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荷包红鲤、彭泽鲫和萍乡红鲫肌间骨的比较分析
1
作者 张琴 王洪 +3 位作者 陈煜 赵大显 盛军庆 张万昌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67-774,共8页
将荷包红鲤、彭泽鲫和萍乡红鲫放入锅中煮沸,取出肌间骨各部位,比较分析肌间骨数目、形态、类型和分布规律。结果显示:荷包红鲤的肌间骨数目为70~99(x=88)根,彭泽鲫肌间骨数目为78~92(x=85)根,萍乡红鲫的肌间骨数目为62~89(x=77)根;荷... 将荷包红鲤、彭泽鲫和萍乡红鲫放入锅中煮沸,取出肌间骨各部位,比较分析肌间骨数目、形态、类型和分布规律。结果显示:荷包红鲤的肌间骨数目为70~99(x=88)根,彭泽鲫肌间骨数目为78~92(x=85)根,萍乡红鲫的肌间骨数目为62~89(x=77)根;荷包红鲤和彭泽鲫肌间骨数目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荷包红鲤和萍乡红鲫肌间骨数目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彭泽鲫和萍乡红鲫肌间骨数目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3种鱼肌间骨均存在髓弓小骨和脉弓小骨,但未见椎体小骨。肌间骨的类型均为简单型(“I”型、“卜”型、“Y”型)、中间型(一端多叉型、两端两叉型)和复杂型(两端多叉型、树枝型),简单型数目最多;3种鱼身体两侧的肌间骨数量不完全一致,不同部位肌间骨类型分布存在差异,左右两侧的肌间骨分布不同,但无显著差异。试验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其肌间骨时空发育规律,培育少或无肌间骨的鲤、鲫新品系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鲤科鱼类 肌间骨 分布 形态
下载PDF
不同养殖密度虹鳟幼鱼生长和肌肉转录组比较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朱敏杰 曾起 +4 位作者 程超 肖敏 李爱平 简少卿 赵大显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47-759,共13页
为探明养殖密度对虹鳟幼鱼生长性能的影响,对高密度(6.99 kg/m^(3))、中密度(4.66 kg/m^(3))、低密度(2.33 kg/m^(3))养殖条件下虹鳟生长和肌肉转录组进行比较分析。试验结果显示:养殖32 d后,低密度组终末体质量等指标均高于中、高密度... 为探明养殖密度对虹鳟幼鱼生长性能的影响,对高密度(6.99 kg/m^(3))、中密度(4.66 kg/m^(3))、低密度(2.33 kg/m^(3))养殖条件下虹鳟生长和肌肉转录组进行比较分析。试验结果显示:养殖32 d后,低密度组终末体质量等指标均高于中、高密度组;每个样品转录组有效数据均达5.99 Gb,比对效率91.67%~92.77%,共发掘5501个新基因,其中4121个得到注释,1380个未得到注释;低密度组与高密度组、低密度组与中密度组、中密度组与高密度组比较分别获得了2760、654、2316个差异表达基因,其生物学过程和细胞组分均富集在DNA整合、DNA介导的转位和褶皱,分子功能主要富集在细胞骨架的结构组成(低密度组与高密度组、中密度组与高密度组差异表达基因)和DNA结合、氧化还原酶活性作用于成对供体结合或重组(低密度组与中密度组差异表达基因),且分别有920、196、743个差异表达基因定位到相应的212、112、189个特定代谢途径;通过人工筛选获得了19条与生长和应激相关的基因序列。试验结果表明,养殖密度对虹鳟幼鱼生长及相关基因的表达产生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鳟 养殖密度 生长 转录组 比较分析
下载PDF
即食蛙肉脯加工工艺 被引量:1
3
作者 简少卿 洪一江 +2 位作者 袁小龙 胡泽敏 韦启生 《科学养鱼》 2017年第5期72-72,共1页
