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新生"肺结核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处方"教育效果分析
1
作者 孙红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1期25-28,共4页
分析"肺结核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处方",对大学新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某学院907名大学新生,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析干预前后的效果。结果 干预后,学生的知识总知晓情况,都得到了显著提高,有差异性(P<0.05)。结论 对大学新生,进... 分析"肺结核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处方",对大学新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某学院907名大学新生,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析干预前后的效果。结果 干预后,学生的知识总知晓情况,都得到了显著提高,有差异性(P<0.05)。结论 对大学新生,进行"肺结核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处方"干预,能够在提高教育效果的同时,加强对相关知识的了解,提高知识知晓能力,从而加强对此疾病的有效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新生 肺结核防治 健康教育
下载PDF
铁皮石斛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2
作者 范传颍 季艳琴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第22期40-41,共2页
铁皮石斛是一种名贵的中药。铁皮石斛的有效成分包括多糖、联苄类化合物、菲类化合物、生物碱、黄酮类物质、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铁皮石斛具有抗肿瘤、降血糖、调节免疫功能、抗氧化及抗疲劳等多种药理作用。现对铁皮石斛化学成分及药... 铁皮石斛是一种名贵的中药。铁皮石斛的有效成分包括多糖、联苄类化合物、菲类化合物、生物碱、黄酮类物质、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铁皮石斛具有抗肿瘤、降血糖、调节免疫功能、抗氧化及抗疲劳等多种药理作用。现对铁皮石斛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状况做一综述,为临床上使用铁皮石斛治疗各种疾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2
3
作者 邢春苗 秦丽丽 《基层医学论坛》 2020年第11期1481-1483,共3页
目的对比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效果。方法将11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在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代谢等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应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对照组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6个月,比较2组治疗效... 目的对比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效果。方法将11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在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代谢等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应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对照组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6个月,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2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NIHSS评分、血脂水平、炎性因子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除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外,观察组其余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抗炎、降脂、缩小颈动脉斑块的作用较阿托伐他汀强,能更好地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瑞舒伐他汀 阿托伐他汀 疗效对比
下载PDF
原发性睾丸淋巴瘤临床特征及预后评分系统的建立
4
作者 张思雅 卢金凤 +3 位作者 郭丹 洪乐旻 黄红铭 王信峰 《交通医学》 2023年第5期470-473,共4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睾丸淋巴瘤(primary testicular lymphoma,PTL)的临床特征,探讨影响预后的可能因素,建立新的预后评分系统。方法:收集89例PTL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及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 目的:分析原发性睾丸淋巴瘤(primary testicular lymphoma,PTL)的临床特征,探讨影响预后的可能因素,建立新的预后评分系统。方法:收集89例PTL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及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可能因素,并建立预后评分系统。结果:89例患者中以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为主(94.38%)。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IPI评分、结外器官受累、CD5表达与PTL患者总生存期(OS)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IPI 3~5分、CD5(+)表达是影响PTL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根据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建立预后评分系统,PTL风险总分=0.137×年龄评分+0.439×CD5评分+0.305×IPI评分,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高危组(风险总分>1.5分)患者OS最短,中危组(风险总分1~1.5分)次之,低危组(风险总分<1分)最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5年OS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722。结论:年龄、CD5表达水平、IPI积分是影响PTL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新建立的预后评分系统对评估患者预后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睾丸淋巴瘤 临床特征 预后评分系统
