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电图变化与心肌肌钙蛋白Ⅰ水平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孙萍 薛锋 秦月华 《中国医药》 2018年第5期671-673,共3页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电图变化与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水平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56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立即抽血检测cTnⅠ水平并迅速完成18导联心...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电图变化与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水平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56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立即抽血检测cTnⅠ水平并迅速完成18导联心电图检查,依据血液检测结果分为cTnⅠ阳性组(≥0.16 mg/L)和阴性组(<0.16 mg/L),依据心电图特征分为ST段升高组、ST段压低组、单纯T波倒置组和心电图正常组。记录患者30 d内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情况。分析cTnⅠ水平与心电图异常的相关性,以及二者与MACE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cTnⅠ阳性患者61例,心电图异常患者123例,共发生MACE 28例。cTnⅠ阳性组的心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cTnⅠ阴性组[95.1%(58/61)比68.4%(65/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007,P<0.001)。cTnⅠ阳性组的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cTnⅠ阴性组[19.7%(14/61)比4.2%(4/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781,P<0.001)。ST段抬高组、ST段压低组、单纯T波倒置组及心电图正常组的MACE发生率分别为34.8%(8/23)、13.8%(4/29)、71.0%(5/71)、3.0%(1/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TnⅠ阳性(比值比=19.717,P<0.001,95%置信区间:5.668~68.589)以及心电图异常(比值比=0.036,P=0.002,95%置信区间:0.004~0.302)是不稳定性心绞痛近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cTnⅠ水平与心电图异常有相关性,二者均是不稳定性心绞痛近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心电描记术 肌钙蛋白Ⅰ
下载PDF
肥厚型心肌病49例的心电图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王鹏 秦月华 +1 位作者 孙静 司俊沂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年第5期402-404,共3页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患者心电图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经临床和心脏彩超确诊为HCM的患者49例,对其常规12导联心电图,进行对照性研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9例HCM患者中心电图异常发...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患者心电图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经临床和心脏彩超确诊为HCM的患者49例,对其常规12导联心电图,进行对照性研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9例HCM患者中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为91.8%,ST-T改变40例(81.6%),Ⅳ型ST-T改变多见于前侧壁导联(V1~V3)、高侧壁导联(Ⅰ~aVL),具有特殊性(P〈0.05).其他3型患者异常ST-T改变发生率及部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左心室肥厚(Rv5+SV1〉4.0 mV)诊断标准的12例(24.5%),符合RV4〉RV5〉RV6(或RV3〉RV4〉RV5)者14例(28.6%).室间隔肥厚型HCM患者中梗阻型和非梗阻型各项心电图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M患者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电图异常,其敏感性高,但特异性低,除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外,其他各型心电图改变没有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超声心动图 心电图分析
下载PDF
心电图检查对118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3
作者 孙静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5期32-35,共4页
目的分析心电图检查对118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共118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记录各个导联ST段的压低幅度、导联数和a VR导联抬高幅度。结果(1)LM病变患者广泛ST段压低伴a V... 目的分析心电图检查对118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共118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记录各个导联ST段的压低幅度、导联数和a VR导联抬高幅度。结果(1)LM病变患者广泛ST段压低伴a VR导联ST段抬高,抬高幅度至少为1 mm,平均抬高幅度为0.10~0.15 m V;(2)3VD患者ST段压低多见于V4~V6导联,其次为I、II、a VF导联。ST段压低的最大幅度为(2.09±1.09)mm,总压低幅度为(7.09±5.79)mm,压低导联数为5.01±2.29;(3)LAD病患心电图表现为V3~V6导联ST段压低,伴随I、II、a VF导联压低。可见V2~V3导联双向T波或者对称T波倒置,其他导联则较少出现这种情况;(4)与造影金标准狭窄部位对照,左主干、三支病变,前降支病变组诊断不同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的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 ST段广泛、严重压低预示着三支血管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检查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预后
