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沙湾养殖结构优化与生态环境生物修复技术 被引量:12
1
作者 申玉春 陈文霞 +5 位作者 朱春华 叶宁 谢恩义 梁飞龙 杜晓东 吴灶和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051-1061,共11页
建立了一种贝-鱼-藻养殖结构优化与生态环境生物修复系统,该系统通过网栏设置33.3hm2半封闭的养殖海区进行试验研究,在示范海区内设置3个功能不同的养殖区,贝类养殖与珍珠培育区、鱼类网箱养殖区、大型海藻栽培区,进行鱼类与大型海藻间... 建立了一种贝-鱼-藻养殖结构优化与生态环境生物修复系统,该系统通过网栏设置33.3hm2半封闭的养殖海区进行试验研究,在示范海区内设置3个功能不同的养殖区,贝类养殖与珍珠培育区、鱼类网箱养殖区、大型海藻栽培区,进行鱼类与大型海藻间养和珍珠培育。经过10个月的结构优化养殖和生态环境生物修复控制,示范海区水域水质和生物环境得以明显改善。示范海区透明度显著高于毗邻海区(P<0.05),悬浮物含量显著低于毗邻海区(P<0.05);示范海区总氮、总磷营养盐浓度随养殖期的延长逐渐升高,到9月份达到最高值,以后则逐渐下降;示范海区水域浮游生物数量随养殖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浮游生物量明显高于毗邻海区(P<0.05)。示范海区养殖生物生长良好,共收获鱼类21365kg、大型海藻3091.3kg、珍珠33.5kg。育珠贝存活率为73.9%、育珠贝留核率为49.9%,优质珠比率13.7%、珠层厚度平均472μm,珍珠质量明显提高。示范海区光能利用率为0.20%,总能量转化效率为34.58%,单位净产量耗总能为2.8919MJ/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结构 生态环境 生物修复 流沙湾
下载PDF
双酚AF对海水青鳉仔鱼心血管和神经系统毒性效应
2
作者 周天洋 陈月碧 +3 位作者 高佳豪 王中铎 郭昱嵩 董忠典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724-2732,共9页
为研究BPAF对海水青鳉仔鱼生长发育的毒性效应以及毒性效应是否在环境恢复后可逆,本研究将海水青鳉仔鱼在7.96和82.91μg/L BPAF中暴露7d随后恢复7d,探讨了BPAF对海水青鳉仔鱼存活、生长、心率和游泳行为的影响,并结合仔鱼神经系统、心... 为研究BPAF对海水青鳉仔鱼生长发育的毒性效应以及毒性效应是否在环境恢复后可逆,本研究将海水青鳉仔鱼在7.96和82.91μg/L BPAF中暴露7d随后恢复7d,探讨了BPAF对海水青鳉仔鱼存活、生长、心率和游泳行为的影响,并结合仔鱼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抗氧化系统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的变化探究了BPAF对海水青鳉仔鱼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82.91μg/L BPAF暴露显著降低了仔鱼的存活率;7.96和82.91μg/L BPAF暴露均显著抑制了仔鱼的生长、游泳行为和心率,恢复7d后仔鱼的生长得以恢复,但游泳行为和心率仍被抑制;在分子水平上,7.96μg/LBPAF暴露导致神经系统基因ache、心血管统基因tbx2b和抗氧化系统基因cat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30%、47%和56%,恢复后对ache和cat的抑制效应消失,而82.91μg/L BPAF暴露则显著下调了神经系统基因syn2a(80%)、shha(58%)、xdh(59%)、gap43(47%)、elav13(54%),心血管统基因,atp2a1(44%)、crhr1(84%)、tbx2b(60%)、arnt2(32%)、tbx6(68%)的表达水平,恢复7d后elav13的表达恢复正常水平,而gap43的表达则显著上调,抗氧化系统基因cat、sod、cox和gpx的表达水平分别比对照组低61%、71%、51%和53%.本研究为BPAF的海洋生态安全风险评估和水质基准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青鳉 BPAF 仔鱼 行为 发育毒性
下载PDF
低温季节凡纳滨对虾室内生物絮团养殖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周晖 韩满强 +8 位作者 汤保贵 伍栩民 杜书敏 谭瑞华 龚汉夫 林志豪 何益荀 钟育麒 林桂腾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24-430,共7页