下载PDF
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心理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孙红菊 李晔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年第12期108-112,共5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其肢体功能及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8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n=34)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n=34)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早...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其肢体功能及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8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n=34)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n=34)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于护理前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估患者的肢体功能,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的焦虑及抑郁心理状况,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估的患者生活质量,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干预后上肢、下肢FMA评分分别为(38.60±7.36)分、(26.73±4.14)分,均高于对照组,SAS评分(32.80±4.30)分、SDS评分(29.74±4.04)分均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8.82%低于对照组的38.24%,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分别为(86.43±5.52)分、(80.27±5.43)分、(84.23±5.31)分、(85.59±5.03)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及负性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且可提高其生活质量,有利于其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 肢体功能 心理状态 并发症
下载PDF
儿童桡骨干骺端骨折复位前后骨骺位移率变化与腕关节功能恢复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杜惠群 邢春苗 +4 位作者 田永申 刘康 徐佳俊 蔡盐东 龚炎培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探究骨骺位移率与儿童桡骨骨骺端骨折复位后腕关节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1月至2020年1行保守治疗的符合桡骨远端Salter-HarrisⅠ、Ⅱ型骨折的患儿共23例,在复位前、复位后即刻、末次随访时使用PACS图文分析系统测... 目的探究骨骺位移率与儿童桡骨骨骺端骨折复位后腕关节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1月至2020年1行保守治疗的符合桡骨远端Salter-HarrisⅠ、Ⅱ型骨折的患儿共23例,在复位前、复位后即刻、末次随访时使用PACS图文分析系统测量患腕的正位骨骺位移率、侧位骨骺位移率、尺骨变异、桡骨高度、掌倾角、尺偏角,末次随访时进行腕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本组23例患儿均获得随访,时间为7~12个月,平均9.9个月。末次随访摄X线片示骨折均临床愈合。影像学资料结果表明尺骨变异在复位前、复位后无差异(P=0.34);其余患腕各测量指标复位后结果均优于复位前、末次随访优于复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采用改良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评价患腕关节功能:优20例,良3例。复位后腕关节功能为优的患者正位骨骺位移率<4.9%、侧位骨骺位移率<9.5%、尺骨变异<2.6 mm,桡骨高度>7.0 mm、掌倾角>7.70,尺偏角>15.1°。末次随访改良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与复位后正位骨骺位移率、侧位骨骺位移率桡骨高度以及掌倾角具有相关性,并且相关性从侧位骨骺位移率、掌倾角、桡骨高度、正位骨骺位移率依次递减。结论骨骺位移率可以量化残留位移的程度,用于评价儿童骨骺骨折的复位效果,复位后残留的骨骺位移率与腕关节功能具有相关性,可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依据,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儿童 骨骺 影像学指标 功能评价
原文传递
大鼠慢性肩袖撕裂止点退变的形态学研究与模型探究
7
作者 何鑫 邢春苗 孙玉成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67-270,共4页
目的探究肩袖撕裂后止点退变的病理形态学特征,同时根据形态学特征,探讨设计大鼠慢性肩袖撕裂模型成熟的最佳时间点.方法将12只大鼠随机分为2周撕裂组、4周撕裂组、6周撕裂组,每组4只.建立大鼠冈上肌肌腱止点断裂模型,在术后2、4及6周... 目的探究肩袖撕裂后止点退变的病理形态学特征,同时根据形态学特征,探讨设计大鼠慢性肩袖撕裂模型成熟的最佳时间点.方法将12只大鼠随机分为2周撕裂组、4周撕裂组、6周撕裂组,每组4只.建立大鼠冈上肌肌腱止点断裂模型,在术后2、4及6周分别取4只大鼠处死后对冈上肌肌腱止点行病理学切片HE染色观察,通过改良Bonar评分来评估肩袖止点退变的程度,从而决定制造大鼠慢性肩袖撕裂模型的最佳时间点.结果术后12只大鼠全部存活,取材时未发现样本感染.2周组取材时,我们发现切断肌腱与止点之间无任何连接;4周组可发现切断的肌腱与止点之间间隙明显,仅部分薄层纤维组织连接;6周组发现切断的肌腱与止点之间无明显间隙,厚实的纤维组织连接于切断的肌腱与止点之间.改良Bonar评分2周组为3.8±0.8、4周组5.9±1.1、6周组3.4±0.9.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4周组得分明显高于2周和6周组(P<0.05).结论从肩袖止点退变的角度,止点切断后4周是最佳的大鼠慢性肩袖撕裂模型的建立时间.肩袖止点的退变表现为纤维软骨细胞层中潮线消失,纤维软骨细胞层变薄,纤维软骨细胞核变大而浅染,胶原纤维及软骨细胞排列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动物实验 肩袖撕裂 形态学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