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省如皋市高血压的控制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李蓓蓓 冒群 +3 位作者 黄智勇 张洁 尤婧 王文君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1年第6期43-46,共4页
目的分析江苏省如皋市高血压的知晓、治疗、控制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高血压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多阶段随机抽样调查方法,分析江苏省如皋市18岁及以上的常住居民不同人口学特征人群高血压知晓、治疗、控制情况。结果1... 目的分析江苏省如皋市高血压的知晓、治疗、控制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高血压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多阶段随机抽样调查方法,分析江苏省如皋市18岁及以上的常住居民不同人口学特征人群高血压知晓、治疗、控制情况。结果14037例调查对象中,高血压患者4957人,患病率为35.31%。高血压知晓率为59.51%(2950/4957);治疗率为55.82%(2767/4957),控制率37.62%(1047/2767);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劳动强度、每月人均收入(元)、体育锻炼状况、高血压家族史高血压患者知晓率、治疗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职业采取血压控制措施患者、BMI≥24 kg/m^(2)、合并糖尿病、血脂异常、冠心病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5岁、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上、参加体育锻炼的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控制达标率较高,而合并超重/肥胖、糖尿病、血脂异常的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控制达标率较低,血压较难以控制。结论如皋市居民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应加强对肥胖、吸烟、饮酒、合并糖尿病/血脂异常者人群的重点教育,以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知晓率 治疗率 控制率
下载PDF
南通某师范学校新生结核潜伏感染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2
作者 李慧 凌炜焱 张偲 《交通医学》 2024年第4期434-436,440,共4页
目的:了解南通某师范学校新生结核潜伏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情况,分析影响藏族学生发生LTBI的危险因素,为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23年南通某师范学校新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试验(pur... 目的:了解南通某师范学校新生结核潜伏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情况,分析影响藏族学生发生LTBI的危险因素,为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23年南通某师范学校新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试验(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PPD)或γ干扰素释放试验(interferon-gamma release assay,IGRA)、X线胸片/胸部CT筛查LTBI。根据LTBI筛查结果,将藏族学生设为对照组和LTBI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藏族学生发生LTBI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筛查新生1663例,筛查率为100.00%。检出LTBI阳性142例,总检出率为8.54%,其中汉族97例,藏族43例,其他民族2例,无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藏族学生中LTBI阳性检出率为15.25%,明显高于汉族学生的7.13%(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藏族学生对照组与LTBI组BMI、是否吸烟、母亲文化程度、初中时是否寄宿、是否有结核病密切接触史、接种卡介苗、结核病核心知识知晓、既往是否有结核病史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结核病密切接触史(OR=12.896,95%CI:1.822~91.276)是藏族新生发生LTBI的危险因素,知晓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OR=0.089,95%CI:0.023~0.340)及母亲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OR=0.029,95%CI:0.006~0.144)是藏族新生LTBI的保护因素。结论:南通某师范学校藏族新生LTBI发生率较高,发生LTBI的风险与结核病密切接触、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知晓情况和母亲文化程度有关,应加强对南通地区藏族学生及家长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学校新生 结核潜伏感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绩效挂钩助推医院质量持续改进 被引量:1
3
作者 朱小平 吴晓榕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21年第6期737-738,756,共3页
目的: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强化原理,持续改善医院质量安全。方法:通过构建挂钩体系,设计挂钩办法,加强宣讲辅导与结果反馈。结果:员工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工作创造性有效激发,医疗服务效率显著提升,技术能力逐步增强,医务人员收入明显... 目的: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强化原理,持续改善医院质量安全。方法:通过构建挂钩体系,设计挂钩办法,加强宣讲辅导与结果反馈。结果:员工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工作创造性有效激发,医疗服务效率显著提升,技术能力逐步增强,医务人员收入明显增加,医院质量指标持续优化。结论:绩效考核挂钩办法能有效促进医院质量持续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绩效考核 挂钩办法 医院 质量安全
