的潜在因素及对策与前景——以麦家小说海外译介与传播为个案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迅 《文艺评论》 CSSCI 2015年第11期103-112,共10页
2014年,对麦家来说是重要的一年。这一年,麦家长篇小说《解密》在三十多个英语国家和二十多个西班牙语国家出版,引起国内外文坛广泛关注。《解密》在国外迅速走红已然构成一种文学现象,回望近些年来当代中国作家作品国外输出情况,莫言... 2014年,对麦家来说是重要的一年。这一年,麦家长篇小说《解密》在三十多个英语国家和二十多个西班牙语国家出版,引起国内外文坛广泛关注。《解密》在国外迅速走红已然构成一种文学现象,回望近些年来当代中国作家作品国外输出情况,莫言、余华、残雪等是被翻译语种最多影响最广的当代作家,相较于这些资历甚老的作家,麦家在国外文坛还算是新面孔,其小说的国外译介、出版与研究只能算是刚刚起步,但其作品在西方读者和学界引起的震动却丝毫不亚于当代其他作家。这样看来,《解密》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而又如此密集地于海外出版,这一文学输出事件确乎有种隐喻性质,犹如麦家的小说及其人物,总是超乎读者的审美预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篇小说 文学现象 麦家 译介 海外 作家作品 个案 传播
原文传递
全球化进程与“中间地带”的“乡镇写作”——以迟子建的长篇小说《群山之巅》为中心 被引量:3
19
作者 徐勇 王迅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6-72,共7页
迟子建的小说创作虽然时空跨度很大,但对变与不变之间辩证关系的思考却是其一以贯之的线索。这一思考在她的那些乡镇写作中表现得尤其明显且具有症候性。对迟子建而言,"乡镇写作"是试验场,是城与乡、全球化与边缘化等多重矛... 迟子建的小说创作虽然时空跨度很大,但对变与不变之间辩证关系的思考却是其一以贯之的线索。这一思考在她的那些乡镇写作中表现得尤其明显且具有症候性。对迟子建而言,"乡镇写作"是试验场,是城与乡、全球化与边缘化等多重矛盾交织的"中间地带",这样一种时空背景所带来的不仅仅是另一重看问题的角度,更是作者思考世界与自身关系的新的基点和起点。她虽然无力也不可能解决上述矛盾,但她能在自己的小说中给予这些矛盾以充满诗意的表现。她的这些小说代表了现代性视域下"乡镇写作"的美学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子建小说 时空背景 自身关系 辩证关系 现代性 时代巨变 自我救赎 小鲍庄 土地祠 现代文明
原文传递
麦家小说解读的几种可能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迅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87-95,共9页
麦家的小说叙事属于独特路数,其创作很难划归哪个流派。对这种致力于叙事革新的探索性小说创作,批评主体必须摒弃传统意义上的雅俗概念,自觉充当真正独立的精神个体,充分发挥审美主体的创造性潜能,并把批评活动置于互动多维的审美运动... 麦家的小说叙事属于独特路数,其创作很难划归哪个流派。对这种致力于叙事革新的探索性小说创作,批评主体必须摒弃传统意义上的雅俗概念,自觉充当真正独立的精神个体,充分发挥审美主体的创造性潜能,并把批评活动置于互动多维的审美运动中。以此为基础,对作者及其文本不仅给以理性观照,而且辅之以深层的"情感交流",批评家或许能洞见另一番天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家小说 批评 解读 精神个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