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为真情招魂:散文诗最好方式的自救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志清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16-18,共3页
当下散文诗的悲哀,是真情的缺席。散文的自救,散文诗的“可持续发展”,除了以血性真情来灌注,别无再好的选择!散文诗是生命写作,是真情投入,是生命最深处的秘密和轨迹的神圣展示。散文诗主情的审美命题和血性本色昭示我们,散文诗急需要... 当下散文诗的悲哀,是真情的缺席。散文的自救,散文诗的“可持续发展”,除了以血性真情来灌注,别无再好的选择!散文诗是生命写作,是真情投入,是生命最深处的秘密和轨迹的神圣展示。散文诗主情的审美命题和血性本色昭示我们,散文诗急需要为真情招魂。而对症当下散文诗的病弱,笔者以为“真情”有三方面的涵盖:真情是一种“生活化”、“平民化”、“诗性化”的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诗 血性真情 “诗性化”情感
下载PDF
评李楠著《晚清、民国时期上海小报研究——一种综合的文化、文学考察》
2
作者 陈学勇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89-294,共6页
关键词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上海小报 民国时期 李楠 编辑者 创办人
下载PDF
一部重在建设的语文教学研究力作——评王柏勋新著《语文教学情趣论》
3
作者 时金芳 《学语文》 2005年第2期48-48,共1页
关键词 王柏勋 《语文教学情趣论》 课程改革 人文教育 中学 语文教学 新书推介
下载PDF
道学视阈的王维解读 被引量:8
4
作者 王志清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50-55,共6页
庄子的虚静精义已经深入王维的髓内,成为王维人生哲学的重要内核,并生成其主体精神自觉的行为实践。他失势趋静,得势亦趋静,其顺应自然而忘我物化的生命本色和精神状态,以庄之风度而作禅之体验的虚静状态,成就了他的艺术人生,并切换为... 庄子的虚静精义已经深入王维的髓内,成为王维人生哲学的重要内核,并生成其主体精神自觉的行为实践。他失势趋静,得势亦趋静,其顺应自然而忘我物化的生命本色和精神状态,以庄之风度而作禅之体验的虚静状态,成就了他的艺术人生,并切换为审美知觉和创作灵感。王维在艺术思维和艺术人生上艺术化地光大了道家思想。因而,他便得以消除对现实的恐惧和对生命的焦虑,真切地体感自然生命的静深呼吸,体验与万物同春的生命境界,表现出遗世高蹈的高人超逸,而反映其虚静精神的诗歌也自然呈现出空灵澄澈、素淡阴柔的清远品格。王维山水诗的取境、运思和情氛渲染,无一不可寻绎出道学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维 道学视阎 虚静内核 空灵澄澈
下载PDF
“美不自美”:中唐诗美的人化自然特征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志清 《江淮论坛》 CSSCI 2004年第6期131-134,共4页
以“美不自美”对中唐诗美现象作总体把握,是中唐诗歌现象自身的特质所决定的。“美不自美”观,是中唐诗歌诸流派所共同遵守的一个审美原则。这种诗美观,充分体现了人类自我中心的意识,标志着儒家伦理诗观在中唐诗美学中的胜利。“美不... 以“美不自美”对中唐诗美现象作总体把握,是中唐诗歌现象自身的特质所决定的。“美不自美”观,是中唐诗歌诸流派所共同遵守的一个审美原则。这种诗美观,充分体现了人类自我中心的意识,标志着儒家伦理诗观在中唐诗美学中的胜利。“美不自美”最大限度地强化了人的本质力量,最大极限地张扬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人对自然役使和赋形为诗歌创作的审美特征,其美学效果是抒情者的心理真实代替了山水对象的客观真实,因此,他们诗中的山水自然,大多有被扭曲了的遭遇,呈现出形意失谐、意象失衡的诗美形态,被强加上哲性化的理解而成为意义的象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唐美学观 儒学振兴 人类自我中心观 形意失衡
下载PDF
论浅草—沉钟社创作中的主情主义倾向 被引量:1
6
作者 秦林芳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4年第4期44-47,52,共5页