在低温季节研究凡纳滨对虾在室内生物絮团养殖模式下的生长与体成分。试验设置清水养殖(饱食投喂)为对照组,生物絮团养殖(投喂量为清水组70%)为试验组,每组3个平行,每桶放凡纳滨对虾[(3.17±0.37)g]18尾,养殖42 d,记录摄食率,测定... 在低温季节研究凡纳滨对虾在室内生物絮团养殖模式下的生长与体成分。试验设置清水养殖(饱食投喂)为对照组,生物絮团养殖(投喂量为清水组70%)为试验组,每组3个平行,每桶放凡纳滨对虾[(3.17±0.37)g]18尾,养殖42 d,记录摄食率,测定体质量和体成分,计算生长指标。试验结果显示:(1)清水组的平均水温为(21.3±2.0)℃,凡纳滨对虾的平均日摄食率为(1.87±0.30)%,变化不显著(P>0.05),水温与凡纳滨对虾平均日摄食率无显著相关性(P>0.05);(2)31~42 d,絮团组水温显著高于清水组(P<0.05);(3)在投喂量仅为清水组70%的条件下,絮团组与清水组凡纳滨对虾的终末体质量、质量增加率、特定生长率和体成分差异不显著(P>0.05),絮团组凡纳滨对虾的饲料转化效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清水组(P<0.05)。试验结果表明,在低温季节,室内生物絮团养殖模式可以在维持凡纳滨对虾生长速度与清水养殖无显著差异的前提下,有效提高饲料转化效率,并维持较高水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生物絮团 水温 饲料转化效率
下载PDF
盐度对弓背青鳉行为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4
作者 黄健旋 刘悦 +3 位作者 黎学友 王中铎 郭昱嵩 董忠典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13期114-120,共7页
研究盐度对弓背青鳉(Oryzias curvinotus)游泳行为及肠道菌群的影响。将青鳉饲养于0(L组)、15(M组)和30(H组)盐度水体中,通过行为分析和16S rDNA测序探究其游泳行为特征和肠道菌群组成结构。M组弓背青鳉处于大运动状态时间显著低于H组... 研究盐度对弓背青鳉(Oryzias curvinotus)游泳行为及肠道菌群的影响。将青鳉饲养于0(L组)、15(M组)和30(H组)盐度水体中,通过行为分析和16S rDNA测序探究其游泳行为特征和肠道菌群组成结构。M组弓背青鳉处于大运动状态时间显著低于H组。各盐度组弓背青鳉肠道的优势菌群均为变形菌门,属水平上,M组中Haloferula总丰度显著高于L组和H组(P<0.05);不同盐度组中弓背青鳉肠道丰度(ACE指数、Chao1指数)无显著差异,H组香农指数显著高于M组(P<0.05),L组辛普森指数显著高于M组(P<0.05);Beta多样性分析表明,不同盐度组弓背青鳉肠道菌群之间有一定的差异。PICRUSt2功能预测表明,弓背青鳉肠道菌群涉及6个主代谢通路,新陈代谢为最主要的功能。弓背青鳉对0~30盐度具有较好的适应能力,盐度变化可引起肠道菌群结构的变化,结果为阐明弓背青鳉广盐性适应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助于弓背青鳉的进一步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背青鳉 盐度 行为 肠道菌群
下载PDF
光裸星虫与不同密度皱肋文蛤混养的生产性能及经济效益分析
5
作者 班庭辉 黄剑强 +2 位作者 陈振国 王庆恒 廖永山 《水产科技情报》 2022年第6期325-331,共7页
为提高光裸星虫(Sipunculus nudus)养殖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进行了光裸星虫与不同密度皱肋文蛤(Meretrix lyrata)的混养生产试验。试验以相同密度(25 ind/m^(2))的光裸星虫与不同密度的皱肋文蛤进行混养,皱肋文蛤的密度分别为150 ind/... 为提高光裸星虫(Sipunculus nudus)养殖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进行了光裸星虫与不同密度皱肋文蛤(Meretrix lyrata)的混养生产试验。试验以相同密度(25 ind/m^(2))的光裸星虫与不同密度的皱肋文蛤进行混养,皱肋文蛤的密度分别为150 ind/m^(2)(S1组)、200 ind/m^(2)(S2组)和250 ind/m^(2)(S3组),对照组为单养光裸星虫(C组,25 ind/m^(2))。结果显示,养殖300 d后,各组间光裸星虫和皱肋文蛤的存活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混养皱肋文蛤密度的增加,光裸星虫的终末体质量、增重率均呈下降趋势,其中S3组光裸星虫的终末体质量最小,增重率最低,分别比C组低了19.26%和22.24%。不同养殖密度对皱肋文蛤的终末壳长、终末体质量、增重率影响显著,其中S1组皱肋文蛤的终末壳长显著高于S3组(P<0.05),但与S2组差异不显著(P>0.05);S1组文蛤终末体质量、增重率显著高于S2组、S3组(P<0.05),其中S3组的终末体质量最小,增重率最低,分别比S1组低了28.99%和39.19%。随着皱肋文蛤放养密度的增加,光裸星虫的产量和产值均呈下降的趋势,而皱肋文蛤的产量和产值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中S1组经济效益最佳,比单养光裸星虫的对照组提高了35.88%。结果表明,光裸星虫与皱肋文蛤混养效益高于光裸星虫单养,但混养密度过高会导致产品规格小、毛利率和产出投入比降低。以毛利为评价指标,经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皱肋文蛤的最佳混养密度为157 ind/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裸星虫 皱肋文蛤 混养 生产性能 经济效益
