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消化道出血性休克的急诊内镜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4
1
作者 吴云林 吴巍 +4 位作者 吕婵 金燕 宋奇峰 慎睿哲 褚晔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09年第4期308-309,共2页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引起休克在临床上十分常见,病情凶险,病死率高,紧急消化内镜检查成为明确诊断、选择正确治疗措施的首选方法。但在临床实践中,由于患者急性出血时生命体征不稳,无法看清出血病灶.甚至造成窒息和死亡等严重事件,因此...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引起休克在临床上十分常见,病情凶险,病死率高,紧急消化内镜检查成为明确诊断、选择正确治疗措施的首选方法。但在临床实践中,由于患者急性出血时生命体征不稳,无法看清出血病灶.甚至造成窒息和死亡等严重事件,因此对出血性血压下降及其他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急性上消化道大量出血患者,在床边或病房内镜室内行紧急内镜检查可增加临床安全性,有利于明确诊断和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 失血性休克 内镜检查
下载PDF
内镜治疗时机对早期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卞兆连 程苕莼 +4 位作者 刘一村 秦相清 朱陈 陈建 薛红 《医学综述》 CAS 2023年第12期2470-2475,共6页
目的探讨内镜治疗时机对早期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8月至2021年3月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消化科及肝病科收治的166例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经过早期积极内科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内镜治疗时机对早期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8月至2021年3月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消化科及肝病科收治的166例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经过早期积极内科治疗效果不佳后行内镜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内镜治疗时机不同分为三组,其中早期组患者在入院后4~<6 h行内镜治疗(52例),中期组患者在入院后6~<24 h行内镜治疗(55例),后期组患者在入院后≥24 h行内镜治疗(59例),比较三组患者的止血时间、早期再出血、住院死亡率、住院时间及在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后6周的生存率,并分析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三组患者的止血时间、住院死亡率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再出血患者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期组的止血时间明显长于早期组[(2.15±1.10)d比(1.38±0.65)d](P<0.05);后期组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均长于早期组[(2.03±0.71)d比(1.38±0.65)d、17(14,21)d比15(10,20)d](P<0.05),早期再出血患者比例、住院死亡率均高于早期组[20.34%(12/59)比9.62%(5/52)、22.03%(13/59)比5.77%(3/52)](P<0.05);后期组的住院时间长于中期组[17(14,21)d比12(10,14)d](P<0.05)。6周随访终止,早期组7例死亡,中期组12例死亡,后期组19例死亡,三组的6周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5.107,P=0.024)。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内镜治疗时机及Child-Pugh分级是影响早期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于早期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入院后4~6 h行内镜治疗可以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死亡率及提高患者6周生存率,而内镜治疗时机是影响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 内镜治疗时机 药物治疗 预后
下载PDF
CONUT联合CTP评分预测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患者短期预后的临床意义
3
作者 卞兆连 邵建国 薛红 《胃肠病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11,共6页
背景:肝性脑病(HE)是终末期肝病患者的主要死因之一。早期评估肝硬化合并HE病情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目的:探讨控制营养状况(CONUT)联合CTP评分对肝硬化合并HE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2月南通市第三人... 背景:肝性脑病(HE)是终末期肝病患者的主要死因之一。早期评估肝硬化合并HE病情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目的:探讨控制营养状况(CONUT)联合CTP评分对肝硬化合并HE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2月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初诊的168例肝硬化合并HE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采用Cox回归分析评估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建立新的预测模型,采用ROC曲线评价不同评分对HE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采用Kaplan⁃Meier法评估患者生存情况。结果:死亡组ALT、AST、TBIL、INR、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明显高于生存组(P<0.05),ALB、总胆固醇、血清钠、纤维蛋白原、淋巴细胞明显低于生存组(P<0.05)。CONUT(OR=1.499,95%CI:1.092~2.057,P=0.012)、CTP评分(OR=1.474,95%CI:1.178~1.844,P=0.001)是肝硬化合并HE患者90 d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CTP、CONUT、CONUT⁃CTP三种评分模型的AUC分别为0.90、0.94、0.95。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CONUT⁃CTP评分≥7.50分组的生存率明显低于<7.50分组(P<0.0001)。结论:CONUT⁃CTP评分对肝硬化合并HE患者预后有良好的预测价值,≥7.50分提示患者预后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肝性脑病 控制营养状况 预后