作为在传统审美方式发生现代变革时期出现的一个重要的文学社团,浅草—沉钟社感应着时代变革的脉搏,强调文学创作是作家主观情感的自然表现,对封建抑情主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在各种文体的创作实践中,均以情感为表现中心,自觉追求抒情性... 作为在传统审美方式发生现代变革时期出现的一个重要的文学社团,浅草—沉钟社感应着时代变革的脉搏,强调文学创作是作家主观情感的自然表现,对封建抑情主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在各种文体的创作实践中,均以情感为表现中心,自觉追求抒情性,形成了鲜明的主情主义倾向,实现了审美方式的现代变革。浅草—沉钟社创作中以情感为表现中心、以昂奋与感伤为基本情调这一主情主义创作倾向的形成,是时代环境、中外文学传统和个体选择等诸多主客观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草-沉钟社 创作 主情主义 倾向
下载PDF
“八月剥枣”之“剥”释字辨 被引量:1
7
作者 连登岗 《青海师专学报》 2007年第1期29-31,共3页
《诗经.豳风.七月》:“八月剥枣”,段玉裁、朱骏声并释此“剥”为“扑”的假借字,今世学者多从之。此说不确。“剥枣”之“剥”释为“击”,应从“剥”之“剥裂”本义辗转引申得义,并非假借。
关键词 诗经 剥枣 释字
下载PDF
艺术家创作思维活动的最佳状态——意识与无意识的有机交融
8
作者 丁富生 吴益群 《广西社会科学》 2004年第11期114-116,共3页
到目前为止 ,关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中的潜意识理论对艺术家创作的思维方式是否产生积极作用 ,学界尚存争议 ,不少人认为艺术家在创作中的精神状态必须是清醒的、理智的 ,如果艺术家的创作思维是无意识的 ,就必然会陷入非理性主义错误的... 到目前为止 ,关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中的潜意识理论对艺术家创作的思维方式是否产生积极作用 ,学界尚存争议 ,不少人认为艺术家在创作中的精神状态必须是清醒的、理智的 ,如果艺术家的创作思维是无意识的 ,就必然会陷入非理性主义错误的泥潭之中。实际上 ,艺术家的创作思维活动在其意识与无意识的有机交融时处于最佳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作思维 潜意识 艺术境界
下载PDF
从《伊川击壤集》看邵雍的风月情怀 被引量:5
9
作者 王利民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26-132,共7页
“风月情怀”是指一种与自然相契合的审美意识和诗化的生活作风 ,从其中包含的形而上的追求而言 ,它又是与道合一的生命体验。欢乐之情是邵雍风月情怀的精神性内核和情感主导趋向。具体说来 ,邵雍的欢乐之情有三个层面的内涵 ,即他在《... “风月情怀”是指一种与自然相契合的审美意识和诗化的生活作风 ,从其中包含的形而上的追求而言 ,它又是与道合一的生命体验。欢乐之情是邵雍风月情怀的精神性内核和情感主导趋向。具体说来 ,邵雍的欢乐之情有三个层面的内涵 ,即他在《伊川击壤集序》中所说的“自乐”、“乐时”与“(乐 )万物之自得”。“自乐”即隐居生活中的安闲之乐 ,它与“乐时”有着密切的关联。而“(乐 )万物之自得”是一种本体之乐 ,它既是审美情感 ,又是情感的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邵雍 《伊川击壤集》 风月情怀
下载PDF
定、状、补语的特殊语义指向问题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柏林 《云梦学刊》 2004年第5期112-114,共3页
语义指向问题是语义研究的重点之一,汉语的定、状、补语的语义有指向其中心语和指向其他句子成分两种情况。后一种情况更应引起我们的重视,从语法角度讲,它是符合规范的;从修辞角度讲,它具有特殊的表述效果。
关键词 现代汉语 语义分析 语义指向
下载PDF
鲁迅与芥川龙之介历史小说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钱蓉 《文教资料》 2012年第27期35-40,共6页
本文试图从审美的角度在取材、艺术构思、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现代生活的插入四个方面上对鲁迅与芥川龙之介两人的历史小说作一比较,并分析两人创作上异同的形成原因,从而进一步解读历史小说这一文学样式。
关键词 鲁迅 芥川龙之介 历史小说 比较研究
下载PDF
传存三千灵鬼的心魂——评严迪昌著《清诗史》
