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神经电生理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陈小红 周凤 +2 位作者 樊海风 杨得奖 李新明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9年第2期154-158,共5页
目的研究脑卒中偏瘫患者周围神经的神经电生理变化。方法选择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脑卒中偏瘫患者180例,3~7 d、6个月进行肢体神经传导、针极肌电图、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测定。结果 180例患脑卒中偏瘫患者急性期1例检测出双侧腓肠... 目的研究脑卒中偏瘫患者周围神经的神经电生理变化。方法选择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脑卒中偏瘫患者180例,3~7 d、6个月进行肢体神经传导、针极肌电图、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测定。结果 180例患脑卒中偏瘫患者急性期1例检测出双侧腓肠神经传导速度减慢,针极肌电图正常;病程6个月时,56例出现NCV异常,运动神经总异常率为3.6%,感觉神经总异常率6.4%,SCV异常率高于MCV异常率。肌电图:①患侧:21例出现插入电位延长,18例有自发电位;②健侧:4例出现插入电位及自发电位。SSR:脑卒中偏瘫患者急性期、病程6个月时,健侧、患侧SSR潜伏期、波幅与正常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健侧潜伏期、波幅及患侧潜伏期、波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与急性期对比,患侧及健侧下肢、健侧上肢潜伏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侧上肢潜伏期及所有肢体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在病程6个月出现周围神经损害,SCV异常率高于MCV异常率,而在急性期出现SSR抑制、自主神经功能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神经电生理 周围神经 神经传导 针极肌电图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
下载PDF
优化人alpha-syn基因疫苗免疫MPTP慢性PD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法祥 彭国光 +2 位作者 王加才 王少君 何卿玮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2125-2128,共4页
目的:探讨优化高分泌型人α-突触核蛋白(human alpha—synuclein,ha—syn)基因疫苗免疫MPTP慢性帕金森病小鼠的治疗效果和神经免疫保护作用.方法:建立慢性PD小鼠模型,采用神经毒素MPTP25mg/(kg·d),2次/wk,累计共10次... 目的:探讨优化高分泌型人α-突触核蛋白(human alpha—synuclein,ha—syn)基因疫苗免疫MPTP慢性帕金森病小鼠的治疗效果和神经免疫保护作用.方法:建立慢性PD小鼠模型,采用神经毒素MPTP25mg/(kg·d),2次/wk,累计共10次.建模后随机分为3组:优化基因疫苗组、疫苗组、PBS对照组;每次治疗前,每只动物分别在双侧后肢胫骨前肌部位注射5g/L布比卡因50μL,注射72h后,3组动物分别于同部位同深度注射优化基因疫苗、基因疫苗或PBS各50μL,1次/3wk,共3次.末次免疫后2wk观察行为学改变后,处死取脑.运用免疫荧光、免疫组化等方法观察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数,以及α-syn表达变化.结果:优化基因疫苗组、疫苗组小鼠爬杆能力与PBS对照组比较都得到明显改善,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优化基因疫苗组与疫苗组行为学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优化基因疫苗组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数与其它两组相比增多约20%-68%(P〈0.05),α-syn表达减少约15%~45%(P〈0.05).结论:优化基因疫苗具有较强改善帕金森小鼠行为学的作用,能增强疫苗的免疫原性,促进受损黑质细胞修复,对帕金森病小鼠有更好的免疫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MPTP 基因疫苗 免疫保护 alpha-突触核蛋白
下载PDF
神经髓鞘蛋白与多发性硬化脱髓鞘修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周凤 吴晓牧 《广东医学》 CAS 2018年第S1期245-248,共4页
多发性硬化(MS)是中枢神经系统的炎性脱髓性自发性免疫性疾病,脱髓鞘损害在该疾病所致的神经功能障碍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髓鞘蛋白在髓鞘损害、修复、再生过程起关键作用;因此,本文就髓鞘蛋白与MS脱髓鞘损伤的关系进行综述,为MS治... 多发性硬化(MS)是中枢神经系统的炎性脱髓性自发性免疫性疾病,脱髓鞘损害在该疾病所致的神经功能障碍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髓鞘蛋白在髓鞘损害、修复、再生过程起关键作用;因此,本文就髓鞘蛋白与MS脱髓鞘损伤的关系进行综述,为MS治疗策略的制定及疗效提升打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髓鞘修复 神经髓鞘蛋白
下载PDF
系统干预对南昌市教职工脑卒中高风险人群认知及行为的影响
4
作者 周凤 陈小红 +4 位作者 刘兴媛 喻淑琴 罗丽华 曾美红 邓幼清 《中国当代医药》 2017年第19期154-156,共3页
