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原因及应对措施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刘琴 《中外医学研究》 2014年第13期113-114,共2页
目的:分析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原因,并讨论有效的应对措施。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母婴同室的100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感染情况、原因并讨论相应的应对策略。结果:本... 目的:分析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原因,并讨论有效的应对措施。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母婴同室的100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感染情况、原因并讨论相应的应对策略。结果:本组对象共有90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9.0%;感染类型主要是新生儿呼吸道感染,另外是脐部感染和胃肠道感染,呼吸道感染的致病菌主要是腺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足月儿的感染率明显低于早产儿(P<0.05)。结论:母婴同室容易诱发新生儿医院感染,加强消毒隔离及新生儿医院感染管理是降低感染率的有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婴同室 新生儿医院感染 原因 应对策略
下载PDF
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左西孟旦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0
2
作者 陈功 杨方 +3 位作者 魏刚 李小平 李明 张亚玲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2639-2644,共6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联合左西孟旦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1-12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收治住院的ADHF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15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rhBNP组、左...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联合左西孟旦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1-12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收治住院的ADHF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15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rhBNP组、左西孟旦组和联合用药组,每组5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rhBNP组患者予注射用重组人脑利钠肽[以1.5μg/kg静脉注射冲击治疗后,再以0.0075μg/(kg·min)静脉滴注24 h];左西孟旦组患者予左西孟旦注射液12.5 mg[以6~12μg/(kg·min)静脉滴注1 h后,再以0.1μg/(kg·min)静脉滴注23 h];联合用药组按各单药组方法联合用药。3组患者均持续治疗7 d。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心率(HR)、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径(LVEDD)]、平均动脉压(MA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肾功能指标[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GFR)、血肌酐(Scr)]以及血清胱抑素C(Cys-C)、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并记录其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rhBNP组患者有3例脱落,左西孟旦组有1例脱落,共有152例完成本研究。治疗前,3组患者心功能指标、MAP、PCWP、肾功能指标以及血清Cys-C、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HR、MAP、PCWP和血清NT-proBNP水平以及联合用药组患者血清Cys-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3组患者LVEF以及左西孟旦组和联合用药组患者eGFR、Scr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联合用药组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rhBNP组和左西孟旦组(P<0.05)。联合用药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23%,显著高于rhBNP组(77.55%)和左西孟旦组(76.47%)(P<0.05);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BNP联合左西孟旦治疗ADHF合并肾功能不全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心肾功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脑利钠肽 左西孟旦 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 肾功能不全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小剂量胺碘酮联合倍他乐克在肥厚型心肌病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3
3
作者 李艳芳 淡雪川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4年第12期971-973,共3页
目的探讨和分析小剂量胺碘酮联合倍他乐克治疗肥厚型心肌病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4例肥厚型心肌病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按照住院时间先后顺序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倍他乐克治疗;观察组:采用小... 目的探讨和分析小剂量胺碘酮联合倍他乐克治疗肥厚型心肌病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4例肥厚型心肌病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按照住院时间先后顺序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倍他乐克治疗;观察组:采用小剂量胺碘酮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6~12个月随访。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7%(45/47)、80.9%(38/47)。除QT间期最大值以外,两组心电图指标和LVEF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率和QT间期最小值以及QT散度、LVEF、再住院率、猝死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和随访期间均没有发现明显性不良反应。结论采用小剂量胺碘酮联合倍他乐克治疗肥厚型心肌病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效果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小剂量胺碘酮 倍他乐克
下载PDF
不同方式呼吸肌阈值负荷锻炼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生理学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黄元萍 李永春 +2 位作者 邓长锋 陈亮 郭熙毅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9年第8期543-546,共4页