目前我国的养殖蛙类主要有牛蛙、美国青蛙和特许养殖的青蛙、虎纹蛙、棘胸蛙等,市场上的蛙类食品以活蛙和冷冻蛀肉为主,即食蛙类食品的种类很少。蛙类柔软嫩爽、味美而富有营养,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营养食品。但现有的... 目前我国的养殖蛙类主要有牛蛙、美国青蛙和特许养殖的青蛙、虎纹蛙、棘胸蛙等,市场上的蛙类食品以活蛙和冷冻蛀肉为主,即食蛙类食品的种类很少。蛙类柔软嫩爽、味美而富有营养,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营养食品。但现有的蛙类产品的食用比较单一,多是新鲜蛙类烹制,也有将蛙类以冷藏、冷冻等保鲜方式加工成蛙肉储备和销售,其加工类产品相对其他畜禽类产品单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工艺 牛蛙 肉脯 营养食品 禽类产品 美国青蛙 低胆固醇 保鲜方式
下载PDF
一种池蝶蚌多糖的分离纯化、表征特性及体外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2
4
作者 龚海波 焦丰龙 +3 位作者 胡蓓娟 盛军庆 王军花 洪一江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6-170,共5页
首次从淡水育珠贝类池蝶蚌中得到多糖组分,探讨了相关提取工艺、理化特性以及体外抗氧化活性。Sevag工艺重复5次游离蛋白清除效果最佳,粗多糖经sevag纯化得率达到20.8%;通过离子交换树脂(DEAE-52)及葡聚糖凝胶柱层析(Sephacryl S-300)... 首次从淡水育珠贝类池蝶蚌中得到多糖组分,探讨了相关提取工艺、理化特性以及体外抗氧化活性。Sevag工艺重复5次游离蛋白清除效果最佳,粗多糖经sevag纯化得率达到20.8%;通过离子交换树脂(DEAE-52)及葡聚糖凝胶柱层析(Sephacryl S-300)分离纯化得到池蝶蚌多糖(HSP-1),纯度达到97.5%;测定HSP-1的部分理化特性,测得其分子量为2 204Da,其单糖组成由64.8%的葡萄糖、17.4%的阿拉伯糖以及17.8%的葡糖醛酸组成;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表明,HSP-1对于DPPH、超氧自由基、羟自由基的最大清除率分别是62.16%,58.65%和45.21%。根据结果 HSP-1具有明显的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蝶蚌 多糖 分离纯化 表征特性 抗氧化
下载PDF
不同养殖密度西伯利亚杂交鲟幼鱼转录组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子予 程超 +4 位作者 朱敏杰 肖敏 查云飞 简少卿 赵大显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22-434,共13页
【目的】阐明养殖密度对西伯利亚杂交鲟(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生长性能的影响机制,获得最适宜的养殖密度,为该品种健康养殖提供理论数据。【方法】选取规格一致、健康无病的初始体质量为(7.... 【目的】阐明养殖密度对西伯利亚杂交鲟(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生长性能的影响机制,获得最适宜的养殖密度,为该品种健康养殖提供理论数据。【方法】选取规格一致、健康无病的初始体质量为(7.89±1.45)g的西伯利亚杂交鲟幼鱼,设置低密度组(LD,0.465 kg/m2)、中密度组(MD,0.694 kg/m2)和高密度组(HD,0.930 kg/m2)3个不同的养殖密度进行为期90 d的生产试验,每个密度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组取1肌肉组织共9个样品进行RNA-seq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共得到60.70 Gb Clean Data,各样品的Clean Data均达到6.30 Gb,Q20和Q30碱基百分比在97.45%和93.42%以上;将小体鲟(Acipenser ruthenus)的基因组作为参考基因组进行比对,比对效率在72.64%~74.38%,发掘15549个新基因;将新基因进行注释发现,12636个新基因得到注释,2913个新基因未得到注释;进一步对3个密度组两两比较进行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共得到611个非冗余差异表达基因(DEGs),其中LD vs HD和LD vs MD比较组有33个共同DEGs,LD vs HD和MD vs HD比较组有40个共同DEGs,LD vs MD和MD vs HD比较组有31个共同DEGs,只有1个DEG是3个比较组共有;GO功能富集分析发现,这些DEGs主要富集在GTPase活性的增加、肌球蛋白复合物、肌动蛋白结合、ATP结合以及锌离子结合等二级节点中。