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股外侧皮神经阻滞对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徐绘 尹治清 袁振飞 《吉林医学》 CAS 2021年第6期1333-1335,共3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股外侧皮神经阻滞对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50例,男27例,女23例,ASAⅠ~Ⅱ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组(DR组)和罗哌卡因组(R组),...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股外侧皮神经阻滞对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50例,男27例,女23例,ASAⅠ~Ⅱ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组(DR组)和罗哌卡因组(R组),每组25例。术前超声引导下行股外侧皮神经阻滞,DR组注射右美托咪定1μg/kg+0.375%罗哌卡因10 ml,R组注射0.375%罗哌卡因10 ml,15 min后测定阻滞范围。记录术后2 h、4 h、8 h、12 h、24 h和48 h静息和运动时VAS评分,记录术后首次镇痛泵按压时间及术后24 h内有效按压次数和术后48 h内追加镇静镇痛药物情况,记录术后48 h内发生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情况,记录患者满意度。结果:术后12 h内静息和运动时DR组VAS评分明显低于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R组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明显长于R组,术后24 h内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少于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内追加镇痛镇静药物DR组明显少于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患者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应用于超声引导下股外侧皮神经阻滞,可以为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提供更好的镇痛作用,减少术后镇痛镇静药物的使用,促进术后早期恢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镇痛 股外侧皮神经阻滞 右美托咪定 髋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丙泊酚联合小剂量的艾司氯胺酮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程雪淋 王青青 尹治清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15期119-121,共3页
目的:研究用丙泊酚联合小剂量的艾司氯胺酮对接受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女性进行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8月期间在南通大学附属瑞慈医院接受无痛人工流产术的90例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将这90例女性随机分为Ⅰ组、Ⅱ组和Ⅲ组(30例/组... 目的:研究用丙泊酚联合小剂量的艾司氯胺酮对接受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女性进行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8月期间在南通大学附属瑞慈医院接受无痛人工流产术的90例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将这90例女性随机分为Ⅰ组、Ⅱ组和Ⅲ组(30例/组)。在对三组女性进行无痛人工流产术前,用1.5 mg/kg的丙泊酚联合0.25 mg/kg的艾司氯胺酮对Ⅰ组女性进行麻醉。用1.5 mg/kg的丙泊酚联合0.1 mg/kg的地佐辛对Ⅱ组女性进行麻醉。用2 mg/kg的丙泊酚对Ⅲ组女性进行麻醉。然后,比较三组女性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及术中体动、术后腹痛、注射部位疼痛、恶心呕吐、头晕、精神运动反应的发生率、术毕至苏醒的时间、麻醉苏醒评分表的评分。结果:与Ⅱ组及Ⅲ组女性相比,Ⅰ组女性术中体动、术后腹痛、注射部位疼痛的发生率均更低,其术毕至苏醒的时间更短,其麻醉苏醒评分表的评分更高,P<0.05。结论:用丙泊酚联合小剂量的艾司氯胺酮对接受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女性进行麻醉的效果较好,可降低其术中体动的发生率,缩短其麻醉苏醒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艾司氯胺酮 地佐辛 无痛人工流产术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镇痛中的效果分析
3
作者 高清贤 袁振飞 尹治清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2期47-48,共2页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2月收治的52例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全身麻醉,试验组实施全身麻醉复...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2月收治的52例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全身麻醉,试验组实施全身麻醉复合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对比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术后镇痛不良反应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术后6小时、12小时及24小时静息状态下的疼痛VAS评分差异显著(t=6.593,P<0.05),且试验组患者术后镇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试验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腔镜肺叶切除术麻醉中,实施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能显著增强术后镇痛效果,降低术后镇痛不良反应,促进术后恢复,故而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胸椎旁神经阻滞 胸腔镜 肺叶切除术 镇痛效果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复合艾司氯胺酮静脉注射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高清贤 袁振飞 +1 位作者 程雪淋 尹治清 《中华疼痛学杂志》 2023年第3期475-482,共8页
目的评价星状神经节阻滞复合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多模式镇痛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20年3月至2021年10月,于南通大学附属瑞慈医院择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48例,性别不限,年龄48~75岁,ASA分级Ⅱ或Ⅲ级。按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评价星状神经节阻滞复合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多模式镇痛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20年3月至2021年10月,于南通大学附属瑞慈医院择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48例,性别不限,年龄48~75岁,ASA分级Ⅱ或Ⅲ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星状神经节阻滞复合艾司氯胺酮组(复合组)和艾司氯胺酮组(非复合组),每组24例。两组接受相同的全身麻醉方案及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非复合组仅于切皮前静脉给予艾司氯胺酮0.5 mg/kg,复合组在此基础上,于全身麻醉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给予0.25%罗哌卡因3 ml。记录术中血液动力学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术中瑞芬太尼用量;记录术后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术后48 h内有效按压次数及术后镇痛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术后1、6、12、24、48 h静息及咳嗽时视觉模拟评分(VAS)及VAS评分0~3分的例数;记录两组患者术后早期恢复情况(包括全麻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期躁动评分、恢复室停留时间及术后下床时间、进食时间)。结果共46例患者完成本研究及随访,两组各23例。与非复合组比较,复合组患者术中瑞芬太尼用量较少(t=2.81,P=0.007),首次按压时间较晚(t=2.39,P=0.025),术后48 h内有效按压次数较少(t=2.62,P=0.013)。与非复合组比较,复合组患者麻醉期间高血压发生率、心动过速发生率均较低(t=4.97,P=0.026;t=6.07,P=0.014),患者术后1、6、12 h静息及咳嗽时VAS评分较低(P均<0.05),VAS评分0~3分的例数较多(P均<0.05),恶心呕吐发生率较低(P<0.05)。复合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短于非复合组(P均<0.05),复合组苏醒期躁动评分、恢复室停留时间短于非复合组(P均<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复合小剂量艾司氯胺酮静脉注射用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可明显增强围术期镇痛效果,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并且可以缩短患者术后苏醒及拔管时间,减轻苏醒期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状神经节 神经传导阻滞 镇痛 胸腔镜 艾司氯胺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