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91篇文章
< 1 2 8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新闻传播学专业教师的新媒体使用:现状、问题及对策——以南昌市高校为例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朱玉华 赵传喜 《新闻传播》 2016年第3期31-32,34,共3页
新闻教育要适应媒介融合时代的要求,作为新闻教育主体之一的高校新闻传播专业教师如何使用新媒体,如何将新媒体运用到教学之中成了一个迫切的问题。本文以南昌市高校为例,研究新闻传播专业教师的上述情况,并就存在的问题提供些许参考对... 新闻教育要适应媒介融合时代的要求,作为新闻教育主体之一的高校新闻传播专业教师如何使用新媒体,如何将新媒体运用到教学之中成了一个迫切的问题。本文以南昌市高校为例,研究新闻传播专业教师的上述情况,并就存在的问题提供些许参考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新闻传播学专业教师 新闻传播教育
下载PDF
新闻传播学教材的现实困囿与提升路径——基于精品教材的分析
2
作者 周云倩 赵赟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6-118,共3页
本研究以2000-2020年我国出版的新闻传播学精品教材为研究对象,发现现有教材的知识产生于相对落后的学术语境,知识体系窄化,西化现象普遍,无益于占领我国本地化学术意识形态的主流阵地。未来的精品教材建设应在新文科背景下以打造中国... 本研究以2000-2020年我国出版的新闻传播学精品教材为研究对象,发现现有教材的知识产生于相对落后的学术语境,知识体系窄化,西化现象普遍,无益于占领我国本地化学术意识形态的主流阵地。未来的精品教材建设应在新文科背景下以打造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为根本,激发新闻传播学跨学科的综合想象力,在技术赋能下建设课程教学的智能服务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品教材 结构性缺陷 中国特色新闻学 传媒教育
下载PDF
智能传播时代的新闻回避:原因、影响与重构 被引量:4
3
作者 李薇 白宇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0-62,共3页
本文聚焦于智能传播时代的新闻回避,主要探究了新闻回避的原因、影响和进路。技术赋权、新闻过载感知与新闻效能感以及媒体公信力和内容建设差都推动了新闻回避。新闻回避会带来消极和积极两方面的影响。未来需要在理念、内容和传播上... 本文聚焦于智能传播时代的新闻回避,主要探究了新闻回避的原因、影响和进路。技术赋权、新闻过载感知与新闻效能感以及媒体公信力和内容建设差都推动了新闻回避。新闻回避会带来消极和积极两方面的影响。未来需要在理念、内容和传播上不断革新,发挥新闻媒体的力量,建构社会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传播 新闻回避 信息过载 技术赋权
下载PDF
浅析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硕士的培养模式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卫明 刘文浩 《传播与版权》 2016年第9期158-159,166,共3页
国内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硕士学位点开设六年以来,新闻院校对于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的探索从未停止。但由于媒体融合与转型带来的媒体就业环境的不断变化,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培养模式也需要及时跟进改良。将美国的职业新闻教育&qu... 国内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硕士学位点开设六年以来,新闻院校对于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的探索从未停止。但由于媒体融合与转型带来的媒体就业环境的不断变化,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培养模式也需要及时跟进改良。将美国的职业新闻教育"密苏里模式"中国化,国内高校的改良方向应为:根据自身优势设置特色方向;开设"中国特色新闻实践平台";业界兼职教师入驻课堂、专职教师挂职媒体学习;落实双导师培养模式;建立教师、学生的多元化考核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 培养模 密苏里模式
下载PDF
《红色中华》“扩红”传播的渗透性范式探析
5
作者 陈信凌 肖倩云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27,50,共14页
“扩红”运动是《红色中华》贯穿始终的重大主题宣传的核心内容。该报通过巨量信息输出、炫目版面烘托、多元介质集聚等手段,构建了苏区“扩红”运动弥漫性的信息氛围;通过类似“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记人等笔法,塑造出了一批洗尽铅华... “扩红”运动是《红色中华》贯穿始终的重大主题宣传的核心内容。该报通过巨量信息输出、炫目版面烘托、多元介质集聚等手段,构建了苏区“扩红”运动弥漫性的信息氛围;通过类似“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记人等笔法,塑造出了一批洗尽铅华、可信可近的“扩红”模范典型;通过策划与组织“扩红”竞赛、渲染与呈现竞争氛围、评析与总结竞赛结果,营造出了“扩红”运动竞争性的舆论情境。上述三种采编设计的叠加实施,促使“扩红”运动不仅在最广泛的境域拓展,而且还深度楔入广大百姓的常态生活,《红色中华》“扩红”运动的主题宣传由此形成了渗透性的传播效应,并转化出现实的宣传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中华》 “扩红”运动 重大主题宣传 渗透性范式