下载PDF
不同盐度下双酚F对海洋青鳉胚胎的毒性效应
6
作者 陈祖椿 张建桦 +4 位作者 陈月碧 张宁 郭昱嵩 王中铎 董忠典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1-47,共7页
【目的】探究不同盐度下双酚F(Bisphenol F,BPF)对海洋青鳉(Oryzias melastigma)胚胎的毒性效应。【方法】设置15和30两个盐度,海洋青鳉胚胎分别在0(对照)、1μg/L、10μg/L、100μg/L、1 mg/L和10 mg/L BPF中暴露15 d,比较各组胚胎孵... 【目的】探究不同盐度下双酚F(Bisphenol F,BPF)对海洋青鳉(Oryzias melastigma)胚胎的毒性效应。【方法】设置15和30两个盐度,海洋青鳉胚胎分别在0(对照)、1μg/L、10μg/L、100μg/L、1 mg/L和10 mg/L BPF中暴露15 d,比较各组胚胎孵化率、死亡率、畸形率,孵化后7 d内存活率,6、9 d时的心跳速率(下称“心率”),以及孵化后48 h仔鱼游泳总距离,分析不同盐度下BPF对海洋青鳉胚胎的毒性效应。【结果】15盐度下1μg/L、100μg/L和30盐度下10μg/L、10 mg/L BPF处理组产生畸形胚胎,但数量较少,以卵黄囊水肿为主。在15及30盐度下,随BPF浓度增加,海洋青鳉孵化率有下降趋势,而死亡率差异不显著,30盐度下,高浓度组(100μg/L、1 mg/L、10 mg/L)孵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0 mg/L组死亡率显著高于盐度15。实验组和对照组中仔鱼出膜后7 d内基本无死亡。处理6 d时,随BPF浓度增加,海洋青鳉在15及30盐度下心率均有下降趋势,高浓度组(1、10 mg/L)盐度30条件下心率显著低于盐度15(P<0.05);处理9 d时,各浓度组心率在盐度15条件下随BPF浓度升高有降低趋势,在30盐度下心率显著低于15盐度条件(P<0.001),高浓度组(1、10 mg/L)在2种盐度条件下心率均较低。仔鱼出膜48 h时,各组12 min内游泳总距离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BPF和盐度对海洋青鳉胚胎孵化率、心率均有显著影响,BPF可降低胚胎孵化率、心率,高浓度BPF在盐度30条件下对胚胎有明显的致死效应;盐度和BPF对胚胎孵化率、心率存在复合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青鳉 胚胎 毒性效应 双酚F 盐度
下载PDF
环境相关浓度双酚AF暴露对成年雌性弓背青鳉生长和生殖的毒性效应
7
作者 黄泽胤 谢明花 +4 位作者 陈月碧 黎学友 郭昱嵩 王中铎 董忠典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8期79-85,共7页
以成年雌性弓背青鳉(Oryzias curvinotus)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环境相关浓度(0.93、9.33和102.33μg/L)双酚AF(BPAF)短期暴露对其生存、生长和生殖的影响。结果表明,102.33μg/L BPAF暴露21 d极显著降低了成年雌性弓背青鳉的存活率和... 以成年雌性弓背青鳉(Oryzias curvinotus)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环境相关浓度(0.93、9.33和102.33μg/L)双酚AF(BPAF)短期暴露对其生存、生长和生殖的影响。结果表明,102.33μg/L BPAF暴露21 d极显著降低了成年雌性弓背青鳉的存活率和生长状况因子;9.33和102.33μg/L BPAF暴露导致成年雌性弓背青鳉肝细胞排列松散、脂肪积累减少,102.33μg/L BPAF暴露还导致肝细胞形态出现明显肿胀;102.33μg/L BPAF暴露导致其卵母细胞大多停留在初级卵母细胞阶段,抑制了卵母细胞的成熟。另外,102.33μg/L BPAF暴露显著或极显著上调了vtglike、vtg1、vtg2和chgh在肝脏中的转录水平以及cyp11a、cyp19a1a和gsdf在卵巢中的转录水平。不同环境相关浓度的BPAF暴露对成年弓背青鳉雌鱼有较强的致死效应、生长抑制效应、雌激素效应,并可引起肝损伤和卵母细胞发生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背青鳉 内分泌干扰物 双酚AF 雌激素效应 生殖毒性
下载PDF
红鳍笛鲷皮肤色素细胞组成、分布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分析
8
作者 许振民 陈子钊 +2 位作者 崔海涛 王中铎 郭昱嵩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6-42,共7页