下载PDF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112例心电图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周欣 叶忠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年第2期138-139,共2页
目的:探讨单纯肺心病及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心电图诊断要点。方法:对单纯肺心病组(A组,81例)和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组(B组,31例)住院患者进行12导联心电图分析,比较两组肺型P波、V1导联P波终末电势(Pt-fv1)、电轴偏移情况、心律失常及S... 目的:探讨单纯肺心病及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心电图诊断要点。方法:对单纯肺心病组(A组,81例)和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组(B组,31例)住院患者进行12导联心电图分析,比较两组肺型P波、V1导联P波终末电势(Pt-fv1)、电轴偏移情况、心律失常及ST-T改变的检出率,并分析后两者与生化检查异常的关系。结果:肺心病患者肺型P波检出率为52.68%,B组Ptfv1检出率显著高于A组,A组电轴以右偏占大多数,B组电轴以左偏为主。两组心律失常和ST-T改变检出率均在60%左右,心律失常以冲动形成异常占多数,房性心律失常多见。有呼吸性酸中毒或代谢性碱中毒者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显著高于生化检查正常者;呼吸性酸中毒者ST-T改变检出率亦显著高于生化检查正常者。结论:应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心电图的动态变化及有无合并症的情况综合分析,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心电图描记术
下载PDF
电张调整性T波76例的心电图分析及其临床应用
5
作者 秦月华 孙静 +4 位作者 司俊沂 张澄 包玮 薛锋 陈慧乔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年第2期154-155,共2页
目的 :探讨电张调整性T波改变的心电图特征。方法 :将电张调整性T波改变患者76例分为3组: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器安装组、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组、预激综合征组,探讨其T波出现的规律、振幅改变、持续时间及应用。结果:不同原因引起的电张调整... 目的 :探讨电张调整性T波改变的心电图特征。方法 :将电张调整性T波改变患者76例分为3组: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器安装组、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组、预激综合征组,探讨其T波出现的规律、振幅改变、持续时间及应用。结果:不同原因引起的电张调整性T波改变特点各有差异,但多与心室异常除极时QRS波主波方向保持一致,且不伴有ST段的改变。结论: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电张调整性T波改变临床上都必须引起重视,减少误、漏诊,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张调整性T波改变 右心室心尖部起搏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预激综合征
下载PDF
肾功能不全高钾血症患者56例血液透析前后心电图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孙萍 薛锋 秦月华 《江苏医药》 CAS 2016年第24期2723-2724,共2页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对肾功能不全高钾血症患者心电图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肾功能不全合并高钾血症行血液透析患者56例,回顾性分析患者血液透析前后血清K+浓度变化以及心电图变化特点。结果 56例中,透析前有高钾血症临床症状22例(39.29%),...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对肾功能不全高钾血症患者心电图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肾功能不全合并高钾血症行血液透析患者56例,回顾性分析患者血液透析前后血清K+浓度变化以及心电图变化特点。结果 56例中,透析前有高钾血症临床症状22例(39.29%),心电图异常46例(82.14%),心电图主要表现为T波时限缩短、振幅增大,P波时限、PR间期以及QRS时限延长;患者均出现T波高尖;中、重度高钾血症患者出现房内、室内及房室传导阻滞。透析后,患者心电图恢复正常。结论肾功能不全高钾患者多出现心电图异常,主要表现为T波高耸,房内阻滞,房室阻滞以及室内阻滞;血液透析后血钾及心电图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功能不全 高钾 透析 心电图
原文传递
JTp间期及TpTe间期对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8
7
作者 潘海燕 顾勇 +1 位作者 朱健华 王无锡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6年第3期232-235,共4页
目的研究体表心电图J-T波峰间期(JTp间期)及T波顶峰后宽度(TpTe间期)对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是否有预测价值。方法在289例入选心脏病病例中,将有频发室性早搏(VPB≥30次/小时)、室性心动过速(VT)和心室颤动(VF)者131例,分设为VPB组(n=69)... 目的研究体表心电图J-T波峰间期(JTp间期)及T波顶峰后宽度(TpTe间期)对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是否有预测价值。方法在289例入选心脏病病例中,将有频发室性早搏(VPB≥30次/小时)、室性心动过速(VT)和心室颤动(VF)者131例,分设为VPB组(n=69)和VT+VF组(n=62)。并在其余158例入选病例中选择未发现明显室性心律失常者(VPB<5次/小时)60例设为疾病对照组。另设正常对照组(n=60)。对各组JTp、校正的JTp(JTpc)、TpTe及校正的TpTe(TpTec)间期进行组间比较。