下载PDF
早期中国电影“青年银幕文化”的生产与传播(1913—1937)
6
作者 沈鲁 彭俊颖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2-122,共11页
早期中国电影是观照中国青年的现代性时空。新兴的电影媒介开辟出一方新的具有成长性的消费青年与青年消费的公共空间,是研究这一时期中国青年文化传播史的重要媒介资源。文章将作为一种文化观念的“青年”置于早期中国电影史的视野中,... 早期中国电影是观照中国青年的现代性时空。新兴的电影媒介开辟出一方新的具有成长性的消费青年与青年消费的公共空间,是研究这一时期中国青年文化传播史的重要媒介资源。文章将作为一种文化观念的“青年”置于早期中国电影史的视野中,考察早期电影创作与青年观念之间的互动关系,系统地分析“青年观念”在不同时期的银幕呈现特征及其背后的意识形态博弈。初步回顾早期中国电影对“青年观念”的生产与传播过程中的价值意义和现实影响。通过对早期中国电影的青年银幕文化的阶段特征、建构路径、现实影响和艺术表达的梳理,立足于“媒介—社会—人”的理论思考,以期总结出早期电影对青年文化生产与传播的积极意义和历史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中国电影 青年文化 现代性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电影国际传播的故事策略与工业进路
7
作者 沈鲁 郭彦茹 《对外传播》 2024年第5期22-25,共4页
中国电影是国家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一环。当前中国电影在国内已经形成了可观的创作体量与显著的票房成绩,但其国际传播的渠道、声望与潜力依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新时代中国电影国际传播亟需更深入把握全球电影市场的发展态势与竞... 中国电影是国家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一环。当前中国电影在国内已经形成了可观的创作体量与显著的票房成绩,但其国际传播的渠道、声望与潜力依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新时代中国电影国际传播亟需更深入把握全球电影市场的发展态势与竞争机制,厘清中国电影国际传播的制约与瓶颈,寻找更加适合中国电影国际传播的故事策略,探索与完善中国电影国际传播的工业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 国际传播 故事策略 工业进路
下载PDF
新闻传播学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的管理
8
作者 余玉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3期97-98,共2页
今年8月,中国新闻史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在郑州大学召开,来自国内外100多所大学1300多位新闻传播界人士集聚中原共话中国新闻传播学未来,其中有一些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参加了这次学术盛会,同时还举办了一场针对博士研究生的专场学术论... 今年8月,中国新闻史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在郑州大学召开,来自国内外100多所大学1300多位新闻传播界人士集聚中原共话中国新闻传播学未来,其中有一些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参加了这次学术盛会,同时还举办了一场针对博士研究生的专场学术论坛,收效甚佳。不过,近些年来,新闻传播学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总体人数偏少,积极性不是很高,参会研究生准备不够充分,效果欠佳,表明当前对于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的管理不够,甚至有些院校和导师缺乏管理意识。为了确保学术型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取得良好效果,加强管理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研究生 新闻传播学 学术会议 管理意识 中国新闻史学会 郑州大学 学术年会 学术论坛
下载PDF
注意力经济视阈下微博外交对讲好中国故事的启示——基于框架理论的外国对华微传播分析
9
作者 王卫明 纪佩吉 《极目》 2024年第1期8-18,共11页
提升中国国际传播能力,讲好中国故事,可从外国对华微传播中汲取相应经验。注意力经济视阈下,微博外交面临着如何有效配置自身注意力资源,提高外交信息到达率、固化和经营好受众注意力,实现注意力价值转化和效益变现等诸多难题。本文立... 提升中国国际传播能力,讲好中国故事,可从外国对华微传播中汲取相应经验。注意力经济视阈下,微博外交面临着如何有效配置自身注意力资源,提高外交信息到达率、固化和经营好受众注意力,实现注意力价值转化和效益变现等诸多难题。本文立足于吉登斯结构化理论和注意力经济,以框架理论为支撑解构外国驻华使馆新浪微博。研究发现:他国对华微传播在主题上呈现注意力资源未得到有效挖掘与利用,将可见性置于注意力结构配置首位,实施差异化、个性化编辑策略三大特点;而在页面编排设置和管理上则重工具理性轻价值理性,致使非理性评论泛滥,部分偏负面的注意力情境阻碍了注意力的流动和二级市场拓展,削弱注意力转化效率。他国对华微传播的启示可归纳为:以微博外交辅助中国国际传播应从辩证整合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出发,多采用他者叙事、低语境传播方式,注重注意力二级市场拓展和注意力转换模式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力经济 微博外交 框架理论 注意力转化