12
作者 王利民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11期53-55,共3页
严迪昌先生的《清诗史》是一部描述有清一代诗人复杂多元的精神历程的心灵史。它在地域文化 网络和家族文化网络中,对数以百计的诗人作了行年的考辨、艺术精神特质的挟发,指出了清诗嬗变所呈现的 “朝”、“野”离立之势。批判了以皇帝... 严迪昌先生的《清诗史》是一部描述有清一代诗人复杂多元的精神历程的心灵史。它在地域文化 网络和家族文化网络中,对数以百计的诗人作了行年的考辨、艺术精神特质的挟发,指出了清诗嬗变所呈现的 “朝”、“野”离立之势。批判了以皇帝为首的宗室集群及其辐射的朝阙网络所具有的话语霸权,昭示了清代诗歌 所具的认识意义和审美价值。《清诗史》探觅诗人的心灵底蕴,始终以揭橥时代背景和个人遭际为前提,立足于 文本本位,采用诗、史互证的方法。书中对那些貌似寻常而内里深沉的人物的解剖,尤能显示著者那看透世事 人心的犀利眼光。书中对诗人群体和诗学大家的分析,都选择了独特的切入角度,其论述语言也有着强烈的个 人化色彩。著者的踏实学风使该书的学术成就代表了当代清诗研究应有的水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迪昌 《清诗史》 诗史互证 书评
下载PDF
海外钱钟书文学研究的维度与启示 被引量:2
13
作者 靳新来 彭松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84-188,共5页
作为中国现代一位学识精邃、才智卓异、著作弘博的卓然大家,钱钟书身上聚合着文化学术、社会政治、人文历史等多方面的内涵,呈现为一个蕴含丰富的文化体系,一个凝缩着宏远视景的精神符号,一个昭示着多向阐释可能的生命现象。正缘于... 作为中国现代一位学识精邃、才智卓异、著作弘博的卓然大家,钱钟书身上聚合着文化学术、社会政治、人文历史等多方面的内涵,呈现为一个蕴含丰富的文化体系,一个凝缩着宏远视景的精神符号,一个昭示着多向阐释可能的生命现象。正缘于钱钟书本身是如此宏富而精彩的存在,关于他的阐释和论述也必然存在多层次多维度的可能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钟书 多维度 文学研究 海外 中国现代 文化学术 社会政治 人文历史
原文传递
评董乃斌《文学史学原理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志清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3-196,共4页
董乃斌教授主编的《文学史学原理研究》,是一部筚路蓝缕的开创性著作,具有较高的理论品级和实用价值。董乃斌先生长期从事文学史写作和研究,有着多种文学“史”著主编和独撰的经历叫,具有良好的理论修养和扎实的书写准备,实践与理... 董乃斌教授主编的《文学史学原理研究》,是一部筚路蓝缕的开创性著作,具有较高的理论品级和实用价值。董乃斌先生长期从事文学史写作和研究,有着多种文学“史”著主编和独撰的经历叫,具有良好的理论修养和扎实的书写准备,实践与理论互补而生发,形成了研究的强势站位,形成了辩证性书写的叙述机智,也形成了原理构建的特殊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学 董乃斌 原理 文学史写作 实用价值 理论修养 开创性 生长期
原文传递
论张岱散文的特色 被引量:1
15
作者 姜光斗 《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论丛》 2008年第3期78-84,共7页
本文主要论述张岱的《陶庵梦忆》与《西湖梦寻》两部散文集。张岱散文的特色有八个方面:第一,涉及面很广泛,内容丰富多彩,底蕴深厚;第二,充满激情,这能深深地感染读者;第三,张岱极善于通过生活细节来突现人物的个性;第四,具有浓郁的诗... 本文主要论述张岱的《陶庵梦忆》与《西湖梦寻》两部散文集。张岱散文的特色有八个方面:第一,涉及面很广泛,内容丰富多彩,底蕴深厚;第二,充满激情,这能深深地感染读者;第三,张岱极善于通过生活细节来突现人物的个性;第四,具有浓郁的诗情画意;第五,张岱极善于描写宏大热闹的场面:第六,张岱善于运用多种描写手段,如陪衬烘托、广譬博喻、气氛渲染、运用典故、征引诗文等;第七,语言精炼生动而富有文采;第八,张岱善于吸取各家的优长之处,从而创造出自己的独特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岱 散文集 生活细节 人物个性 诗情画意 独特风格
原文传递
睹物思人 情理兼胜——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赏析
16