将JTp及JTpc间期按级差10ms分段,TpTe及TpTec间期按级差5ms分段,分别统计全部入选病例分布在各时段的病例数,计算各时段中频发VPB及VT+VF的发生率,再分别以这4项指标中各时段的上限值为变量,对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与各时段上限值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①VPB组及VT+VF组的JTp和JTpc间期虽均大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与疾病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VPB组及VT+VF组的TpTe和TpTec间期不仅显著大于正常对照组(P<0.01),也显著大于疾病对照组(P<0.05)。②VPB及VT+VF的发生率与JTp和JTpc间期无明显相关性,而与TpTe和TpTec间期呈显著正相关(VPB:r=0.6649,r=0.6658,P<0.05;VT+VF:r=0.6977,r=0.6886,P<0.05)。结论JTp和JTpc间期对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无预测价值,而TpTe和TpTec间期可作为预测室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电图同步记录 JTp间期 TpTe间期 心律失常 室性
下载PDF
碎裂QRS波对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及预后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5
8
作者 秦月华 孙萍 +1 位作者 孙静 司俊沂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年第6期605-607,共3页
目的:探讨碎裂QRS(fragmented QRS,f QRS)波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诊断及预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日本光电心电图记录机采集患者心脏生物电图像,回顾性研究180例冠心病患者,其中确诊为AMI 80例,其余10... 目的:探讨碎裂QRS(fragmented QRS,f QRS)波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诊断及预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日本光电心电图记录机采集患者心脏生物电图像,回顾性研究180例冠心病患者,其中确诊为AMI 80例,其余100例为非AMI患者。结果:f QRS波及病理性Q波在AMI诊断过程中,病理性Q波的灵敏度(26.25%)较单纯f QRS波(22.50%)高,但单纯f QRS波的特异度(96.00%)、阳性预测值(81.81%)及阴性预测值(60.75)较病理性Q波(分别为88.00%、63.63%、59.86%)诊断率高。f QRS波合并病理性Q波是3组数据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中最高的。心肌梗死后出现f QRS波患者较未出现f QRS波的患者在临床上发生心脏事件的机会更大(P<0.05)。结论:f QRS波对AMI高危患者早期可以起到很好的预警指标,AMI后新出现f QRS波也是发生心律失常、心衰、心原性休克、猝死等严重心血管事件的病理生理基础,故临床上应当给予充分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碎裂QRS波 病理性Q波 BRUGADA综合征 室壁瘤
下载PDF
QT离散度对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预测价值的再探讨 被引量:4
9
作者 潘海燕 顾勇 +1 位作者 朱健华 王无锡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5年第3期185-187,共3页
研究体表心电图QT离散度(QTd)对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是否有预测价值。将204例入选心脏病例的QTd按级差5ms分段,计算各时段病例中频发室性早搏(VPB≥30次/小时)以及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颤动(VF)的发生率。以各时段QTd的上限值为变量,对... 研究体表心电图QT离散度(QTd)对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是否有预测价值。将204例入选心脏病例的QTd按级差5ms分段,计算各时段病例中频发室性早搏(VPB≥30次/小时)以及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颤动(VF)的发生率。以各时段QTd的上限值为变量,对各时段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与QTd上限值进行相关性研究。将上述室性心律失常者分设为VPB组(n=52)和VT+VF组(n=46)。在其余入选病例中选择未发现明显室性心律失常者(VPB<5次/小时)50例设为疾病对照组。另设正常对照组(n=50)。对各组QTd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各时段VPB及VT+VF的发生率与QTd上限值无明显相关性(r1=0.2091,r2=0.1684,P>0.05)。VPB组及VT+VF组的QTd虽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与疾病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QTd对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似乎无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电图同步记录 QT离散度 心律失常 室性
下载PDF
ST段改变判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血管的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静 秦月华 +2 位作者 张澄 包玮 薛锋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年第4期321-322,共2页
目的:对ST段改变判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血管的临床意义进行评价分析,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0年1月—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73例,对其心电图Ⅰ、Ⅱ、Ⅲ、aVL、aVR、V5、V6导联S... 目的:对ST段改变判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血管的临床意义进行评价分析,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0年1月—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73例,对其心电图Ⅰ、Ⅱ、Ⅲ、aVL、aVR、V5、V6导联ST段偏移情况进行分析,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展开对比。结果:本次研究中经心电图ST段偏移判断梗死相关血管为右冠状动脉者59例,为回旋支者14例。结论:经常规12导联心电图ST段偏移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血管进行判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12导联心电图 ST段偏移 梗死相关血管
