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液净化联合内科常规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64例重症毒蕈中毒效果比较 被引量:24
1
作者 李小鹏 钟渊斌 张伦理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4期50-54,共5页
目的评价群发性重症毒蕈中毒患者血液净化联合内科常规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的疗效比较。方法比较采用血液净化(包括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血浆置换、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灌流等技术)联合内科常规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对64例重症毒蕈中... 目的评价群发性重症毒蕈中毒患者血液净化联合内科常规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的疗效比较。方法比较采用血液净化(包括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血浆置换、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灌流等技术)联合内科常规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对64例重症毒蕈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效果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毒蕈中毒常有肝、肾、呼吸、循环、神经系统、消化道、凝血等多脏器、多系统损害,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显示(APACHEⅡ评分),随分值增加,病死率递增。40例联合治疗组在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液净化,治愈率为75%(30/40);24例药物治疗组给予单纯药物治疗,治愈率仅为25%(6/24),联合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药物治疗组(P=0.000)。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液ALT、AST、TBil、DBil、GLB、Bun、HBDH、PT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均<0.05),而治疗后ALB、TD、Cr、CK、CKMB等指标虽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重症毒蕈中毒患者随脏器损害增多,病死率递增,血液净化治疗对抢救重症毒蕈中毒有肯定的疗效,能较好的清除毒蕈毒素,减少毒素吸收,减轻肝、肾功能损害,改善凝血功能,帮助患者度过危险期,根据病情需要及早行血液净化治疗能明显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净化 内科治疗 毒蕈 中毒 多器官功能衰竭
下载PDF
乙肝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中侵袭性肺曲霉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李明 吴振平 +4 位作者 程晓宇 余婷婷 李小鹏 张伦理 张文峰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18年第4期213-216,228,共5页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HBV-ACLF)患者中侵袭性肺曲霉病(IPA)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月住院的283例HBV-ACLF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并发IPA将患者分为IPA组和对照组。结果...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HBV-ACLF)患者中侵袭性肺曲霉病(IPA)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月住院的283例HBV-ACLF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并发IPA将患者分为IPA组和对照组。结果在纳入研究的283例HBV-ACLF患者中,住院期间并发IPA 39例,发生率13.78%。IPA组和对照组患者在2型糖尿病、肺部基础病,入院时基线TBiL水平、MELD评分,糖皮质激素使用、广谱抗生素使用,股静脉置管,住院楼层比较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对单因素分析中存在统计学差异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BV-ACLF患者肺部曲霉菌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为:2型糖尿病(OR=8.981,P=0.002)、肺部基础疾病(OR=8.525,P=0.000)、糖皮质激素使用超过3d(OR=8.856,P=0.000)、广谱强效抗生素使用超过1周(OR=9.823,P=0.000)。HBV-ACLF并发IPA后,病死率达79.48%。结论 HBV-ACLF患者住院过程中易合并IPA。2型糖尿病、肺部基础疾病、真菌感染发生前糖皮质激素使用、广谱抗生素使用等可能是肺部曲霉菌感染的危险因素。HBV-ACLF患者一旦并发IPA,病死率极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衰竭 侵袭性肺曲霉病 乙肝病毒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江西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及其与临床的相关性 被引量:6
3
作者 张华 温志立 +3 位作者 叶倩 张伦理 邬小萍 向天新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184-186,200,共4页
