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98篇文章
< 1 2 8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中国电影国际传播的故事策略与工业进路
1
作者 沈鲁 郭彦茹 《对外传播》 CSSCI 2024年第5期22-25,共4页
中国电影是国家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一环。当前中国电影在国内已经形成了可观的创作体量与显著的票房成绩,但其国际传播的渠道、声望与潜力依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新时代中国电影国际传播亟需更深入把握全球电影市场的发展态势与竞... 中国电影是国家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一环。当前中国电影在国内已经形成了可观的创作体量与显著的票房成绩,但其国际传播的渠道、声望与潜力依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新时代中国电影国际传播亟需更深入把握全球电影市场的发展态势与竞争机制,厘清中国电影国际传播的制约与瓶颈,寻找更加适合中国电影国际传播的故事策略,探索与完善中国电影国际传播的工业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 国际传播 故事策略 工业进路
下载PDF
基于VR技术辅助的高校新闻传播专业教学实践基地建设
2
作者 佟霏 《剧影月报》 2024年第5期137-138,共2页
近年来,集VR/AR/MR、5G、云计算、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新兴信息技术于一体,将成为下一代互联网的最新形态,届时人类社会将进入一个崭新的网络时代。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一种前沿技术,已在多个领域展现出其独特优势。新闻传播专业作为兼具... 近年来,集VR/AR/MR、5G、云计算、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新兴信息技术于一体,将成为下一代互联网的最新形态,届时人类社会将进入一个崭新的网络时代。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一种前沿技术,已在多个领域展现出其独特优势。新闻传播专业作为兼具理论与实践的学科,对教育技术的需求尤为迫切。一、VR技术与高校教学环境的整合设计(一)VR在教育技术中的整合理论在移动设备、无线网络和本地注册技术的支持下,移动AR系统能够在电脑仿真技术、游戏、模型和虚拟物体的帮助下,使无处不在的合作式和情境式学习得到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R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 下一代互联网 虚拟物体 人工智能 云计算 整合设计 移动设备
下载PDF
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创新发展研究
3
作者 李东 张亚辉 《传播力研究》 2024年第2期10-12,共3页
在我国信息传播媒介发展过程中,广播电视一直以来都是重点,并对我国新闻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对于融媒体时代的广播电视发展而言,需要立足融媒体优势,秉持与时代发展同步的理念,有效更新广播电视新闻节目,进而通过更加丰富的节目赢... 在我国信息传播媒介发展过程中,广播电视一直以来都是重点,并对我国新闻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对于融媒体时代的广播电视发展而言,需要立足融媒体优势,秉持与时代发展同步的理念,有效更新广播电视新闻节目,进而通过更加丰富的节目赢得受众的喜爱,促进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与发展,进一步稳固广播电视的市场地位。基于此,本文从分析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在融媒体时代的创新发展价值角度出发,探究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创新发展现状,提出优化新闻节目模式、提升新闻节目质量、加强大数据的运用等创新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媒体时代 广播电视 新闻节目 创新发展
下载PDF
智能传播时代的新闻回避:原因、影响与重构 被引量:4
4
作者 李薇 白宇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0-62,共3页