下载PDF
县级公立综合医院融合党建的实践与体会
4
作者 朱小平 王晓梅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21年第9期1248-1250,共3页
新形势下,加强公立医院党建和业务高度融合对医院建设具有战略意义,作者主要从优化组织建设、探索党建与日常工作的结合点、多举措推进医院融合党建项目以阐述医院不断将党建渗入到医院中心工作的做法,旨在通过推进“融合党建”实现党... 新形势下,加强公立医院党建和业务高度融合对医院建设具有战略意义,作者主要从优化组织建设、探索党建与日常工作的结合点、多举措推进医院融合党建项目以阐述医院不断将党建渗入到医院中心工作的做法,旨在通过推进“融合党建”实现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的相互促进,不断加强医院内涵建设,彰显公立医院的公益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建设 党建工作 中心工作 融合党建
下载PDF
Philips iU22型及iE33型超声诊断设备故障维修案例分析
5
作者 刘蕾 沈亚军 +3 位作者 陈克龙 闫瑾 仲建生 夏云成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5期207-210,共4页
总结Philips iU22和iE33型超声诊断设备的结构及常见故障,分析其6例故障原因,确定故障维修方案更换相应元器件或重新安装系统软件等方法维修技术路线,为医院同行的日常维修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超声诊断设备 模拟电压调制板 USB HUB板 高压电路 通道板
下载PDF
椎管内应用艾司氯胺酮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孙玉峰 杨小林 +3 位作者 丁颖 吕艳蓉 吴宏伟 杨春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26-830,共5页
艾司氯胺酮在国内上市不久,是一种静脉全麻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各种全身麻醉和抗抑郁治疗。研究发现艾司氯胺酮可安全用于椎管内,在亚麻醉剂量下即可以产生镇痛、镇静和抗抑郁作用。本文综述了艾司氯胺酮在椎管内作用的机制、安全性... 艾司氯胺酮在国内上市不久,是一种静脉全麻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各种全身麻醉和抗抑郁治疗。研究发现艾司氯胺酮可安全用于椎管内,在亚麻醉剂量下即可以产生镇痛、镇静和抗抑郁作用。本文综述了艾司氯胺酮在椎管内作用的机制、安全性、不良反应和各种临床应用,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相应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椎管内 镇痛 抗抑郁
下载PDF
山豆根中毒性脑病头颅影像特征 被引量:1
7
作者 朱建建 张显军 马霄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2期45-48,共4页
目的探讨山豆根中毒性脑病患者头颅影像学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检索万方医学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自建库至2023年2月山豆根中毒性脑病文献,提取头颅影像学特点,建立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研究... 目的探讨山豆根中毒性脑病患者头颅影像学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检索万方医学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自建库至2023年2月山豆根中毒性脑病文献,提取头颅影像学特点,建立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纳入山豆根中毒性脑病患者87例,学龄前和学龄儿童多见(54/87,62.07%),临床症状表现为头晕、行走不稳、意识障碍、偏身扭转、全身乏力、球麻痹等,头颅影像主要表现:双侧小脑和/或双侧基底节区对称性病变,随中毒剂量增加,累及部位增多(如脑干、脑叶)。意识障碍多与双侧基底节区受累有关。头颅MRI表现为:对称性T1低信号、T2高信号,DWI高信号或等信号,ADC低信号或高信号。结论山豆根中毒性脑病影像学以双侧小脑、双侧基底节区对称性病变为特征,可累及脑干、脑叶,累及部位越多临床症状越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豆根 中毒性脑病 影像特征
下载PDF
CD73表达率对多发性骨髓瘤预后的影响
8
作者 丁琳琳 贲海祥 +1 位作者 徐娟 蔡亚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090-0093,共4页
探讨CD73的表达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方法 收集2017年05月至2020年05月收治的50例初治MM患者,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73表达的阳性,并分析不同阳性表达率与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50例初治MM患者被分为CD73高... 探讨CD73的表达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方法 收集2017年05月至2020年05月收治的50例初治MM患者,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73表达的阳性,并分析不同阳性表达率与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50例初治MM患者被分为CD73高表达组(CD73表达率≥40%)及CD73低表达组(CD73表达率<40%),对于CD73高表达组而言,将其与CD73低表达组相比,两组间的临床特征均无差异(均P>0.05)。两组患者分别接受4-6个疗程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来那度胺方案化疗,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5.0 %(21/28)比81.8 %(18/22),P>0.05]。CD73高表达组、CD73低表达组中位总生存期提示,前者为36个月(6~ 65个月),后者该指标为44个月(8~ 63个月),无差异(P=0.5181);中危无进展生存期提示,前组为18个月(2~ 23个月),后组该项指标为36个月(6~48个月),差异有意义(P=0.0374)。结论 CD73高表达是影响MM患者预后的不良因素,CD73高表达的患者与低表达的患者接受硼替佐米的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但CD73高表达患者的中位PFS明显缩短,复发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CD73 预后 复发