目的探讨系统干预对南昌市教职工脑卒中高风险人群认知及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12月根据国家卫计委"脑卒中高危人群风险评估表"从南昌市属教育系统40岁以上(含40岁)的1359名教职工中筛查出的172名脑卒中高风险人群... 目的探讨系统干预对南昌市教职工脑卒中高风险人群认知及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12月根据国家卫计委"脑卒中高危人群风险评估表"从南昌市属教育系统40岁以上(含40岁)的1359名教职工中筛查出的172名脑卒中高风险人群,针对这些脑卒中高风险人群展开系统干预,对比干预前后脑卒中防治知识知晓率的改善情况及不良生活习惯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172名脑卒中高风险教职工的脑卒中防治知识知晓率为87.8%(151/172),显著高于干预前的25.6%(44/1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660,P<0.05);干预后172名脑卒中高风险教职工的饮食偏甜或偏咸、高脂饮食、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率显著减少,适度运动率显著增加,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干预能够有效提高脑卒中高风险人群的疾病防治认知率,纠正对象人群的不良生活习惯,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高风险人群 教育工作者 系统干预 认知 行为
下载PDF
南昌市基于社区不同人群卒中筛查及规范化管理效果分析
5
作者 刘兴媛 邓幼清 +5 位作者 陈小红 周凤 曾美红 李欢欢 喻淑琴 魏文花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12期1251-1255,共5页
目的通过对南昌市周围农村居民、城市居民及教师群体进行卒中筛查,了解本地区卒中高危人群在不同群体的分布情况,探讨卒中筛查的意义及规范化管理后的效果。方法对不同社区的居民,通过填写调查问卷和体检进行卒中危险因素评估;对筛查出... 目的通过对南昌市周围农村居民、城市居民及教师群体进行卒中筛查,了解本地区卒中高危人群在不同群体的分布情况,探讨卒中筛查的意义及规范化管理后的效果。方法对不同社区的居民,通过填写调查问卷和体检进行卒中危险因素评估;对筛查出的高危人群进行生活方式和(或)药物干预等规范化管理,3年后再次对其进行危险因素评估,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农村居民746人参与筛查,高危人数177人(23.72%),通过调查问卷进行的卒中风险评估平均得分(3.30±0.59)分;城市居民1005人参与筛查,高危人数281人(27.96%),风险评估平均得分(3.68±0.78)分;教师群体1359人参与筛查,高危人数172人(12.66%),风险评估平均得分(3.21±0.51)分。3年内,农村居民有5人新发卒中,5名卒中患者死亡,1名患者因其他疾病死亡,19人通过干预由高危人群转为非高危人群,卒中风险评估平均得分(2.97±0.55)分;城市居民有5人新发卒中,5人再发卒中而死亡,88人由高危人群转为非高危人群,风险评估平均得分为(2.75±0.72)分;教师群体有2人新发卒中,1人再发卒中死亡,59人通过干预由高危人群转为非高危人群,风险评估平均得分(2.81±0.73)分。一共有51人因症状性颅内或颅外动脉狭窄行支架干预治疗,8人因颅内动脉瘤行动脉瘤栓塞术。农村居民危险因素排名前三位的分别为血脂异常(72.88%)、高血压(58.19%)、肥胖(46.33%),城市居民排名前三位的为高血压(77.22%)、血脂异常(58.36%)、肥胖(54.80%),教师群体排名前三位的为缺乏体育锻炼(86.05%)、血脂异常(84.84%)、高血压(62.79%)。对高危人群进行规范化管理,经过干预后每个群体的卒中风险评估分值都显著下降(P<0.001)。结论不同群体的卒中高危人群患病率不同,高危因素的构成比不同,可能与饮食结构、文化水平等有关;每个群体高危人群经过规范化管理,都取得了良好的干预效果。社区卒中筛查是早期发现卒中高危人群的有效方法,对高危人群实施社区规范化管理,能够有效地控制和减少危险因素,减少卒中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筛查 社区 规范化管理 效果
下载PDF
线粒体神经胃肠型脑肌病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小伟 卢丽君 +3 位作者 杨珍 李新明 邓幼清 吴华东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370-371,共2页
线粒体脑肌病(mitochondrial encephalomyopathy,ME)是由于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或核DNA(nucleus DNA,nDNA)缺陷导致的线粒体结构和功能障碍,使ATP生成不足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和肌肉疾病。线粒体遗传病是近40多年来发... 线粒体脑肌病(mitochondrial encephalomyopathy,ME)是由于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或核DNA(nucleus DNA,nDNA)缺陷导致的线粒体结构和功能障碍,使ATP生成不足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和肌肉疾病。线粒体遗传病是近40多年来发现的一个新疾病体系,该组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确诊率不高,容易误诊,现报道1例临床罕见的特殊类型的线粒体脑肌病-线粒体神经胃肠型脑肌病,并复习文献,以提高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睑下垂 肌无力 痴呆 腹泻 线粒体脑肌病
下载PDF
阿加曲班对比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初步随机、开放研究 被引量:74
7
作者 刘梦婵 李凤鹏 +1 位作者 韩雅玲 陈会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33-439,共7页