本文聚焦于智能传播时代的新闻回避,主要探究了新闻回避的原因、影响和进路。技术赋权、新闻过载感知与新闻效能感以及媒体公信力和内容建设差都推动了新闻回避。新闻回避会带来消极和积极两方面的影响。未来需要在理念、内容和传播上... 本文聚焦于智能传播时代的新闻回避,主要探究了新闻回避的原因、影响和进路。技术赋权、新闻过载感知与新闻效能感以及媒体公信力和内容建设差都推动了新闻回避。新闻回避会带来消极和积极两方面的影响。未来需要在理念、内容和传播上不断革新,发挥新闻媒体的力量,建构社会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传播 新闻回避 信息过载 技术赋权
下载PDF
微信:智慧城市社区传播新宠儿——以南昌首个社区微信公众号的运营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黎军 王倩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0-61,共2页
背景 当前,微信风生水起,刮起了社交时代的新旋风。人人拥有自媒体的社交时代,既是现实交往和虚拟交往空前繁荣、深度融合的时代,也是声音多元、舆情复杂、全民互动的时代。
关键词 城市社区 运营 公众 南昌 宠儿 传播 智慧 现实交往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电影“丝路传播”的亚洲市场观——兼论中国电影对外传播的关键变量
6
作者 沈鲁 邬晨悦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1-9,共9页
中国电影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不断经历着蜕变和发展,不仅在国内市场上大放异彩,而且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赞誉,如今已成为国际电影市场的一股重要力量。虽然中国电影的对外传播离不开政府主导下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但是厘清其... 中国电影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不断经历着蜕变和发展,不仅在国内市场上大放异彩,而且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赞誉,如今已成为国际电影市场的一股重要力量。虽然中国电影的对外传播离不开政府主导下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但是厘清其商业本质则更加有利于弥补政府主导的“推介型”电影对外传播模式的不足,促使中国电影分阶段、有步骤地走向更为广阔而富有潜力的国际市场,而其中的关键步骤就是必须获得在文化亲缘与政经地缘关系上都具有合作价值与开拓空间的亚洲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 对外传播 亚洲市场
下载PDF
高校新闻传播学专业教师的新媒体使用:现状、问题及对策——以南昌市高校为例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朱玉华 赵传喜 《新闻传播》 2016年第3期31-32,34,共3页
新闻教育要适应媒介融合时代的要求,作为新闻教育主体之一的高校新闻传播专业教师如何使用新媒体,如何将新媒体运用到教学之中成了一个迫切的问题。本文以南昌市高校为例,研究新闻传播专业教师的上述情况,并就存在的问题提供些许参考对... 新闻教育要适应媒介融合时代的要求,作为新闻教育主体之一的高校新闻传播专业教师如何使用新媒体,如何将新媒体运用到教学之中成了一个迫切的问题。本文以南昌市高校为例,研究新闻传播专业教师的上述情况,并就存在的问题提供些许参考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新闻传播学专业教师 新闻传播教育
下载PDF
《红色中华》“扩红”传播的渗透性范式探析
8
作者 陈信凌 肖倩云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27,50,共14页
“扩红”运动是《红色中华》贯穿始终的重大主题宣传的核心内容。该报通过巨量信息输出、炫目版面烘托、多元介质集聚等手段,构建了苏区“扩红”运动弥漫性的信息氛围;通过类似“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记人等笔法,塑造出了一批洗尽铅华... “扩红”运动是《红色中华》贯穿始终的重大主题宣传的核心内容。该报通过巨量信息输出、炫目版面烘托、多元介质集聚等手段,构建了苏区“扩红”运动弥漫性的信息氛围;通过类似“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记人等笔法,塑造出了一批洗尽铅华、可信可近的“扩红”模范典型;通过策划与组织“扩红”竞赛、渲染与呈现竞争氛围、评析与总结竞赛结果,营造出了“扩红”运动竞争性的舆论情境。上述三种采编设计的叠加实施,促使“扩红”运动不仅在最广泛的境域拓展,而且还深度楔入广大百姓的常态生活,《红色中华》“扩红”运动的主题宣传由此形成了渗透性的传播效应,并转化出现实的宣传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中华》 “扩红”运动 重大主题宣传 渗透性范式
