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HSP75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构建及在C17.2神经干细胞的表达
1
作者 王艳 陈庆状 +4 位作者 蒋德旗 李明星 贾思远 朱宁 王勇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64-268,共5页
目的构建HSP75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观察HSP75蛋白在C17.2神经干细胞中的表达。方法采用PCR方法从含人HSP75基因质粒中扩增HSP75基因,连接到腺病毒穿梭质粒的多克隆位点区域,构建重组穿梭质粒p HBAd-MCM-HSP75-GFP,在LipofiterTM转染试... 目的构建HSP75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观察HSP75蛋白在C17.2神经干细胞中的表达。方法采用PCR方法从含人HSP75基因质粒中扩增HSP75基因,连接到腺病毒穿梭质粒的多克隆位点区域,构建重组穿梭质粒p HBAd-MCM-HSP75-GFP,在LipofiterTM转染试剂的介导下与腺病毒辅助骨架质粒p HBAd-BHGloxΔE1,3 Cre共转染HEK293细胞,整合包装成重组腺病毒,TCID50法测定病毒滴度。使用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仪和Western blotting观察重组腺病毒在C17.2细胞中的感染情况及HSP75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通过酶切鉴定、测序、PCR鉴定,HSP75基因已正确插入穿梭质粒中,并与病毒骨架质粒整合包装成重组腺病毒;重组腺病毒滴度为1.0×1010PFU/ml;Western blotting检测,转染后的神经干细胞表达HSP75蛋白。结论 HSP75重组腺病毒载体成功构建,对C17.2神经干细胞具有较高的表达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75 重组腺病毒载体 C17.2神经干细胞
下载PDF
抑制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的开放削弱淀粉样β蛋白介导的炎症对神经干细胞的凋亡作用 被引量:4
2
作者 陈庆状 朱宁 +3 位作者 林继宗 王艳 王克万 王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80-1384,共5页
目的:探讨抑制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的开放对神经干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设有对照组、条件培养液对照组、Aβ1-42作用组和CsA预处理组。液相芯片技术检测炎性因子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神经干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神经干细... 目的:探讨抑制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的开放对神经干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设有对照组、条件培养液对照组、Aβ1-42作用组和CsA预处理组。液相芯片技术检测炎性因子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神经干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神经干细胞活性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Aβ1-42作用小胶质细胞96 h后,IL-6和TNF-α分别为对照组的7.92和1.22倍。在炎性介质的作用下,神经干细胞凋亡率达到41.1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而抑制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开放后,凋亡率明显降低,同时caspase-3的激活也显著性被抑制。结论:抑制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的开放可显著性降低神经干细胞的凋亡率,极大地削弱了炎症对神经干细胞造成的凋亡效应,提示抑制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的开放对神经干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样Β蛋白 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 小胶质细胞 神经干细胞 炎性反应
下载PDF
301例抗菌药物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 被引量:9
3
作者 姚楠泓 许伟帅 +2 位作者 余小红 彭怀东 钟询龙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7年第7期975-978,共4页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致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药品不良事件(adverse drug event,ADE)发生的一般特点及规律,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6年1月1日—2014年4月30日上报至国家ADR监测中心的301例抗菌药物...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致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药品不良事件(adverse drug event,ADE)发生的一般特点及规律,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6年1月1日—2014年4月30日上报至国家ADR监测中心的301例抗菌药物致ADR/ADE报告,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原患疾病,给药途径、联合用药、ADR/ADE发生时间、涉及抗菌药物种类、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严重的ADR/ADE涉及药品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1例抗菌药物致ADR/ADE报告中,女性患者略多于男性;>60岁患者数最多(122例,占40.53%);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数最多(139例,占46.18%);静脉滴注仍是引发ADR/ADE的主要给药方式;联合用药引发的ADR/ADE较多。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引发的ADR/ADE例次数排序居首位,其次为氟喹诺酮类和青霉素类抗菌药物;引发ADR/ADE例次数排序居前3位的药品分别为头孢哌酮他唑巴坦、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ADR/ADE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其次为全身性损害、消化系统损害等。301例ADR/ADE报告中,严重的ADR/ADE共24例(占7.97%),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引发严重的ADR/ADE最多。结论:ADR/ADE的发生与诸多因素有关,临床应强医、药、患合作,同时积极发挥临床药师的作用,促进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药品不良反应/事件 回顾性分析 合理用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