目的比较阿加曲班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8h内发病的75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阿加曲班组(入组35例,最终完成试验31例)和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抗组(简称双抗组,入组40例,最... 目的比较阿加曲班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8h内发病的75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阿加曲班组(入组35例,最终完成试验31例)和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抗组(简称双抗组,入组40例,最终完成试验36例)。治疗前评估OCSP分型,采用NIHSS评定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Barthel指数(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1周时复评NIHSS,3个月时随访ADL并进行改良Rankin(mRS)评分,了解短期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及3个月的疗效评价。治疗前完善颅脑影像学、肝肾功能、血常规、凝血等生化指标,1周后复查前述指标,观察出血及生化指标变化情况。治疗期间观察用药相关不良反应。出院前完善TOAST病因学分析。结果 (1)阿加曲班组及双抗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1周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随访3个月ADL水平升高,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加曲班组6例及双抗组5例中高危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住院及随访期间发作次数较入院前明显减少,复查颅脑CT或MRI,阿加曲班组3例、双抗组2例进展为脑梗死,均为无症状性脑梗死。(2)阿加曲班组与双抗组治疗1周后复查颅脑影像学及相关化验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未见明显出血事件(包括颅内出血及其他脏器出血)及肝肾功能损害(P>0.05)。(3)两组患者OCSP分型以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腔隙性梗死(LACI)、后循环梗死(POCI)为主,TOAST病因学分析以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及小动脉闭塞(SAO型)为主,各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均较前改善,未见明显出血事件。比较阿加曲班组及双抗组前、后循环梗死患者1周NIHSS评分,两组在前循环梗死中无明显差异,阿加曲班组在后循环梗死患者中显示出更好的疗效趋势。结论阿加曲班抗凝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方案通过两种不同途径干预急性缺血性卒中,均可有效改善急性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减少短期内卒中复发及进展,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阿加曲班对后循环梗死可能获得更好疗效。阿加曲班作为一种新型抗凝药,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出血风险小、安全性高,尤其对后循环梗死的患者,建议给予阿加曲班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阿加曲班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 抗凝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下载PDF
隐源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卵圆孔未闭的临床及影像学检查分析 被引量:19
8
作者 王豪 孙园园 +5 位作者 邓雅琴 宋嫣 夏生根 陈晖 罗丽华 汪前洲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67-70,共4页
目的探讨卵圆孔未闭(PFO)伴隐源性缺血性脑卒中(CS)临床特点及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的优劣,研究卵圆孔未闭与隐源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0月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不明原因急性CS患者156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 目的探讨卵圆孔未闭(PFO)伴隐源性缺血性脑卒中(CS)临床特点及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的优劣,研究卵圆孔未闭与隐源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0月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不明原因急性CS患者156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与观察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148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经胸右心声学造影和经颅多普勒对比增强试验(cTCD)诊断PFO,并比较两组PFO及PFO合并房间隔瘤(ASA)的发病率。以手术封堵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观察组中经胸右心声学造影和经颅c TCD两种检测方法有无差异。结果观察组的PFO及PFO合并ASA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cTCD检出PFO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5.8%(50/66)、88.9%(80/90)和83.3%(130/156);经胸右心声学造影检出PFO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0.9%(60/66)、94.4%(85/90)和92.9%(145/156)。经胸右心声学造影在不明原因急性CS患者中检出PFO的敏感性、准确性均优于c TCD(P<0.05)。结论不明原因急性CS患者PFO发病率高于正常健康人群,其检查方法首选右心声学造影。经胸右心声学造影及c TCD诊断卵圆孔未闭具有确切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心血管造影术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卵圆孔未闭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同步经胸壁心脏超声发泡试验诊断偏头痛并卵圆孔未闭及封堵治疗分析 被引量:14
9
