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人为干预强度下红壤侵蚀退化荒地生态系统碳库恢复的差异 被引量:1
1
作者 黄荣珍 朱丽琴 +5 位作者 樊后保 李凤 胡良 易志强 黄诗华 贾龙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20-226,共7页
研究退化荒地森林恢复后生态系统有机碳的变化,可为原先低碳密度生态系统碳库的恢复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研究红壤侵蚀退化形成的荒地(HD),以及在此基础上通过人为干预形成的木荷马尾松混交林(MM)、阔叶林(KY)、柑桔林(GJ)、封育林(FY)... 研究退化荒地森林恢复后生态系统有机碳的变化,可为原先低碳密度生态系统碳库的恢复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研究红壤侵蚀退化形成的荒地(HD),以及在此基础上通过人为干预形成的木荷马尾松混交林(MM)、阔叶林(KY)、柑桔林(GJ)、封育林(FY),调查其地上、地下碳库和年均细根生物量。结果表明:木荷马尾松混交林(267.22t/hm^2)、阔叶林(233.48t/hm^2)、封育林(112.01t/hm^2)生态系统碳储量显著大于荒地(27.04t/hm^2),而柑桔林(84.16t/hm^2)与荒地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植物部分碳储量木荷马尾松混交林(187.88t/hm^2)、阔叶林(164.17t/hm^2)、柑桔林(15.24t/hm^2)、封育林(61.75t/hm^2)分别为荒地(4.31t/hm^2)的43.56,38.06,3.53,14.32倍。地下土壤部分(0—80cm)碳储量木荷马尾松混交林(79.34t/hm^2)、阔叶林(69.31t/hm^2)、柑桔林(68.93t/hm^2)、封育林(50.26t/hm^2)均显著高于对照(22.73t/hm^2)(p<0.05)。混交林(112.15g/m^2)、阔叶林(88.71g/m^2)、柑桔林(257.70g/m^2)、封育林(211.21g/m^2)年均细根生物量分别为荒地(92.33g/m^2)的1.21,0.96,2.79,2.29倍,细根生物量与土壤有机碳显著相关(p<0.05)。不同森林恢复类型生态系统、地上和地下碳积累的速率分别变化在2.04~8.58,0.39~6.56,0.98~2.02tC/(hm^2·a)范围。表明强力的人为干预有助于红壤侵蚀退化荒地生态系统碳库的快速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预强度 森林恢复 碳库 细根 碳积累
下载PDF
杉木人工林凋落物生态化学计量与土壤有效养分对长期模拟氮沉降的响应 被引量:25
2
作者 沈芳芳 吴建平 +3 位作者 樊后保 郭晓敏 雷学明 沃奇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7477-7487,共11页
凋落物分解的快慢和养分释放的速度决定了生态系统中土壤有效养分的供应。探讨全球变化条件下森林生态系统凋落物与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有利于深入认识凋落物-土壤相互作用的养分调控因素,从而揭示生态系统C、N、P循环。通过模拟氮沉降... 凋落物分解的快慢和养分释放的速度决定了生态系统中土壤有效养分的供应。探讨全球变化条件下森林生态系统凋落物与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有利于深入认识凋落物-土壤相互作用的养分调控因素,从而揭示生态系统C、N、P循环。通过模拟氮沉降增加试验,分4个水平处理,分别为0、60、120、240 kg N hm^(-2)a^(-1)。模拟氮沉降13年后,分析了杉木人工林凋落物中不同组分(落叶、落枝、落果)生态化学计量与土壤有效养分(有效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关系。结果表明:氮沉降(N1、N2和N3)显著提高了落叶和落枝的N含量,平均增幅分别为35.27%和32.21%;高水平氮沉降(N3)处理显著降低了落叶和落枝的C/N,平均降幅分别为25.95%和22.32%,但N3增加了落枝和落果N/P,平均增幅分别为38.4%和31.7%;氮沉降对凋落物各组分的C、P和C/P均影响不显著。氮沉降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NO_3^--N和NH_4^+-N含量,均表现为N3>N2>N1>N0,其中NO_3^--N含量更容易受氮沉降处理的影响,表现为更大的增幅。N2显著增加0—20 cm土层的碱解氮含量,N1显著降低0—20 cm土层的速效钾,但氮沉降对速效磷含量没有影响。凋落物生态化学计量与土壤有效养分之间的Pearson相关和冗余分析(RDA)表明,凋落物生态化学计量与土壤有效养分之间关系紧密,凋落物P含量(蒙特卡罗检验,P=0.018)和C/P比值(P=0.037)对土壤有效养分影响显著。凋落物中C/N比值、C/P比值与土壤有效养分呈显著负相关,其比值越高越不利于土壤有效养分的累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凋落物生态化学计量 土壤有效养分 土壤有效氮 杉木人工林