目的不同方式呼吸肌阈值负荷锻炼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生理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60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单一吸气肌锻炼(IMT)组、完整呼吸相联合锻炼(CRMT)组、分解呼吸相锻炼(SRMT)组和对照组(不接受呼吸肌锻... 目的不同方式呼吸肌阈值负荷锻炼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生理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60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单一吸气肌锻炼(IMT)组、完整呼吸相联合锻炼(CRMT)组、分解呼吸相锻炼(SRMT)组和对照组(不接受呼吸肌锻炼),每组各40例,IMT组、CRMT组和SRMT组患者均完成8周肺康复锻炼。比较4组患者锻炼前后呼吸生理学指标的变化。结果锻炼后,(1)IMT组、CRMT组和SRMT组患者肺功能均改善,其中CRMT组患者FEV/FVC改善最明显(P<O.05)。(2)IMT组、CRMT组和SRMT组患者吸气肌功能[最大吸气压力(MIP)、呼吸周期(Ttot)、吸气时间(Ti)、平均吸气流速(VTi/Ti)、吸气时间分数(Ti/Ttot)、胃内压和食道压差峰值(Pdi)、膈肌张力时间指数(TTdi)、膈肌肌电(RMSdi)]均较锻炼前改善(PvO.05)。CRMT和SRMT组患者呼气肌功能[呼气时间(Te)、平均呼气流速(VTe/Te)、呼气时间分数(Te/Ttot)]均较锻炼前改善(PV0.05),但IMT组患者呼气肌功能改善不明显(P>0.05)。CRMT组患者MEP、Ttot、Te/Ttot的改善优于SRMT组,SRMT组患者TTdi的改善优于CRMT组(P<0.05)。(3) IMT组.CRMT组和SRMT组患者mMRC和CAT评分较锻炼前均降低(P<0.05),其中CRMT组下降幅度最大(P<0.05)。结论IMT、CRMT和SRMT均可改善稳定期COPD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CRMT可改善其呼吸肌耐力,但IMT对呼气肌功能几乎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肌阈值负荷锻炼 呼吸生理学
下载PDF
超声造影较常规超声对子宫肌瘤诊断的优越性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周克松 张士权 +1 位作者 毛强 粟伟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6期1732-1733,共2页
目的将超声造影较常规超声对子寓肌瘤诊断的优越性进行分析。方法对77例经常规超声诊断为子宫肌瘤的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与术后病理结果相对照,比较超声造影较常规超声在渗断了宫肌瘤及其它相似疾病的优越性。结果77例常规超声均诊... 目的将超声造影较常规超声对子寓肌瘤诊断的优越性进行分析。方法对77例经常规超声诊断为子宫肌瘤的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与术后病理结果相对照,比较超声造影较常规超声在渗断了宫肌瘤及其它相似疾病的优越性。结果77例常规超声均诊断单纯性子宫肌瘤,诊断准确64例(83.12%),误诊13例(16.88%):77例超声造影诊断准确74例(96.10%),误诊3例(3.90%)。77例中常规超声误诊率明显高于超声造影(P〈0.05)。结论超声造影有利于提高子宫肌瘤及其它具有相似影像疾病的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超声造影 经阴道超声
下载PDF
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肌红蛋白和肌酸激酶同工酶检测在冠心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2
6
作者 李艳芳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4年第5期812-813,共2页
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因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在临床上常表现为胸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以及反映心肌损伤、缺血和坏死等一系列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早期... 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因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在临床上常表现为胸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以及反映心肌损伤、缺血和坏死等一系列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降低 AMI 病死率的关键。只有在AMI 发病6 h 内,经过明确的诊断和适宜的治疗,病变的心肌细胞才有可能出现可逆性转变[1]。但是约25%的 AMI 患者早期可以没有典型的临床症状,约50%AMI 患者的心电图不出现特征性 ST 段改变[2]。在这种情况下,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检测在诊断 AMI 时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比较冠心病(CHD)患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肌红蛋白(Myo)和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的阳性率,探讨 cTnI、Myo 和 CK-MB 与 CHD 之间的关系及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 肌酸激酶同工酶-MB 心肌肌钙蛋白Ⅰ 早期诊断 同工酶检测 肌红蛋白 价值 心肌损伤标志物
下载PDF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 被引量:28
7
作者 刘琴 《中外医学研究》 2014年第24期67-69,共3页
目的:研究护士分层级管理对提升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总结管理经验。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165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行分层级管理,比较实施前后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率。结果:分层级管理模式实施前基础护理、病房管理、优质护理、护理... 目的:研究护士分层级管理对提升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总结管理经验。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165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行分层级管理,比较实施前后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率。结果:分层级管理模式实施前基础护理、病房管理、优质护理、护理不良事件等指标分别为(90.02±7.33)分、(87.59±7.96)分、(86.64±8.27)分、18次,实施后分别为(96.76±6.57)分、(96.47±6.82)分、(95.87±7.34)分、2次;实施前患者满意率73.94%,实施后满意率94.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提升护理水平,值得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分层管理模式 护理质量 护理管理
下载PDF
护理干预在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置管中的实施与应用 被引量:14
8
作者 王琼 林朗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7期745-747,共3页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的实施与应用,探讨临床实际护理PICC置管的最优模式。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86例PICC置管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患者...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的实施与应用,探讨临床实际护理PICC置管的最优模式。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86例PICC置管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分析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护理过程中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2组患者的日常导管观察能力评分、维护依从性评分、自我管理信心评分、导管异常管理情况处理能力评分均显著提高,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2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观察组患者发生穿刺点出血、静脉血栓、导管脱出、导管渗液的比例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发生穿刺点红肿、静脉炎、导管堵塞、导管渗液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对PICC置管的自我护理管理能力,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评价研究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肿瘤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及药物灌注治疗恶性心包积液 被引量:3
9
作者 石骏 樊树华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3年第15期2014-2015,共2页