下载PDF
恩替卡韦治疗慢加亚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临床观察 被引量:8
4
作者 任金才 宋建华 +2 位作者 宋铮 邵建国 朱勇根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603-606,共4页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慢加亚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HBV—ACLF)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03年.2012年在本院住院并应用恩替卡韦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的HBV—ACLF患者37例作为治疗组,同时选择在本院住院未应用任何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的HBV-A...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慢加亚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HBV—ACLF)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03年.2012年在本院住院并应用恩替卡韦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的HBV—ACLF患者37例作为治疗组,同时选择在本院住院未应用任何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的HBV-ACLF患者37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比较两组患者临床体征、血生化指标、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累积生存率和2年内复发率情况。结果在入院时、治疗后4w、8w、12w时,治疗组患者外周血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总胆红素(TBIL)、血肌酐(cr),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和MELD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腹水、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和肝肾综合征发生率比较,除在治疗4w末时,治疗组生存者腹水发病率为41.4%,低于对照组生存者的66,7%(P〈0.05),余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8w、12w和24w时,37例抗病毒患者生存率分别为75.7%、75.7%和70.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6%、56.8%和54.1%(P〈0.05);26例抗病毒的生存患者在2年内病情无复发,而20例未抗病毒的生存患者复发率为65.0%(P〈0.001)。结论给予HBV-ACLF患者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可提高生存率,减少病情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加亚急性肝衰竭 恩替卡韦 治疗 生存率
下载PDF
多项腹水指标logistic回归模型对腹水性质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4
5
作者 邵建国 罗蕾蕾 +5 位作者 陈琳 吴月平 陈建 孙源源 彭美娣 张建 《胃肠病学》 2012年第3期156-160,共5页
背景:良、恶性腹水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但目前尚缺乏兼具敏感性和特异性优势的单项指标。目的:建立腹水性质鉴别诊断的logistic回归模型并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连续纳入103例腹水患者,其中恶性腹水组50例,良性腹水组53例。检... 背景:良、恶性腹水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但目前尚缺乏兼具敏感性和特异性优势的单项指标。目的:建立腹水性质鉴别诊断的logistic回归模型并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连续纳入103例腹水患者,其中恶性腹水组50例,良性腹水组53例。检测端粒酶、DNA倍体、腺苷脱氨酶(ADA)、乳酸脱氢酶(LDH)、肿瘤标记物CEA、CA125、CA19-9、CA153、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AAG)九项腹水指标,应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ROC曲线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并确定概率预测值P的最适诊断界点及其诊断效率。结果:端粒酶、CEA、CA153、SAAG四项腹水指标进入logistic回归模型,诊断模型P值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86,最适诊断界点为0.469,敏感性为96.0%,特异性为98.1%,AUC和敏感性均优于各单项腹水指标。结论:与各单项腹水指标相比,应用本研究建立的多项腹水指标logistic回归模型鉴别诊断腹水性质可提高诊断敏感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水 良恶性 诊断 鉴别 LOGISTIC模型 ROC曲线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虚实辨证与机体特异性细胞免疫及病毒复制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6
6
作者 冯建英 邵建国 +2 位作者 陈琳 张玲燕 吴月平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8期136-139,共4页
目的:通过对虚实不同证型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HBV特异性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及T淋巴细胞亚群及病毒复制水平的检测,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虚实辨证分型与机体特异性细胞免疫及病毒复制的关系。方法:抗原特异性CTL及T淋巴细胞亚... 目的:通过对虚实不同证型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HBV特异性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及T淋巴细胞亚群及病毒复制水平的检测,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虚实辨证分型与机体特异性细胞免疫及病毒复制的关系。方法:抗原特异性CTL及T淋巴细胞亚群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HBV病毒学指标由ABBOTT I2000检测;HBVDNA由ABI荧光定量PCR仪完成。