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后单次股神经阻滞复合静脉镇痛对股骨干下段骨折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杨玉军 华福州 +2 位作者 陈勇 徐国海 帅君 《江西医药》 CAS 2018年第8期806-809,共4页
目的观察术后单次股神经阻滞复合静脉镇痛对股骨干下段骨折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患者60例,择期在喉罩麻醉下行股骨干下段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A组:静脉镇痛;B组:术后超声引导下单次股神经阻滞+静脉镇... 目的观察术后单次股神经阻滞复合静脉镇痛对股骨干下段骨折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患者60例,择期在喉罩麻醉下行股骨干下段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A组:静脉镇痛;B组:术后超声引导下单次股神经阻滞+静脉镇痛。两组均行喉罩麻醉,A组以舒芬太尼2μg/kg+托烷司琼0.15mg/kg配成100ml入电子镇痛泵。B组在手术结束后、麻醉未醒前行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单次注入0.3%罗哌卡因30ml,镇痛泵配方中舒芬太尼改为1.5μg/kg。观察术后1h(T_0)、手术结束后6h(T_1)、手术结束后12h(T_2)、手术结束后24h(T_3)、手术结束后48h(T_4)患者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变化;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Ramsay镇静评分测定两组患者各时间节点疼痛程度的变化;记录术后48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头晕、呼吸抑制、嗜睡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镇痛满意度及总体评价满意率。结果⑴T_0、T_1、T_2时间点:B组HR、SBP、DBP、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Ramsay评分B组明显高于A组,镇痛泵按压次数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B组明显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po2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⑵T_3、T_4时间点各项指标比较,两组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⑶B组患者镇痛满意度及总体评价满意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术后超声引导下单次股神经阻滞复合静脉镇痛对股骨干下段骨折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更佳,血流动力学更平稳,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股神经阻滞 喉罩麻醉 股骨干下端骨折 术后镇痛
下载PDF
艾司氯胺酮在改良电休克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金四利 帅君 高宗艳 《当代医学》 2021年第26期41-43,共3页
目的探究艾司氯胺酮在改良电休克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本院精神科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行改良电休克(MECT)治疗,对照组采用丙泊酚+氯化琥珀胆碱麻醉,艾司氯胺酮组在... 目的探究艾司氯胺酮在改良电休克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本院精神科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行改良电休克(MECT)治疗,对照组采用丙泊酚+氯化琥珀胆碱麻醉,艾司氯胺酮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艾司氯胺酮麻醉,比较两组麻醉前、麻醉后、放电抽搐时、抽搐后的生命体征(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值)、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苏醒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改良电休克治疗MECT均顺利完成。麻醉后,对照组血压和心率明显低于麻醉前(P<0.05),艾司氯胺酮组血压、心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放电抽搐时,两组血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明显高于麻醉前(P<0.05)。艾司氯胺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艾司氯胺酮组苏醒时间为(4.88±0.79)min,短于对照组的(6.01±1.22)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艾司氯胺酮在改良电休克治疗中不仅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患者快速苏醒,在麻醉过程中还能稳定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减少机体应激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改良电休克 不良反应 生命体征 苏醒时间
下载PDF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在脑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3
作者 帅君 孟海兵 +2 位作者 高宗艳 金四利 周标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29期112-114,共3页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在脑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4月南昌三三四医院收治的66例脑肿瘤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观察组给予瑞...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在脑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4月南昌三三四医院收治的66例脑肿瘤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观察组给予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对两组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拔管时间、患者睁眼时间、恢复时间、平均动脉压及心率进行观察与评估。结果两组手术、麻醉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拔管时间、患者睁眼时间、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个时间段的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诱导前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诱导后直至手术完成阶段心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应用于脑肿瘤手术患者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在发挥显著疗效的基础上确保安全性,值得应用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丙泊酚 靶控输注 脑肿瘤手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