目的了解江西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的分布情况及HBV基因型与临床的关系。方法选择HBV 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150份,患者分别诊断为慢性HBV携带者、慢性肝炎轻度、中度、重度和慢性重型肝炎,每组30例,采... 目的了解江西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的分布情况及HBV基因型与临床的关系。方法选择HBV 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150份,患者分别诊断为慢性HBV携带者、慢性肝炎轻度、中度、重度和慢性重型肝炎,每组30例,采用多对型特异性引物巢式PCR法检测HBV基因型。结果本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分型结果为B型118例(78.7%),C型31例(20.7%),D型1例(0.6%);在上述5组患者中C型比例分别为0%,16.7%,26.7%,30.0%和30.0%,其中慢性HBV携带者与其他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基因型患者HBeAg阳性率分别为83.9%(99/118)和90.3%(28/31),HBeAb阳性率分别为16.1%(19/118)和9.7%(3/3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江西地区HBV优势基因型以B型为主,C型次之,有少量的D型感染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 多对型特异性引物 巢式PCR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YMDD变异后病情进展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邱源旺 周莉 +1 位作者 陈士彬 杨茜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183-185,共3页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经拉米夫定(LVD)治疗出现YMDD变异后,病情的进展及观察继续服用LVD并加强保肝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8例YMDD变异患者采用继续服用LVD并加用双环醇片或水飞蓟素胶囊治疗48周,观察病情变化及转归。结果出现Y...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经拉米夫定(LVD)治疗出现YMDD变异后,病情的进展及观察继续服用LVD并加强保肝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8例YMDD变异患者采用继续服用LVD并加用双环醇片或水飞蓟素胶囊治疗48周,观察病情变化及转归。结果出现YMDD变异后,HBVDNA反弹的患者占93.6%(73/78),ALT升高者89.7%(70/78);轻度黄疸者25.6%(20/78);7例患者中途自行停用LVD,5例于停药后3~5个月出现重型肝炎的表现,其中2例死亡。本组治疗48周后ALT水平虽有下降,但ALT复常率为12.7%(9/7]),HBVDNA较基线下降0.45loglOcopies/ml,无HBeAg/HBeAb血清转换。结论YMDD变异后大部分患者临床表现轻微;变异后继续LVD及保肝治疗短期内未见病情恶化,但患者ALT复常率、病毒学应答率、血清学应答率低,在无有效抗病毒药物继续治疗的情况下, 停止LVD治疗存在病情恶化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拉米夫定 YMDD变异
下载PDF
133例肝硬化并发糖尿病患者发病相关危险因素和预后分析 被引量:19
5
作者 袁松松 向天新 +1 位作者 刘娟 邬小萍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分析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转归及预后,并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住院的133例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并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的137例肝硬化无糖尿病患者,从临床特点、生化检查、并发症、... 目的分析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转归及预后,并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住院的133例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并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的137例肝硬化无糖尿病患者,从临床特点、生化检查、并发症、肝功能分级、转归等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和肝硬化无糖尿病患者的平均年龄分别为(55.9±11.0)岁和(50.2±12.0)岁,平均住院天数为(15.6±11.3)天和(12.8±8.4)天,入院时空腹血糖为(9.8±5.5)mmol/L和(5.1±2.1)mmol/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为(83.2±98.6)u/L和(65.3±88.8)u/L,白蛋白为(29.1±4.7)g/L和(30.5±5.5)g/L,甘油三脂为(1.1±0.9)mmol/L和(0.7±0.4)mmol/L,血钠为(134.3±5.1)mmol/L和(135.8±5.7)mmol/L,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5);合并糖尿病患者酒精性病因(11.3%)、Child-Pugh C级(26.3%)、腹水(36.8%)、自发性腹膜炎(33.8%)、肝性脑病(18.0%)和高血压(21.1%)所占比例显著高于无糖尿病患者(3.7%、11.3%、29.9%、22.6%、9.0%和2.9%,P均<0.05);合并糖尿尿病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为18.8%,显著高于无糖尿病患者(9.5%,P<0.05);经Logistic分析显示,高龄、住院时间、高血压、高血糖、高甘油三酯(OR值分别1.054、1.052、16.182、1.503和1.503,P均<0.01)是肝硬化患者发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结论与肝硬化无糖尿病患者相比,合并糖尿病的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状况和预后差,糖尿病可能是肝硬化患者预后不佳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糖尿病 LOGISTIC分析 危险因素 预后
下载PDF
尿液中IGFBP7和TIMP-2联合检测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致急性肾损伤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9
6
作者 李明 陈入溧 +4 位作者 吴振平 程晓宇 梅清 张伦理 李小鹏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560-1564,共5页
