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丙肾上腺素诱导慢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5
1
作者 罗时珂 李萍 程晓曙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52-354,共3页
目的建立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SD大鼠慢性心力衰竭(CHF)模型,并对其进行评估。方法将SD雄性大鼠分为4组,ISO组每组20只均腹腔注射ISO各1次,剂量分别为2、2.5、3mg.kg-1.d-1,建立大鼠CHF模型,并用等量生理盐水制备对照组(n=10),分别在... 目的建立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SD大鼠慢性心力衰竭(CHF)模型,并对其进行评估。方法将SD雄性大鼠分为4组,ISO组每组20只均腹腔注射ISO各1次,剂量分别为2、2.5、3mg.kg-1.d-1,建立大鼠CHF模型,并用等量生理盐水制备对照组(n=10),分别在用药后4周进行心脏超声检测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缩短分数(LVFS),4周末测血清B型钠尿肽(BNP)值、计算心脏质量指数。结果注射剂量为3.0mg.kg-1.d-1组4周末大鼠死亡14只,注射剂量为2.0mg.kg-1.d-1无大鼠死亡,2.5mg.kg-1.d-1组4周末大鼠死亡2只,大、中、小剂量组存活率分别为30%、90%及100%。ISO组LVEDD、LVESD、BNP及心脏质量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1),LVEF、FS低于对照组(P<0.01)。ISO组LVEDD、LVESD、BNP及心脏质量指数随着ISO剂量的增加而增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VEF、FS随着ISO剂量的增加而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下注射ISO诱导建立大鼠CHF模型的方法简便、可靠;心衰模型的成功建立以ISO皮下注射剂量为2.5mg.kg-1.d-1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肾上腺素 心力衰竭 心衰动物模型 心功能
下载PDF
不同糖耐量水平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内皮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5
2
作者 邬涛 吴清华 +3 位作者 刘燕娜 吴延庆 程晓曙 洪葵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93-596,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糖耐量水平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及肱动脉内皮功能,同时分析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及肱动脉内... 目的观察不同糖耐量水平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及肱动脉内皮功能,同时分析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及肱动脉内皮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根据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分为糖耐量正常组、糖耐量减退组和2型糖尿病组,每组20例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不同糖耐量水平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同时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不同糖耐量水平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流量介导的扩张反应。结果糖耐量正常组、糖耐量减退组和2型糖尿病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为1.03±0.32 mg/L、2.14±0.82 mg/L及3.05±1.56 mg/L,其中糖耐量正常组和2型糖尿病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糖耐量正常组、糖耐量减退组和2型糖尿病组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分别为112.76±32.03μg/L、175.37±41.21μg/L及234.21±56.14μg/L;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分别为214.04±92.34μg/L、314.56±101.69μg/L及485.89±173.24μg/L,糖耐量正常组和2型糖尿病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糖耐量正常组、糖耐量减退组和2型糖尿病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流量介导的扩张反应分别为5.87%±2.52%、4.06%±2.02%及2.03%±0.98%,各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校正了性别、年龄、吸烟史、体质指数、血脂和血压等因素影响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内皮功能相关(P<0.05)。结论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着糖耐量的减退其内皮功能逐渐减退,而高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逐渐升高,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其内皮功能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型心绞痛 高敏C反应蛋白 内皮功能
下载PDF
老年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9
3
作者 胡啸吟 陈悦 杨娇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21期2483-2486,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CHD)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γ-GGT)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115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状动脉正常组3...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CHD)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γ-GGT)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115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状动脉正常组30例及冠状动脉病变组85例,冠状动脉病变组进一步分为单支病变组28例、双支病变组26例、3支以上病变组31例,采用Gensini积分法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CIMT,同时检测血清γ-GGT水平,分析血清γ-GGT、CIMT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冠状动脉病变组吸烟、高血压、γ-GGT、尿酸(UA)、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IMT、Gensini评分明显高于冠状动脉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与冠状动脉正常组比较,3个不同病变亚组γ-GGT、CIMT、Gensini评分均明显增高(P<0.01或0.05),并且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差异越显著(P<0.01或0.05),Gensini评分与CIMT呈正相关(r=0.622,P<0.05),与γ-GGT呈正相关(r=0.524,P<0.05);CIMT与γ-GGT呈正相关(r=0.583,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UA、CIMT、γ-GGT是冠状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显示,γ-GGT的面积为0.671[95%CI(0.557,0.785),P<0.01],CIMT的面积为0.733[95%CI(0.624,0.842),P<0.01]。结论 CIMT及血清γ-GGT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二者联合检测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评估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样动脉硬化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Γ-谷氨酰转移酶 GENSINI评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