作者 姜光斗 《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论丛》 2005年第3期82-84,共3页
这是一篇睹物思人情理兼胜的妙文,文中所阐述的画竹理论,体现了苏轼崇尚"自然"的美学思想。文中还出色地描写了文同的性格及他跟作者亲密无间的情谊。这是一篇"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散文杰作,它将永远放射出耀眼的... 这是一篇睹物思人情理兼胜的妙文,文中所阐述的画竹理论,体现了苏轼崇尚"自然"的美学思想。文中还出色地描写了文同的性格及他跟作者亲密无间的情谊。这是一篇"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散文杰作,它将永远放射出耀眼的艺术光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睹物思人 情理兼胜 画竹理论 崇尚“自然” 亲密无间 文理自然 姿态横生 散文杰作
原文传递
清初文坛怪杰李渔的美学思想
17
作者 姜光斗 《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论丛》 2007年第3期85-86,90,共3页
李渔的戏剧美学强调对结构应十分重视,应当"立主脑"、"减头绪",戏剧作品必须"针线紧密",戏剧语言"贵显浅";他的仪容美学思想是仪容的天然美加人力修饰的辩证观点;他的园林美学强调必须独具手眼... 李渔的戏剧美学强调对结构应十分重视,应当"立主脑"、"减头绪",戏剧作品必须"针线紧密",戏剧语言"贵显浅";他的仪容美学思想是仪容的天然美加人力修饰的辩证观点;他的园林美学强调必须独具手眼,别出心裁,切忌雷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美学 仪容美学 园林美学
原文传递
王世貞詩文拾遺
18
作者 賈飛 孫夢迪 《经学文献研究集刊》 2016年第2期156-162,共7页
王世貞作爲'後七子'的領袖之一,其作品主要收録在《弇州山人四部稿》《弇州山人續稿》和《弇州史料》等文集之中。然而由於王世貞交遊廣泛,勤於用筆,再加上其家道衰落,部分手稿散落他人之手,以致些許作品未見於其主要文集。今... 王世貞作爲'後七子'的領袖之一,其作品主要收録在《弇州山人四部稿》《弇州山人續稿》和《弇州史料》等文集之中。然而由於王世貞交遊廣泛,勤於用筆,再加上其家道衰落,部分手稿散落他人之手,以致些許作品未見於其主要文集。今就對新發現的散佚之作進行整理,以期爲王世貞研究提供新的資料和綫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世貞 四部稿 拾遺
原文传递
论孟浩然与佛教
19
作者 姜光斗 《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论丛》 2005年第4期78-83,共6页
孟浩然从小就有向佛之志,长大后又读了不少佛经,还喜欢游览寺庙,喜欢结交僧友,对佛理有所领悟,故尔写了一些有关佛教的诗。孟浩然有关佛教的诗,根据其主要倾向,约可分为五类:第一类是以一般诗人眼光观赏山水自然风光的诗。第二类是所描... 孟浩然从小就有向佛之志,长大后又读了不少佛经,还喜欢游览寺庙,喜欢结交僧友,对佛理有所领悟,故尔写了一些有关佛教的诗。孟浩然有关佛教的诗,根据其主要倾向,约可分为五类:第一类是以一般诗人眼光观赏山水自然风光的诗。第二类是所描写的景物已带有较明显的佛教色彩或主要描写寺庙景观的诗。第三类是描写僧人或友人虔心向佛的诗。第四类是诗人感悟佛理佛法的诗。第五类是诗人悼念去世僧侣的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浩然 佛教 游览寺庙 结交僧侣 领悟佛理
原文传递
藏僧
20
作者 顾伟 《延安文学》 2015年第2期120-126,共7页
我站在澜沧江上游的佛堂里,只有不到十四平米的面积。乌梵披挂着西藏僧人的传统服饰站在门口朝里观望,我朝拜的是殿堂内唯一的佛陀,金色的光芒不像传说中那么刺眼,只是升腾出一种祥和的气韵。西藏的佛,相比其他庙堂里的佛像,显得简朴而... 我站在澜沧江上游的佛堂里,只有不到十四平米的面积。乌梵披挂着西藏僧人的传统服饰站在门口朝里观望,我朝拜的是殿堂内唯一的佛陀,金色的光芒不像传说中那么刺眼,只是升腾出一种祥和的气韵。西藏的佛,相比其他庙堂里的佛像,显得简朴而平易近人,犹如活着的喇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澜沧江上 活着 格桑花 对我说 《钟山》 崎岖山路 承天寺 南通人 老僧 一朵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