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阻生牙行正畸牵引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陈双喜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2期187-190,共4页
目的:分析替牙期或恒牙早期前牙埋伏阻生行正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前牙区埋伏阻生牙患者40例,利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对其口腔颌面部扫描及三维重建,通过影像学和临床判断设计阻生牙的萌出路径,转... 目的:分析替牙期或恒牙早期前牙埋伏阻生行正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前牙区埋伏阻生牙患者40例,利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对其口腔颌面部扫描及三维重建,通过影像学和临床判断设计阻生牙的萌出路径,转口腔颌面外科开窗,在裸露的牙面上粘结舌侧链行正畸牵引。牵引结束后拍摄CBCT,对影像资料进行测量,分析阻生牙及对侧同名牙治疗前后牙体长度的变化。结果:32例阻生牙牵引至正常位置,牙体稳定、牙髓活力及牙周组织正常。牵引成功的阻生前牙牙体长度增长量为(2.05±1.60) mm,显著大于对侧同名牙(0.99±1.25) mm(P<0.05),牵引前及治疗后阻生牙的长度均显著小于对侧同名牙(均P<0.001)。结论 :正畸牵引能促进阻生牙发育,但和正常萌出的牙齿还有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生牙 正畸牵引 舌侧链
下载PDF
应用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正畸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高美琴 顾永佳 +2 位作者 姚宁 吴燕平 陆建锋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年第6期486-488,共3页
目的:研究应用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正畸治疗中,上颌第一磨牙和切牙的位置变化,评价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的疗效。方法:研究牙列拥挤、前突16例患者,年龄13~23岁。矫治设计上颌需强支抗,上颌拔除双侧第一前磨牙,在矫治器粘结之前植入微螺... 目的:研究应用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正畸治疗中,上颌第一磨牙和切牙的位置变化,评价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的疗效。方法:研究牙列拥挤、前突16例患者,年龄13~23岁。矫治设计上颌需强支抗,上颌拔除双侧第一前磨牙,在矫治器粘结之前植入微螺钉型种植体。种植体植入于双侧上颌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之间的颊侧牙槽嵴上,位于两邻牙牙根之间。治疗早期应用微螺钉进行尖牙向后结扎,后期以轻力每侧100~150 g力远移上颌尖牙,内收上前牙,排齐牙齿。治疗前后均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并测量切牙和磨牙的治疗变化。结果:应用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的16例治疗后,上颌第一磨牙在前后向和垂直向未发生显著性移动(P>0.05),切牙在前后向发生显著性移动(P<0.01)。结论:微螺钉型种植体是一种稳固、舒适的支抗系统,可以实现理想的支抗控制效果,达到支抗磨牙的稳定,有效治疗拥挤、前突畸形,该方法可广泛应用于正畸治疗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支抗 微螺钉型种植体 前突畸形
下载PDF
牙周局部炎症对小鼠正畸牙齿移动影响的实验研究
3
作者 张馨艺 陈楠 +4 位作者 李萌 隋秉东 马灿灿 胡成虎 金钫 《口腔生物医学》 2018年第4期177-181,共5页
目的:利用小鼠正畸牙模型探究牙周炎静止期局部炎症对正畸牙齿移动的影响。方法:取12周龄C57小鼠,上颌磨牙区腭侧牙龈局部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建立牙周炎症模型,等量生理盐水注射为对照,micro-CT扫描并定量分析牙槽骨嵴... 目的:利用小鼠正畸牙模型探究牙周炎静止期局部炎症对正畸牙齿移动的影响。方法:取12周龄C57小鼠,上颌磨牙区腭侧牙龈局部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建立牙周炎症模型,等量生理盐水注射为对照,micro-CT扫描并定量分析牙槽骨嵴丢失情况。于牙周炎静止期建立小鼠正畸牙齿移动模型,使用30 g力值加力7 d,micro-CT扫描并定量分析上颌骨骨密度和牙移动距离。结果:LPS刺激小鼠所致的牙周炎在静止期进行正畸加力,相比于生理盐水注射后正畸加力,上颌骨骨密度轻度降低(P<0.05),牙移动距离明显增加(P<0.05)。结论:牙周局部炎症环境可促进小鼠正畸牙齿移动。本研究结果为临床牙周—正畸联合治疗中的正畸效果和风险评估提供参考价值,对牙齿移动条件的优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正畸牙齿移动 脂多糖 MICRO-CT 骨密度
下载PDF
规范化管理在口腔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4
