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芪救心汤对慢性心衰患者TNF-α与IL-10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吴琪 汪东良 +1 位作者 陈琦 吴延庆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7期1688-1690,共3页
目的:观察黄芪救心汤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疗效以及对TNF-α与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抗心衰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0天。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改善、中医证候积分等方面明显优于... 目的:观察黄芪救心汤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疗效以及对TNF-α与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抗心衰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0天。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改善、中医证候积分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促炎细胞因子TNF-α经治疗后明显下降,抗炎细胞因子IL-10水平则上升,与对照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黄芪救心汤治疗慢性心衰比单纯用西医常规治疗疗效更好。在改善心衰方面的疗效可能与调节细胞因子TNF-α与IL-10的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衰 中西医结合 辨证论治 细胞因子 TNF-Α IL-10
下载PDF
替米沙坦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脂肪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吴琪 汪东良 +1 位作者 陈琦 吴延庆 《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4期486-488,共3页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血糖、血脂及脂肪因子的影响。方法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8例,应用替米沙坦80 mg.d-1治疗12周;测定治疗前后动态血压、血糖、血脂、胰岛素、血清瘦素、脂联素、游离脂肪酸。结果治疗后...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血糖、血脂及脂肪因子的影响。方法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8例,应用替米沙坦80 mg.d-1治疗12周;测定治疗前后动态血压、血糖、血脂、胰岛素、血清瘦素、脂联素、游离脂肪酸。结果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及餐后2 h胰岛素、餐后2 h血糖、游离脂肪酸及瘦素水平较治疗前非常显著下降(P<0.01),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下降(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联素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替米沙坦可以有效控制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且能改善血糖、血脂及脂肪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米沙坦 高血压 瘦素 脂肪酸 游离 脂联素
下载PDF
有创中心动脉压与外周动脉压和冠状动脉硬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3
3
作者 吴琪 徐聪聪 +2 位作者 刘江 陈琦 吴延庆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79-482,共4页
目的 研究外周无创及有创肱动脉血压、桡动脉血压与有创中心动脉压的一致性,探讨冠状动脉硬化程度与有创中心动脉压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共331例,测量其有创中心动脉压及有创、无创肱动脉压和桡动脉压,记录患者... 目的 研究外周无创及有创肱动脉血压、桡动脉血压与有创中心动脉压的一致性,探讨冠状动脉硬化程度与有创中心动脉压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共331例,测量其有创中心动脉压及有创、无创肱动脉压和桡动脉压,记录患者的动脉硬化程度;比较有创肱动脉压、桡动脉压以及无创肱动脉压、桡动脉压与有创中心动脉压的差异. 结果 有创与无创肱动脉压、桡动脉压收缩压均高于有创中心动脉收缩压,而四个外周动脉压舒张压均低于中心动脉舒张压,无创肱动脉压与有创中心动脉压数值更为接近,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多,有创中心动脉压收缩压也越高,舒张压反而降低,单支病变、2支病变和3支病变患者的有创中心动脉收缩压分别为(118.2±19.5)mm Hg、(124.9±19.7)mm Hg和(137.7±20.6)mmHg,舒张压分别为(86.8±8.4)mm Hg、(85.3±10.3)mm Hg和(83.1±9.4)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3、4.31,均P<0.05). 结论 无创肱动脉血压与有创中心动脉压数值最为接近,冠心病患者心脏病变程度与有创中心动脉压有明显相关性,无创肱动脉血压临床上可用于对早期心血管功能异常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测定 冠状动脉疾病
原文传递
喉罩下七氟醚全凭吸入麻醉对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患儿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心肌氧化应激损伤及相关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钟晓英 董丽萍 姚庆欢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1年第1期223-226,共4页
目的探讨喉罩下七氟醚全凭吸入麻醉对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患儿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心肌氧化应激损伤及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5月在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介入封堵术治疗的15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按麻... 目的探讨喉罩下七氟醚全凭吸入麻醉对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患儿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心肌氧化应激损伤及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5月在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介入封堵术治疗的15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按麻醉方案分为对照组(77例,接受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和研究组(73例,接受喉罩下七氟醚全凭吸入麻醉)。麻醉前(T0)、置入喉罩时(T1)、切皮时(T2)、主动脉开放前(T3),记录两组患儿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检测血清氧化应激指标,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T0时,两组患儿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经皮血氧饱和度(SpO_(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1、T2、T3时,研究组HR、MA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Sp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0时,两组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1、T2、T3时,研究组MDA显著低于对照组,GSH-Px、SO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喉痉挛、躁动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在接受介入封堵术治疗时,喉罩下七氟醚全凭吸入麻醉是更理想的麻醉方式,其在维持患儿术中血流动力学稳态、减少术中心肌氧化应激损伤等方面更具优势,且术后恶心呕吐等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值得在日后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介入封堵术 七氟醚全凭吸入麻醉 血流动力学 氧化应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