【目的】揭示红鳍笛鲷(Lutjanus erythropterus)红体色的分布特征及影响机制。【方法】利用色差仪分别测定背部、腹部和尾部皮肤的体色值,用形态学观察、石蜡切片、冰冻切片和透射电镜切片等方法分析色素细胞组成、分布和数量特征,并使... 【目的】揭示红鳍笛鲷(Lutjanus erythropterus)红体色的分布特征及影响机制。【方法】利用色差仪分别测定背部、腹部和尾部皮肤的体色值,用形态学观察、石蜡切片、冰冻切片和透射电镜切片等方法分析色素细胞组成、分布和数量特征,并使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研究类胡萝卜素和体色特征的关系。【结果与结论】红鳍笛鲷体表的红色素细胞显著多于黑色素细胞(P<0.001),且从背部向腹部逐渐减少,红体色受到黑色素细胞分布的影响;皮肤和视网膜是类胡萝卜素的主要沉积部位,皮肤中类胡萝卜素以脂肪酸结合的形式存在,其中红色类胡萝卜素主要有虾青素、角黄素和β-柠乌素等3种,虾青素和角黄素含量与红色素细胞数量呈正相关。建议在饲料中补充虾青素和角黄素以提升红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鳍笛鲷 色素细胞 组织切片 类胡萝卜素
下载PDF
不同蛋白质源部分替代鱼粉对褐点石斑鱼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以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1
9
作者 王赛 陈刚 +3 位作者 张健东 纪多亮 吴灶和 周晖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0-167,共8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蛋白质源部分替代鱼粉对褐点石斑鱼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以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配制5组等氮等能饲料,对照组饲料(D1)含68%的鱼粉,试验组饲料(D2~D5)是在对照组饲料的基础上分别用豆粕替代10%的鱼粉、豆粕替代20%...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蛋白质源部分替代鱼粉对褐点石斑鱼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以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配制5组等氮等能饲料,对照组饲料(D1)含68%的鱼粉,试验组饲料(D2~D5)是在对照组饲料的基础上分别用豆粕替代10%的鱼粉、豆粕替代20%的鱼粉、啤酒酵母替代10%的鱼粉、玉米蛋白粉替代10%的鱼粉。选取体重在15 g左右的褐点石斑鱼幼鱼18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2尾。试验期为8周。结果表明:在生长性能方面,与对照组相比,D2、D3组的增重率、摄食率、特定生长率、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而D4、D5组的上述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与D2、D3组相比,D4组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降低(P<0.05),肝体指数显著升高(P<0.05);D5组的摄食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和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降低(P<0.05),饲料系数、肝体指数显著升高(P<0.05)。在体组成方面,D5组全鱼和肌肉中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D2、D3组(P<0.05);D4组肌肉中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D2组(P<0.05)。在血清生化指标方面,D3组血清总蛋白、球蛋白、葡萄糖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白球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D4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高于D3、D5组(P<0.05);各组间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没有显著差异(P>0.05)。由此得出,作为鱼粉的替代品,豆粕比啤酒酵母和玉米蛋白粉能更好地满足褐点石斑鱼幼鱼的营养需求;从主要生长指标不受影响的角度考虑,褐点石斑鱼幼鱼饲料中可以用豆粕替代20%的鱼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蛋白质源 褐点石斑鱼幼鱼 生长性能 体组成 血清生化指标
下载PDF
笛鲷鱼类的线粒体DNA控制区结构及其系统发育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谭围 郭昱嵩 +2 位作者 王中铎 刘楚吾 刘丽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9-145,共7页
