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切口甲状腺腺叶切除术中超声刀无缝扎技术与传统缝扎技术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高雪松 唐翀 +1 位作者 孙永强 翟晓峰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17年第1期18-20,共3页
小切口甲状腺腺叶切除术中超声刀无缝扎技术与传统缝扎技术的对比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刀无缝扎技术在小切口甲状腺腺叶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78名患者按照所采用的手术技术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 39例术中采用超声刀无缝扎技... 小切口甲状腺腺叶切除术中超声刀无缝扎技术与传统缝扎技术的对比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刀无缝扎技术在小切口甲状腺腺叶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78名患者按照所采用的手术技术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 39例术中采用超声刀无缝扎技术(超声刀组),另一组39例采用传统的电刀结合缝扎止血技术(传统组)。分别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超声刀组手术时间(48.5±10.3min vs 63.4±8.5min, p〈0.05],术后24h引流量(38.2±12.6)mL显著低于传统组(50.5±12.1)mL,P〈0.05],但两组术中出血量[(10.5±4.2)mL vs(11.2±5.6)mL,P〈0.05],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均无术后喉返神经麻痹、术后出血发生。结论在小切口甲状腺腺叶切除术中,超声刀无缝扎技术能缩短手术时间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由于其安全便捷可代替传统缝扎技术,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切口 甲状腺腺叶切除 超声刀 止血
下载PDF
小切口甲状腺腺叶切除术中超声刀无缝扎技术与传统缝扎技术比较
2
作者 高雪松 唐翀 +1 位作者 孙永强 翟晓峰 《交通医学》 2016年第6期657-658,共2页
目的:探讨超声刀无缝扎技术在小切口甲状腺腺叶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78例患者中39例术中采用超声刀无缝扎技术(超声刀组),另39例采用传统的电刀结合缝扎止血技术(传统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并发症发... 目的:探讨超声刀无缝扎技术在小切口甲状腺腺叶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78例患者中39例术中采用超声刀无缝扎技术(超声刀组),另39例采用传统的电刀结合缝扎止血技术(传统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超声刀组和传统组手术时间(48.5±10.3min vs 63.4±8.5min,P<0.05)、术后24h引流量(38.2±12.6m L vs 50.5±12.1m L,P<0.05),超声刀组均显著低于传统组,两组术中出血量(38.2±12.6m L vs 50.5±12.1m L,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术后喉返神经麻痹、术后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在小切口甲状腺腺叶切除术中,超声刀无缝扎技术能缩短手术时间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由于其安全便捷可代替传统缝扎技术,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腺叶切除 小切口 超声刀 止血
下载PDF
3D与2D腔镜甲状腺全切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对比研究
3
作者 袁荣华 秦炜颜 金小虎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3年第1期67-70,共4页
目的 探讨3D与2D腔镜甲状腺全切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效果及对甲状腺激素水平,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治疗DTC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3月于南... 目的 探讨3D与2D腔镜甲状腺全切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效果及对甲状腺激素水平,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治疗DTC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3月于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76例DTC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8例,采用2D腔镜甲状腺全切术治疗)、观察组(38例,采用3D腔镜甲状腺全切术治疗)。两组患者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手术前后炎症因子、甲状腺激素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更短;术后7 d两组患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较术前均显著升高,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水平均较术前显著降低;术后1 d两组患者血浆白细胞计数(WBC)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升高,而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7 d TSH、T3、T4、FT4水平及术后6个月各项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3D与2D腔镜甲状腺全切术治疗DTC对甲状腺激素的影响和安全性均相当,但3D腔镜甲状腺全切术能够提供更清晰的三维立体视觉,治疗更为精准、微创,故具有手术耗时短、术中出血少、术后炎性损伤轻微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型甲状腺癌 3D腔镜甲状腺全切术 2D腔镜甲状腺全切术 甲状腺激素
下载PDF
核糖体蛋白RPL2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朱一春 黄智奇 +4 位作者 施靖天 顾长江 倪侃 薛旦旦 张春辉 《交通医学》 2021年第4期338-341,共4页