下载PDF
火烧对福建三明杉木人工林迹地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雷学明 吴建平 +4 位作者 冯岩 童浩 涂龙平 刘文飞 樊后保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3-50,共8页
为了研究福建三明地区火烧迹地杉木人工林地的土壤速效养分变化,采用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上、中和下3个坡位的土壤,分别在火烧前、火烧2个月、1年和2年后,分析速效性养分质量分数的变化。结果表明:硝态氮质量分数在火烧2... 为了研究福建三明地区火烧迹地杉木人工林地的土壤速效养分变化,采用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上、中和下3个坡位的土壤,分别在火烧前、火烧2个月、1年和2年后,分析速效性养分质量分数的变化。结果表明:硝态氮质量分数在火烧2个月和1年后相比火烧前均有上升趋势,且火烧1年内,上坡位较中坡位和下坡位的硝态氮质量分数要低,在火烧2年后硝态氮质量分数略低于火烧前水平,但未达到显著差异;铵态氮质量分数与硝态氮质量分数的变化趋势相反,在火烧的第1年内持续下降,但在火烧第2年后显著升高;不同时间的速效磷质量分数,在不同坡位间无显著差异,火烧的第1年内,其质量分数变化不明显,在火烧2年后显著升高,这可能是土壤矿化速度加快造成的结果;无机氮/速效磷比值在火烧2年后显著降低,速效磷质量分数剧增是影响其比值的主要因素。火烧在短期内,加快了土壤速效性养分循环,但要注意可能造成氮素从森林生态系统中流失。研究以期为火烧对土壤养分的长期影响提供数据基础,为森林生态系统火烧迹地的人工林经营,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烧 土壤养分 杉木人工林 坡位
下载PDF
杉木人工林凋落物分解对氮沉降的响应 被引量:19
4
作者 沈芳芳 刘文飞 +3 位作者 吴建平 袁颖红 樊后保 赵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8078-8090,共13页
凋落物分解是陆地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关键过程,是全球碳(C)收支的一个重要主要组成部分,正受到全球大气氮(N)沉降的深刻影响。探讨大气氮沉降条件下森林凋落物的分解,有利于揭示森林生态系统C平衡和养分循环对全球变化的响应。选择福建... 凋落物分解是陆地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关键过程,是全球碳(C)收支的一个重要主要组成部分,正受到全球大气氮(N)沉降的深刻影响。探讨大气氮沉降条件下森林凋落物的分解,有利于揭示森林生态系统C平衡和养分循环对全球变化的响应。选择福建沙县官庄林场1992年栽种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自2004年开始野外模拟氮沉降试验,至今12年。氮沉降处理分4个水平,N0、N1、N2和N3分别为0、60、120、240 kg N hm^-2 a^-1。2015年12月开展分解袋试验,对经过氮沉降处理12年的凋落物(叶、枝、果)进行模拟原位分解,每3个月收回一次分解袋样品,为期2年,同时测定凋落物干物质残留量及其C、N和磷(P)含量。结果表明,经2年分解后,氮沉降条件下凋落物叶、枝和果的干物质残留率平均值分别为27.68%、47.02%和43.18%,说明分解速率大小依次为叶>果>枝。凋落物叶、枝和果的分解系数平均为0.588、0.389和0.455,周转期(分解95%年限)分别为4—5年、6—8年和5—7年。低 中氮处理(N1和N2)均促进凋落物叶、枝和果的分解,以N1的效果更明显,而N3起到抑制作用。N1处理的凋落物叶、枝和果的周转期分别为:4.50年、6.09年和5.85年,N2处理的分别为4.95年、8.16年和6.19年。模拟氮沉降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凋落物叶、枝和果分解过程中的N和P含量,但降低了C含量。凋落物叶、枝和果分解过程中C元素呈现释放 富集 释放模式,N和P元素呈现释放与富集交替,除枝的N元素外,其他均表现为释放量大于富集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杉木人工林 凋落物分解 干物质残留率 养分动态
下载PDF
各径级马尾松树干CO_2释放速率及其温度敏感性 被引量:2
5
作者 涂洁 樊后保 +1 位作者 王勇刚 李志鹏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54-159,共6页