作者 孙铖铖 王文燕 陈琼琼 《中华养生保健》 2021年第6期94-95,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规范化管理在口腔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1月~2019年12月,针对南通市口腔医院口腔门诊的护理管理展开相关研究,其中2018年1月~2018年12月设为对照组,随机抽取该阶段收治的300例门诊患者为研究对象,该阶段实... 目的探讨分析规范化管理在口腔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1月~2019年12月,针对南通市口腔医院口腔门诊的护理管理展开相关研究,其中2018年1月~2018年12月设为对照组,随机抽取该阶段收治的300例门诊患者为研究对象,该阶段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其中2019年1月~2019年12月设为实验组,随机抽取该阶段收治的300例门诊患者为研究对象,该阶段实施规范化管理;获取两组护理管理数据,并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候诊室/诊室管理、医疗物品管理、护理安全管理、护患沟通)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不良事件(医源性感染、医疗器械丢失、护理文书不规范、护理矛盾/投诉)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口腔门诊护理管理中应用规范化管理,可有效提高口腔门诊的护理管理质量,可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门诊 护理管理 规范化管理 护理管理质量 不良事件 常规护理管理
下载PDF
隐形矫治与SGTB治疗下颌骨后退的效果比较
5
作者 陈双喜 高美琴 《上海口腔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13-518,共6页
目的:比较隐形矫治与SGTB双期治疗下颌骨后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未过生长发育高峰期的85例骨性下颌骨后退患者,隐形矫治前导40例,SGTB功能矫治导下颌45例。测量患者治疗前(T0)和矫治结束后(T1)的头颅侧位X线片,采用SPSS 16.0软件包... 目的:比较隐形矫治与SGTB双期治疗下颌骨后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未过生长发育高峰期的85例骨性下颌骨后退患者,隐形矫治前导40例,SGTB功能矫治导下颌45例。测量患者治疗前(T0)和矫治结束后(T1)的头颅侧位X线片,采用SPSS 16.0软件包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的SNB角、NP-FH(面角)增大,ANB角减少,均有显著变化(P<0.001)。T1时,隐形组SNB角、ANB角、NP-FH角的变化量较SGTB组小(P<0.05);SGTB组的MP-FH角和MP-SN角在治疗前后的差异比隐形组大(P<0.001)。结论:对生长发育高峰期前的下颌骨后退患者进行矫治后,下颌骨明显前移,隐形矫治和SGTB都能促进下颌骨位置改变,改善上下颌骨的协调关系,但后牙垂直向控制,隐形组强于SGTB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形矫治 SGTB 下颌骨后退
下载PDF
功能矫治双期治疗下颌后退的效果评价
6
作者 陈双喜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5期487-490,共4页
目的:评价功能矫治双期治疗下颌后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21年8月在南通市口腔医院治疗的未过生长发育高峰期的骨性下颌后退患儿37例,先行功能矫治导下颌,再行上下固定矫治排齐上下牙列,调整前牙覆[牙合]覆盖及后牙咬[牙... 目的:评价功能矫治双期治疗下颌后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21年8月在南通市口腔医院治疗的未过生长发育高峰期的骨性下颌后退患儿37例,先行功能矫治导下颌,再行上下固定矫治排齐上下牙列,调整前牙覆[牙合]覆盖及后牙咬[牙合]至正常。测量患儿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头颅侧位X线片,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应用配对t检验分析比较患儿治疗前后的效果。结果:治疗后,患儿前颅底平面-下齿槽座点角增加了2.30°±1.60°,上齿槽座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角减少了2.87°±1.05°,面角增加了4.30°±1.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生长发育高峰期前的下颌后退患儿进行双期功能矫治后下颌骨明显前移,面型得到极大地改善,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后退 功能矫治 双期矫治
下载PDF
高转矩自锁托槽拔牙矫治上颌前突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4
7
作者 陈双喜 唐国华 +3 位作者 蒋雨楠 顾永佳 章婷 高美琴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5年第6期739-742,共4页
目的 :评价和分析DamonQ高转矩自锁托槽矫治器拔牙治疗上颌前突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0例上颌前突需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进行矫治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Damon组上、下颌均使用DamonQ高转矩自锁托槽矫治器,MBT组上、下颌均使用传统MBT直丝弓... 目的 :评价和分析DamonQ高转矩自锁托槽矫治器拔牙治疗上颌前突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0例上颌前突需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进行矫治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Damon组上、下颌均使用DamonQ高转矩自锁托槽矫治器,MBT组上、下颌均使用传统MBT直丝弓矫治器,2组均使用滑动法整体内收上前牙。在治疗前(T0)和上前牙内收完成后(T1)测量2组患者的头颅侧位X线片。