结果 (:1)虚实两组患者特异性CTL细胞的阳性率存在差异(P<0.05),实证组患者特异性CTL细胞阳性率较虚证组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虚实两组CD3+、CD4+以及CD4+/CD8+值均较正常对照有所下降,其中虚证组患者CD4+、CD4+/CD8+水平下降较正常组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虚实两组之间CD4+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实证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虚实两组患者CD8+水平均高于正常组,虚证组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虚实两组患者病毒复制程度不同,实证组中高病毒载量患者所占比例较大,约为62.2%,虚证组高病毒载量患者所占比例仅为40%,较前者明显减少,虚证组患者病毒复制处于低复制水平,二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虚实两组患者的外周血特异性CTL细胞阳性率、T淋巴细胞亚群及病毒复制水平存在有统计学差异,可以为指导临床辨证分型提供一定的客观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虚实辨证 特异性细胞免疫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
下载PDF
替诺福韦酯治疗34例慢性乙型肝炎核苷(酸)类似物经治患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屈莉红 刘璐 +4 位作者 郑洁芳 赵慧 王怡菲 程婕 邵建国 《肝脏》 2016年第6期444-446,共3页
目的观察替诺福韦酯(TDF)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核苷(酸)类似物经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TDF治疗34例CHB核苷(酸)类似物经治患者48周的临床资料,其中原发治疗失败患者18例、抗病毒耐药患者16例。分析第12、24、48周时HBV DNA阴... 目的观察替诺福韦酯(TDF)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核苷(酸)类似物经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TDF治疗34例CHB核苷(酸)类似物经治患者48周的临床资料,其中原发治疗失败患者18例、抗病毒耐药患者16例。分析第12、24、48周时HBV DNA阴转率、ALT复常率和48周的HBeAg血清转换率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第12、24、48周的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35.3%、67.6%和94.1%。治疗前及治疗第12、24、48周的ALT分别为(63.9±18.9)、(49.8±11.9)、(42.7±7.3)和(35.1±3.9)U/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3,P<0.05),48周时ALT复常率为91.1%。第48周时HBeAg阴转率为25%,HBeAg血清转换率为20%。治疗期间,随访各时间点病毒学突破率为0,肌酸激酶(CK)超过正常上限(ULN)2倍发生率0。血肌酐(Scr)治疗前为(75.1±11.1)μmol/L,治疗48周时为(76.8±10.8)μ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78,P=0.565)。Scr超过ULN发生率0。骨密度变化发生率0,血磷低于ULN发生率0。结论对于核苷(酸)类药物应答不佳和耐药的CHB患者,TDF单药治疗能有效抑制病毒,且ALT复常率高,不良事件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替诺福韦酯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7促进人肝星状细胞活化和胶原蛋白表达 被引量:1
8
作者 赵丽 卞兆连 +3 位作者 连敏 王绮夏 陈胜良 马雄 《胃肠病学》 2016年第12期714-718,共5页
背景:肝星状细胞(HSC)活化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中心环节。白细胞介素-17(IL-17)是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最重要的效应因子,可引起炎性细胞浸润和组织损伤。前期研究发现慢性乙型肝炎和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肝组织中IL-17阳性表达细... 背景:肝星状细胞(HSC)活化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中心环节。白细胞介素-17(IL-17)是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最重要的效应因子,可引起炎性细胞浸润和组织损伤。前期研究发现慢性乙型肝炎和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肝组织中IL-17阳性表达细胞数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然而IL-17引起肝纤维化的机制尚未明确。目的:探讨IL-17对人HSC细胞株LX2活化和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IL-17处理人HSC细胞株LX2,采用CCK-8实验检测细胞活力;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Col-Ⅰ)、Col-ⅢmRNA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α-SMA、Col-Ⅰ、Col-Ⅲ蛋白表达。结果:LX2细胞活力随IL-17浓度增加呈升高趋势,但各浓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7处理组(100 ng/mL)α-SMA、Col-Ⅰ、Col-Ⅲ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随着IL-17浓度的增加,α-SMA、Col-Ⅰ、Col-Ⅲ蛋白表达逐渐增高。结论:IL-17可促进HSC活化以及Col-Ⅰ、Col-Ⅲ表达,从而促进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7 肝星状细胞 细胞增殖 纤维化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Ⅰ型胶原 Ⅲ型胶原
下载PDF
下瘀血汤诱导人肝癌裸鼠移植瘤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张浩 胡佩佩 +2 位作者 邵建国 季佩东 蒋洁 《河北中医》 2020年第6期896-901,F0002,共7页