下载PDF
会厌逐瘀方穴位贴敷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效果
9
作者 朱学芳 张鹏 张洲 《交通医学》 2024年第5期519-522,共4页
目的:观察会厌逐瘀方穴位贴敷联合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例予以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40例予以会厌逐瘀方穴位贴敷联合丁苯酞注射液... 目的:观察会厌逐瘀方穴位贴敷联合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例予以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40例予以会厌逐瘀方穴位贴敷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可溶性CD40配体(soluble CD40 ligand,sCD40L)水平。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unctional oral intake scale,FOIS)、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ideo fluoroscopic swallowing study,VF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估吞咽功能和神经功能。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血清中Hcy、sCD40L水平较治疗前降低,VEGF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Hcy[(11.65±1.18)μmol/L vs(13.44±1.42)μmol/L]、sCD40L[(4.28±0.60)ng/mL vs (5.32±0.77)ng/mL]水平低于对照组,VEGF[(350.42±35.63)ng/L vs(324.83±32.76)ng/L]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2周后两组SSA评分及VF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FOIS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SSA评分[(29.52±2.99)分vs(35.28±3.51)分]及VFSS评分[(3.67±0.43)分vs(4.84±0.57)分]低于对照组,FOIS评分[(5.94±0.94)分vs(4.54±0.78)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2周后两组NIHSS评分、mR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NIHSS评分[(15.34±1.53)vs(17.73±1.78)]、mRS评分[(2.63±0.38)vs(3.48±0.47)]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会厌逐瘀方穴位贴敷联合丁苯酞注射液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吞咽功能及神经功能,疗效优于单纯使用丁苯酞注射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厌逐瘀方穴位贴敷 丁苯酞注射液 急性脑梗死 吞咽障碍
下载PDF
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对THA患者术后DVT预防研究
10
作者 缪小兵 冯素娟 张玲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048-0051,共4页
评估利伐沙班(缩略:RIV)以及低分子肝素(缩略:LMWH)对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缩略:THA)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缩略:DVT)的预防效用。选择近1年院内收入的120例THA术后患者,经摸球界定,第一组利用RIV预防DVT;第二组利用LMWH预防DVT,较比预... 评估利伐沙班(缩略:RIV)以及低分子肝素(缩略:LMWH)对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缩略:THA)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缩略:DVT)的预防效用。选择近1年院内收入的120例THA术后患者,经摸球界定,第一组利用RIV预防DVT;第二组利用LMWH预防DVT,较比预防效果。结果 组间的DVT发生率较比后,P<0.05。组间的临床指标、不良反应率相较比,显示P>0.05。且治疗后的凝血功能、血栓弹力图(缩略:TEG)参数、血红蛋白(缩略:Hb)以及血小板计数(缩略:PLT)相较比,显示为P<0.05。结论 RIV对于THA术后DVT的预防效果优于LMWH,且能调节凝血功能,不会升高出血风险。但两种药物在临床指标与用药安全性方面,并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伐沙班 低分子肝素 THA DVT 预防效果
下载PDF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的临床效果及对预后情况的影响
11
作者 任俊 周妙兵 +1 位作者 肖红波 张鹏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35期74-78,共5页