目的:检测并比较核糖体蛋白L22(ribosomal protein L22,RPL22)在乳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意义及其对乳腺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62例患者,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乳腺癌及癌旁组织RP... 目的:检测并比较核糖体蛋白L22(ribosomal protein L22,RPL22)在乳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意义及其对乳腺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62例患者,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乳腺癌及癌旁组织RPL22的表达,运用qRT-PCR检测乳腺癌及癌旁组织中RPL22 mRNA的表达,分析RPL22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检索TCGA数据库,探究RPL22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免疫荧光结果显示RPL2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癌旁组织;qRT-PCR结果显示乳腺癌组织中RPL22 mRNA的表达水平低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乳腺癌组织中RPL22表达与肿瘤大小(r=-0.403)、HER-2阳性(r=-0.390、Ki67表达(r=-0.370)、淋巴结转移(r=-0.422)以及三阴性乳腺癌(TNBC)发生(r=-0.311)呈负相关。检索TCGA数据库,发现RPL2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RPL22低表达组总生存率低于高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结论:乳腺癌组织中RPL22表达水平较癌旁组织明显降低,并与乳腺癌不良预后有关,提示RPL22可作为乳腺癌诊断以及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核糖体蛋白L22 抑癌作用 预后
下载PDF
术前穿刺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在早期外上象限乳腺癌手术中的临床价值
5
作者 蒋高慧 王珊珊 +2 位作者 缪世琛 倪启超 房俊 《交通医学》 2023年第5期496-497,502,共3页
目的:探讨术前原发肿瘤穿刺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对早期外上象限乳腺癌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早期外上象限乳腺癌患者73例,根据术式不同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行术前原发肿瘤穿刺活检+术中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乳腺癌保腋根治... 目的:探讨术前原发肿瘤穿刺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对早期外上象限乳腺癌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早期外上象限乳腺癌患者73例,根据术式不同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行术前原发肿瘤穿刺活检+术中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乳腺癌保腋根治术,对照组行术中原发肿瘤切除活检+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拔管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治疗前后两上臂臂围差、肩关节功能评分、肩关节外展角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54.64±12.14 min、182.00±53.43 mL、17.88±3.27 d及5.46±1.09 d,少于对照组的75.76±19.95 min、224.30±75.46 mL、23.83±3.96 d及6.80±2.13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2.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治疗后两上臂臂围差为0.23±0.04 cm,肩关节功能评分为90.92±1.74分,肩关节外展角度为(144.91±5.87)°,分别优于对照组的0.70±0.14 cm,75.63±2.37分和(120.82±1.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术前穿刺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在治疗外上象限乳腺恶性肿瘤中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临床应用前景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活检 穿刺 腋窝淋巴结清扫
下载PDF
探讨小切口胆囊切除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6
作者 姜湉 孙勇强 +1 位作者 秦炜颜 崔晓峰 《吉林医学》 CAS 2014年第23期5155-5156,共2页
目的:观察胆结石患者分别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胆结石患者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0例。观察组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对照组采用小切口胆囊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 目的:观察胆结石患者分别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胆结石患者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0例。观察组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对照组采用小切口胆囊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术后下床、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等方面优于对照组,并发症率(8.6%)低于对照组(22.9%),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胆结石都具有一定的效果,但相对来说腹腔镜手术时间短、术后康复较快,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结石 小切口胆囊切除 腹腔镜胆囊切除 临床效果
下载PDF
环状RNA在胃癌耐药性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朱皓宇 冯士春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10期54-58,共5页