采用PCR扩增直接测序的方法获得了11种笛鲷鱼类的线粒体DNA控制区全序列。结合从GenBank中下载的6种笛鲷鱼类的相应序列进行结构分析,可以将笛鲷鱼类的控制区分为终止序列区、中央保守区和保守序列区三个区域,找到了终止相关的序列ETAS... 采用PCR扩增直接测序的方法获得了11种笛鲷鱼类的线粒体DNA控制区全序列。结合从GenBank中下载的6种笛鲷鱼类的相应序列进行结构分析,可以将笛鲷鱼类的控制区分为终止序列区、中央保守区和保守序列区三个区域,找到了终止相关的序列ETAS以及一系列保守序列(CSB-F,CSB-E,CSB-D和CSB-1,CSB-2,CSB-3),并给出了它们的一般形式。以黄谐鱼为外群,采用NJ法和ME法构建笛鲷鱼类的分子系统树。分子系统发育分析表明,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适合于笛鲷鱼类的系统发育分析,而且支持Allen关于笛鲷属的系统形态分类学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笛鲷 线粒体DNA 控制区 系统发育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数据的马氏珠母贝EST-SSR位点的信息分析及其多态性检测 被引量:15
11
作者 王忠良 丁燏 +5 位作者 许尤厚 简纪常 鲁义善 王蓓 陈刚 吴灶和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87-693,共7页
为获得稳定可靠的马氏珠母贝SSR分子标记,本文利用MISA软件对转录组测序数据进行了大规模的EST-SSR标记发掘,并分析了位点信息及其多态性。结果表明,马氏珠母贝转录组测序所获得的74007条Unigenes中检测出9872个EST-SSR位点,位点出现频... 为获得稳定可靠的马氏珠母贝SSR分子标记,本文利用MISA软件对转录组测序数据进行了大规模的EST-SSR标记发掘,并分析了位点信息及其多态性。结果表明,马氏珠母贝转录组测序所获得的74007条Unigenes中检测出9872个EST-SSR位点,位点出现频率为13.34%,平均每5102 bp含有1个SSR位点。在转录组SSR中共有132种重复基元类型,其中单核苷酸重复基元为主要类型,占SSR总数的81.46%;单核苷酸重复以A/T基序为主,占SSR总数的71.27%。基于筛选的SSR序列,应用Primer3软件进行引物的批量设计,共为5922条EST-SSR序列成功设计出17766对引物。随机选择80对引物对EST-SSR多态性进行检测,共有62对引物成功扩增出稳定条带,占引物总数的77.5%;其中,17对EST-SSR引物表现出个体多态性,多态性比率为27.42%。以上研究为马氏珠母贝遗传多样性、遗传图谱构建及分子辅助育种研究提供了有效工具,对于马氏珠母贝种质资源保护、优良品种培育和珍珠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珠母贝 简单重复序列 转录组 分子标记
下载PDF
盐度对杂交石斑鱼受精卵孵化和卵黄囊仔鱼形态及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黄建盛 陈刚 +3 位作者 张健东 王忠良 汤保贵 周晖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07-515,共9页
为了研究盐度对褐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清水石斑鱼(Epinephelus polyphekadion)♂杂交后代(简称杂交石斑鱼)受精卵孵化、卵黄囊仔鱼形态及活力的影响,将杂交石斑鱼受精卵置于不同盐度水体中,观察盐度胁迫下卵径... 为了研究盐度对褐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清水石斑鱼(Epinephelus polyphekadion)♂杂交后代(简称杂交石斑鱼)受精卵孵化、卵黄囊仔鱼形态及活力的影响,将杂交石斑鱼受精卵置于不同盐度水体中,观察盐度胁迫下卵径、油球径、孵化率及畸形率,以及孵化后卵黄囊仔鱼形态变化和活力状况。结果表明,在本研究条件下,受精卵卵径随盐度降低而增大,油球径不随盐度变化而变化。在盐度18~36范围内均能孵化仔鱼,但因盐度不同孵化率和初孵仔鱼畸形率有显著差异(P<0.05);随盐度升高,孵化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初孵仔鱼畸形率则相反。盐度24~36组孵化后3 d仔鱼卵黄囊几乎完全消耗,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在盐度24~36范围内,随着盐度的增加,仔鱼的不投饵存活系数(SAI值)呈先升后降的变化曲线;盐度30~33范围内,初孵仔鱼SAI值大于5;5日龄仔鱼全部死亡,半数死亡时间出现在孵化后3.5 d。综上分析表明,该杂交石斑鱼受精卵孵化及仔鱼培育的适宜盐度范围为24~36,最适盐度范围为30~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点石斑鱼 清水石斑鱼 杂交后代 孵化率 卵黄囊仔鱼 盐度
下载PDF
不同蛋白源对军曹鱼幼鱼碳、氮稳定同位素分馏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周晖 陈刚 +2 位作者 施钢 张健东 董晓慧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5-40,共6页