下载PDF
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创新发展研究
10
作者 李东 张亚辉 《传播力研究》 2024年第2期10-12,共3页
在我国信息传播媒介发展过程中,广播电视一直以来都是重点,并对我国新闻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对于融媒体时代的广播电视发展而言,需要立足融媒体优势,秉持与时代发展同步的理念,有效更新广播电视新闻节目,进而通过更加丰富的节目赢... 在我国信息传播媒介发展过程中,广播电视一直以来都是重点,并对我国新闻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对于融媒体时代的广播电视发展而言,需要立足融媒体优势,秉持与时代发展同步的理念,有效更新广播电视新闻节目,进而通过更加丰富的节目赢得受众的喜爱,促进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与发展,进一步稳固广播电视的市场地位。基于此,本文从分析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在融媒体时代的创新发展价值角度出发,探究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创新发展现状,提出优化新闻节目模式、提升新闻节目质量、加强大数据的运用等创新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媒体时代 广播电视 新闻节目 创新发展
下载PDF
大学生媒介使用与主观幸福感研究——以新冠疫情结束前后时期为例
11
作者 胡丹 殷乃课 《传媒论坛》 2024年第16期51-53,共3页
媒介使用对生活产生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大学生是媒介使用较为频繁的群体。基于新冠疫情结束前后时期的调查数据,探讨媒介使用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经调查发现,疫情结束前后,大学生媒介使用时长、接触类型有显著变化,大学生主观... 媒介使用对生活产生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大学生是媒介使用较为频繁的群体。基于新冠疫情结束前后时期的调查数据,探讨媒介使用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经调查发现,疫情结束前后,大学生媒介使用时长、接触类型有显著变化,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在疫情结束前后也有显著差异,并直接与媒介使用情况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使用 主观幸福感 大学生
下载PDF
《中国电影史》课程“史述评传”型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评述——以南昌大学为例
12
作者 沈鲁 王杰祥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7年第2期81-84,共4页
《中国电影史》课程一直以来都是"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所属多个本科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本学科学术研究工作的一个热点、难点和焦点区域,其关注度、活跃度和学科专业关联度都能够很好体现出"学科交叉,史论结合"... 《中国电影史》课程一直以来都是"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所属多个本科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本学科学术研究工作的一个热点、难点和焦点区域,其关注度、活跃度和学科专业关联度都能够很好体现出"学科交叉,史论结合"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前沿思路。《中国电影史》课程"史述评传"型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紧密结合地方综合类大学"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的办学特点,逐步构建起一个"史述评传"型教学模型,该模型的建设始终与本科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学项目、电影史教程教材建设等有机联系,不断深化课程教学内涵,团结带领专业师生团队取得系列教学科研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史》 戏剧与影视学 史述评传 教学改革 教学模型
下载PDF
网络时代信息传播新格局研究——评《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网络时代的传播格局》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伟豪 李东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I0003-I0003,共1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了互联网时代。根据一项预测显示,在未来十年时间中,人类社会所创造出来的数据可以超过人类有史以来所创造的数据总和,这种快速增长的数据也使得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了大数据时代。在这样的环境之...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了互联网时代。