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4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定位机械性小肠梗阻移行带 被引量:19
1
作者 崔磊 龚沈初 +3 位作者 黄胜 何伯圣 何玉泉 何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76-779,共4页
目的与CT轴位图像对比,评估64层螺旋CT MPR技术对机械性小肠梗阻(SBO)移行带的定位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52例机械性SBO患者的CT图像。首先由2名高年资影像科医师阅片确立移行带,作为评估的标准。然后由另2名影像医师(医师A... 目的与CT轴位图像对比,评估64层螺旋CT MPR技术对机械性小肠梗阻(SBO)移行带的定位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52例机械性SBO患者的CT图像。首先由2名高年资影像科医师阅片确立移行带,作为评估的标准。然后由另2名影像医师(医师A、B)分别独立阅读CT图像(首先阅读轴位图像,1个月后阅读MPR图像)确定梗阻移行带,并进行可靠性评分(1分:可靠性弱;2分:可靠性中等;3分:可靠性强),记录阅片评估时间。比较单独阅读轴位图像和MPR图像确定梗阻移行带的准确率、可靠性评分及阅片时间。结果医师A单独阅读轴位图像和MPR图像确定梗阻移行带的准确率分别为82.69%和96.15%(χ2=7.00,P=0.0082),医师B分别为78.85%和86.54%(χ2=4.00,P=0.0445)。医师A阅读轴位图像和MPR图像的可靠性评分分别为2.46±0.67和2.65±0.69(t=3.48,P=0.001),医师B分别为2.40±0.72和2.71±0.57(t=4.76,P<0.001)。医师A阅读轴位图像和MPR图像的时间分别为(298±47)s和(304±42)s(t=0.70,P=0.49),医师B分别为(210±39)s和(224±52)s(t=1.46,P=0.15)。结论较之CT轴位图像,MPR图像可提高机械性SBO移行带的定位准确率和可靠性,且阅片耗时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梗阻 移行带 多平面重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夹角的MR血管成像测量及其与体重指数的关系 被引量:4
2
作者 姜洪标 崔磊 +3 位作者 崔海燕 陈海涛 李小龙 肖静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41-744,共4页
目的通过MR血管成像(MRA)测量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夹角(AMA),并评估其与体重指数(BMI)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行腹部MRI检查的605例非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MAS)患者,按照性别及BMI各分成4个级别(Ⅰ级:BMI<18.5kg/m2;Ⅱ级:BMI18.5~24.9... 目的通过MR血管成像(MRA)测量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夹角(AMA),并评估其与体重指数(BMI)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行腹部MRI检查的605例非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MAS)患者,按照性别及BMI各分成4个级别(Ⅰ级:BMI<18.5kg/m2;Ⅱ级:BMI18.5~24.9kg/m2;Ⅲ级:BMI25~29.9kg/m2;Ⅳ级:BMI≥30kg/m2)。于三维对比增强MRA(3D-CE-MRA)序列最大密度投影(MIP)矢状面重组图像上测量AMA,分析不同性别患者AMA与BMI、BMI分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男女组AMA与BMI均呈显著正相关(r=0.51、0.54,P<0.01),AMA与BMI分级均呈中等相关(r=0.40、0.43,P<0.01)。随BMI增加,AMA增大。结论通过3D-CE-MRA测量的AMA和BMI显著相关,可以为MRA诊断SMAS提供参考值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肠系膜动脉综合征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主动脉 肠系膜上动脉 体重
下载PDF
X线下显示颅底卵圆孔的新方法及其临床价值 被引量:5
3
作者 何玉泉 何书 +3 位作者 沈云霞 张祥华 崔海燕 龚沈初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9年第5期608-611,共4页
目的:探究颅底卵圆孔显示新方法,为临床提供透视下准确穿刺卵圆孔的解剖影像学依据。方法:对37例(74侧)颅底骨标本,将卵圆孔涂钡(造影组)及不涂钡(平片组),在透视下观察卵圆孔与周围骨性结构的关系,寻找能显示卵圆孔的规律性;头颅湿标... 目的:探究颅底卵圆孔显示新方法,为临床提供透视下准确穿刺卵圆孔的解剖影像学依据。方法:对37例(74侧)颅底骨标本,将卵圆孔涂钡(造影组)及不涂钡(平片组),在透视下观察卵圆孔与周围骨性结构的关系,寻找能显示卵圆孔的规律性;头颅湿标本13例(26侧),进行靶点验证穿刺。结果:发现在头颅侧轴位片上,中颅凹骨骼在卵圆孔前后方各形成一条弧形线影,分别与卵圆孔前后缘相连(简称中颅凹弧形线),卵圆孔正好位于两弧线相交点。在平片组卵圆孔前后两线的相交点可清晰分辨。74侧例标本卵圆孔显示最佳时,球管所倾斜的角度分别在30~39°(34.50±2.06),总体均数的95%的可信区间为(34.02,34.98),左右两侧进行了配对t检验,得左右两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6>0.05);26侧例标本靶点验证,卵圆孔穿刺成功率100%。结论:利用"中颅凹弧形线"这一骨性标志,可在头颅侧轴位准确显示颅底卵圆孔。使用此定位方法可在透视下实时观察、准确穿刺卵圆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卵圆孔 穿刺 X线解剖 定位方法
下载PDF
兔VX-2肺种植肿瘤CT灌注成像定量检测可重复性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崔磊 龚沈初 +3 位作者 何书 尹剑兵 杨巨顺 杨红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54-860,共7页
目的前瞻性评估兔VX-2肺种植肿瘤CT灌注检查测量参数的可重复性。材料与方法10只肺种植肿瘤的新西兰大白兔行2次CT灌注检查(间隔24h),分别测量肿瘤体积、最大径、血容量、血流量、达峰时间、表面通透性(PS)、Patlak血容量(PBV)、Patlak... 目的前瞻性评估兔VX-2肺种植肿瘤CT灌注检查测量参数的可重复性。材料与方法10只肺种植肿瘤的新西兰大白兔行2次CT灌注检查(间隔24h),分别测量肿瘤体积、最大径、血容量、血流量、达峰时间、表面通透性(PS)、Patlak血容量(PBV)、PatlakR方程(PatRsq)及Patlak残差(PatRes)。使用Bland-Altman法分析2组CT测量数据的可重复性。结果 2次CT检查所有的CT灌注参数均显示较好的一致性,组内相关系数(ICC)均>0.6,个体间变异系数(WCV)10.8%~30.2%。其中,PS和PBV的WCV分别为10.8%和12.3%,与CT形态学指标体积及最大径相仿(8.5%和10.0%)。结论通过动物实验验证了肺种植肿瘤CT灌注的可重复性,初步确定了CT灌注参数变化的参考值范围,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实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可重复性 结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