下载PDF
早期中国电影“青年银幕文化”的生产与传播(1913—1937)
9
作者 沈鲁 彭俊颖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2-122,共11页
早期中国电影是观照中国青年的现代性时空。新兴的电影媒介开辟出一方新的具有成长性的消费青年与青年消费的公共空间,是研究这一时期中国青年文化传播史的重要媒介资源。文章将作为一种文化观念的“青年”置于早期中国电影史的视野中,... 早期中国电影是观照中国青年的现代性时空。新兴的电影媒介开辟出一方新的具有成长性的消费青年与青年消费的公共空间,是研究这一时期中国青年文化传播史的重要媒介资源。文章将作为一种文化观念的“青年”置于早期中国电影史的视野中,考察早期电影创作与青年观念之间的互动关系,系统地分析“青年观念”在不同时期的银幕呈现特征及其背后的意识形态博弈。初步回顾早期中国电影对“青年观念”的生产与传播过程中的价值意义和现实影响。通过对早期中国电影的青年银幕文化的阶段特征、建构路径、现实影响和艺术表达的梳理,立足于“媒介—社会—人”的理论思考,以期总结出早期电影对青年文化生产与传播的积极意义和历史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中国电影 青年文化 现代性
下载PDF
中央苏区《红色中华》新诗传播的情感动员 被引量:1
10
作者 许宁 余玉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102-104,共3页
情感是理解中央苏区的一个重要视角,《红色中华》新诗传播的情感动员在促进我党获取社会支持方面效能显著。情感动员体现如下逻辑:文本编码上将贫农、妇女、儿童等乡村社会边缘化群体的问题情感化,通过情感联结将个人情感集体化,进而形... 情感是理解中央苏区的一个重要视角,《红色中华》新诗传播的情感动员在促进我党获取社会支持方面效能显著。情感动员体现如下逻辑:文本编码上将贫农、妇女、儿童等乡村社会边缘化群体的问题情感化,通过情感联结将个人情感集体化,进而形塑新的情感共同体关系;以受众为本位的理念提升了情感动员解码效能,使情感动员更深入人心;多种技术配置延伸情感动员的传播链条,有效促进了中央苏区革命工作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中华》 情感共同体 情感动员 新诗传播
下载PDF
补偿与缺憾:AI主播技术的冷思考
11
作者 王亿本 程思梦 《传媒论坛》 2024年第1期23-26,45,共5页
AI主播具有明显技术优势,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基于补偿性媒介理论,探索AI主播相较于传统主播的比较优势:更广泛的时空延展、更客观的报道立场、更丰富的感官体验、更精准的情感陪伴。还反思AI主播补偿性缺憾:机械的言语表达、僵化的非言... AI主播具有明显技术优势,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基于补偿性媒介理论,探索AI主播相较于传统主播的比较优势:更广泛的时空延展、更客观的报道立场、更丰富的感官体验、更精准的情感陪伴。还反思AI主播补偿性缺憾:机械的言语表达、僵化的非言语交流、虚拟的个性特征、初级的智能传播等。目前AI主播拥有诸多优势,但仍然以“玩具”功能为主,“镜子”“艺术”等功能仍需持续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偿性媒介 AI主播 技术 优势 缺憾
下载PDF
注意力经济视阈下微博外交对讲好中国故事的启示——基于框架理论的外国对华微传播分析
12
作者 王卫明 纪佩吉 《极目》 2024年第1期8-18,共11页
提升中国国际传播能力,讲好中国故事,可从外国对华微传播中汲取相应经验。注意力经济视阈下,微博外交面临着如何有效配置自身注意力资源,提高外交信息到达率、固化和经营好受众注意力,实现注意力价值转化和效益变现等诸多难题。本文立... 提升中国国际传播能力,讲好中国故事,可从外国对华微传播中汲取相应经验。注意力经济视阈下,微博外交面临着如何有效配置自身注意力资源,提高外交信息到达率、固化和经营好受众注意力,实现注意力价值转化和效益变现等诸多难题。本文立足于吉登斯结构化理论和注意力经济,以框架理论为支撑解构外国驻华使馆新浪微博。研究发现:他国对华微传播在主题上呈现注意力资源未得到有效挖掘与利用,将可见性置于注意力结构配置首位,实施差异化、个性化编辑策略三大特点;而在页面编排设置和管理上则重工具理性轻价值理性,致使非理性评论泛滥,部分偏负面的注意力情境阻碍了注意力的流动和二级市场拓展,削弱注意力转化效率。他国对华微传播的启示可归纳为:以微博外交辅助中国国际传播应从辩证整合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出发,多采用他者叙事、低语境传播方式,注重注意力二级市场拓展和注意力转换模式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力经济 微博外交 框架理论 注意力转化
下载PDF
大学生媒介使用与主观幸福感研究——以新冠疫情结束前后时期为例