目的观察下瘀血汤对肝癌裸鼠移植瘤及核仁纺锤体相关蛋白1(Nusap1)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探讨作用机制。方法将32只雌性BALB/c裸鼠建立人肝癌移植瘤动物模型,将造模成功的20只裸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下瘀血汤低、中、高剂量... 目的观察下瘀血汤对肝癌裸鼠移植瘤及核仁纺锤体相关蛋白1(Nusap1)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探讨作用机制。方法将32只雌性BALB/c裸鼠建立人肝癌移植瘤动物模型,将造模成功的20只裸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下瘀血汤低、中、高剂量组,每组5只。下瘀血汤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予0.15、0.3、0.6 g/20 g下瘀血汤灌胃,对照组予等容积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灌胃均每日2次,连续15 d。灌胃期间每3 d测量肿瘤大小,灌胃结束后处死取出肿瘤,称取肿瘤质量,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细胞的凋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Nusap1 mRNA表达,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Nusap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灌胃第12 d,下瘀血汤中、高剂量组裸鼠移植瘤体积低于对照组(P<0.05);灌胃第15 d,下瘀血汤低、中、高剂量组裸鼠移植瘤体积低于对照组(P<0.05)。下瘀血汤低、中、高剂量组裸鼠移植瘤平均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下瘀血汤中、高剂量组裸鼠移植瘤平均质量均低于下瘀血汤低剂量组(P<0.05),下瘀血汤高剂量组裸鼠移植瘤平均质量低于下瘀血汤中剂量组(P<0.05)。下瘀血汤低、中、高剂量组移植瘤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P<0.05),下瘀血汤高剂量组移植瘤细胞凋亡率高于下瘀血汤低、中剂量组(P<0.05)。下瘀血汤低、中、高剂量组Nusap1 mRNA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下瘀血汤高剂量组Nusap1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下瘀血汤低剂量组(P<0.05)。下瘀血汤低、中、高剂量组可以抑制Nusap1蛋白的表达,且随着用药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结论下瘀血汤可抑制Nusap1的表达,可减缓裸鼠肝癌细胞移植瘤的生长,促进移植瘤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模型 动物 动物实验 细胞凋亡 中药疗法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药物治疗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玲燕 邵建国 《胃肠病学》 2013年第1期58-61,共4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和其他明确肝损害因素引起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病理特征的疾病,主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NASH相关性肝硬化三大类型,甚至最后发展肝细胞癌,因此关于NA...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和其他明确肝损害因素引起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病理特征的疾病,主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NASH相关性肝硬化三大类型,甚至最后发展肝细胞癌,因此关于NAFLD临床治疗方案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从临床用药实践中总结出了多种治疗NAFLD的药物,本文就NAFLD的药物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治疗 中草药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何红梅 邵建国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年第3期216-218,共3页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发病率日益增高,而且发病年龄趋于低龄化。本文从发病机制及治疗两大方面综合分析了NAFLD的中西医研究进展,为临床上治疗本...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发病率日益增高,而且发病年龄趋于低龄化。本文从发病机制及治疗两大方面综合分析了NAFLD的中西医研究进展,为临床上治疗本病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中西医 病因 发病机制
下载PDF
肝硬化门脉高压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玲燕 邵建国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年第4期292-295,共4页
肝硬化失代偿期主要表现为肝功能减退和门脉高压,肝功能减退是不可逆损害,因此控制门脉压是关键,降低肝内血流阻力或减少门脉侧支循环血流量均是降低门脉压的有效途径。目前临床治疗门脉高压的药物有多种,作用机理不尽相同,且各自存在... 肝硬化失代偿期主要表现为肝功能减退和门脉高压,肝功能减退是不可逆损害,因此控制门脉压是关键,降低肝内血流阻力或减少门脉侧支循环血流量均是降低门脉压的有效途径。目前临床治疗门脉高压的药物有多种,作用机理不尽相同,且各自存在优缺点,本文就近年对门脉高压药物治疗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脉高压 肝硬化 药物治疗
下载PDF
81例结肠息肉内镜下高频电凝治疗的效果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振中 孙源源 +1 位作者 陈萍 陈伍霞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 2004年第3期272-273,共2页
关键词 结肠息肉 切除 电凝治疗
下载PDF
医护联合慢病门诊模式对非病毒性肝病患者的护理效果 被引量:1
14
作者 秦相清 张海银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1年第10期193-195,共3页
目的探究医护联合慢病门诊模式对非病毒性肝病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消化科收治的80例非病毒性肝病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慢病门诊模式,观... 目的探究医护联合慢病门诊模式对非病毒性肝病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消化科收治的80例非病毒性肝病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慢病门诊模式,观察组采用医护联合慢病门诊模式。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和γ-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和护理总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治疗依从性中的用药情况、生活作息、健康饮食、运动情况及按时复查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护理1个月后,2组的ALT、AST、TBIL及GGT水平均较护理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的上述各项肝功能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P<0.05)。结论医护联合慢病门诊模式可有效改善非病毒性肝病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水平,提高其护理满意率和治疗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病毒性肝病 医护联合慢病门诊模式 治疗依从性