下载PDF
宽QRS心动过速的鉴别
11
作者 王无锡 秦月华 +1 位作者 吴惠芳 杨琳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08年第5期363-364,共2页
关键词 宽QRS心动过速 丙氨酸氨基酸转移酶 R-谷氨酰转移酶 鉴别 实验室检查 碱性磷酸酶 巨细胞病毒 烦躁不安
下载PDF
泛素连接酶Cullin3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12
作者 何志贤 李晶 +2 位作者 王沁凡 程乾 倪苏婕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1868-1878,共11页
目的探讨泛素化连接酶E3蛋白(Cullin3,CUL3)对三阴性乳腺癌(TNB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获取TNBC组织中CUL3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数据,评估CUL3在TNBC患者肿瘤组织(n=160)中和正常乳腺组织(NC... 目的探讨泛素化连接酶E3蛋白(Cullin3,CUL3)对三阴性乳腺癌(TNB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获取TNBC组织中CUL3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数据,评估CUL3在TNBC患者肿瘤组织(n=160)中和正常乳腺组织(NC)(n=572)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通过CCK8细胞增殖实验、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过表达CUL3对TNBC细胞体外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通过免疫共沉淀(IP)联合质谱分析筛选出可能与CUL3相互作用的蛋白质,确定CUL3调控的底物蛋白为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STP1);通过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过表达GSTP1对TNBC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探索过表达CUL3是否可以逆转GSTP1对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通过Western印迹和IP检测CUL3对GSTP1蛋白泛素化修饰的影响,验证CUL3调控GSTP1表达影响TNBC迁移和侵袭的分子机制。结果CUL3在TNBC中表达量显著增高(P<0.0001),CUL3高表达与TNBC患者预后不良相关,高表达CUL3的TNBC患者总生存期(OS)、无病生存期(RFS)均更短(OS,P=0.018;RFS,P=0.008);过表达CUL3可显著增加TNBC细胞增殖(231细胞组F=11.97,P=0.002;468细胞组F=51.92,P<0.001)、迁移[231细胞系和468细胞系过表达组穿膜细胞数分别为(74.7±4.0)、(128.0±6.1)个,而空白对照(NC)组分别为(21.0±2.7)、(70.0±6.6)个,231和468细胞组t分别为-19.24和-11.23,P均<0.001]和侵袭能力(231细胞系和468细胞系过表达组48 h细胞增殖率分别为56.6%±4.4%、51.6%±3.7%,而NC组分别为40.5%±2.9%、32.9%±4.8%,231细胞组t=-5.26,P=0.0063;468细胞组t=-5.38,P=0.0058);GSTP1在TNBC表达中降低,上调GSTP1可抑制TNBC细胞迁移[231细胞系和468细胞系过表达组穿膜细胞数分别为(16.3±6.5)、(33.0±6.2)个,而NC组分别为(34.3±2.5)、(77.3±5.0)个,231细胞组t=5.44,P=0.006;468细胞组t=7.20,P=0.002]和侵袭(231细胞系和468细胞系过表达组48 h细胞增殖率分别为49.6%±1.7%、36.2%±1.4%,而NC组分别为59.4%±4.7%、53.0%±1.7%,231细胞组t=3.42,P=0.027;468细胞组t=13.18,P<0.001),而上调CUL3可逆转GSTP1对细胞迁移[231细胞系和468细胞系过表达组穿膜细胞数分别为(37.0±1.0)、(67.0±5.3)个,231细胞组t=-3.97,P=0.017;468细胞组t=-6.12,P=0.004]、侵袭(231细胞系和468细胞系过表达组48 h细胞增殖率分别为71.9%±3.6%、59.4%±2.1%,231和468细胞组t值分别为-9.61和-16.01,P均<0.001)的抑制作用;CUL3通过增加GSTP1泛素化修饰,促进泛素-蛋白酶体系统降解GSTP1蛋白,从而降低GSTP1蛋白的稳定性。结论过表达CUL3通过促进GSTP1泛素化降解诱导细胞迁移和侵袭,从而促进TNBC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Cullin蛋白质类 谷胱甘肽S-转移酶P1 泛素化
原文传递
冠心病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利华 王无锡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949-950,共2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伴室性早搏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分析比较60例冠心病患者(A组)与60例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B组)的HRT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结果A组HRT较B组明显减弱或消失;与B组比较,A组TO、TS及TO+TS异常率增... 目的探讨冠心病伴室性早搏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分析比较60例冠心病患者(A组)与60例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B组)的HRT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结果A组HRT较B组明显减弱或消失;与B组比较,A组TO、TS及TO+TS异常率增高(P<0.01),TS与左心室射血分数有高度相关性(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压力反射间接调节作用明显减弱,HRT可用于冠心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和危险分层,作为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窦性心率震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