胃癌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对于不能完全切除病灶、高复发率或姑息性手术后的患者,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延缓胃癌细胞发展速度和侵袭程度以及缓解症状。但是,目前对于治疗药物的耐药性机制和调节方法尚不清楚。面对日趋增强的耐药... 胃癌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对于不能完全切除病灶、高复发率或姑息性手术后的患者,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延缓胃癌细胞发展速度和侵袭程度以及缓解症状。但是,目前对于治疗药物的耐药性机制和调节方法尚不清楚。面对日趋增强的耐药性,若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患者的预后将受到严重影响。环状RNA(circRNA)是一组以闭合连续循环为特征的转录物,稳定存在于组织和细胞中,也是一种在人体内广泛分布的特殊的非编码RNA,近年来成为非编码RNA领域的研究热点。随着高通量测序法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不断发展,愈来愈多的circRNA被发现在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凋亡和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基因表达的重要调节因子。同时,基于circRNA的高丰度和稳定性、进化物种保护性和组织特异性表达模式等特点,circRNA极有可能成为胃癌治疗过程中的新靶标,其巨大的应用潜力为临床医药以及生物医学领域开拓了全新的研究思路。为改善胃癌治疗药物的敏感性,降低耐药性,文章就近年来有关circRNA在胃癌耐药中的研究进展做出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RNA 胃癌 化疗 耐药性
下载PDF
关于抑制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细菌移位的实验研究
8
作者 秦炜颜 翟晓峰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年第4期428-429,共2页
目的:探讨利用不同方法抑制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细菌移位的效果。方法:将60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ANP(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组、参附注射液组以及清胰利胆颗粒组,每组15只。利用牛磺胆酸钠制作SD大鼠的ANP模型,参附注射液组给予参附注射液进行... 目的:探讨利用不同方法抑制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细菌移位的效果。方法:将60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ANP(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组、参附注射液组以及清胰利胆颗粒组,每组15只。利用牛磺胆酸钠制作SD大鼠的ANP模型,参附注射液组给予参附注射液进行治疗,清胰利胆颗粒组使用清胰利胆颗粒进行治疗,对照组与ANP组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治疗结束后取大鼠的肠系膜淋巴结、腹水与下腔静脉血培养,对比四组大鼠各个部位的病原菌落计数。结果:对照组的各部位病原菌落计数要明显低于ANP组、参附注射液组与清胰利胆颗粒组(P<0.01);参附注射液组与清胰利胆颗粒组的各部位病原菌落计数要明显低于ANP组(P<0.01);参附注射液组与清胰利胆颗粒组的各部位病原菌落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与清胰利胆颗粒可以有效地抑制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细菌移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细菌移位 参附注射液 清胰利胆颗粒
下载PDF
LncRNA KCNQ1OT1调节miR-145/PAK4轴对结直肠癌SW480细胞恶性发展的影响
9
作者 施文 周志强 +4 位作者 蔡明 邱建 陈锦鹏 何向锋 孙永强 《河北医学》 CAS 2023年第2期183-189,共7页
目的:探究LncRNA KCNQ1OT1在结直肠癌SW480细胞中的作用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miRanda与TargetScan分别分析LncRNA KCNQ1OT1与miR-145的作用靶点。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相关的分子间靶标关系。qRT-PCR实验分析KCNQ1OT1、m... 目的:探究LncRNA KCNQ1OT1在结直肠癌SW480细胞中的作用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miRanda与TargetScan分别分析LncRNA KCNQ1OT1与miR-145的作用靶点。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相关的分子间靶标关系。qRT-PCR实验分析KCNQ1OT1、miR-145和PAK4在结直肠癌组织、癌旁组织、SW480细胞和CCC-HIE-2细胞中的基因表达量。将SW480细胞分为siRNA NC组、KCNQ1OT1 siRNA组、PAK4 siRNA组、inhibitor NC组、miR-145 inhibitor组、pcDNA-3.1(+)+mimics NC组、pcDNA-KCNQ1OT1+mimics NC组、pcDNA-3.1(+)+miR-145 mimics组、pcDNA-KCNQ1OT1+miR-145 mimics组,分别敲低KCNQ1OT1、miR-145和PAK4表达,MTT实验分析细胞活力,细胞克隆形成实验分析细胞克隆数目,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SW480细胞EMT能力。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1.37±0.27),结直肠癌组织中LncRNA KCNQ1OT1表达上调(2.32±0.89)(t=23.84,P<0.01);与癌旁组织相比(1.21±0.09),结直肠癌组织中PAK4表达上调(2.03±0.54)(t=20.75,P<0.01);与癌旁组织相比(1.26±0.35),结直肠癌组织中miR-145表达显著下调(0.45±0.13)(t=18.76,P<0.01);与CCC-HIE-2细胞相比(1.05±0.21),SW480细胞中LncRNA KCNQ1OT1表达上调(2.09±0.27)(t=18.79,P<0.01);与CCC-HIE-2细胞相比(1.18±0.62),SW480细胞中PAK4表达上调(2.58±0.82)(t=22.17,P<0.01);与CCC-HIE-2细胞相比(1.46±0.28),SW480细胞中miR-145表达显著下调(0.58±0.23)(t=17.86,P<0.01)。LncRNA KCNQ1OT1靶向miR-145,miR-145靶向PAK4。KCNQ1OT1或PAK4表达降低后,SW480细胞活力,克隆数目与EMT能力显著降低,上调了细胞凋亡率;上调KCNQ1OT1靶向miR-145促进了SW480细胞增殖和EMT,下调了细胞凋亡率。结论:下调LncRNA KCNQ1OT1通过miR-145/PAK4轴抑制了SW480细胞增殖和EMT,促进了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cRNA KCNQ1OT1 MIR-145 PAK4 结直肠癌 增殖 凋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