目的动态检测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尿液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2(TIMP-2)水平,探讨二者联合对HBV-ACLF相关急性肾损伤(AKI)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月入住南昌... 目的动态检测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尿液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2(TIMP-2)水平,探讨二者联合对HBV-ACLF相关急性肾损伤(AKI)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月入住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HBV-ACLF患者61例,根据最终是否发生AKI分成两组:AKI组15例,非AKI组46例;另选取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1例作为对照组。从入院开始收集所有患者每天8∶00、20∶00尿液标本,对AKI组选取确诊AKI前5 d的尿液标本,对非AKI组和对照组选取同时间段内连续5 d的尿液标本。采用ELISA方法检测尿液中IGFBP7和TIMP-2的水平,同时记录该时间段内血肌酐(SC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Wilcoxon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价IGFBP7×TIMP-2对于AKI的诊断效能。结果 HBV-ACLF患者在确诊AKI前48 h IGFBP7×TIMP-2水平开始升高并随时间逐步上升直至确诊AKI时已上升至高表达状态(前24 h),非AKI组、慢性乙型肝炎对照组在确诊AKI前48 h至AKI前12h的IGFBP7×TIMP-2水平与AKI组同时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 05)。AKI组患者随病情加重,AKI前36 h和确诊AKI时的SCr水平均明显高于基线,eGFR水平均明显低于基线(P值均<0. 05)。在AKI前36 h IGFBP7×TIMP-2水平的升高对预测AKI的发生有较高的敏感度(AUC=0. 896,95%可信区间:0. 789~0. 960,P=0. 043),比同一时间点的SCr和eGFR有更高的预测AKI的能力。结论 HBV-ACLF患者尿液中TIMP-2×IGFBP-7水平的升高可较为准确地预测AKI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 急性肾损伤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质类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下载PDF
停用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抗HBV后诱发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9
7
作者 胡高飞 李小鹏 +6 位作者 吴振平 梅清 李丹 张文苑 余婷婷 程娜 张伦理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7期1320-1323,共4页
目的探讨患者停用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NAs)抗HBV后诱发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6年10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确诊为ACLF的患者865例,其中因停药诱发ACLF的患者137例(停药组),非停用NAs诱发A... 目的探讨患者停用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NAs)抗HBV后诱发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6年10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确诊为ACLF的患者865例,其中因停药诱发ACLF的患者137例(停药组),非停用NAs诱发ACLF的患者728例(非停药组),详细记录患者抗病毒药物种类、规范抗病毒持续时间、停药方式、停药至发生肝衰竭时间、停药后监测情况、肝脏基础疾病、进展为ACLF后30 d病死率等。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非停药组728例患者中治愈或好转、死亡或无效分别为389例和339例。137例停药组患者中慢性病毒性肝炎基础69例,其中治愈或好转、死亡或无效分别为40例和29例;肝硬化基础68例,其中治愈或好转、死亡或无效分别为16例和5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χ~2=16.81,P<0.001)。137例停药患者中停药前服用拉米夫定占24.09%(33/137),阿德福韦酯占34.31%(47/137),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占11.68%(16/137),恩替卡韦占27.01%(37/137)。停药组诱发ACLF时的持续时间≤6个月占57.66%(79/137),6~12个月占18.25%(25/137),>12个月占23.36%(32/137)。结论本研究提示NAs不当停药后易诱发ACLF。一旦停药,要在停药的前6个月内密切观察乙型肝炎病毒学、肝功能、肝脏影像学等变化。肝脏基础疾病决定停药后ACLF的发生及预后,长期规范抗病毒治疗对肝硬化患者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肝炎病毒 乙型 核苷类 核苷酸类
下载PDF
异甘草酸镁对D-氨基半乳糖致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小鹏 李明 +1 位作者 雷弯 张伦理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545-548,共4页
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对D-氨基半乳糖致急性肝衰竭(ALF)大鼠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n=10)、模型组(B组,n=20)、异甘草酸镁低剂量组(C组,n=20)、中剂量组(D组,n=20)和高剂量组(E组,n=20)。A组腹腔内... 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对D-氨基半乳糖致急性肝衰竭(ALF)大鼠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n=10)、模型组(B组,n=20)、异甘草酸镁低剂量组(C组,n=20)、中剂量组(D组,n=20)和高剂量组(E组,n=20)。A组腹腔内仅注射等量无菌生理盐水,其余4组均一次性腹腔注射10%D-氨基半乳糖。C、D、E 3组在造模30 min后均于尾静脉注射异甘草酸镁注射液(25、50和100 mg/kg)。建模24和48 h后分别取肝组织行HE染色观察肝组织结构的病理变化,收集血清检测各组大鼠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白蛋白(Alb)]、促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干扰素(IFN)γ]和抑炎症因子[IL-4、IL-10、转化生长因子(TGF)β]水平。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结果 5组大鼠的血清ALT、AST、TBil和Alb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74.6、108.9、25.1、58.4,P值均<0.05);与A组比较,B组血清ALT、AST和TBil水平显著升高,Alb水平显著降低(P值均<0.05);与B组比较,C、D、E 3组ALT、AST、TBil水平显著降低,Alb水平上升,E组变化最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5组大鼠的TNFα、IL-lβ、IFNγ、IL-4、IL-10、TGFβ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75.1、58.9、25.4、43.6、66.4、86.8,P值均<0.05);与A组比较,B组血清TNFα、IL-lβ、IFNγ、IL-4、IL-10、TGFβ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B组比较,C、D、E 3组血清TNFα、IL-1β、IFNγ水平显著降低,IL-4、IL-10、TGF-β水平显著升高,E组变化最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异甘草酸镁可通过降低促炎因子、升高抗炎因子降低炎症反应,对ALF大鼠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急性 异甘草酸镁 细胞因子类 大鼠 Sprague-Dawley
