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鄱阳湖区PAHs的多介质迁移和归趋模拟 被引量:4
1
作者 陈春丽 杨洋 +2 位作者 戴星照 李志龙 何宗健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8-226,共9页
为分析鄱阳湖区PAHs(多环芳烃)的多介质迁移和归趋行为,以可获取模型验证数据的Ba P(苯并[a]芘)、Ba A(苯并[a]蒽)、Chr(■)、Pyr(芘)、Fla(荧蒽)、Phe(菲)6种典型PAHs为研究对象,采用逸度模型LevelⅢ,预测和模拟鄱阳湖区环境多介质中P... 为分析鄱阳湖区PAHs(多环芳烃)的多介质迁移和归趋行为,以可获取模型验证数据的Ba P(苯并[a]芘)、Ba A(苯并[a]蒽)、Chr(■)、Pyr(芘)、Fla(荧蒽)、Phe(菲)6种典型PAHs为研究对象,采用逸度模型LevelⅢ,预测和模拟鄱阳湖区环境多介质中PAHs的分布和归趋状况.结果表明:鄱阳湖区水相中ρ(BaP)、ρ(BaA)、ρ(Chr)、ρ(Pyr)、ρ(Fla)、ρ(Phe)的计算值分别为0.043 3、0.050 9、0.021 4、0.149 0、0.122 0、0.295 0μg/L,与实测值基本一致.气相、土壤相及沉积物相中6种PAHs的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模型可靠.土壤相和沉积物相中PAHs残留量(以n计)占该区总残留量的92.6%,远高于气相和水相.PAHs在鄱阳湖区多介质中的相间迁移通量以气相→土相、水相→沉积物相、沉积物相→水相为主.鄱阳湖区各介质中高环PAHs主要源于外来污水和外来废气输入,外来污水输入量(以n计)和外来废气输入量分别占59.4%和33.6%.中环和低环PAHs主要源于当地的废气排放和外来污水输入.土壤相和沉积物相是鄱阳湖区PAHs主要的汇,由土壤和沉积物的内源释放而可能引起的二次污染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多环芳烃 逸度模型 环境行为
下载PDF
三维镁铝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对微藻的毒性影响及致毒机制
2
作者 何涛 潘雪梅 +2 位作者 陈金城 王亲媛 章萍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546-3557,共12页
为探究三维镁铝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3D-MgAl-LDH)对微藻的毒性影响及致毒机制,本研究选取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和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作为受试藻,借助X射线粉末衍射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激光粒径分... 为探究三维镁铝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3D-MgAl-LDH)对微藻的毒性影响及致毒机制,本研究选取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和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作为受试藻,借助X射线粉末衍射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激光粒径分析仪等测试技术表征3D-MgAl-LDH的组成及形貌,通过改变3D-MgAl-LDH暴露浓度、暴露时间以及溶出物质SDS浓度,明晰各因素对两种微藻的毒性影响,并测定3D-MgAl-LDH暴露后微藻的细胞结构、光合色素含量和抗氧化酶(MDA、SOD)活性以揭示其致毒机制.结果表明:1)3D-MgAl-LDH是由LDH和SDS共组成的三维花状材料.2)随3DMgAl-LDH浓度增加,两种微藻的生长抑制率均呈增加趋势(P<0.05),其中小球藻对3D-MgAl-LDH毒性影响更为敏感,而斜生栅藻对3D-MgAl-LDH毒性影响表现出更强的耐受性.3)随3D-MgAl-LDH暴露时间延长,两种微藻的生长抑制率均逐渐减小,表明微藻对3D-MgAl-LDH的胁迫作用产生抗逆性.4)3D-MgAl-LDH对小球藻和斜生栅藻的致毒机制主要包括细胞割伤、遮光效应和氧化应激.本研究结果为LDHs应用于实际废水治理的潜在风险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镁铝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小球藻 斜生栅藻 毒性影响 致毒机制
下载PDF
中国天然水体中五氯酚的浓度水平、管理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陈春丽 向洪锐 +3 位作者 戴星照 刘春英 曾艳 弓晓峰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1-79,共9页
五氯酚(PCP)属内分泌污染物,也是可对生物产生复合毒性的有机污染物。五氯酚及其钠盐曾被用作杀螺剂在我国血吸虫病流行疫区大范围长时间使用。为了解PCP在中国水环境中的污染现状,在阐述中国PCP的生产使用状况基础上,重点论述中国水环... 五氯酚(PCP)属内分泌污染物,也是可对生物产生复合毒性的有机污染物。五氯酚及其钠盐曾被用作杀螺剂在我国血吸虫病流行疫区大范围长时间使用。为了解PCP在中国水环境中的污染现状,在阐述中国PCP的生产使用状况基础上,重点论述中国水环境介质中PCP的污染分布及影响因素。中国多地河流水环境中均存在PCP,其中沿长江流域的长江、洞庭湖、鄱阳湖PCP残留量较高,虽均在限值范围内,但PCP污染范围有从主要江河、湖泊等向沿海海域蔓延的趋势。PCP使用历史、用药区域类型、区域PCP消耗量等均会影响PCP的残留量,血吸虫病疫区PCP残留量明显高于对照区,在PCP及其钠盐显著减少使用后(2003年以后),施药历史仍然影响着水体介质中PCP的残留情况,PCP虽已停用,但其对环境所造成的不良影响还在持续。与国外研究相比,我国水环境介质中的PCP污染偏高且有上升趋势,这可能与部分区域近年来重现血吸虫病后施药控制有关。未来一段时期内有关PCP及其环境副产物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转化规律、人群暴露评估、污染介质修复技术以及其替代品的研制都将是研究重点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氯酚 内分泌污染物 水环境 污染现状 残留 血吸虫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