作者 谭彧 张小伟 +6 位作者 范小东 杨得奖 刘丽赟 罗丽华 喻淑琴 周凤 邓幼清 《江西医药》 CAS 2019年第11期1309-1311,1340,共4页
目的观察经颅多普勒超声(c-TCD)和经胸壁心脏超声发泡试验(c-TTE)对诊断偏头痛合并卵圆孔未闭(PFO)的应用价值,以及对确诊卵圆孔未闭的偏头痛患者行卵圆孔未闭封堵术后的疗效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偏头痛患... 目的观察经颅多普勒超声(c-TCD)和经胸壁心脏超声发泡试验(c-TTE)对诊断偏头痛合并卵圆孔未闭(PFO)的应用价值,以及对确诊卵圆孔未闭的偏头痛患者行卵圆孔未闭封堵术后的疗效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偏头痛患者,进行c-TCD联合c-TTE检查,筛查出阳性结果者,进一步行经食道心脏超声(TEE)确诊卵圆孔未闭,对确诊卵圆孔未闭的偏头痛患者行卵圆孔未闭封堵术,术后随访病例,同时进行c-TCD、c-TCD联合c-TTE检查。结果386例患者c-TCD检查阳性率38.56%,c-TCD联合c-TTE检查阳性率32.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37例患者接受介入封堵术治疗10例患者偏头痛症状完全消失,14例患者症状明显改善;6个月内随访,21例患者两项检查结果均为阴性;16例c-TTE仍为阳性,但气泡量均有明显减少(1级),其中11例c-TCD为阳性结果,均为少量气栓影(1级)。结论c-TCD联合c-TTE可运用于偏头痛并卵圆孔未闭诊断,且半定量方法可提高PFO确诊及术后治疗效果评价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卵圆孔未闭 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 经胸心脏超声发泡 经食道心脏超声 介入封堵治疗
下载PDF
分级护理标准在病区公示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海萍 张敏 +2 位作者 祝津 王荣琴 范小东 《中国护理管理》 2009年第6期71-73,共3页
目的:促进护士严格落实各级别护理常规,提高护理质量及满意度。方法:在病区公示分级护理标准内容并评价。结果:患者、护士对分级护理标准公示实施满意情况及公示前后护理质量控制检查结果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病... 目的:促进护士严格落实各级别护理常规,提高护理质量及满意度。方法:在病区公示分级护理标准内容并评价。结果:患者、护士对分级护理标准公示实施满意情况及公示前后护理质量控制检查结果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病区实施分级护理公示保证了患者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对打造高质量护理服务品牌,构建和谐医院、和谐护患关系有较大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患者 分级护理 公示 护理质量
下载PDF
抗NMDA受体脑炎患者1例报道及文献学习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小红 周凤 +3 位作者 刘兴媛 吴华东 杨得奖 李新明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8年第8期905-908,共4页
目的探讨抗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脑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抗NMDA受体脑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诊治过程,并总结其临床特征。结果患者为青年女性,表现为精神行为异常及抽搐,意识障碍及通气不足。... 目的探讨抗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脑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抗NMDA受体脑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诊治过程,并总结其临床特征。结果患者为青年女性,表现为精神行为异常及抽搐,意识障碍及通气不足。脑脊液中抗NMDA受体抗体阳性。联合静脉用免疫球蛋白、激素冲击及血浆置换等治疗,患者临床痊愈。结论抗NMDA受体脑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的、能用血清学方法诊断的疾病。早期明确诊断和给予及时治疗,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甲基-D-天冬氨酸 抗NMDA受体抗体 抗NMDA受体脑炎 精神行为异常 抽搐
下载PDF
银环蛇中毒后Lance-Adams综合征1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凤 邓幼清 +5 位作者 陈小红 谭彧 李新明 刘兴媛 杨得奖 吴华东 《疑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528-529,共2页
患者,男,60岁,因肢体不自主抖动1年于2015年8月24日入院。患者2014年6月被银环蛇咬伤右手指后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经心肺复苏等治疗后意识障碍持续1周左右,后逐渐清醒,1个月后出现四肢不自主抽动,以右上肢、左下肢明显,活动和静止时均... 患者,男,60岁,因肢体不自主抖动1年于2015年8月24日入院。患者2014年6月被银环蛇咬伤右手指后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经心肺复苏等治疗后意识障碍持续1周左右,后逐渐清醒,1个月后出现四肢不自主抽动,以右上肢、左下肢明显,活动和静止时均可出现,均于白天发生,入睡后发作消失,发作频率每天数次至数十次不等,伴肢体活动不协调,严重时需家人搀扶行走,外院查颅脑CT未见异常(图1)。2014年12月患者四肢抖动较前加重,无法单独行走,无肢体乏力、肢体抽搐、肌束震颤,再次查头颅CT示左侧基底区有一低密度病灶(图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环蛇中毒 Lance-Adams综合征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青年卒中与同型半胱氨酸 被引量:2
13
作者 谭彧 喻荣 单益民 《江西医药》 CAS 2013年第11期1091-1093,共3页