为研究饲料中不同蛋白源对军曹鱼幼鱼碳、氮稳定同位素分馏的影响,配制3种等氮等能饲料。D1以鱼粉为蛋白源,D2和D3饲料中分别以啤酒酵母和玉米蛋白替代10%的鱼粉蛋白,投喂幼鱼24d。结果表明,啤酒酵母和玉米蛋白替代10%的鱼粉蛋白后,幼... 为研究饲料中不同蛋白源对军曹鱼幼鱼碳、氮稳定同位素分馏的影响,配制3种等氮等能饲料。D1以鱼粉为蛋白源,D2和D3饲料中分别以啤酒酵母和玉米蛋白替代10%的鱼粉蛋白,投喂幼鱼24d。结果表明,啤酒酵母和玉米蛋白替代10%的鱼粉蛋白后,幼鱼的体质量增加率显著下降。随养殖时间的延长,所有处理组幼鱼的碳稳定同位素比率δ13C逐渐上升而氮稳定同位素比率δ15N逐渐下降;虽然全鱼和肌肉δ15N的变化速度存在差异,但各饲料组全鱼和肌肉的δ13C和δ15N都在24d后与饲料达到平衡。当饲料中10%的鱼粉蛋白被啤酒酵母和玉米蛋白替代之后,幼鱼肌肉和全鱼样品与饲料相比的碳同位素富集Δ13C值下降,而氮同位素富集Δ15N值则上升。其中全鱼Δ13C从4.19‰分别下降到3.94‰和3.63‰,肌肉Δ13C从4.46‰分别下降到3.98‰和3.67‰;全鱼Δ15N从0.18‰分别增加到0.88‰和0.94‰,肌肉Δ15N从0.18‰分别增加到0.74‰和0.87‰。军曹鱼在摄食3种不同蛋白源饲料时,其全鱼和肌肉的Δ13C和Δ15N的变化趋势相似,但全鱼δ15N的变化速度慢于肌肉。据此可推断,肌肉可在生态学营养级研究(长时间尺度)中代表军曹鱼的碳、氮同位素特征;但在代谢生理学研究中(短时间尺度),肌肉就无法准确反映军曹鱼全鱼的δ15N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曹鱼幼鱼 酵母蛋白 玉米蛋白 氮稳定同位素 同位素分馏
下载PDF
摄食水平对卵形鲳鲹幼鱼的生长和能量收支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黄建盛 陈刚 +4 位作者 张健东 施钢 汤保贵 周晖 潘传豪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18-23,共6页
水温28±1℃条件下,投喂人工配合饲料,研究摄食水平1%、2%、3%、4%、5%(每日投喂量占初始实验鱼湿重的质量百分比)及饱食对卵形鲳鲹幼鱼(初始体重5.77±0.45g)生长及能量收支的影响。结果表明,卵形鲳鲹幼鱼特定生长率、转化效... 水温28±1℃条件下,投喂人工配合饲料,研究摄食水平1%、2%、3%、4%、5%(每日投喂量占初始实验鱼湿重的质量百分比)及饱食对卵形鲳鲹幼鱼(初始体重5.77±0.45g)生长及能量收支的影响。结果表明,卵形鲳鲹幼鱼特定生长率、转化效率、摄食率随着摄食水平的提高而增长,摄食水平达4%时干重特定生长率与饱食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摄食水平达5%时,湿重、蛋白质和能量生长率与饱食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摄食水平达4%时能值转化效率与饱食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摄食水平达5%时,干重、蛋白质转化效率与饱食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摄食水平达2%时干重、蛋白质表观效率与饱食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摄食水平达4%时,能量表观效率与饱食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生长能分配率随摄食水平升高而显著增加(P<0.05),代谢能、排粪能及排泄能分配率的变化则相反。建立了6种摄食水平条件下卵形鲳鲹幼鱼的能量收支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形鲳鲹 摄食水平 生长 能量收支
下载PDF
不同地理群体多鳞鱚的形态差异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健东 马龙 +5 位作者 陈刚 潘传豪 汤保贵 周晖 黄建盛 王忠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5678-5681,共4页
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3种多元分析方法,结合可量性状和框架测定数据,对湛江、北部湾和阳江3个不同地理群体的多鳞鱚进行了形态差异的比较研究。可量性状及框架数据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湛江与北部湾群体之间的形态差异最小... 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3种多元分析方法,结合可量性状和框架测定数据,对湛江、北部湾和阳江3个不同地理群体的多鳞鱚进行了形态差异的比较研究。可量性状及框架数据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湛江与北部湾群体之间的形态差异最小,而阳江群体则单独形成一个聚类分支。主成分分析显示,3个群体在主成分1和主成分2上的分化较显著,但仍有部分重叠交错现象;在主成分1分布上,3个群体中湛江和北部湾群体相对较接近,而与阳江群体稍微分离,与聚类分析结果相一致;此外,主成分分析表明,头部和尾部纵向长短对多鳞鱚3个不同地理群体间的形态差异贡献率最大。同时,通过对8个贡献率较大的形态比例参数进行逐步判别分析,建立了3个不同地理群体的判别函数,判别准确率P1、P2以及综合判别率均为100%。综合以上3种多元分析的结果表明,湛江、北部湾和阳江3个不同地理群体的多鳞鱚在形态上已产生一定程度的差异,而3种多元分析方法均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能从不同角度反映出3个不同地理群体间的形态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鳞鱚 地理群体 形态差异 多元分析
