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FLP技术对发酵酸面团中乳酸菌多态性的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李海星 曹郁生 +1 位作者 付琳琳 刘晓华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50-53,共4页
乳酸菌是酸面团发酵的主要细菌,它对面团的质量、营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AFLP技术对分离自酸面团中的20株乳酸菌进行了研究,以期了解其中乳酸菌的多态性及其分型。研究优化并确定了AFLP技术的各种实验条件,然后利用该技术对乳酸菌的... 乳酸菌是酸面团发酵的主要细菌,它对面团的质量、营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AFLP技术对分离自酸面团中的20株乳酸菌进行了研究,以期了解其中乳酸菌的多态性及其分型。研究优化并确定了AFLP技术的各种实验条件,然后利用该技术对乳酸菌的多态性进行了研究,并采用聚类分析软件ProBiosys 1.0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酸面团 乳酸菌 AFLP 多态性
下载PDF
产共轭亚油酸乳酸菌的筛选及生产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刘晓华 曹郁生 陈燕 《广州食品工业科技》 2003年第B11期3-5,共3页
从分离到的乳酸菌中筛选到1株共轭亚油酸高产菌株,乳杆菌L1(Lactobacillussp.),在MRS培养基上,乳杆菌L1产生共轭亚油酸的最适亚油酸的浓度是0.1%(v/v),最适培养时间是42h,参与共轭亚油酸形成的酶是胞内酶,并且可能是由多种酶共同作用的... 从分离到的乳酸菌中筛选到1株共轭亚油酸高产菌株,乳杆菌L1(Lactobacillussp.),在MRS培养基上,乳杆菌L1产生共轭亚油酸的最适亚油酸的浓度是0.1%(v/v),最适培养时间是42h,参与共轭亚油酸形成的酶是胞内酶,并且可能是由多种酶共同作用的结果。建立了共轭亚油酸的紫外光谱扫描和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亚油酸 乳酸菌 筛选 发酵条件 高产菌株
下载PDF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小麦和玉米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被引量:7
3
作者 黄志兵 游淑珠 +1 位作者 邓舜洲 许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41-245,共5页
本文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了小麦和玉米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的含量,小麦、玉米样品分别用乙腈-水(84:16,V/V)提取,小麦样品提取液用硅镁型吸附剂净化,玉米样品提取液用硅镁型吸附剂和活性炭二步净化,采用N-七... 本文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了小麦和玉米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的含量,小麦、玉米样品分别用乙腈-水(84:16,V/V)提取,小麦样品提取液用硅镁型吸附剂净化,玉米样品提取液用硅镁型吸附剂和活性炭二步净化,采用N-七氟丁酰咪唑(HFBI)为衍生剂,带电子捕获检测器的GC进行检测。DON加标量为0.5~1.5mg/kg时,5次重复实验的平均回收率:小麦样品为82.2%~98.5%,玉米样品为86.0%~103.4%,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6.2%~7.6%和6.4%~8.0%,该法DON的最低检出限为0.01mg/kg,线性范围为0.075~15mg/k8。用该法对21个小麦样品与20个玉米样品中DON的含量进行检测,其中小麦样品中DON含量为0.153~4.618mg/kg,污染率为47.6%,超标率为9.5%;而玉米样品中DON含量为0.116~3.004mg/kg,污染率为85%,超标率为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气相色谱泫 衍生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N-七氟丁酰咪唑 谷类作物
下载PDF
HPLC法测定橙色红曲菌As3.4384及其诱变体发酵产物中的桔霉素 被引量:4
4
作者 黄志兵 李燕萍 +1 位作者 王延华 许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614-617,共4页
将橙色红曲菌As3.4384及其诱变菌株接种于大米,30℃静置培养14d,采用HPLC法测定了发酵后的大米中桔霉素含量,结果表明:以SymmetryC18(250×4.6mmI.D.,5μm)色谱柱,乙腈-水(磷酸调pH3.0)(77:23,V/V)为流动相,λex=331nm,λem=500nm... 将橙色红曲菌As3.4384及其诱变菌株接种于大米,30℃静置培养14d,采用HPLC法测定了发酵后的大米中桔霉素含量,结果表明:以SymmetryC18(250×4.6mmI.D.,5μm)色谱柱,乙腈-水(磷酸调pH3.0)(77:23,V/V)为流动相,λex=331nm,λem=500nm为荧光检测波长能较好的对桔霉素进行检测,线性范围为0.01~12.5μg/ml,相关系数为0.999,检测限为0.001μg/ml,As3.4384及其诱变菌株在大米固态发酵物中的桔霉素产量分别为151.40mg/kg和0.218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橙色红曲菌 诱变菌株 司态发酵 桔霉素 大米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红曲菌Fosmid文库的构建与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李燕萍 许杨 +3 位作者 阮琼芳 魏康霞 郭亮 严少华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8-192,共5页
