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视域下“省健康促进医院”建设实践与探索 被引量:1
1
作者 储晓彬 宦峰 朱美君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23年第7期981-983,共3页
从管理智慧环境美、就医体验更温暖、健康教育彰显公益、提升文化软实力四个角度阐释了江苏省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下建设“省健康促进医院”的实践与探索,坚持以患者和医务人员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改善就医环境,提高... 从管理智慧环境美、就医体验更温暖、健康教育彰显公益、提升文化软实力四个角度阐释了江苏省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下建设“省健康促进医院”的实践与探索,坚持以患者和医务人员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改善就医环境,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提升医院品质,丰富健康促进内涵,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群众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医院 管理制度 健康促进
下载PDF
南通市某医疗单位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施晓燕 钟恩德 《职业与健康》 CAS 2024年第2期268-270,274,共4页
目的 了解南通市某医院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方法 热释光方法监测2014—2021年南通市某医疗单位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分析不同职业类别放射工作人员受到的辐射剂量。结果 2014—2021年南通市某医疗单位集体有效剂量... 目的 了解南通市某医院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方法 热释光方法监测2014—2021年南通市某医疗单位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分析不同职业类别放射工作人员受到的辐射剂量。结果 2014—2021年南通市某医疗单位集体有效剂量为556.7人·mSv,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59 mSv/a,年有效剂量最高的为介入放射学和核医学工作人员,不同职业类别年人均有效剂量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32.520,P<0.05)。结论 南通市某医疗单位放射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工作场所防护措施完善,需加强介入放射学和核医学工作人员的剂量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工作人员 个人剂量监测 辐射防护
原文传递
新冠疫情前后南通市流感流行态势分析
3
作者 宦峰 邵小红 +1 位作者 王力梅 张利远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 2022年第3期162-166,共5页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暴发前后,流感病原学监测结果的差异,为COVID-19下的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COVID-19暴发前(2018、2019年)及暴发后(2020、2021年)的流感样患者咽拭子进行核酸检测,采...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暴发前后,流感病原学监测结果的差异,为COVID-19下的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COVID-19暴发前(2018、2019年)及暴发后(2020、2021年)的流感样患者咽拭子进行核酸检测,采用RT-PCR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比较COVID-19暴发前后流感病原体流行特征。结果:COVID-19暴发前后共采集标本4181例,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405例,阳性率9.69%,前后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65,P<0.001);COVID-19前后流感均以冬春季流行为主,COVID-19后各季节阳性率均有下降;COVID-19后不同性别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0,P<0.05);COVID-19前后各年龄组除5~14岁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1,P>0.05),其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COVID-19前以各型别流感交替传播,COVID-19后以BV型为主。结论:COVID-19严格管控措施有效遏制了流感病毒的传播,流感病毒阳性率和型别检出率明显下降,COVID-19流行期间要重点关注BV型别的流感及在校学生的流感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 病原学 监测 新冠疫情
原文传递
心肺复苏应急技能科普教育开展及保持之路径的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施晓燕 葛凤琴 顾伟诗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24年第3期358-364,共7页
目的通过观察实时视觉反馈装置对医学生心肺复苏应急技能培养和保持的影响,尝试探讨心肺复苏应急教育科普活动的实施路径。方法选取2022年6月于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实习的78名医学生为研究对象(男生33名,女生45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 目的通过观察实时视觉反馈装置对医学生心肺复苏应急技能培养和保持的影响,尝试探讨心肺复苏应急教育科普活动的实施路径。方法选取2022年6月于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实习的78名医学生为研究对象(男生33名,女生45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标准组,两组各39人。培训前,对两组的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掌握情况进行考核。接着,标准组在充气人体模型上进行情景模拟心肺复苏技能练习,实验组采用实时视觉反馈设备进行2 min的心肺复苏训练。培训后,依次在四个时间点(第0、10、28和52周)考核两组的理论知识以及操作技能情况,并采用广义估计方程模型比较两组的培训效果。结果培训前,实验组和标准组学员的基线特征、CPR知识和技能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胸部按压的平均深度均未达标。培训后,两组培训效果均有所提升。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1)实验组第0、10周按压评分高于标准组(P<0.05);两组按压评分从第0周~第28周均有所上升,但在第52周均有所下降(P<0.05)。(2)总体看,培训后高级CPR者占比在实验组、在第28更高(P<0.05)。(3)培训后,标准组胸部按压深度在4个时间点依旧未达标。实验组按压深度在第0、10、28、52周高于标准组(P<0.05),在第10周、28周高于第0周,但在第52周有所下降(P<0.05);标准组第10周按压深度高于第0周,第28周按压评分高于第0周、第10周,但在第52周也有所下降(P<0.05)。(4)培训后,实验组按压频率达到标准,且在第0、10周高于标准组(P<0.05);标准组在第28周、52周按压频率达到标准,且高于第0周、第10周(P<0.05)。(4)培训后,掌握正确的手位及充分的胸部回弹力的学员占比均在实验组更高(P<0.05)。(5)培训后,两组掌握CPR理论知识的学员占比、实施CPR自我认同的学员占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总体看,CPR自我认同在第52周时更高(P<0.05)。结论在心肺复苏术训练中使用实时视觉反馈装置可在短期内提高医学生心肺复苏术技能,并维持较长时间。现代化的培训模式联合传统教学模式能更好地普及并保持医学生高质量心肺复苏的教学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术 科普教育 反馈装置 技能掌握 技能保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