下载PDF
3种蛋白替代鱼粉对褐点石斑鱼生长、体成分及能量收支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周晖 陈刚 +2 位作者 纪多亮 王赛 张健东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6期10-16,共7页
以全鱼粉饲料做对照(D1),用豆粕替代10%、20%鱼粉(D2、D3),玉米蛋白替代10%鱼粉(D4),啤酒酵母替代10%鱼粉(D5),配制5组等氮等能饲料,进行56 d的养殖实验,研究3种替代蛋白源对褐点石斑鱼幼鱼(23.18±1.58g)生长性能、体成分及能量收... 以全鱼粉饲料做对照(D1),用豆粕替代10%、20%鱼粉(D2、D3),玉米蛋白替代10%鱼粉(D4),啤酒酵母替代10%鱼粉(D5),配制5组等氮等能饲料,进行56 d的养殖实验,研究3种替代蛋白源对褐点石斑鱼幼鱼(23.18±1.58g)生长性能、体成分及能量收支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条件下5组实验鱼的末体质量、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肝体系数、脏体系数、肥满度和蛋白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值>0.05)。饲料转化效率、蛋白质效率、干物质和能量表观消化率差异显著(p值<0.05),D2组最好而D5组最差。5组实验鱼全鱼和肌肉成分中粗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全鱼水分含量也无显著差异(p值>0.05),其他指标则有显著差异(p值<0.05)。5组实验鱼的排泄能及呼吸能无显著差异(p值>0.05),摄食能、生长能和排粪能有显著差异(p值<0.05),D1、D2和D3组能量分配较好,而D4和D5组较差。与全鱼粉饲料相比,豆粕替代10%鱼粉显著提高了幼鱼的饲料转化效率和蛋白质效率,而豆粕替代20%鱼粉亦未对幼鱼产生不良影响,豆粕为褐点石斑鱼幼鱼饲料中鱼粉蛋白较好的替代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点石斑鱼幼鱼 豆粕 玉米蛋白 啤酒酵母 替代鱼粉 生长 体成分 能量收支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不同生长阶段食物组成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申玉春 齐明 +2 位作者 朱春华 吴灶和 黄翔鹄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44-49,共6页
利用稳定同位素碳比率δ13C作为天然示踪物,对高位养殖池生态系统中人工饲料和天然饵料提供的能源物质对养殖凡纳滨对虾生长的贡献比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虾体的δ13C值受食物δ13C值的影响,由于其摄食饵料的δ13C值逐渐减小,虾体的δ... 利用稳定同位素碳比率δ13C作为天然示踪物,对高位养殖池生态系统中人工饲料和天然饵料提供的能源物质对养殖凡纳滨对虾生长的贡献比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虾体的δ13C值受食物δ13C值的影响,由于其摄食饵料的δ13C值逐渐减小,虾体的δ13C值也逐渐降低,逐渐接近于最后人工饲料的δ13C值,试验虾体的δ13C值由养殖开始时的-19.52‰±0.09‰变为实验结束时的-21.74‰±0.17‰;对虾的食性在10d左右时发生转变,34d左右时人工饲料和浮游动物对虾体的能量贡献基本相同,养殖结束时对虾生长能量的97.29%±0.98%来源于人工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食物组成 稳定同位素
下载PDF
饥饿与补偿生长对军曹鱼幼鱼能量收支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忠良 黄亿彬 +6 位作者 陈刚 张健东 汤保贵 周晖 施钢 潘传豪 黄建盛 《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6期102-106,共5页