根据一项预测显示,在未来十年时间中,人类社会所创造出来的数据可以超过人类有史以来所创造的数据总和,这种快速增长的数据也使得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了大数据时代。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信息传播新格局也在慢慢形成,网络已经成为了信息传播主要阵地。《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网络时代的传播格局》一书由雷跃捷,陈卫星主编,于2015年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作者专注于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格局研究,对于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格局的新变化有自身很多想法。读者在进行阅读时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网络时代信息传播新格局的独到领悟。在对本书进行细细品味时,我们可以发现本书作者在写作时采用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详细阐述了当前网络时代信息传播新格局。与其他信息传播格局的书籍相比,本书作者指出了互联网已经深刻影响着当前的信息传播,因此指出需要紧紧拥抱互联网时代,这样才能更好的做好信息传播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传播工作 新闻传播学 网络时代 中国传媒 评论 互联网时代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人类社会
下载PDF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南昌行营政治训练处电影股新闻纪录片史考(1933—1937)
14
作者 余克东 沈鲁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9-184,共6页
作为中国电影制厂的前身机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南昌行营政治训练处电影股的成立,离不开左翼电影运动的间接影响,也与郑用之的电影思想息息相关。电影股在存续的4年内以拍摄新闻纪录片为主,紧紧围绕国民党尤其是蒋介石的军事... 作为中国电影制厂的前身机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南昌行营政治训练处电影股的成立,离不开左翼电影运动的间接影响,也与郑用之的电影思想息息相关。电影股在存续的4年内以拍摄新闻纪录片为主,紧紧围绕国民党尤其是蒋介石的军事活动所展开,类型有军事类新闻纪录、风景类纪录片、政要有声讲演新闻纪录片等。影片主要采用乡村巡回放映、军中放映、商业影院放映的方式发行。电影股所摄影片内容并非如主流电影史所述都是反动的,一些影片甚至积极承担了必要的社会功能,在对抗日宣传、抗灾济民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史最具争议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纪录片 军委会政训处 电影股 南昌行营 郑用之
下载PDF
仪式化传播下“摆烂文化”兴起的现实依据与底层逻辑
15
作者 苏宏宇 胡一伟 《科技传播》 2024年第18期115-118,123,共5页
“摆烂文化”的演变是从最初的丧系、佛系、躺平再到摆烂,反映的是一种持续性反内卷的抗争心态。通过这种行为,青年群体致力于表达对主流文化的反抗,以及对于高压社会的不满,经过群体性的传播,这种亚文化得到进一步加强,从而演变为现当... “摆烂文化”的演变是从最初的丧系、佛系、躺平再到摆烂,反映的是一种持续性反内卷的抗争心态。通过这种行为,青年群体致力于表达对主流文化的反抗,以及对于高压社会的不满,经过群体性的传播,这种亚文化得到进一步加强,从而演变为现当代热议的文化现象。通过仪式化传播理论为视点,分析“摆烂文化”兴起背后青年群体的心理衍化状态以及现象出现的社会现实依据,从而使得青年群体既能正确看待、认识自我,又能拥有能力“摆”正自己的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摆烂文化 自我认同 青年亚文化 内卷
下载PDF
大数据时代新闻传播学研究的重构与进路 被引量:4
16
作者 高荃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第3期216-217,共2页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新闻传播学的作用越发突出。为了使新闻传播学获得进一步发展,需要对其进行重构,从外部来看,加快新闻传播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从内部来看,使该学科逐渐向社会学科发展。在大数据时代下,信息传播以及处理的速度逐渐加...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新闻传播学的作用越发突出。为了使新闻传播学获得进一步发展,需要对其进行重构,从外部来看,加快新闻传播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从内部来看,使该学科逐渐向社会学科发展。在大数据时代下,信息传播以及处理的速度逐渐加快,传播方式与以往相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对新闻传播领域的各个方面产生了直接影响,对新闻传播教育的内容以及目标造成了冲击。在此基础上,相关人员需要对大数据时代新闻传播学研究的重构与进路进行分析,以期使新闻传播学获得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时代 新闻传播学 重构 进路
下载PDF
转向与回归:数字媒体时代新闻价值要素再探 被引量:1
17
作者 应奕可 《新闻前哨》 2024年第2期21-23,共3页
