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报纸评论与微评论如何“双赢” 被引量:2
1
作者 丁建庭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52-53,共2页
新闻评论,是建立在新闻事实上的直接发言,可表明立场、剖析事理、指引方向,对舆论监督起着不可替代的强化作用。如今,新闻评论已经不只是活跃在报纸上、电视上、广播里。在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传播平台上,一种新型的评论形... 新闻评论,是建立在新闻事实上的直接发言,可表明立场、剖析事理、指引方向,对舆论监督起着不可替代的强化作用。如今,新闻评论已经不只是活跃在报纸上、电视上、广播里。在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传播平台上,一种新型的评论形式正在进人人们的视线,它以全新的形态发出声音、产生影响、重构评论观念。目前,这种评论形式呈现出了蓬勃向上的发展势头。它与报纸评论有哪些不同?未来会否代替报纸评论?报纸评论又如何从中“突围”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纸评论 “双赢” 新闻评论 评论形式 新闻事实 舆论监督 传播平台 新媒体
下载PDF
深圳需要一个漂亮的转身!
2
作者 周虎城 《市民》 2006年第7期23-23,共1页
对于公民社会,许多人心存梦想。从臣民到公民,一字之变,蕴涵了国之大变、民之大变:然而长久以来,公民社会的概念并未进入主流话语体系,甚至在数十年间都是“敏感字眼”一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与人民直接联系,人民被国家紧密控... 对于公民社会,许多人心存梦想。从臣民到公民,一字之变,蕴涵了国之大变、民之大变:然而长久以来,公民社会的概念并未进入主流话语体系,甚至在数十年间都是“敏感字眼”一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与人民直接联系,人民被国家紧密控制,这样的“国家一人民”二极体制使“社会”消泯了。而公民是一定和社会联系在一起的,公民意味着对社会事务的积极参与,公民参与的多寡决定“社会”的兴盛与衰落,如无社会,何来公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划经济体制 公民社会 深圳 “社会” 话语体系 社会联系 积极参与 社会事务
下载PDF
试错权是改革者的“定心丸”
3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9,共1页
只有允许改革者试错,允许改革失败,改革者才可能越来越多,形成“群英荟萃”的局面。但是,试错不是盲目地犯错,也不是不计成本地搞个人英雄主义。试错的方向是推动改革。是基于有利于改革利益、有利于科学发展观的试错。
关键词 改革者 个人英雄主义 科学发展观 改革失败
下载PDF
公务员退出机制是“制度性的进步”
4
《创造》 2008年第12期20-20,共1页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一个自然肌体内,如果只进不出,没有正常的新陈代谢,其中的弊病和积疾可想而知。一个组织同样如此,没有正常的退出途径,消极应付、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思想及作风便如影随形。
关键词 公务员退出机制 新陈代谢 退出途径
下载PDF
多讲点问题 少谈点成绩
5
作者 周虎城 《广东民政》 2009年第3期1-1,共1页
“当我问到人均概念时,希望你们脱口而出。”汪洋书记在广东省委十届四次会议上讲的这句话,指向性十分明确,就是要少讲一点面上的成绩,多谈一点实际的问题。
关键词 广东 财政支出 领导干部 思想政治教育 科学发展
原文传递
官员撒谎有损政府诚信
6
《学习之友》 2007年第3期10-11,共2页
面对由国家环保总局、国家发改委和监察部等国务院七部委组成的专项环保治理督查组的问询,贵州省六盘水市副市长叶大川竟然当众撒谎,隐瞒当地煤化工企业众多、部分饮用水源已经被污染的实情,并夸称当地空气“贵州最好”。对这起轰动... 面对由国家环保总局、国家发改委和监察部等国务院七部委组成的专项环保治理督查组的问询,贵州省六盘水市副市长叶大川竟然当众撒谎,隐瞒当地煤化工企业众多、部分饮用水源已经被污染的实情,并夸称当地空气“贵州最好”。对这起轰动性事件,监察部、国家环保总局正式对外公布了官方意见,认为这不仅是道德问题,而且还涉嫌违纪,要求当地监察部门必须在2006年12月底之前向两部门上报处理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诚信 国家环保总局 官员 监察部门 国家发改委 煤化工企业 环保治理 六盘水市
原文传递
论执政能力
7
《党政干部参考》 2004年第11期5-6,共2页
(一)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我们党建党已83年、执政已55年,领导改革开放已26年。把执政能力建设作为党的全会的中心议题,在历史上还是首次。从主要侧重于思想、组织。
关键词 执政能力建设 科学执政 执政党 依法执政 中心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制度建设 改革开放 历史上 历史使命
原文传递
总理焦虑表明教育体制已临改革关口
8
《学习之友》 2007年第11期12-13,共2页
在2006年11月20日召开的国务院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温家宝总理提出了三个问题,对当前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表达了自己的焦虑。这三个问题依次是:如何培养更多的杰出人才?如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高校如何办出自己的特色?
关键词 温家宝总理 教育体制 改革 中国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质量 教育工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