目的探讨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有效方法。方法对接受全身化疗的45例恶性心包积液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其中31例行药物灌注,14例未行药物灌注。结果行药物灌注组治疗有效率高于未灌注组。结论超声引导下心包穿刺置管引流... 目的探讨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有效方法。方法对接受全身化疗的45例恶性心包积液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其中31例行药物灌注,14例未行药物灌注。结果行药物灌注组治疗有效率高于未灌注组。结论超声引导下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及药物灌注治疗恶性心包积液安全性高、疗效快、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包积液 超声引导 置管引流 药物灌注
下载PDF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血糖控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定 《吉林医学》 CAS 2014年第34期7664-7665,共2页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血糖控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484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血糖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血糖控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484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血糖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针对性护理干预 血糖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急诊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治疗观察 被引量:7
11
作者 闵晓泉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4年第4期828-829,共2页
本次临床观察以本院急诊科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5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急诊抢救治疗,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所有50例急诊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经过急诊抢救治疗,治愈出院47例,治疗有效率94%。由本次... 本次临床观察以本院急诊科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5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急诊抢救治疗,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所有50例急诊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经过急诊抢救治疗,治愈出院47例,治疗有效率94%。由本次医学研究结果可知,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急诊救治,有助于患者生存率的提高,避免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上消化道出血 临床治疗
下载PDF
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尿潴留的改善效果观察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琴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4年第4期951-952,共2页
将58例初产妇产后尿潴留患者根据掷骰子法分为观察组和参考组各29例,分别给予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尿潴留发生率为3.4%,参考组发生率为31.0%,组间对比(P<0.05)。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和预防初产妇产后尿潴留。
关键词 护理干预 初产妇 尿潴留
下载PDF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4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谢书和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9期52-53,共2页
目的分析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特征、病因及主要误诊原因。方法对46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46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中,女38例(82.60%)、男8例(17.40%)、男∶女=1∶4.75;40岁以上30例(65.21%);原发... 目的分析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特征、病因及主要误诊原因。方法对46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46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中,女38例(82.60%)、男8例(17.40%)、男∶女=1∶4.75;40岁以上30例(65.21%);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43例(93.48%)、中枢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3例(6.52%);其中,在原发性甲减中,甲亢服放射性核素131I后20例(46.51%)、乔本氏甲状腺炎10例(23.26%)、甲亢药物治疗后4例(9.30%)、甲亢手术治疗后3例(6.98%)、其他尙有甲状腺癌手术后、颈部放疗后等,均较少见。有21例误诊为其他疾病,误诊率(45.65%)。结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好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尤以女性多见。发病原因繁多复杂,临床表现不典型,极易造成误诊或漏诊,应引起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病例报告 误诊
下载PDF
58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探讨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小弟 赵又 《中外医疗》 2013年第1期113-114,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腹腔镜手术治疗方法和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对58例使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方法和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8例患者中57例治愈出院,1例死于ARDS,使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腹腔镜手术治疗方法和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对58例使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方法和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8例患者中57例治愈出院,1例死于ARDS,使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结论腹腔镜手术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此外对患者病因及是否存在胆道梗阻的诊断也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腹腔镜手术 胆道梗阻
下载PDF
面部巨大神经纤维瘤切除术后并发症及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强 戴霞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5期720-722,共3页
目的:探讨面部巨大神经纤维瘤切除术后手术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到2011年的8例面部巨大神经纤维瘤的手术治疗。结果:8例患者,1例伤口感染,3例伤口愈合延迟,2例继发出血、血肿形成,1例皮瓣部分坏死,1... 目的:探讨面部巨大神经纤维瘤切除术后手术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到2011年的8例面部巨大神经纤维瘤的手术治疗。结果:8例患者,1例伤口感染,3例伤口愈合延迟,2例继发出血、血肿形成,1例皮瓣部分坏死,1例面神经损伤,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4年,2例肿瘤复发,复发率为25%。结论:面部巨大神经纤维瘤切除术后并发症多,术中精细操作,并加强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是保证患者治疗效果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巨大神经纤维瘤 切除术 并发症
下载PDF
