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庭康复训练联合眩晕宁治疗难治性头晕20例效果观察
1
作者 王旭东 姜楠 +1 位作者 高志伟 郭爱松 《交通医学》 2023年第1期71-72,75,共3页
目的:观察前庭康复训练联合眩晕宁治疗难治性头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难治性头晕患者20例,予以前庭康复训练联合眩晕宁治疗。前庭康复训练包括凝视稳定性练习、平衡和步态练习,每天30分钟;眩晕宁片口服,1.14 g/次,3次/天,治疗4周。应用头... 目的:观察前庭康复训练联合眩晕宁治疗难治性头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难治性头晕患者20例,予以前庭康复训练联合眩晕宁治疗。前庭康复训练包括凝视稳定性练习、平衡和步态练习,每天30分钟;眩晕宁片口服,1.14 g/次,3次/天,治疗4周。应用头晕视觉模拟评分(VAS)、头晕障碍量表(DHI)、活动平衡信心量表(ABC)、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改良Barthel指数(MBI)、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于治疗前后对患者头晕程度、平衡能力、步行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心理状态等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患者VAS评分3(0.50,4)分、DHI评分20(11.50,35.50)分、TUGT评分9.41(8.44,11.38)分、HADS评分3(1,9)分,分别较治疗前8(7,9.75)分、68(60.50,73.50)分、10.59(9.63,13.38)分、10.50(7.25,14.75)分下降,治疗后患者ABC评分79.78±11.87分、MBI评分89(86,97.25)分,分别较治疗前59.31±14.33分、74(74,78)分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庭康复联合眩晕宁治疗可以有效改善难治性头晕患者的头晕程度、提高平衡能力、改善生活质量、调节心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头晕 前庭康复 眩晕宁
下载PDF
复元活血汤加减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效果观察
2
作者 朱鹏鹏 张琪 郭爱松 《交通医学》 2024年第3期259-260,264,共3页
目的:观察复元活血汤加减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CSM患者23例予以复元活血汤加减治疗,每日1剂,早晚分2次服,10日为1疗程,共3个疗程。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颈脊髓损伤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 目的:观察复元活血汤加减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CSM患者23例予以复元活血汤加减治疗,每日1剂,早晚分2次服,10日为1疗程,共3个疗程。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颈脊髓损伤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进行疗效评价,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23例患者均完成治疗,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临床治愈7例,好转15例,未愈1例,总有效率95.7%。治疗后VAS评分(2.70±1.45)分、NDI评分(15.90±10.17)分,分别低于治疗前(5.65±1.27)分和(28.40±7.83)分,治疗后JOA评分(13.40±1.03)分,高于治疗前的(8.10±1.3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元活血汤加减治疗能有效改善CSM患者颈椎疼痛、颈脊髓功能和颈椎功能,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复元活血汤 颈椎疼痛 颈脊髓功能 颈椎功能
下载PDF
以COPM为任务导向的康复方案对偏瘫患者自理能力的影响
3
作者 顾琦 顾琦 +2 位作者 张芳芳 田湉 曹新平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年第4期358-360,共3页
目的:观察以加拿大作业表现量表(the Canadian occupational performance measure,COPM)为任务导向的康复方案对偏瘫患者自理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招募脑卒中后偏瘫患者60例,按随机区组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患者均接受为... 目的:观察以加拿大作业表现量表(the Canadian occupational performance measure,COPM)为任务导向的康复方案对偏瘫患者自理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招募脑卒中后偏瘫患者60例,按随机区组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患者均接受为期3个月的卒中常规临床诊疗和康复治疗,观察组辅以COPM为任务导向性的常规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改良巴氏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COPM和生活质量(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aire abbreviated version,WHOQOL-BREF)进行评估。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表现及满意度得分、MBI和WHOQOL-BREF得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的各项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以COPM为任务导向的康复方案能明显提高偏瘫患者的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 作业治疗 加拿大作业表现量表 任务导向 自理能力
下载PDF
鞘内置管技术在大鼠胸髓损伤模型中的改进及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向哲 谢财忠 +4 位作者 王娜 宋新建 吴勤峰 方露 王彤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02-1207,共6页
目的 :探索一种适用于T10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大鼠模型的鞘内置管法,为SCI模型提供更佳的蛛网膜下腔给药方案。方法:选择6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L3~4置管组(T组)和L6~S1置管组(C组)。对比两组置管和SCI后致残... 目的 :探索一种适用于T10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大鼠模型的鞘内置管法,为SCI模型提供更佳的蛛网膜下腔给药方案。方法:选择6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L3~4置管组(T组)和L6~S1置管组(C组)。对比两组置管和SCI后致残率、死亡率、咬管率、利多卡因试验、体重变化和蓝墨水定位试验情况,并在SCI后1周行Alzet渗透压泵植入术,观察长期置管和渗透压泵植入对大鼠死亡率、体重和脊髓形态的影响。结果:置管及SCI后7 d,两组咬管率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总淘汰率具有显著差异(P〈0.01);置管及SCI后两组大鼠体重均出现下降,置管后第35天T组大鼠体重高于C组(P〈0.05);蓝墨水定位试验显示,两组导管均通畅且位置未出现明显偏移;Alzet渗透压泵植入4周,组织相容性良好;HE染色显示,两组腰髓后角均受到轻度压迫。结论:经L3~4置管法致残率和咬管率低,且更易操作,是一种较为理想的SCI模型鞘内置管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脊髓损伤 鞘内置管 蛛网膜下腔
下载PDF
经颅交流电刺激调控帕金森病神经振荡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廖小雨 龚艳 郭爱松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60-664,共5页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一种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发生和进展与异常的神经振荡紧密相关,这些异常振荡已作为评价PD的生物标志物之一。积极探索神经振荡与PD的相互联系,并有针对性地精准调控PD患者异常的神经...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一种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发生和进展与异常的神经振荡紧密相关,这些异常振荡已作为评价PD的生物标志物之一。积极探索神经振荡与PD的相互联系,并有针对性地精准调控PD患者异常的神经振荡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为寻找治疗PD提供了新方向。经颅交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alternating current stimulation,tACS)作为一种新兴的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通过施加双相和正弦电流来影响大脑的神经元活动,显示出调控PD异常神经振荡的潜力。现对PD中常见的神经振荡、tACS调控PD神经振荡的工作机制以及tACS在PD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探讨该领域的现存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旨在为PD的治疗和临床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生物标志物 经颅交流电刺激 神经调控 神经振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