【目的】探明退化红壤区重要先锋树种马尾松不同径级间树干CO_2释放速率(F_(CO_2))的差异及其温度敏感性,以期为正确评价马尾松人工林树干呼吸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汇贡献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全自动便携式光合仪与自制PVC呼吸环相... 【目的】探明退化红壤区重要先锋树种马尾松不同径级间树干CO_2释放速率(F_(CO_2))的差异及其温度敏感性,以期为正确评价马尾松人工林树干呼吸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汇贡献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全自动便携式光合仪与自制PVC呼吸环相连,对马尾松人工林4个径级(15.9~17.9,18.9~20.5,22.8~24.8和27.1~29.8 cm)共12棵样树的树干CO_2释放速率F_(CO_2)进行为期1年的活体原位监测,并同步监测树干1 cm深处温度,分析F_(CO_2)的季节变化及径级间差异,并建立F_(CO_2)与树干温度的指数函数模型。【结果】4个径级F_(CO_2)均呈现出一致的单峰季节性变化趋势,生长季F_(CO_2)极显著高于非生长季(P<0.01),7月份最高,1月份最低,且生长季各径阶样树F_(CO_2)间差异显著(P<0.01);4个径级F_(CO_2)与树干温度均存在显著的指数关系,但两者间的回归模型及其决定系数因径阶而异,表现出大径阶F_(CO_2)与树干温度的相关性高于小径阶;4个径级树干呼吸的温度敏感系数(Q_(10))间差异不显著(1.47~1.64);马尾松F_(CO_2)与DBH显著正线性相关(R^2=0.89),表明DBH可作为针叶树种F_(CO_2)预测和推算的一个简便实用指标。【结论】在采用局部通量法进行森林生态系统树干呼吸估算时,应同时考虑F_(CO_2)的季节变化及径级差异,以提高估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树干温度 树干CO2释放速率 径级
下载PDF
长期氮沉降对杉木人工林叶、枝氮磷养分再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沈芳芳 李燕燕 +4 位作者 刘文飞 段洪浪 樊后保 胡良 孟庆银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26-937,共12页
为了解森林养分内循环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基于长期模拟氮沉降试验,研究了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不同龄级(一年生、二年生和衰老)叶和枝的氮(N)、磷(P)养分分配及其再吸收特征,并分析了不同模拟N沉降处理时间(7年和14年)杉... 为了解森林养分内循环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基于长期模拟氮沉降试验,研究了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不同龄级(一年生、二年生和衰老)叶和枝的氮(N)、磷(P)养分分配及其再吸收特征,并分析了不同模拟N沉降处理时间(7年和14年)杉木叶N、P养分再吸收差异。在12年生杉木中开展模拟N沉降试验,以尿素(CO(NH2)2)为N源,设N0、N1、N2和N34个处理水平,施氮量分别为0、60、120和240kg·hm^-2·a^-1,每个处理重复3次。结果表明:(1)叶和枝在衰老过程中碳(C)、N和P含量逐渐降低,且叶的C、N和P含量比枝高;N含量大小依次为一年生叶>二年生叶>衰老叶>一年生枝>二年生枝>衰老枝,且N3>N2>N1>N0,而C:N则呈现相反的趋势;衰老器官的C:N、C:P、N:P比新鲜器官高;N沉降增加了不同龄级叶和枝(除二年生叶外)的N、N:P和C:P,但降低了P和C:N。(2)叶和枝的N、P养分再吸收率(REN、REP)随龄级的增加至衰老有规律地递减,且REP>REN;受长期N沉降的影响,REN叶(28.12%)<枝(30.00%),而REP则为叶(45.82%)>枝(30.42%);杉木叶和枝N:P与REN:REP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3)随N沉降处理时间的增加,叶REN呈降低态势,各处理(N1、N2和N3)分别降低了9.85%、3.17%和11.71%;而REP则明显上升,分别增加了71.98%、42.25%和9.60%。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器官、不同龄级的养分再吸收率随氮沉降处理的水平、处理时间而所有不同;REN:REP与N:P之间存在紧密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分再吸收率 生态化学计量 杉木人工林 长期氮沉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