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轿”前的化妆 值班编辑校大样时的一项创造性劳动
1
作者 瞿汉宾 《新闻知识》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3-34,共2页
一篇篇稿件,经过修改、编辑,连闯几关后,如今出现在大样上,“生米”即将煮成“熟饭”,“新娘”马上要“上轿”,此时,校大样的值班编辑怎样调动一切手段,将“新娘”打扮得八时、得体,以收到给婆家人耳目一新的效应? 几年来校大样的经历,... 一篇篇稿件,经过修改、编辑,连闯几关后,如今出现在大样上,“生米”即将煮成“熟饭”,“新娘”马上要“上轿”,此时,校大样的值班编辑怎样调动一切手段,将“新娘”打扮得八时、得体,以收到给婆家人耳目一新的效应? 几年来校大样的经历,使我感到,值班编辑在打扮“新娘”时要能有所作为,就必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志 引题 新闻价值 毫不畏惧 一行题 地震知识 破坏性地震 正面宣传 社会治安 林妹妹
下载PDF
用现场新闻形式写批评报道
2
作者 徐俊杰 《传媒观察》 1991年第8期49-50,共2页
李瑞环同志在《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一文中指出:“批评报道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如何坚持和改进的问题。”近年来,我们南通大众报对改进批评报道进行了一些探索,倡导记者、通讯员写一些现场批评报道,开展积极的新闻批评,收到了良... 李瑞环同志在《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一文中指出:“批评报道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如何坚持和改进的问题。”近年来,我们南通大众报对改进批评报道进行了一些探索,倡导记者、通讯员写一些现场批评报道,开展积极的新闻批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所谓现场批评报道,以笔者之见,就是运用现场新闻的写法,对某些必须批评并适宜揭露的消极、丑恶现象给予揭露和批评,以明辨是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报道 新闻形式 正面宣传 现场新闻 南通大众 李瑞环同志 丑恶现象 农民读者 文中 被批评者
下载PDF
强化好稿意识 多当“事前诸葛亮”
3
作者 卑圣拓 《传媒观察》 1992年第3期18-19,共2页
这几年,本报推荐的一些稿件,参加全省报纸系统、全国和全省县(市)报系统好新闻评选,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同本报前几年的情况相比,有了明显的进步。回顾我们的工作,深感强化好稿意识的重要。一粒种子下田。
关键词 意见修改 背景材料 张芝山镇 副总编 农业科技 前几 研究程度 二军 系列评论 个人自荐
下载PDF
周末版应多一点活生生的“地方产品”
4
作者 徐存祥 《传媒观察》 1993年第11期27-28,共2页
打开各报的周末版,可以看到一个重要的特点,即大量扫描热点问题的报道。热点问题是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这类报道确能吸引读者。有的县市报周末版虽仿而效之,但是有些作品却是从大报、从外地报纸上转载的。殊不知,各地的热点问题不尽相同... 打开各报的周末版,可以看到一个重要的特点,即大量扫描热点问题的报道。热点问题是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这类报道确能吸引读者。有的县市报周末版虽仿而效之,但是有些作品却是从大报、从外地报纸上转载的。殊不知,各地的热点问题不尽相同;即使同一个问题,在各地的反映也有别。转载来的东西距离本地读者和生活甚远。这类东西一多就会把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丢掉,赢不了本地读者的心,从而失去市场。相反,如果县市报周末版发挥自己的优势,多搞一些“地方产品”,就能办出自己的特色,在报刊竞争中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来。注重开发“本地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末版 县市报 一个问题 编辑记者 舆论监督 代课教师 怨气冲天 事件真相 新闻工作者 人报
下载PDF
试谈批评报道的前瞻性——对农民负担过重问题展开批评的体会
5
作者 徐存祥 《新闻实践》 1993年第6期34-35,共2页