13
作者 胡丹 殷乃课 《传媒论坛》 2024年第16期51-53,共3页
媒介使用对生活产生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大学生是媒介使用较为频繁的群体。基于新冠疫情结束前后时期的调查数据,探讨媒介使用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经调查发现,疫情结束前后,大学生媒介使用时长、接触类型有显著变化,大学生主观... 媒介使用对生活产生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大学生是媒介使用较为频繁的群体。基于新冠疫情结束前后时期的调查数据,探讨媒介使用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经调查发现,疫情结束前后,大学生媒介使用时长、接触类型有显著变化,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在疫情结束前后也有显著差异,并直接与媒介使用情况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使用 主观幸福感 大学生
下载PDF
元宇宙生态下红色文化传播的创新 被引量:5
14
作者 朱虹 傅晓晖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59-62,共4页
元宇宙生态赋予红色文化传播新机遇,借助数字孪生、数字人等虚拟交互技术,构建元宇宙红色文化感知空间,搭建红色文化情感共鸣场域;依托多模态话语交互方式丰富红色文化的表达方式,丰富受众的文化体验;通过多种渠道设备提供精准化文化服... 元宇宙生态赋予红色文化传播新机遇,借助数字孪生、数字人等虚拟交互技术,构建元宇宙红色文化感知空间,搭建红色文化情感共鸣场域;依托多模态话语交互方式丰富红色文化的表达方式,丰富受众的文化体验;通过多种渠道设备提供精准化文化服务,生产优质红色文化内容。元宇宙生态下的红色文化传播可以克服红色文化传播语境的历史差异、红色文化资源的地域性限制、新媒体对红色文化的过度娱乐化传播等传播隐患。而在融合发展之余,也要直面元宇宙生态下红色文化传播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宇宙 红色文化 文化传播 虚实融生
下载PDF
全球交往视角下新型主流媒体国际传播效能提升研究——以2023年CGTN全国“两会”报道为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邢祥 余璇 《新闻爱好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1-43,共3页
多变复杂的时代背景重塑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关系,传播格局与舆论生态发生颠覆性变革,传播样态创新回应当今时代对国际传播效能提升的需求。在全球交往视角下,主流媒体如何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成为题中要义。研究发现,C... 多变复杂的时代背景重塑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关系,传播格局与舆论生态发生颠覆性变革,传播样态创新回应当今时代对国际传播效能提升的需求。在全球交往视角下,主流媒体如何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成为题中要义。研究发现,CGTN有关2023年全国“两会”相关报道议题聚合性与拓展性并兼,报道形态呈现多模态融合态势,平台关联实现媒体矩阵互动引流,报道话语政治语用意义凸显。因此,在全球交往视角下,主流媒体应当不断在叙事、技术、平台等方面进行策略创新,勇担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的重大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交往 国际传播效能 主流媒体 2023全国“两会”
下载PDF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南昌行营政治训练处电影股新闻纪录片史考(1933—1937)
16
作者 余克东 沈鲁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9-184,共6页
作为中国电影制厂的前身机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南昌行营政治训练处电影股的成立,离不开左翼电影运动的间接影响,也与郑用之的电影思想息息相关。电影股在存续的4年内以拍摄新闻纪录片为主,紧紧围绕国民党尤其是蒋介石的军事... 作为中国电影制厂的前身机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南昌行营政治训练处电影股的成立,离不开左翼电影运动的间接影响,也与郑用之的电影思想息息相关。电影股在存续的4年内以拍摄新闻纪录片为主,紧紧围绕国民党尤其是蒋介石的军事活动所展开,类型有军事类新闻纪录、风景类纪录片、政要有声讲演新闻纪录片等。影片主要采用乡村巡回放映、军中放映、商业影院放映的方式发行。电影股所摄影片内容并非如主流电影史所述都是反动的,一些影片甚至积极承担了必要的社会功能,在对抗日宣传、抗灾济民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史最具争议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纪录片 军委会政训处 电影股 南昌行营 郑用之
