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全球体系与力量转换理论的探究 被引量:2
1
作者 于镭 萨姆苏尔.康 《战略决策研究》 2014年第6期3-19,共17页
作为新兴的全球性经济和地缘政治大国,中国对于一些大国而言,不论是在全球体系上,还是在次全球体系(区域)上都是一个政策性的困难抉择。对于如何构建与这些在中国外交总架构中居于"关键"地位的全球性大国的关系,中国新一代政... 作为新兴的全球性经济和地缘政治大国,中国对于一些大国而言,不论是在全球体系上,还是在次全球体系(区域)上都是一个政策性的困难抉择。对于如何构建与这些在中国外交总架构中居于"关键"地位的全球性大国的关系,中国新一代政治领导人提出了无论是在国际关系理论上,还是在近现代国际关系实践上都具有创新内容的"新型大国关系"的构想。这一构想在很大程度上是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两大主题"论断的逻辑性结果,也是在中国经济和地缘政治实力日益增长的情况下作出的蕴含着中国古代哲学"和而不同"和战略智慧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理性选择。这一构想有助于中国坚定和平发展的崛起新路径,同时也为其他新兴大国共同参与全球体系重塑和世界新秩序的构建打开了便捷之门。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有可能使美国在中国经济外交与外交攻势的双重作用下,接受中国的"和平崛起"的理念,弱化视中国为安全与战略"威胁"的观念,从而有利于世界力量的和平转移与全球体系的和平转型。在此层面上,新型大国关系的构想无疑有助于打破人类几千年历史上大国崛起与战争形影相随的宿命,对推动全球力量的和平转移有着深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大国关系 全球体系 力量转换 和平发展 地缘政治新战略 经济外交
下载PDF
澳大利亚关于中国崛起和加强对华关系的学术与公共政策辩论对大国博弈语境下提升话语权的启示
2
作者 于镭 萨姆苏尔·康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5-29,78,共5页
中国在全球和次全球(区域)体系上日益上升的地缘政治和国防态势令美国的传统盟友澳大利亚陷入了难以取舍的政策性困境,引发澳十年之久的关于中国崛起对全球体系转换和亚太力量平衡,以及澳与大国结盟的传统外交策略存废与转型的全民性大... 中国在全球和次全球(区域)体系上日益上升的地缘政治和国防态势令美国的传统盟友澳大利亚陷入了难以取舍的政策性困境,引发澳十年之久的关于中国崛起对全球体系转换和亚太力量平衡,以及澳与大国结盟的传统外交策略存废与转型的全民性大辩论。这场声势浩大的政策辩论对澳对华政策产生了深刻影响,推动澳政府从冷战后对美"一边倒"转而在中美间奉行平衡策略。这场大辩论对澳民间对华思维也产生了深刻影响,促使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认识到中国对澳,乃至对整个亚太地区繁荣、稳定的重要性,并由此在民间生成巨大的"民意"力量,督促政府强化中澳关系。这场辩论充分展示出中国崛起的经济、地缘政治和军事力量对中国在澳"软"力量的生成和话语权的提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华政策辩论 全球体系转换 大国结盟策略 平衡外交 博弈性话语权
下载PDF
全球体系力量转换的动因和东盟+6框架下中国地缘政治新战略——兼论中国与东盟关系的演变
3
作者 萨姆苏尔·康 于镭 《复旦国际关系评论》 CSSCI 2013年第2期202-223,共22页
在全球体系和次全球(区域)体系上,中国作为全球性经济和地缘政治新兴大国的上升态势与中国和东南亚邻国的经济一体化进程交相辉映。中国与东盟强劲的一体化进程证明了中国白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的地缘政治新战略卓有成效。区域全面经... 在全球体系和次全球(区域)体系上,中国作为全球性经济和地缘政治新兴大国的上升态势与中国和东南亚邻国的经济一体化进程交相辉映。中国与东盟强劲的一体化进程证明了中国白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的地缘政治新战略卓有成效。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似可保证当中国凭借其新增的经济财富,政治影响和军事现代化获取相应的全球性大国地位时,东南亚邻国不会视中国的'和平崛起'为潜在的威胁,并自我约束,不要卷入美国遏制中国的任何企图。 展开更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