采用低熔点琼脂糖包埋红曲菌细胞核制成胶块,然后利用蛋白酶K消化被包埋的细胞核,纯化胶块里的大片段DNA,随机剪切法回收40 kb左右的DNA,与Fosmid载体连接,经包装、转染构建红曲菌的基因组Fosmid文库,库容量为3×104,平均插入片段... 采用低熔点琼脂糖包埋红曲菌细胞核制成胶块,然后利用蛋白酶K消化被包埋的细胞核,纯化胶块里的大片段DNA,随机剪切法回收40 kb左右的DNA,与Fosmid载体连接,经包装、转染构建红曲菌的基因组Fosmid文库,库容量为3×104,平均插入片段长度为36.6 kb.将其中7 700个单克隆保存于21块384孔微孔板中,-80℃储存.该文库符合黏粒文库的品质要求,为克隆聚酮化合物基因簇或其他重要基因及其功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菌 基因组 FOSMID文库
下载PDF
橙色红曲菌AS3.4384转化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3
6
作者 李燕萍 谭文辉 许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317-322,共6页
本实验优化了橙色红曲菌AS3.4384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条件,将孢子接种在MPPY液体培养基中,30℃下,200r/min培养35h,以0.6mol/LMgSO4作为渗透压稳定剂,混合酶解液(0.3%裂解酶+4%纤维素酶+1%蜗牛酶)30℃,酶解3.5h,原生质体可达8×107个... 本实验优化了橙色红曲菌AS3.4384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条件,将孢子接种在MPPY液体培养基中,30℃下,200r/min培养35h,以0.6mol/LMgSO4作为渗透压稳定剂,混合酶解液(0.3%裂解酶+4%纤维素酶+1%蜗牛酶)30℃,酶解3.5h,原生质体可达8×107个/ml,再生率为18%。并建立了PEG8000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橙色红曲菌 原生质体 形成 再生 转化
下载PDF
工业微生物菌种改良与重组工程技术 被引量:2
7
作者 付桂明 许杨 李燕萍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924-929,共6页
工业微生物菌种改良技术经历了诱变、遗传重组和基因工程技术改良菌种等三个发展阶段,第二代基因工程技术——基因打靶技术具有定位性强、打靶后新基因随染色体DNA稳定遗传的特点,使人们可以有目的地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创造有利于生... 工业微生物菌种改良技术经历了诱变、遗传重组和基因工程技术改良菌种等三个发展阶段,第二代基因工程技术——基因打靶技术具有定位性强、打靶后新基因随染色体DNA稳定遗传的特点,使人们可以有目的地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创造有利于生产的微生物新品种。重组工程技术是在大肠杆菌体内利用一个独立噬菌体重组系统,使用40~60bp的同源序列,高效催化线性打靶DNA片段与染色体DNA或质粒载体上的靶基因发生同源重组,对靶基因进行精确修饰。利用重组工程技术构建的打靶载体的同源序列长度可达10kb以上,甚至100kb以上,大大提高了同源重组的效率。重组工程技术具有完全取代传统DNA重组技术的趋势,为微生物的基因打靶技术提供了一个全新、高效手段,广泛应用在微生物菌种改良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种改良 重组工程技术 基因打靶
下载PDF
用于乳酸菌鉴定的几种分子生物学方法 被引量:9
8
作者 李海星 曹郁生 付琳琳 《江西科学》 2004年第5期393-398,共6页
对几种比较常用的乳酸菌分类和鉴定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如AFLP、rep_PCR等的原理、方法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和比较。
关键词 乳酸菌 鉴定 分子生物学方法
下载PDF
生理活性物质共轭亚油酸减肥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华 曹郁生 江英英 《农产品加工(下)》 2006年第12期28-31,共4页
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共轭亚油酸能影响脂肪代谢,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影响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解偶联蛋白;抑制脂肪代谢相关酶脂蛋白脂酶、硬脂酰辅酶A脱氢酶、脂肪酸合成酶等的活性来产生降脂作用。
关键词 共轭亚油酸 脂肪代谢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