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足内侧远端筋膜蒂皮瓣修复??及前足背皮肤缺损 被引量:4
1
作者 赵国红 谢振军 +4 位作者 晋强 樊志强 孙华伟 郑竞舟 邓小兵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4年第2期146-148,共3页
目的:探讨足内侧远端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及前足背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8月-2012年12月,采用足内侧远端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及前足背皮肤缺损29例,皮肤缺损面积为2.0 cm×3.0 cm~5.0 cm×8.0 cm,供区直接拉拢... 目的:探讨足内侧远端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及前足背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8月-2012年12月,采用足内侧远端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及前足背皮肤缺损29例,皮肤缺损面积为2.0 cm×3.0 cm~5.0 cm×8.0 cm,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或行全厚皮片移植修复。结果本组29例皮瓣全部顺利成活,术后随访6~24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外形及色泽良好,不臃肿,耐磨性好,恢复正常行走功能。供区植皮全部成活,愈合较满意。结论足内侧远端筋膜蒂岛状皮瓣血供可靠、操作简单、质地柔软、耐磨性好,是修复及前足背皮肤缺损的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坶趾 筋膜 皮瓣 皮肤软组织缺损
下载PDF
微小RNA21和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在人增生性瘢痕中的表达 被引量:3
2
作者 胡洋红 刘德伍 +3 位作者 胡杨柳 彭燕 郭光华 刘德明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79-481,共3页
目的观察微小RNA21基因及其靶蛋白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在人增生性瘢痕中的表达,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取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8例烧伤整形患者增生性瘢痕及其邻近的正常皮肤组织,提取总RNA,采用实时定量RT—... 目的观察微小RNA21基因及其靶蛋白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在人增生性瘢痕中的表达,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取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8例烧伤整形患者增生性瘢痕及其邻近的正常皮肤组织,提取总RNA,采用实时定量RT—PCR技术检测2种组织标本中微小RNA21基因表达量;蛋白质印迹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2种组织标本中PDCD4胥白表达。对数据行配对t检验及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增生性瘢痕组织中微小RNA21基因表达明显上调(t=2.50,P=0.04),其表达量是正常皮肤组织的5.51倍。增生性瘢痕组织中PDCD4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为0.28±0.06,明显低于正常皮肤组织(0.71±0.05,t=15.57,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与正常皮肤组织比较,增生性瘢痕组织中PDCD4蛋白表达下降。增生性瘢痕组织中微小RNA21基因表达量与PDCD4蛋白表达量呈负相关(r=-0.945,P〈0.01)。结论微小RNA21基因勺PDCD4蛋白在增生性瘢痕中异常表达,可能与增生性瘢痕的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瘢痕 核糖核酸类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
原文传递
双侧髂腹股沟皮瓣转移瓦合修复阴囊皮肤缺损七例 被引量:9
3
作者 赵国红 谢振军 +5 位作者 樊志强 曾元临 孙华伟 邓小兵 熊辉 廖忠林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95-496,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双侧髂腹股沟皮瓣带蒂转移瓦合修复阴囊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3月至2013年8月,对7例阴囊皮肤缺损的患者,根据皮肤缺损的形状和大小,采用以双侧髂腹股沟皮瓣远端对接瓦合或水平平行对接瓦合进行修复。结果术后7... 目的探讨应用双侧髂腹股沟皮瓣带蒂转移瓦合修复阴囊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3月至2013年8月,对7例阴囊皮肤缺损的患者,根据皮肤缺损的形状和大小,采用以双侧髂腹股沟皮瓣远端对接瓦合或水平平行对接瓦合进行修复。结果术后7例患者14块皮瓣均完全成活。随访6—36个月,再造阴囊外形良好,质地柔软,松弛下垂,恢复了保护性感觉,功能满意。精液常规检查,基本正常。髂腹股沟供区仅留有细线状瘢痕,无不适感觉。结论双侧髂腹股沟皮瓣转移瓦合修复阴囊皮肤缺损,皮瓣具有质地柔软、血供可靠、设计灵活、操作简单、部位隐蔽、供区损伤小等优点,是修复阴囊皮肤缺损的一种较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腹股沟皮瓣 阴囊 皮肤缺损 显微外科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