在此基础上,通过人工筛选与生长应激相关的二级节点,获得了27条与生长应激相关的差异基因,其中包括调控生长轴GH/IGF的生长激素受体(GHR)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和2(IGF-1、IGF-2)。选取9条表达差异倍数大的基因进行qRT-PCR验证发现,其mRNA表达趋势均与转录组分析中的表达趋势一致。【结论】不同养殖密度条件下,西伯利亚杂交鲟幼鱼生长、应激等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发生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杂交鲟 幼鱼 RNA-seq技术 养殖密度 转录组分析
下载PDF
池蝶蚌STAT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舒福兴 周伟 +4 位作者 盛军庆 王军花 王小敏 高沁 洪一江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84-292,共9页
为了探究池蝶蚌(Hyriopsis schlegelii)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STAT基因的初步功能,通过RACEPCR技术首次在池蝶蚌中获得STAT的c DNA全长序列(Gen Bank ID:KY123702),命名为Hs STAT,Hs STAT全长为2752 bp,5′-非编码区(5′UTR)为121bp,3... 为了探究池蝶蚌(Hyriopsis schlegelii)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STAT基因的初步功能,通过RACEPCR技术首次在池蝶蚌中获得STAT的c DNA全长序列(Gen Bank ID:KY123702),命名为Hs STAT,Hs STAT全长为2752 bp,5′-非编码区(5′UTR)为121bp,3′-非编码区3′UTR为264 bp,开放阅读框(ORF)为2367 bp,编码788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该蛋白结构域主要由STAT_int、STAT_alpha、STAT_bind、SH2四个经典保守性功能域组成;缬氨酸最多占12.9%。色氨酸使用频率为100%。二级结构中α螺旋最多占46.83%、β折叠最少占8.5%。Hs STAT蛋白亲水性指数为–0.531,是亲水性蛋白。预测到棕榈酰化修饰位点1个,小泛素相关修饰序列3个,磷酸化修饰位点22个。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Hs STAT与光滑双脐螺STAT5B和盘鲍STAT5聚在一支;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Hs STAT定位于血细胞的细胞质中;荧光原位杂交结果显示Hs STAT主要在细胞核。q PCR结果显示Hs STAT在所有的组织中均有表达,其在组织中的表达量在肝胰腺中最高,在血细胞中最低。细胞增殖实验显实验组增殖率为119%,高于对照组。实验已克隆到Hs STAT的全长序列,Hs STAT可能为STAT5亚型,具有促进SMCC-7721细胞增殖的功能,推测具有池蝶蚌细胞的信号转导功能参与池蝶蚌的先天免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蝶蚌 HsSTAT 生物信息学分析 亚细胞定位 荧光原位杂交 qPCR 细胞增殖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的池蝶蚌系统发育及其遗传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周伟 张万昌 +4 位作者 周叶 王小敏 胡蓓娟 王军花 洪一江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14-522,共9页