目的:探究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basilar tip aneurysms,BTA)的临床效果及对预后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4月—2023年4月南通大学附属如皋医院收治的88例BTA患者。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n=44)与... 目的:探究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basilar tip aneurysms,BTA)的临床效果及对预后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4月—2023年4月南通大学附属如皋医院收治的88例BTA患者。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n=44)与B组(n=44)。A组给予弹簧圈栓塞治疗,B组给予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比较两组栓塞效果,入院时、出院时、出院后6个月预后情况,术前1 d及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并发症。结果:B组动脉瘤总闭塞率为95.45%,高于A组的7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6个月,B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评分高于A组,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B组活力、身体疼痛、生理功能、健康评分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BTA,效果更佳,可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安全性良好,应结合瘤体情况科学选择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 血管内介入栓塞 支架辅助 弹簧圈
下载PDF
槲皮素提高人结直肠癌细胞SW480和SW620对顺铂的敏感性
12
作者 周锋 沙德胜 +1 位作者 卢瑗瑗 陈维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02-908,共7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槲皮素对顺铂耐药人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细胞SW480和SW620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培养SW480和SW620细胞的顺铂耐药亚型,并用MTT法测定槲皮素对细胞增殖和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流式细胞术用于检测...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槲皮素对顺铂耐药人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细胞SW480和SW620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培养SW480和SW620细胞的顺铂耐药亚型,并用MTT法测定槲皮素对细胞增殖和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流式细胞术用于检测细胞凋亡,蛋白质印迹法用于检测相关蛋白质的表达。结果MTT实验显示,80μmol/L和160μmol/L浓度的槲皮素显著抑制了SW480和SW620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顺铂联合槲皮素组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其他3组。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顺铂联合槲皮素组的裂解型半胱天冬酶-3(cleaved-caspase-3)和半胱天冬酶-9(caspase-9)表达显著增加。化疗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表明,耐药细胞的IC_(50)升高,而在槲皮素给药后显著下降(P均<0.05)。结论本研究明确了槲皮素能够提高人CRC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这种效应可能与其影响细胞增殖、凋亡和自噬等方面的作用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SW480细胞 SW620细胞 结直肠癌(CRC) 顺铂
下载PDF
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
13
作者 缪小兵 洪克建 +1 位作者 戴永平 张君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8期874-877,共4页
目的探讨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2015年4月~2021年5月收治的老年胫骨平台骨折病人103例,按手术方法分为两组,研究组52例,采用双切口双钢板治疗;对照组51例,采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 目的探讨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2015年4月~2021年5月收治的老年胫骨平台骨折病人103例,按手术方法分为两组,研究组52例,采用双切口双钢板治疗;对照组51例,采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膝关节功能、膝关节稳定性、膝关节并发症。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为(7.8±2.0)天,对照组为(10.0±2.4)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HSS评分分别为(66.9±5.4)分、(78.4±6.6)分和(83.8±6.1)分,对照组分别为(64.2±6.1)分、(74.0±7.3)分和(82.0±6.8)分,两组术后3个月、6个月的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的胫骨迁移距离为(2.54±0.50)mm,对照组为(2.84±0.67)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膝关节后倾角分别为(4.12±1.10)°、(5.03±0.96)°和(5.46±1.52)°,对照组分别为(6.11±1.43)°、(6.67±1.54)°和(7.50±1.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6个月的活动度分别为(104.3±8.2)°和(117.4±7.6)°,对照组分别为(96.8±8.9)°和(111.8±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出现并发症3例,对照组1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胫骨平台骨折临床效果肯定,对于促进术后早期膝关节功能恢复、维持膝关节功能稳定较锁定钢板内固定更加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切口 双钢板 内固定 老年 胫骨平台骨折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14