新闻价值理论形成于19世纪西方大众报刊时期,此后历经无数新闻工作者实践检验与洗礼。数字媒体时代,传统的新闻规范遭遇多重冲击,新闻价值的核心要素也正经历新一轮的转向与回归。本文通过梳理传统新闻价值要素在互联网时代下的转型,提... 新闻价值理论形成于19世纪西方大众报刊时期,此后历经无数新闻工作者实践检验与洗礼。数字媒体时代,传统的新闻规范遭遇多重冲击,新闻价值的核心要素也正经历新一轮的转向与回归。本文通过梳理传统新闻价值要素在互联网时代下的转型,提出新闻价值在当下的新闻传播实践中具备全时性、爆炸性、切身性、公共性、共情性等特征。同时提出当前媒体工作中所强调的新闻价值核心要素是人为中心、坚守阵地、需求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价值 数字时代 “液化”理论 新闻职业道德
下载PDF
旨趣、迷失与回归:后真相语境中短视频新闻生产的价值论
18
作者 涂慧峰 《青年记者》 2024年第7期38-42,共5页
技术赋权受众使传统新闻生产的精英主义色彩被消解,进而引发有关新闻生产的价值论审思。受后真相影响,当前短视频新闻生产出现了新闻价值判断标准的单一化倚重、新兴技术应用对新闻价值的冲击以及受众主体性崛起带来的价值缺位等乱象。... 技术赋权受众使传统新闻生产的精英主义色彩被消解,进而引发有关新闻生产的价值论审思。受后真相影响,当前短视频新闻生产出现了新闻价值判断标准的单一化倚重、新兴技术应用对新闻价值的冲击以及受众主体性崛起带来的价值缺位等乱象。未来短视频新闻生产的价值标准应协调“尺度性”与“功能性”的统一:新兴技术应用需厘清主客体关系,凸显技术的服务属性;新闻价值实践主体应由媒体延展向受众,借以实现受众理性的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价值 后真相 新闻生产 短视频新闻 价值论
下载PDF
《新闻学理论》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析
19
作者 魏旭 张晴 荆彦婷 《今传媒》 2024年第1期131-134,共4页
在数字新闻及智能传播时代,媒介生态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相应地,传统新闻学专业的教育教学模式也要随之变革,特别是要思考如何更好地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充分发挥课程思政效能。《新闻学理论》作为新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 在数字新闻及智能传播时代,媒介生态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相应地,传统新闻学专业的教育教学模式也要随之变革,特别是要思考如何更好地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充分发挥课程思政效能。《新闻学理论》作为新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可以被视为课程思政路径创新的探索样本。对此,本文对《新闻学理论》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存问题、《新闻学理论》课程思政创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路径和《新闻学理论》课程思政资源开发及保障体系建设路径进行了分析,并指出高校通过将乡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将实习实践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以及利用“翻转课堂”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等方式,有助于创新《新闻学理论》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同时提出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整体性与新闻专业课程体系相结合,持续推动教学改革,有助于新时代中国特色新闻学专业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新闻学理论 课程思政
下载PDF
建设性新闻:理念流变与本土化展望
20
作者 侯南平 《传媒论坛》 2024年第11期40-42,共3页
随着国内学界对建设性新闻理念的认识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探究该理论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并且批判性地反思其对中国的现实意义与价值。建设性新闻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探索行动方案、激发公众参与,实现公众从旁观者到参与者。媒体在... 随着国内学界对建设性新闻理念的认识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探究该理论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并且批判性地反思其对中国的现实意义与价值。建设性新闻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探索行动方案、激发公众参与,实现公众从旁观者到参与者。媒体在理念和行动层面做到如何转换与进步,来适应公共传播时代建设性新闻的要求,促进公共事务的解决。近年来,我国在灾害和公共事件的报道中,建设性新闻的实践是富有成效的,为建设性新闻本土化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与参照。对建设性新闻的基本理念的缘起和流变进行梳理,并对其本土实践和展望做一番探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性新闻 理念 流变 本土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