采用SPSS 11.5软件包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2组患者在T1时上前牙位置均有明显后移,2组间变化量无显著差异,但上唇位置的后移量Damon组为2.31 mm,显著小于MBT组的2.81 mm(P<0.05)。第一磨牙前移量Damon组为2.33 mm,MBT组为2.36 mm,无显著差异(P>0.05)。T1时,鼻唇角MBT组和Damon组分别为107.44°和106.33°,而鼻唇角增加量MBT组为9.17°,显著大于Damon组的7.22°(P<0.05)。上切牙与腭平面的夹角在T1时MBT组和Damon组分别为110.61°和114.11°,而其减少量MBT组为12.06°,显著大于Damon组的7.61°(P<0.05)。结论:在保证前牙内收效果的基础上,应用DamonQ高转矩托槽拔牙治疗上颌前突患者,在内收前牙阶段与MBT相比,更好地控制了前牙冠唇向转矩,避免了上前牙过度舌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monQ高转矩自锁托槽 MBT直丝弓 拔牙 头影测量 软组织侧貌
下载PDF
隐形矫治在治疗伴有牙列不齐牙周病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双喜 袁晓宇 +1 位作者 顾永佳 高美琴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年第4期328-330,共3页
目的:评价和分析隐形矫治在伴有牙列不齐牙周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需要进行矫治的20例牙周炎患者,均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所有患者均在矫治前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待牙周组织稳定后再行正畸治疗。在牙周治疗后矫治前及矫治后拍摄X... 目的:评价和分析隐形矫治在伴有牙列不齐牙周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需要进行矫治的20例牙周炎患者,均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所有患者均在矫治前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待牙周组织稳定后再行正畸治疗。在牙周治疗后矫治前及矫治后拍摄X线片和口内外数码照片以评估牙周组织健康情况。结果:应用隐形矫治的牙周炎患者,牙周炎病变呈静止期,病变稳定。结论:利用隐形矫治治疗有错牙合畸形的牙周病患者,在矫治过程中,更有利于患者口腔卫生的保持,且随着牙列的排齐、咬牙合关系的调整,在矫治治疗后,能维持牙周组织长期稳定,防止病变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病 牙列不齐 隐形矫治
下载PDF
骨性Ⅰ、Ⅱ、Ⅲ类错患者上颌前牙牙根吸收情况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石慧 何佳嘉 +2 位作者 高美琴 陆胜男 顾永佳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年第3期224-226,共3页
目的 :利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分别测量骨性Ⅰ、Ⅱ、Ⅲ类错畸形患者上颌前牙牙根的长度,探讨上颌前牙牙根吸收的发生与错畸形的关系,以此来指导临床正畸工作。方法:选取年龄为18~35岁的南通市口... 目的 :利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分别测量骨性Ⅰ、Ⅱ、Ⅲ类错畸形患者上颌前牙牙根的长度,探讨上颌前牙牙根吸收的发生与错畸形的关系,以此来指导临床正畸工作。方法:选取年龄为18~35岁的南通市口腔医院正畸科患者180例(牙列完整,无颌骨畸形,未受外伤,前牙区无埋伏牙及多生牙,无牙周疾病,未行正畸治疗),分为3组(骨性Ⅰ类组、骨性Ⅱ类组、骨性Ⅲ类组),分别测量其牙根长度及唇腭侧骨质厚度。结果:骨性Ⅱ、Ⅲ类患者前牙牙根长度明显短于骨性Ⅰ类患者的长度。牙根吸收在骨性Ⅱ类患者中发生率最高,其次是Ⅲ类患者,Ⅰ类患者中发生的最少。骨性Ⅰ类患者的上前牙唇腭侧骨质厚度均大于骨性Ⅱ、Ⅲ类患者。结论:骨性Ⅱ、Ⅲ类患者可能更易发生牙根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牙合]畸形 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 牙根长度
下载PDF
微种植体在隐形矫治中的应用
10
作者 陈双喜 顾永佳 高美琴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年第2期93-95,共3页
目的:评价和分析微种植体结合隐形矫治在治疗上颌前突或严重拥挤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上颌前突或严重拥挤的患者30例,其中15例选择进行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其余15例选择传统金属托槽矫治器治疗,在种植钉植入后及取出前均拍摄锥形束... 目的:评价和分析微种植体结合隐形矫治在治疗上颌前突或严重拥挤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上颌前突或严重拥挤的患者30例,其中15例选择进行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其余15例选择传统金属托槽矫治器治疗,在种植钉植入后及取出前均拍摄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以评估后牙的移动量。结果:用隐形矫治和传统金属托槽矫治器矫治后的患者后牙前移均<2 mm,两组患者后牙的前移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复杂的正畸患者过程中,在微种植体的辅助下,隐形矫治能达到和固定金属拖槽一样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种植体 隐形矫治 金属托槽矫治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