作者 陈培培 李雯 沙飞燕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11期1413-1417,共5页
目的 调查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发生率和主要危险因素,构建可视化的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效能验证,为临床实践提供可操作的量化工具。方法 采用单中心、回顾性队列观察的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月... 目的 调查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发生率和主要危险因素,构建可视化的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效能验证,为临床实践提供可操作的量化工具。方法 采用单中心、回顾性队列观察的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月南通大学附属如皋医院诊断初发AMI患者224例为建模集,选择2022年4月—2023年4月初发AMI患者75例为验证集。出院后3个月将其分为PTSD组与无PTSD组,比较两组人口学资料和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PTSD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内部验证Bootstrap法重复抽样1 000次计算一致性指数,校准曲线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别进行内部和外部验证。结果 建模集PTSD发生率为29.5%(66/224),验证集PTSD发生率为33.3%(25/75),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397,P=0.529)。建模集中PTSD组女性、吸烟和糖尿病史比例较无PTSD组明显增多,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失眠评分和对疾病进展的恐惧评分较无PTSD组显著升高,而有配偶和家庭人均月收入较无PTSD组减少,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无PTSD组降低(P<0.05)。Logistic回归显示,女性(OR=2.815,95% CI=2.124~3.658,P<0.001)、糖尿病史(OR=1.385,95% CI=1.032~1.859,P=0.003)、CK-MB水平(OR=1.203,95% CI=1.009~1.756,P=0.006)、失眠评分(OR=2.125,95% CI=1.653~2.754,P<0.001)和对疾病进展的恐惧评分(OR=2.462,95% CI=1.856~2.936,P<0.001)均是影响AMI患者出院后3个月PTSD的独立危险因素。R软件建立列线图,总分220分。内部验证显示,建模集列线图的一致性指数为0.825。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预测PTSD的概率与建模集和验证集PTSD的实际发生率有较好的吻合度。ROC曲线分析显示,列线图预测PTSD的曲线下面积(AUC)在建模集和验证集分别为0.902(95% CI=0.823~0.936,P<0.001)和0.863(95% CI=0.812~0.923,P<0.001)。结论 AMI患者出院后3个月PTSD的发生率较高,女性、糖尿病史、CK-MB水平、失眠评分和对疾病进展的恐惧评分是PTSD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预测PTSD发生有较好的应用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创伤后应激障碍 危险因素 列线图模型 肌酸激酶同工酶
下载PDF
联用甲氨蝶呤片与甲基强的松龙治疗Graves眼病的有效性及复发率评价
15
作者 陈华茂 朱蓓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072-0075,共4页
分析对Graves眼病患者提供甲氨蝶呤片与甲基强的松龙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时间范围规定为2020年12月至2023年12月,取如皋人民医院实验样本制定为50例Graves眼病患者,电脑抽号法分为2组,研究组:25例患者接受甲氨蝶呤片与甲基强的松龙联... 分析对Graves眼病患者提供甲氨蝶呤片与甲基强的松龙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时间范围规定为2020年12月至2023年12月,取如皋人民医院实验样本制定为50例Graves眼病患者,电脑抽号法分为2组,研究组:25例患者接受甲氨蝶呤片与甲基强的松龙联合治疗;常规组:25例患者接受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对比两组差异。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复发率、生活质量、临床指征、满意度等指标改善效果更优异(p<0.05)。结论 对Graves眼病患者提供甲氨蝶呤片与甲基强的松龙联合治疗的效果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VES眼病 甲氨蝶呤片 甲基强的松龙治疗 有效性 复发率
下载PDF
急诊治疗中应用胺碘酮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效果及对患者血压和心率的影响
16
作者 许海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151-0154,共4页
