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眶上外侧入路与额底入路在颅前窝底脑膜瘤切除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吴国培 唐永峰 陈宋育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8期1599-1603,共5页
目的:探讨两种入路方式在颅前窝底脑膜瘤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并分析其对患者炎性因子、髓鞘碱性蛋白(MBP)、E26转录因子-1(ETS-1)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9年1月符合纳入标准的102例颅前窝底脑膜瘤患者病历资料,根据不... 目的:探讨两种入路方式在颅前窝底脑膜瘤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并分析其对患者炎性因子、髓鞘碱性蛋白(MBP)、E26转录因子-1(ETS-1)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9年1月符合纳入标准的102例颅前窝底脑膜瘤患者病历资料,根据不同手术入路方式分组,观察组59例,采用眶上外侧入路;对照组43例,采用额底入路;对两组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术前、术后72 h炎性因子及MBP、ETS-1水平变化,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肿瘤全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较少或较短(P<0.05);术后72 h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MBP、ETS-1水平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7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93%(P<0.05)。结论:在颅前窝底脑膜瘤切除手术中,眶上外侧入路与额底入路均可获得良好肿瘤切除效果,眶上外侧入路能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及术后恢复时间,减轻手术对炎性因子及MBP、ETS-1水平的影响,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入路方式 炎性因子 髓鞘碱性蛋白 E26转录因子-1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