下载PDF
慢加急性肝衰竭并发急性肾损伤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李小鹏 吴振平 +1 位作者 张伦理 李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9期1688-1693,共6页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国内最常见的肝衰竭类型,临床表现复杂,病死率高。ACLF并发急性肾损伤(AKI)时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多器官衰竭风险更高,常提示预后不良。简述了近年来ACLF并发AKI的定义、诱因、预后判断、诊断标志物、治疗等方面取...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国内最常见的肝衰竭类型,临床表现复杂,病死率高。ACLF并发急性肾损伤(AKI)时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多器官衰竭风险更高,常提示预后不良。简述了近年来ACLF并发AKI的定义、诱因、预后判断、诊断标志物、治疗等方面取得的进展,认为早期识别诊断AKI,并予以干预,有助于逆转肾损伤,避免发生重症AK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肾功能不全 急性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中的并发症及其处理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伦理 《药品评价》 CAS 2007年第1期23-24,共2页
人工肝技术应用于临床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严重肝功能损害或肝衰竭.通过替代肝脏解毒作用.清除血液中的多种毒素.从而达到改善机体内环境.促进肝细胞修复和再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人工肝支持系统主要包括:... 人工肝技术应用于临床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严重肝功能损害或肝衰竭.通过替代肝脏解毒作用.清除血液中的多种毒素.从而达到改善机体内环境.促进肝细胞修复和再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人工肝支持系统主要包括:血浆置换、血液/血浆灌流、血液滤过、分子吸附再循环(MARS)以及缓慢持续血液透析滤过等。由于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的对象绝大部分均为有严重肝功能不全或肝功能衰竭的患者.其病情危重,并发症也较多。而几乎所有的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均为有创性治疗.故在采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时也会出现一些并发症或不良反应.因此.正确认识人工肝治疗的并发症.及时予以正确的处置,将有利于提高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的疗效.保障患者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 并发症 治疗
下载PDF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雷弯 黄娟君 +1 位作者 李小鹏 张伦理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392-395,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合并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感染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6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病科收治的1260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详细记录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病死率、感染部位、病原菌、相...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合并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感染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6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病科收治的1260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详细记录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病死率、感染部位、病原菌、相关影响因素及其预后,对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感染原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1260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中共发生医院感染754例(59.8%),各种感染1060例次,以腹腔感染居高,共564例次,占53.2%,其次为肺部感染,共219例次,占20.7%。432例感染患者行样本病原菌培养,共培养菌株144株,分离出革兰阴性菌77株(53.5%),真菌34株(23.6%),革兰阳性菌33株(22.9%)。单因素分析表明:患者年龄≥60岁、住院时间≥30d、侵入性操作、激素治疗与合并医院感染相关(x^2=27.42、29.22、61.84和11.05,P均〈O.01)。754例感染患者病死率为61.3%(462n54),高于非感染患者的22.5%(114/506)(x^2=183.15,P〈O.01)。结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以腹腔感染为主,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高龄、住院时间长、侵入性操作、使用激素可使医院感染发生率增加,感染后病死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医院感染 临床分析