探讨急诊治疗中,胺碘酮对快速型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及对血压、心率的影响。方法 纳入我院78例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进行研究,时间为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实行多卡因治疗的39例归为为参照组,实行胺碘酮治疗的39例归为研讨组,对两组血压... 探讨急诊治疗中,胺碘酮对快速型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及对血压、心率的影响。方法 纳入我院78例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进行研究,时间为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实行多卡因治疗的39例归为为参照组,实行胺碘酮治疗的39例归为研讨组,对两组血压水平、血脂水平、心率)、心功能及治疗成效进行分析。结果 与参照组相较,研讨组治疗后SBP、DBP、LDL-C、HDL-C、TG、TC、HR、左室收缩末期内径、舒张末期容积均相对较低(P<0.05),左室射血分数、治疗有效率相对较高(P<0.05)。结论 对于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在急诊治疗中选择胺碘酮治疗方案,其治疗效果显著。胺碘酮在调节患者心律、稳定血压、优化血脂水平以及改善心脏功能等方面均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值得广泛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率 胺碘酮 快速型心律失常 舒张压 血脂
下载PDF
食管癌病人术后3个月的症状群及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蒋文娟 申小平 +1 位作者 刘桂香 石海燕 《安徽医药》 CAS 2021年第12期2425-2430,共6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病人术后3个月所经历的症状群,并分析症状群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2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如皋医院胸外科手术的食管癌病人102例纳入研究。采用人口统计学和疾病特征问卷、中文版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M... 目的探讨食管癌病人术后3个月所经历的症状群,并分析症状群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2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如皋医院胸外科手术的食管癌病人102例纳入研究。采用人口统计学和疾病特征问卷、中文版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MDASI)、癌症治疗功能评价量表(FACT-G)、中文版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估病人术后3个月症状发生情况和生活质量。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症状群;采用logistic回归和Pearson相关分析确定病人症状群预测因素及其与生活质量的关系。结果有2例中途退出,最终共有100例病人全程参与。术后3个月病人最常见的四种症状是疲劳(63.0%),反流(51.0%),睡眠不安(47.0%)和食欲不振(45.0%),病人四大严重症状分别是疲劳(4.97±3.18)分,食欲不振(4.19±2.67)分,睡眠不安(4.08±2.75)分和反流(3.72±3.07)分。由此确定了4个症状群:吞咽困难-心理,放化疗不良反应,消化道重建和疲劳-睡眠。性别、食管癌分期和心理弹性水平是影响吞咽困难-心理症状群的重要因素(均P<0.05)。性别、食管癌分期、心理弹性水平和手术+术后辅助放化疗是影响放化疗不良反应和疲劳-睡眠症状群的重要因素(均P<0.05)。性别、食管癌分期、心理弹性水平和吻合位置是影响消化道重建症状群的重要因素(均P<0.05)。前述4个症状群与生活质量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r=−0.499、−0.436、−0.311、−0.379,均P<0.05),其中吞咽困难-心理症状群相关性最大(r=−0.499,P<0.001)。结论应关注食管癌病人术后3个月的4个症状群:吞咽困难-心理,放化疗不良反应,消化道重建和疲劳-睡眠,在术后3个月应重视食管癌病人的症状管理。根据影响因素,包括性别,食管癌分期,心理弹性水平,手术或手术+术后辅助放化疗和吻合位置,实施个体化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生活质量 手术后医护 症状群
下载PDF
血清hs-CRP、TIMP-1及GFAP水平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玲 薛晓宏 +1 位作者 季帮芸 张小建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2年第23期2491-2494,共4页
目的探究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及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8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如皋医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0例行前瞻性研究... 目的探究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及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8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如皋医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0例行前瞻性研究,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缺损程度,按照NIHSS评分不同将其分为轻度组(NIHSS评分<4分)44例,中度组(NIHSS评分4~15分)60例,重度组(NIHSS评分>15分)34例;按照患者预后不同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112例及预后不良组38例。比较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TIMP-1及GFAP水平;收集患者病例资料,比较不同预后患者血清hs-CRP、TIMP-1及GFAP水平,对不同预后患者资料做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hs-CRP、TIMP-1及GFAP预估脑梗死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轻、中、重度3组血清hs-CRP、TIMP-1及GFA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及中度组血清hs-CRP、TIMP-1及GFAP水平均高于轻度组,重度组血清hs-CRP、TIMP-1及GFAP水平均高于中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预后良好组血清hs-CRP、TIMP-1及GFAP水平均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并发高血压、并发高血脂、重度梗死、hs-CRP水平≥8 mg/L、TIMP-1水平≥150 ng/mL及GFAP水平≥4 ng/L均是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hs-CRP、TIMP-1及GFAP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有一定诊断价值。