替米沙坦用于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最佳给药时间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谢树学 《中国药业》 CAS 2015年第24期72-74,共3页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治疗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最佳给药时间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将62例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于每日7:00口服替米沙坦,观察组患者于每日19:00口服替米沙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7.74%...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治疗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最佳给药时间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将62例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于每日7:00口服替米沙坦,观察组患者于每日19:00口服替米沙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7.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1.94%(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日间平均收缩压(d SBP)、日间平均舒张压(d 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 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 DBP)、晨时(5:00~9:00)平均收缩压(m SBP)及晨时平均舒张压(m DBP)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n SBP,n DBP,m SBP,m DBP等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患者d SBP及d DBP未见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替米沙坦夜间给药能显著改善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异常血压波动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米沙坦 非杓型高血压 给药时间 安全性
下载PDF
胸腺五肽辅助治疗耐药性肺结核病患者的疗效及其对免疫功能和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欧阳波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14期44-45,共2页
目的:分析胸腺五肽辅助治疗耐药性肺结核病对免疫功能和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收治耐药性肺结核病患者62例,将其均分为研究组(给予胸腺五肽辅助治疗)、参照组(采用标准化疗方案),最后对比治疗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肺功能等指标... 目的:分析胸腺五肽辅助治疗耐药性肺结核病对免疫功能和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收治耐药性肺结核病患者62例,将其均分为研究组(给予胸腺五肽辅助治疗)、参照组(采用标准化疗方案),最后对比治疗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肺功能等指标,研究组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耐药性肺结核病患者应用胸腺五肽辅助治疗可将患者免疫功能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五肽 耐药性肺结核病 临床疗效 免疫功能 血清炎性因子
下载PDF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的围术期护理体会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平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年第34期27-27,29,共2页
前列腺增生症是男性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 TUVP)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新方法。 TUVP具有术野清晰、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成为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金标准[1]。但是优良的治疗效果离不开围术期的精心护理... 前列腺增生症是男性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 TUVP)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新方法。 TUVP具有术野清晰、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成为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金标准[1]。但是优良的治疗效果离不开围术期的精心护理。近年来我院应用TUV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患者115例,通过对患者围术期护理观察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 围术期护理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宁文杰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年第13期106-107,共2页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V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老年OVF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治疗组实施PVP,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治疗方法,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伤椎前缘高度...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V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老年OVF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治疗组实施PVP,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治疗方法,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伤椎前缘高度、伤椎中线高度和伤椎后缘高度均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的伤椎前缘高度、伤椎中线高度和伤椎后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发生骨水泥渗漏1例(6.67%),对照组发生肺部感染2例(13.33%),发生褥疮6例(4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对治疗老年OVF有较好的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骨折 脊柱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下载PDF
探讨64排螺旋CT检查在诊断纵隔型肺癌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8
20
作者 刘叶志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第3期12-13,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64排螺旋CT诊断纵隔型肺癌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9月—2017年11月接收的56例纵隔型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资料,诊断方法做好采用64排螺旋CT进行平扫及增强扫描,将获得的影像结果交由两名具有资深的影像学医师进... 目的:探讨应用64排螺旋CT诊断纵隔型肺癌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9月—2017年11月接收的56例纵隔型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资料,诊断方法做好采用64排螺旋CT进行平扫及增强扫描,将获得的影像结果交由两名具有资深的影像学医师进行分析,分析CT诊断结果。结果:CT影像学显示56例纵隔型肺癌患者中,34例(60.71%)为中央型肺癌,患者的CT表现主要为肺门区团块或结节状软组织密度病变,增强扫描可见肺门肿块;15例(26.79%)为周围性肺癌,CT表现为肿块与纵隔紧挨,边缘外灶不整齐可见毛刺;7例(12.50)为隐匿性肺癌,CT表现为纵隔部位存在广泛病灶并为结节状,增强扫描可见不均匀强化病灶。结论:临床中应用64排螺旋CT诊断纵隔型肺癌可准确诊断出肺癌类型与发病部位,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螺旋CT 纵隔型肺癌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