原文传递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BVcccDNA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小斌 张伦理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180-182,共3页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是否存在HBV共价闭合环状DNA。方法以20例HBV携带者、75例慢性乙型肝炎和8例肝移植术后患者分离PBMC,应用增效PCR法检测HBVcccDNA。结果本次未在PBMC中检测到HBVcccDNA;20例HBV携带者...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是否存在HBV共价闭合环状DNA。方法以20例HBV携带者、75例慢性乙型肝炎和8例肝移植术后患者分离PBMC,应用增效PCR法检测HBVcccDNA。结果本次未在PBMC中检测到HBVcccDNA;20例HBV携带者血清HBVcccDNA阳性率为10%,75例慢性肝炎轻、中、重度患者分别为32%、52%和76%,肝移植患者为12.5%(P<0.01);按血清HBVDNA载量不同分为<1×105copies/ml、1×105~108copies/ml和>1×108copies/ml三组,其血清HBVcccDNA阳性率分别为15.4%(2/13)、50.0%(16/32)和76.7%(23/30,P<0.01)。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外HBVcccDNA的检测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HBV共价闭合环状DNA 聚合酶链式反应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亚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中急性肾损伤的分析 被引量:14
13
作者 吴振平 钟渊斌 +5 位作者 李小鹏 李明 胡高飞 李丹 颜兴艳 张伦理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713-716,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肾损伤(AKI)在HBV相关慢加急性(亚急性)肝功能衰竭(ACLF)患者中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对ACLF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病科住院的227例HBV相关ACLF患者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急性肾损伤(AKI)在HBV相关慢加急性(亚急性)肝功能衰竭(ACLF)患者中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对ACLF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病科住院的227例HBV相关ACLF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国际腹水俱乐部2015年AKI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AKI组和无AKI组,比较两组患者人口学特征和临床资料,分析AKI的发生率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两组均数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率的比较采用Z。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Logistic回归分析AKI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在227例ACLF患者中,诊断为AKI66例(29.1%),其中Ⅰ期45例(68.2%),Ⅱ期14例(21.2%),Ⅲ期7例(10.6%)。AKI患者和无AKI患者的年龄、肝硬化合并率、入院时TBil、白蛋白、INR、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KI发生的危险因素为INR(OR=3.132,P=0.001)和自发性腹膜炎(OR=4.204,P=0.001),其中INR最佳截断点为2.02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609(P=0.01),敏感度为59.1%,特异度为62.1%。AKI组30d病死率高于无AKI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324,P〈0.01)。结论在ACLF患者中AKI的发生较为常见,AKI发生的危险因素为INR和合并自发性腹膜炎,AKI的发生明显增加ACLF患者近期病死率。在ACLF患者管理过程中应重视入院时INR和有无合并自发性腹膜炎,尽可能阻止AKI的发生,以期降低ACLF患者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加急性肝衰竭 急性肾损伤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索磷布韦/维帕他韦/伏西瑞韦再治疗DAAs治疗失败的不同基因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分析
14
作者 陈闪闪 严蓉 +19 位作者 周克 刘凯芹 张一 阳乔 胡爱荣 严冬 吕芳芳 石勇明 胡芳琴 马莉 荀运浩 黄何清 连江山 刘涵云 马春莲 金茜 卢建平 金洁 杨杰 黄海军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5期372-376,共5页
目的:评估索磷布韦/维帕他韦/伏西瑞韦(Sofosbuvir/Velpatasvir/Voxilaprevir,SOF/VEL/VOX)再治疗直接抗病毒药物(Direct acting antivirals,DAAs)治疗失败的不同基因型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目的:评估索磷布韦/维帕他韦/伏西瑞韦(Sofosbuvir/Velpatasvir/Voxilaprevir,SOF/VEL/VOX)再治疗直接抗病毒药物(Direct acting antivirals,DAAs)治疗失败的不同基因型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至10月16家医疗机构中DAAs治疗失败的21例CHC患者接受12周SOF/VEL/VOX抗病毒治疗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基线、治疗4周、12周和治疗结束后12周的HCV RNA水平,以及基线和治疗结束后12周的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收集患者治疗和随访期间的不良事件。采用SPSS 25.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治疗4周、12周及治疗结束后12周均实现了病毒学应答。治疗结束后12周,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和APRI均较治疗前下降(Z=-3.940、-3.680和-3.889,P值均<0.001),丙氨酸转氨酶复常率为95.2%(20/21)。2例(9.5%,2/21)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包括腹痛、腹泻,恶心和呕吐。1例(4.8%,1/21)患者出现头痛,1例(4.8%,1/21)患者出现疲劳,未发生因不良反应引起的严重不良事件、死亡或中止治疗的情况。结论:SOF/VEL/VOX对CHC患者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再治疗方案,对于DAAs治疗失败的不同基因型患者具有良好的病毒学应答率,耐受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慢性 直接抗病毒药物 再治疗 索磷布韦/维帕他韦/伏西瑞韦