作为位居城乡居民死因首位的疾病.脑卒中的发病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在卒中人群中,老年人一直是主要人群.而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卒中发病年龄提前已引起国内外众多学者的重视。近年统计,青年卒中[(18—45)岁]在所有卒中人... 作为位居城乡居民死因首位的疾病.脑卒中的发病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在卒中人群中,老年人一直是主要人群.而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卒中发病年龄提前已引起国内外众多学者的重视。近年统计,青年卒中[(18—45)岁]在所有卒中人群中的比例达10%左右.而且有年轻化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卒中 同型半胱氨酸 相关性
下载PDF
颈内动脉狭窄并额叶动静脉畸形致抖动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报告
14
作者 刘兴媛 邓幼清 余政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20-320,共1页
颈内动脉狭窄并额叶动静脉畸形致抖动性短暂性脑缺吡发作临床少见,现报告1例如下。 1 病例 男,56岁。因“发作性右侧肢体拉动1年,加重半个月”于2010年8月25日入住本院。患者近1年无明显原因出现发作性右侧本抖动,以上肢为主,与... 颈内动脉狭窄并额叶动静脉畸形致抖动性短暂性脑缺吡发作临床少见,现报告1例如下。 1 病例 男,56岁。因“发作性右侧肢体拉动1年,加重半个月”于2010年8月25日入住本院。患者近1年无明显原因出现发作性右侧本抖动,以上肢为主,与劳累、精神紧张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颈内动脉狭窄 动静脉畸形 额叶 精神紧张 发作性 侧肢体
下载PDF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11例临床分析
15
作者 吴华东 陈军 +1 位作者 王登文 邓幼清 《临床荟萃》 CAS 2010年第20期1803-1805,F0002,共4页
关键词 窦血栓形成 颅内 磁共振成像 血管造影术 症状和体征
下载PDF
MELAS型线粒体脑肌病1例并文献复习
16
作者 黄经纬 况卫丰 +1 位作者 吴华东 徐文苑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0年第5期135-136,138,共3页
关键词 卒中样发作 线粒体脑肌病 病例报告
下载PDF
基底动脉闭塞2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17
作者 余政 邓幼清 +1 位作者 谭彧 陈小红 《江西医药》 CAS 2010年第8期791-793,共3页
缺血性卒中约占所有卒中的80%,其中15%~20%的缺血事件发生在后循环(椎基底动脉系统),虽然发生率低于前循环闭塞性疾病,但其致死率和致残率极高。根据闭塞的部位不同,
关键词 脑梗塞 基底动脉闭塞 脑血管造影
下载PDF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附3例报告)
18
作者 陈小红 邓幼清 潭彧 《井冈山医专学报》 2008年第6期5-6,共2页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减少该病误诊率及死亡率。方法描述我院收治的3例患者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情况。结果3例患者均有非特异性的头痛和神经功能障碍。3例均行头颅磁共振成像及磁共振静脉血管显影检查...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减少该病误诊率及死亡率。方法描述我院收治的3例患者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情况。结果3例患者均有非特异性的头痛和神经功能障碍。3例均行头颅磁共振成像及磁共振静脉血管显影检查,明确诊断为静脉窦血栓形成,1例行数字减影血管显影检查的患者,证实有静脉窦血栓形成。所有患者均行降颅压及抗凝治疗,同时给病因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1例行尿激酶局部溶栓,3例患者均好转。结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误诊率高,确诊有赖于影像学检查,抗凝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静脉窦血栓 临床表现 影像特征 抗凝
下载PDF
城乡帕金森病患者脑萎缩发生情况的差异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晓玉 彭国光 +2 位作者 夏晓建 李素珍 王法祥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603-1604,共2页
关键词 脑萎缩 帕金森病 危险因子 环境因素
下载PDF
γ-谷氨酰基转移酶与脑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小伟 唐震宇 +3 位作者 谭彧 吴华东 贺翔渝 邓幼清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z1期328-330,共3页
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T)在生物体内广泛存在,是一种含巯基的线粒体酶,是谷胱甘肽(GSH)代谢的关键酶之一[1]。γ-GT主要分布于上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肝毛细胆管、中枢神经系统内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血清中的γ-GT则主要来自肝... 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T)在生物体内广泛存在,是一种含巯基的线粒体酶,是谷胱甘肽(GSH)代谢的关键酶之一[1]。γ-GT主要分布于上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肝毛细胆管、中枢神经系统内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血清中的γ-GT则主要来自肝胆,是肝胆疾病检出阳性率最高的酶。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Γ-谷氨酰基转移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