下载PDF
公立医院新媒体平台的健康说服研究——以湘雅医院微信公众号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应奕可 《新闻世界》 2023年第10期50-52,共3页
本文基于霍夫兰说服理论视角,运用内容分析法对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微信公众号文章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湘雅医院微信公众号的健康说服策略为内容发布遵循受众媒介生物钟、亲民口吻叙述专业知识、内容主题满足多元需求、内容呈现鲜活生动、多... 本文基于霍夫兰说服理论视角,运用内容分析法对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微信公众号文章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湘雅医院微信公众号的健康说服策略为内容发布遵循受众媒介生物钟、亲民口吻叙述专业知识、内容主题满足多元需求、内容呈现鲜活生动、多重说服技巧叠加优化使用。由此探索公立医院新媒体平台内容建设的优化策略,促进健康传播、强化说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服理论 健康传播 内容分析 传播效果
下载PDF
符号互动论视域下我国科学传播的问题与新路径
18
作者 白宇 李薇 《今传媒》 2023年第7期46-48,共3页
本文基于符号互动论视域对我国科学传播展开研究,发现可以将其分为科学的外化与受众的内化两个过程,当前科学传播观念滞后、传播话语固化、构建表意符号信度不高,成为了制约我国科学传播发展的主要问题。对此,本文提出应转变科学传播观... 本文基于符号互动论视域对我国科学传播展开研究,发现可以将其分为科学的外化与受众的内化两个过程,当前科学传播观念滞后、传播话语固化、构建表意符号信度不高,成为了制约我国科学传播发展的主要问题。对此,本文提出应转变科学传播观念,确立受众为互动核心,运用符号隐喻传播,突显身体的建构作用,提升传播符号的信度,推动意义多圈层传播,以期实现科学知识大众化的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互动 科学传播 发展问题 新路径
下载PDF
新闻传播学教材的现实困囿与提升路径——基于精品教材的分析
19
作者 周云倩 赵赟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6-118,共3页
本研究以2000-2020年我国出版的新闻传播学精品教材为研究对象,发现现有教材的知识产生于相对落后的学术语境,知识体系窄化,西化现象普遍,无益于占领我国本地化学术意识形态的主流阵地。未来的精品教材建设应在新文科背景下以打造中国... 本研究以2000-2020年我国出版的新闻传播学精品教材为研究对象,发现现有教材的知识产生于相对落后的学术语境,知识体系窄化,西化现象普遍,无益于占领我国本地化学术意识形态的主流阵地。未来的精品教材建设应在新文科背景下以打造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为根本,激发新闻传播学跨学科的综合想象力,在技术赋能下建设课程教学的智能服务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品教材 结构性缺陷 中国特色新闻学 传媒教育
下载PDF
仪式化传播下“摆烂文化”兴起的现实依据与底层逻辑
20
作者 苏宏宇 胡一伟 《科技传播》 2024年第18期115-118,123,共5页
“摆烂文化”的演变是从最初的丧系、佛系、躺平再到摆烂,反映的是一种持续性反内卷的抗争心态。通过这种行为,青年群体致力于表达对主流文化的反抗,以及对于高压社会的不满,经过群体性的传播,这种亚文化得到进一步加强,从而演变为现当... “摆烂文化”的演变是从最初的丧系、佛系、躺平再到摆烂,反映的是一种持续性反内卷的抗争心态。通过这种行为,青年群体致力于表达对主流文化的反抗,以及对于高压社会的不满,经过群体性的传播,这种亚文化得到进一步加强,从而演变为现当代热议的文化现象。通过仪式化传播理论为视点,分析“摆烂文化”兴起背后青年群体的心理衍化状态以及现象出现的社会现实依据,从而使得青年群体既能正确看待、认识自我,又能拥有能力“摆”正自己的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摆烂文化 自我认同 青年亚文化 内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