采用室内生态实验法研究了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幼鱼(初始体重(17.43±0.85)g分别饥饿0(对照组),2,4,6,8d后的补偿生长规律,探讨军曹鱼幼鱼补偿生长的生物能量学机制.结果表明: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幼鱼的能量及体重损失率... 采用室内生态实验法研究了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幼鱼(初始体重(17.43±0.85)g分别饥饿0(对照组),2,4,6,8d后的补偿生长规律,探讨军曹鱼幼鱼补偿生长的生物能量学机制.结果表明: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幼鱼的能量及体重损失率显著升高;恢复生长过程中,饥饿处理组幼鱼的平均日摄食率(能量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以饥饿8d组幼鱼的平均日摄食率最高(17.20%);幼鱼在恢复生长过程中的能量、湿重及干重特定生长率均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而呈上升趋势;军曹鱼幼鱼在饥饿后的恢复生长过程中通过提高摄食率来实现其完全补偿生长能力;军曹鱼幼鱼在饱食条件下的能量收支方程为100.00C=38.33G+15.06F+7.22U+39.39R,同化能分配式为100.00A=49.32G+50.68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曹鱼 幼鱼 饥饿 补偿生长 能量收支
下载PDF
三种鯻科鱼类同工酶组织特异性及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健东 何国清 +4 位作者 陈刚 汤保贵 潘传豪 周晖 黄建盛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7-34,共8页
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板不连续电泳法对3种鯻科鱼类6种组织(脑、眼、心、肾、肝和肌肉)的9种同工酶(ADH,EST,GDH,LDH,MDH,ME,POD,SDH,SOD)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具有明显组织特异性.此外,对每种鱼40个个体的肝脏的8种同工酶进行群体遗传结构分... 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板不连续电泳法对3种鯻科鱼类6种组织(脑、眼、心、肾、肝和肌肉)的9种同工酶(ADH,EST,GDH,LDH,MDH,ME,POD,SDH,SOD)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具有明显组织特异性.此外,对每种鱼40个个体的肝脏的8种同工酶进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共记录15个基因位点,其中呈多态性的位点有2个(m-Pod-1,s-Sod-1),多态座位比例(P)为0.133,位点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Ae)分别为1.004,0.997和1.015,平均每个位点预期杂合度(He)值分别为0.068,0.066和0.045,平均每个位点实际杂合度(Ho)值分别为0.098,0.083和0.08.与其他鱼类研究结果相比较,表明3种鯻科鱼类的遗传多样性居于中等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鯻科鱼类 同工酶 组织特异性 遗传结构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对蓝点笛鲷幼鱼急性毒性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施钢 陈刚 +5 位作者 张健东 黄建盛 汤保贵 周晖 潘传豪 白丽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7238-7240,共3页
[目的]了解表面活性剂对蓝点笛鲷幼鱼的毒性。[方法]采用半静水法生物测试,以蓝点笛鲷幼鱼为受试生物,研究了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BS)对其急性毒性,[结果]2种表面活性剂的毒性大小为:SDS>DBS。其安全浓度分别为0.... [目的]了解表面活性剂对蓝点笛鲷幼鱼的毒性。[方法]采用半静水法生物测试,以蓝点笛鲷幼鱼为受试生物,研究了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BS)对其急性毒性,[结果]2种表面活性剂的毒性大小为:SDS>DBS。其安全浓度分别为0.406 3、0.584 0 mg/L。SDS与DBS对蓝点笛鲷幼鱼的24和48 h的LC50分别为2.022 0、2.858 5 mg/L和1.769 1、2.514 9 mg/L。[结论]SDS与DBS对蓝点笛鲷幼鱼为中等毒性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烷基硫酸钠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蓝点笛鲷 急性毒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