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FN-γ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发病中作用 被引量:4
1
作者 徐瑞容 黄红铭 +1 位作者 丁润生 陆德炎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3年第5期379-381,共3页
目的 研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患者骨髓内T细胞亚群水平 ,T细胞产生IFN γ能力 ,及与造血干细胞凋亡的关系 ,探讨T细胞、IFN γ在MDS发病中作用。方法 骨髓单个核细胞经短期培养并激活T细胞 ,采用细胞内因子测定技术 ,用流式细... 目的 研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患者骨髓内T细胞亚群水平 ,T细胞产生IFN γ能力 ,及与造血干细胞凋亡的关系 ,探讨T细胞、IFN γ在MDS发病中作用。方法 骨髓单个核细胞经短期培养并激活T细胞 ,采用细胞内因子测定技术 ,用流式细胞术测定骨髓内T细胞亚群 ,T细胞IFN γ水平 ,RT PCR技术测定BMMNC凋亡基因Fasm RNA水平。结果 MDS患者骨髓内异常活化的T细胞 (CD3 + CD45RO+ 、CD4+ CD45RO+ 、CD8+ CD45RO+ 细胞 )增多 ,活化的T细胞产生IFN γ增多 ,并与Fas mRNA存在相关性。结论 MDS患者骨髓内活化的T细胞增多 ,这些细胞产生的IFN γ可能增加凋亡基因Fas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FN-Γ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T细胞亚群 淋巴细胞 凋亡基因
下载PDF
33例急性白血病并发颅内出血死亡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季美华 赵景兰 胡彩华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3期1347-1348,共2页
关键词 白血病 粒细胞 急性 脑出血 血小板减少
下载PDF
几种贫血时Fer和Tf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吴新珏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1996年第3期151-152,共2页
本文观察了缺铁性贫血、感染性贫血和急性白血病的铁蛋白(Fer)和转铁蛋白(Tf)含量变化,并对其与疾病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进行了探讨。 材料和方法 一、对象: (一)实验组:缺铁性贫血患者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14~75岁,平均42岁。... 本文观察了缺铁性贫血、感染性贫血和急性白血病的铁蛋白(Fer)和转铁蛋白(Tf)含量变化,并对其与疾病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进行了探讨。 材料和方法 一、对象: (一)实验组:缺铁性贫血患者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14~75岁,平均42岁。感染性贫血患者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19~68岁,平均45岁。急性白血病患者24例(男14例,女10例),年龄17~64岁,平均37岁。所有病例经临床、血象及有关实验室检查确诊。急性白血病经骨髓象和组化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铁蛋白 转铁蛋白 病理
下载PDF
大剂量丙种免疫球蛋白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效果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美娱 胡彩华 季美华 《南通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199-200,共2页
目的 :探讨大剂量丙种免疫球蛋白 ( HDIVIg)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ITP)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ITP病人 2 9例随机分为 3组 :A组 ( 12例 )单纯 HDIVIg治疗 ,B组 ( 7例 )使用 HDIVIg加强的松治疗 ,对照组 ( 10例 )使用强的松治疗... 目的 :探讨大剂量丙种免疫球蛋白 ( HDIVIg)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ITP)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ITP病人 2 9例随机分为 3组 :A组 ( 12例 )单纯 HDIVIg治疗 ,B组 ( 7例 )使用 HDIVIg加强的松治疗 ,对照组 ( 10例 )使用强的松治疗。结果 :总有效率 A、B两组分别为 91.7%和 10 0 % ,与对照组总有效率 5 0 %相比 ,差异均有显著性 ( P<0 .0 5 ) ;血小板计数对照组为 ( 5 2 .8± 3 5 .1)× 10 9/L,低于 A组 ( 76.9± 42 .6)× 10 9/L( P<0 .0 5 ) ,也低于 B组 ( 118.0± 78.75 )× 10 9/L ( P<0 .0 1) ;A、B两组间相比 ,后者高于前者 ( P<0 .0 5 )。结论 :HDIVIg治疗 ITP疗效优于强的松治疗 ,HDIVIg加强的松联合治疗 ITP对疗效的保持与巩固优于 HDIVIg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性 紫癜 丙种免疫球蛋白 ITP 治疗
下载PDF
ATRA治疗APL短期内发生多种并发症抢救成功1例报告
5
作者 张瑾 《中华临床医学杂志》 2004年第7期102-103,共2页
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1例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在短期内相继发生多种并发症,即维甲酸综合症(RAS)/高白细胞综合症、高颅压综合症、DIC、药疹、右腓肠肌血肿继发感染,经过抢救获得成功。目前,国内外采用ATRA诱导分化治疗... 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1例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在短期内相继发生多种并发症,即维甲酸综合症(RAS)/高白细胞综合症、高颅压综合症、DIC、药疹、右腓肠肌血肿继发感染,经过抢救获得成功。目前,国内外采用ATRA诱导分化治疗APL已取得显著疗效,然而,对ATRA治疗APL过程中的严重的副作用,如RAS、高白细胞综合症,高颅压综合症仍应进一步提高认识。其维甲酸相关的各种综合症的发生与治疗后的白细胞峰值有明显的相关性。治疗上主张当ATRA患者WBC≥2.0×10^9/L时,应及时加用化疗,以减少由白细胞增高所致不良反应;各种综合症发生时,要及时加用激素,对症处理,必要时ATRA减量。虽然ATRA治疗APL不易合并DIC,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仍需警惕DIC的发生,及时处理以减少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ATRA 并发症 APL DIC 抢救成功 高颅压 短期 死亡 合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