结论血清hs-CRP、TIMP-1及GFAP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密切相关,能有效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超敏C反应蛋白 基质金属蛋白组织抑制因子-1 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预后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胸腰筋膜平面阻滞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6
19
作者 杨小林 陈丽霞 +3 位作者 任映梅 孙玉峰 宋杰 郑宏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36-740,共5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胸腰筋膜平面阻滞(TLIPB)联合体外冲击波(ESW)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NLBP)的临床效果,为其精准定位和优化组合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慢性NLBP患者90例,男48例,女42例,年龄<65岁,体重...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胸腰筋膜平面阻滞(TLIPB)联合体外冲击波(ESW)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NLBP)的临床效果,为其精准定位和优化组合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慢性NLBP患者90例,男48例,女42例,年龄<65岁,体重≤80 kg,BMI 21~28 kg/m^(2)。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超声引导下TLIPB组(T组)、ESW组(E组)、超声引导下TLIPB联合ESW组(TE组),每组30例。评估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VAS疼痛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计算治疗后1、3、6个月优秀率、优良率,记录神经损伤、皮肤损伤、感染等并发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个月三组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JOA评分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3个月E组、TE组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JOA评分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6个月TE组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JOA评分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3、6个月TE组优秀率、优良率明显高于T组和E组(P<0.05)。三组均未发生神经损伤、皮肤损伤、感染等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TLIPB联合ESW治疗慢性NLBP的疗效优于单纯TLIPB或ESW,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腰脊神经 胸腰筋膜平面阻滞 体外冲击波 非特异性下腰痛
下载PDF
不同蓝光照射方案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有效性研析
20
作者 周洁 黄铧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5期78-81,共4页
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不同蓝光照射方案治疗的有效性加以评价。方法:纳入南通大学附属如皋医院如皋市人民医院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期间接诊的90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分组方式为抽签法分,治疗1组(45例)采用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治疗2组(4... 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不同蓝光照射方案治疗的有效性加以评价。方法:纳入南通大学附属如皋医院如皋市人民医院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期间接诊的90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分组方式为抽签法分,治疗1组(45例)采用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治疗2组(45例)采用间断蓝光照射治疗,将两组病理性黄疸患儿的治疗效果展开对比。结果:治疗2组病理性黄疸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与治疗1组无较大差异,P>0.05。两组血清胆红素和粪便胆红素相比无较大差异,P>0.05。治疗2组治疗后降钙素原(0.15±0.01)ng/ml、胱抑素C(1.61±0.23)mg/ml、白细胞介素-6(10.06±1.65)ng/L小于治疗1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治疗2组不良反应(腹泻、发热、皮疹、奶量减少)发生率(6.67%)低于治疗1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蓝光照射方案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均可以取得理想效果,但是应用间断蓝光照射治疗可以降低炎症反应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病理性黄疸 持续蓝光照射 间断蓝光照射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