本报对农民负担过重问题的批评,是在去年11月就展开了,我们连续发表了一组言论(《上了“红头文件”的摊派都合理吗?》《打破一块挡箭牌》《且说九牛身上拔一毛》);一封村党支部书记的来信(《农民负担何日轻?》);一篇调查报告(《农民负... 本报对农民负担过重问题的批评,是在去年11月就展开了,我们连续发表了一组言论(《上了“红头文件”的摊派都合理吗?》《打破一块挡箭牌》《且说九牛身上拔一毛》);一封村党支部书记的来信(《农民负担何日轻?》);一篇调查报告(《农民负担知多少》)。这组批评报道不仅在时间上超前,而且针对实际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引入注意的观点,例如:正确估计农民富裕程度的观点,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也要量力而行的观点等等,尤其是批评用“红头文件”向农民搞摊派,更是切中时弊。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报道 农民负担过重 封村 党支部书记 切中时弊 农民日报 超前思维 社会效果 党性原则 减轻农民负担
下载PDF
创造最佳的采访气氛
6
作者 徐存祥 《传媒观察》 1994年第9期27-29,共3页
新闻记者在采访中应力求做到:在特定的环境里,创造最佳的采访气氛,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佳的采访效果。 所谓最佳采访气氛,就是同采访对象一见面就像老朋友似的倾心交谈,从而采访到真实、生动的材料。创造这种气氛,是一种艺术。记者要... 新闻记者在采访中应力求做到:在特定的环境里,创造最佳的采访气氛,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佳的采访效果。 所谓最佳采访气氛,就是同采访对象一见面就像老朋友似的倾心交谈,从而采访到真实、生动的材料。创造这种气氛,是一种艺术。记者要寻找同采访对象的接近点,激发采访对象的兴奋点,捕捉引起采访对象的共鸣点,发现采访对象言行中的闪光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访对象 新闻线索 倾心交谈 有偿新闻 毛头小伙 共同富裕 举正 朱锦 水利规划 党支部书记
下载PDF
几篇批评报道背后的新闻
7
作者 徐存祥 《传媒观察》 1995年第1期24-26,共3页
两年多来,我在报社同仁的指导帮助下,采写编发了20多篇批评稿件,其中取得较大反响的也有近十篇,有几篇还在省和全国性新闻单位发表。我体会到批评稿件写作及发表的甜酸苦辣。“常使胸中蕴朝气,牢记民间疾苦多”,我常用这句话来激励自己... 两年多来,我在报社同仁的指导帮助下,采写编发了20多篇批评稿件,其中取得较大反响的也有近十篇,有几篇还在省和全国性新闻单位发表。我体会到批评稿件写作及发表的甜酸苦辣。“常使胸中蕴朝气,牢记民间疾苦多”,我常用这句话来激励自己,以尽党报记者、编辑的职责,发挥报纸的舆论监督作用。下面写的是几篇批评报道背后的新闻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报道 舆论监督 新闻故事 党报 报社 职责 评论 油菜籽 维护农民利益 减轻农民负担
下载PDF
迎“难”而上 消“热”降温——搞好“难点”、“热点”问题报道的尝试
8
作者 瞿汉宾 《传媒观察》 1989年第1期35-37,共3页
“难点”、“热点”问题,过去报纸不敢碰它。特别象我们这样的县级小报,对它更有一种畏惧感。伯捅了它,影响安定团结的大局,影响基层干部、群众的情绪。但是,这些问题,基层干部回避不了。
关键词 基层干部 畏惧感 实在难 村党支书 排优解难 “双轨制” 南通大众 唐刘 县供电局 主章
下载PDF
拾到一个“一等奖”——谈谈《追踪“最低价”》的采写经过
9
作者 瞿汉宾 《传媒观察》 1992年第2期10-12,16,共4页
这是篇值得一读的好文章。本文作者是八十年代参加县报工作的新同志,在十多年的采访实践中,他对“熟”有深刻的理解:人熟地熟情况熟,这是办好报纸的有利条件,但不能满足于熟,熟可以写出好的作品,但熟也可能使许多有价值的新闻从我们身... 这是篇值得一读的好文章。本文作者是八十年代参加县报工作的新同志,在十多年的采访实践中,他对“熟”有深刻的理解:人熟地熟情况熟,这是办好报纸的有利条件,但不能满足于熟,熟可以写出好的作品,但熟也可能使许多有价值的新闻从我们身边溜掉。要求我们经常用新的眼光看待熟人熟事,从中找出差距来,找出闪光点来,找出“金子”来,进而通过深入采访、思考,写出有新闻价值的新闻来。这段体会,对我们县报的同志,对省、地(市)报的驻地记者及广大业余新闻写作爱好者都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价值 新闻写作 八十年代 采访实践 黑白电视机 公司门口 采访现场 金沙镇 沙镇镇 工商部门
下载PDF
“说到点子上”
10
作者 徐存祥 《中国记者》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38-39,共2页
去年11月,本报连续发表了一组言论《上了“红头文件”的摊派都合理吗?》、《打破一块挡箭牌》、《且说九牛身上拔一毛》;一封村党支部书记的来信《农民负担何日轻?》;一篇调查报告《农民负担知多少》。事隔一个多月。
关键词 封村 党支部书记 批评报道 减轻农民负担 中央领导 农村工作 基层干部 南通市委 南通大众 出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