池蝶蚌(Hyriopsis schlegelii)和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的亲缘关系一直存在争议,为了更深入地对淡水珠蚌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研究对池蝶蚌及其3个近缘物种三角帆蚌、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和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 池蝶蚌(Hyriopsis schlegelii)和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的亲缘关系一直存在争议,为了更深入地对淡水珠蚌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研究对池蝶蚌及其3个近缘物种三角帆蚌、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和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的转录组进行了比较分析。对它们共有单拷贝同源基因进行多序列联配后计算这4种淡水珠蚌之间的遗传距离,结果表明池蝶蚌和三角帆蚌的遗传距离只有0.00746(小于1%),而其他淡水珠蚌之间的遗传距离几乎是它的10倍(平均大于6%)。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小方蚌亚科与无齿蚌亚科大约在5144万年前发生分歧,而池蝶蚌和三角帆蚌发生分化的时间大约在424万年前。进一步的遗传差异分析鉴定了池蝶蚌转录组中的特有基因,其中KEGG通路富集的结果表明这些基因主要富集在免疫细胞膜分子和蛋白消化吸收等通路上。同时, GO注释结果表明有很多特有基因与池蝶蚌的优良性状相关,如与发育相关的生长发育、系统发育和动物器官发育等生物学过程,及与免疫相关的免疫系统过程、抗原处理和呈递等生物学过程。以上结果表明,池蝶蚌和三角帆蚌具有更近的亲缘关系,它们可能是同一物种的不同亚种或不同种群,这对淡水珠蚌种质资源的保护和遗传育种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此外,相比于三角帆蚌,池蝶蚌可能具有一些与生长发育及免疫相关的特有基因,这为探究相关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蝶蚌 三角帆蚌 转录组 系统发育 遗传差异
下载PDF
即食卤味牛蛙加工工艺 被引量:2
8
作者 简少卿 张昊 +2 位作者 洪一江 耿晗成 吴流政 《科学养鱼》 2017年第12期74-74,共1页
牛蛙肉质柔软嫩爽,味美而富有营养,是一种高蛋白质、低脂肪、低胆固醇的营养食品。但由于蛙肉易腐败,加工难度较大,保质期较短,所以介绍蛙类加工方法不多。现有的蛙类产品的食用比较单一,多是新鲜蛙类烹制,也有将蛙类冷藏、冷冻... 牛蛙肉质柔软嫩爽,味美而富有营养,是一种高蛋白质、低脂肪、低胆固醇的营养食品。但由于蛙肉易腐败,加工难度较大,保质期较短,所以介绍蛙类加工方法不多。现有的蛙类产品的食用比较单一,多是新鲜蛙类烹制,也有将蛙类冷藏、冷冻等保鲜方式加工成蛙肉储备和销售,其加工类产品相对其他畜禽类产品单一。即食卤味牛蛙不仅味道鲜美、肉质细嫩、口感好,因煮制恰当,食用时容易分割,方便食用者户外或旅行中食用。本文所述的卤味牛蛙加工工艺生产成本低、工艺简单,适合于工业化生产。通过加工转换,提高牛蛙产品的附加值,以此形成牛蛙战略产业链,这样才会兴起牛蛙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工艺 牛蛙 工业化生产 禽类产品 营养食品 高蛋白质 低胆固醇 加工难度
下载PDF
即食麻辣味牛蛙皮加工工艺 被引量:2
9
作者 简少卿 吴流政 +2 位作者 洪一江 张昊 翟瑞祥 《科学养鱼》 2018年第6期72-73,共2页
牛蛙原产于北美,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大型食用蛙类,也是目前我国的主要养殖蛙类。现有的蛙类产品的食用比较单一,多是新鲜蛙烹制,也有将蛙类冷藏、冷冻等保鲜方式加工成蛙肉储备和销售,其加工类产品相对其他畜禽类产品单一。特别是蛙皮作... 牛蛙原产于北美,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大型食用蛙类,也是目前我国的主要养殖蛙类。现有的蛙类产品的食用比较单一,多是新鲜蛙烹制,也有将蛙类冷藏、冷冻等保鲜方式加工成蛙肉储备和销售,其加工类产品相对其他畜禽类产品单一。特别是蛙皮作为加工副产品,一般是作为废弃物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工艺 蛙皮 牛蛙 麻辣味 禽类产品 废弃物处理 保鲜方式 蛙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