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内栓塞术治疗40例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
作者 樊友道 周金菊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4年第6期1201-1202,共2页
目的探讨血管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6月-2012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7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进行血管内栓塞手术,对照组进行传统的夹闭治疗手术,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行血管内栓... 目的探讨血管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6月-2012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7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进行血管内栓塞手术,对照组进行传统的夹闭治疗手术,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行血管内栓塞手术后,38例治疗成功,1例有好转,1例出现一次性偏瘫。栓塞后立刻行脑血管造影表示动脉瘤腔填塞满意,手术无死亡病例。对照组行夹闭手术后,8例完全康复、14例手术后恢复良好,2例因手术后出血再次手术,2例出现动眼神经麻痹症,2例死亡。结论血管内栓塞手术在治疗颅内动脉瘤上存在一定优势,可以广泛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栓塞 颅内动脉瘤 疗效 观察
下载PDF
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联合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效果观察 被引量:6
2
作者 樊友道 周金菊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年第12期1583-1584,共2页
目的:研究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联合亚低温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实施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联合亚低温... 目的:研究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联合亚低温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实施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联合亚低温进行治疗,对照组实施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颅内压的改变以及治疗结局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实验组术后2、7d颅内压分别为(3.43±0.42)kPa和(2.83±0.42)kPa,对照组为(4.03±0.37)kPa和(3.69±0.28)kPa,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实验组患者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1.4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7.1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联合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骨瓣开颅 亚低温 颅内压 效果观察
下载PDF
脑室镜对脑室出血患者血肿清除率、并发症率及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4
3
作者 樊友道 尹海斌 张伟杰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8期206-209,共4页
目的观察脑室镜在脑室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脑室镜对患者血肿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诊断治疗的脑室出血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目的观察脑室镜在脑室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脑室镜对患者血肿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诊断治疗的脑室出血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脑室穿刺外引流术,实验组患者在脑室镜下行脑室血肿清除术,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血肿清除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MRS评分以及术后半年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等,分析脑室镜对脑室出血患者的应用价值,旨在提高脑室出血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48h清除患者脑血肿在90%以上的占35.6%,对照组患者术后48h清除患者脑血肿在90%以上的占7.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48h清除患者脑血肿在60%~90%之间的占60.0%,对照组患者术后48h清除患者脑血肿在在60%~90%之间的占27.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48h清除患者脑血肿小于60%的占4.4%,对照组患者术后48h清除患者脑血肿小于60%的占6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6%,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MR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RS组内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室镜在脑室出血中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脑血肿清除率,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神经功能康复,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镜 脑室出血 血肿清除 神经功能
下载PDF
持续颅内压监测对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脱水剂使用的指导价值 被引量:3
4
作者 樊友道 尹海斌 +1 位作者 张伟杰 马劲翔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7年第14期2197-2200,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持续颅内压(ICP)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治疗中颅内压的变化,指导脱水剂的运用和调整,分析临床疗效,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本院脑外科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86例,... 目的通过观察持续颅内压(ICP)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治疗中颅内压的变化,指导脱水剂的运用和调整,分析临床疗效,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本院脑外科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86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给予基础治疗及甘露醇;观察组43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行颅内压监测,按照监测数值的变化及时调整甘露醇用量及治疗方案,并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良好率为58.14%,显著地高于对照组的32.56%(X2=5.6770,P〈0.05);观察组甘露醇的平均总使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住院期间观察组电解质紊乱、肺部感染、肾功能损害、应激性溃疡及脑出血复发并发症率均显著地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于HICH患者,持续ICP监测可以有效地指导脱水剂的灵活运用,并显著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能够明显改善预后,在脑外科为一种较为理想的辅助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持续颅内压监测 治疗
下载PDF
脂质体介导外源性基因TGF-β1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临床效果观察
5
作者 樊友道 周金菊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4年第10期804-806,共3页
目的研究脂质体介导外源性基因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2年3月到2013年1月,选取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病患共78例。以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观察组39例。观察组采用脂质体介导外源性基因TGF-β... 目的研究脂质体介导外源性基因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2年3月到2013年1月,选取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病患共78例。以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观察组39例。观察组采用脂质体介导外源性基因TGF-β1治疗,对照组则常规注射生长因子治疗。观察两组病患的脑神经功能评价和细胞凋亡数情况。结果观察组神经恢复成功率高于对照组,Bederson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脂质体介导外源性基因TGF-β1治疗缺血性脑损伤能有效地降低术后的并发症,基因的多功能可以较好地保护病患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损伤 脂质体 外源性基因 TGF—β1
下载PDF
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与运动神经元的miRNA表达谱研究
6
作者 樊友道 周金菊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4年第14期1170-1172,共3页
目的通过对髓源性神经干细胞与运动神经元的miRNA表达谱的测定,确定运动神经元中高表达的miRNA和低表达miRNA的个数,研究这种方法的可行性。方法采用Applied Biosystems公司的TagMan低密度阵列(TLDA)技术实现对二者的miRNA表达谱的技术... 目的通过对髓源性神经干细胞与运动神经元的miRNA表达谱的测定,确定运动神经元中高表达的miRNA和低表达miRNA的个数,研究这种方法的可行性。方法采用Applied Biosystems公司的TagMan低密度阵列(TLDA)技术实现对二者的miRNA表达谱的技术检测,并通过PCR生产U6 snRNA的扩增曲线,对二者的差异性进行比较。结果运动神经元中高表达的miRNA共有60个,低表达的miRNA共有35个,髓源性神经干细胞与运动神经元两种细胞的扩增曲线呈现出明显的"S"形曲线。对于4种具有代表性的TLDA筛选出来的4种具有差异性的miRNA进行表达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定量结果分析,并进行相关线性比较,经过模拟曲线得出线性相关r=0.978,P=0.017,显示相关性好。结论髓源性神经干细胞与运动神经元两种细胞的扩增曲线呈现出明显的"S"形曲线,可见二者的表达性差异。TLDA技术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与运动神经元的miRNA表达谱检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值得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源性神经干细胞 运动神经元 miRNA表达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