原文传递
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肠道防御素-5、分泌型磷脂酶A2和溶菌酶表达变化及其与细菌移位的关系 被引量:4
15
作者 黄娟君 李小鹏 +5 位作者 程晓宇 程娜 刘娟 雷弯 刘碧霞 张伦理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932-937,共6页
目的 探讨急性肝衰竭(ALF)大鼠模型肠道防御素-5(RD-5)、分泌型磷脂酶A2(sPLA2)和溶菌酶(Lysozyme)表达变化及与细菌移位的关系. 方法 将48只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8只和急性肝衰竭模型组40只,模型组再按造模后不同时间点分... 目的 探讨急性肝衰竭(ALF)大鼠模型肠道防御素-5(RD-5)、分泌型磷脂酶A2(sPLA2)和溶菌酶(Lysozyme)表达变化及与细菌移位的关系. 方法 将48只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8只和急性肝衰竭模型组40只,模型组再按造模后不同时间点分为5个亚组:8、16、24、48、72 h组.模型组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诱导ALF.取各组肝、脾和肠系膜淋巴结组织匀浆进行细菌培养;肝组织和末段回肠组织经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病理变化;检测各组末段回肠RD-5、sPLA2、Lysozyme mRNA及sPLA2和Lysozyme的蛋白表达.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 用D-氨基半乳糖成功诱导ALF模型.正常对照组未出现脏器细菌培养阳性,模型组24、48、72 h脏器细菌移位率分别为8.3%、37.5%和58.3%,但72 h小鼠模型的末端回肠结构尚完整,未见黏膜上皮细胞明显脱落坏死情况.模型组大鼠回肠黏膜潘氏细胞RD-5、sPLA2 mRNA相对表达量在早期逐渐升高,16h上升至高峰分别为1.291 ±0.153、1.131±0.128,与对照组的0.725±0.116、0.722±0.112比较,t值分别为69.25、95.71,P值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D-5、sPLA2mRNA相对表达量随时间延长逐渐下降,在72 h分别为0.415±0.104、0.425±0.076,明显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1.55、44.98,P值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Lysozyme mRNA相对表达量为0.853±0.093,模型组早期亦升高,8h上升至高峰为1.211±0.107,随后逐渐下降,72h为0.704±0.103,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24,P<0.01).Western blot检测对照组sPLA2和Lysozyme的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83±0.121和0.650±0.093,高于模型组72 h的0.327±0.086和0.382±0.057,t值分别为12.28、15.83,P值均<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与Western blot检查结果相一致. 结论 ALF大鼠模型的回肠黏膜免疫屏障功能下降,随着潘氏细胞RD-5、sPLA2和Lysozyme mRNA及蛋白表达下降,脏器细菌移位率增加,且不伴有明显肠黏膜损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急性 防御素-5 磷脂酶A2 溶菌酶 细菌移位
原文传递
WHO慢性乙型肝炎预防、护理和治疗指南(2015):治疗部分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伦理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73-75,共3页
2015年3月12日WH0发布了有史以来第一份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指导-“Guidelines for the prevention,care and treatment of person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infection”该指南共分12个章节,全面覆盖了慢性乙型肝炎预防、护理以及治疗... 2015年3月12日WH0发布了有史以来第一份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指导-“Guidelines for the prevention,care and treatment of person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infection”该指南共分12个章节,全面覆盖了慢性乙型肝炎预防、护理以及治疗等内容。本文对其中关于治疗推荐部分的章节(5-9章)作一介绍,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指南 解读
原文传递
间充质干细胞在脓毒症治疗中的探索及机制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振平 张文苑 +3 位作者 沈佳聪 张伦理 方雪玲 方强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6期373-375,共3页
脓毒症是一种机体对感染反应失调所致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是重症监护室中常见的危重症。干细胞治疗具有减轻组织损伤、修复受伤组织的潜能,同时具有良好的免疫调节和较强的抗炎及抗细胞凋亡能力。间充质干细胞在脓毒症治疗中取得... 脓毒症是一种机体对感染反应失调所致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是重症监护室中常见的危重症。干细胞治疗具有减轻组织损伤、修复受伤组织的潜能,同时具有良好的免疫调节和较强的抗炎及抗细胞凋亡能力。间充质干细胞在脓毒症治疗中取得了一些进展,参与调节脓毒症时炎症因子表达、免疫细胞功能和组织修复再生等机制,为探索脓毒症治疗带来了新希望。本文就间充质干细胞在脓毒症治疗中的作用机制、所面临的问题和未来展望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功能障碍 间充质干细胞 干细胞治疗 脓毒症治疗 组织损伤 免疫调节 重症监护室 抗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