下载PDF
专项血压护理干预在无痛胃肠镜检查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秦相清 顾建国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年第16期134-135,共2页
目的:探讨专项血压护理干预在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7年4月在我院行胃肠镜检查术的患者965例,患者均合并有高血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3例和对照组48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术前护理干预,观察组则予以专... 目的:探讨专项血压护理干预在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7年4月在我院行胃肠镜检查术的患者965例,患者均合并有高血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3例和对照组48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术前护理干预,观察组则予以专项血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麻醉前、诱导后、离院时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情况,记录两组检查期间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发生情况以及患者离院时间,并在患者离院时,采用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麻醉前、诱导前、离院时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检查期间低血压和心动过缓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离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提供专项血压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血压,降低与高血压相关的不良事件,缩短患者离院时间,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痛胃肠镜检查 专项血压护理 应用
下载PDF
ERCP治疗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42例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姝嫣 孙源源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年第6期584-585,共2页
目的 :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治疗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acute obstructive suppurative cholangitis,AOSC)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ERCP治疗的42例AOSC患者的临... 目的 :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治疗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acute obstructive suppurative cholangitis,AOSC)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ERCP治疗的42例AOS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2例患者均成功进行ERCP治疗,其中有1例患者于术后第6天因全身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其余均好转或治愈。结论:ERCP是治疗AOSC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 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 内镜下胆管塑料支架内引流术
下载PDF
内镜技术在肝外胆汁淤积性黄疸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17
作者 张振中 陈伍霞 孙源源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1年第9期918-921,共4页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胆管引流术对各种良恶性肝外胆汁淤积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139例肝外胆汁淤积患者先行ERCP检查,确定胆管狭窄梗阻病变部位和性质后,再选择以下治疗方法:内镜下乳头肌切开术(EST)、内镜下乳头括约肌...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胆管引流术对各种良恶性肝外胆汁淤积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139例肝外胆汁淤积患者先行ERCP检查,确定胆管狭窄梗阻病变部位和性质后,再选择以下治疗方法:内镜下乳头肌切开术(EST)、内镜下乳头括约肌气囊扩张术(EPBD)、内镜下鼻胆管引流(ENBD)、内镜下塑料胆道支架引流(ERBD)和内镜下金属胆道支架引流(EBMSD)。结果针对良性胆管狭窄行EST、EPBD、ENBD及ERBD共59例,主要见于胆总管结石、胆管炎、胆管乳头狭窄和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针对恶性胆管狭窄行ENBD 14例,ERBD 6例,行EBMSD 26例,主要见于胰头癌、胆管癌、壶腹癌、原发性肝癌及肝门与肝内转移压迫胆管,所有病例均在引流后TB il及DB il等肝功能指标明显下降;术后两组分别有10、6例出现血淀粉酶一过性增高。结论经内镜下ERCP治疗技术在肝外胆汁淤积患者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对各种良恶性病变引起的胆管狭窄梗阻起了一定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淤积 肝外 黄疸 阻塞性 内窥镜检查 引流术
下载PDF
经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结石69例分析
18
作者 张振中 孙源源 +1 位作者 陈萍 陈伍霞 《南通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463-464,共2页
目的 :探讨经十二指肠镜行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及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EST)取石对 69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 :应用电子十二指肠镜在 X光机下通过监视系统完成 ERCP检查及十二指肠乳头肌切开后。采用取石网篮... 目的 :探讨经十二指肠镜行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及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EST)取石对 69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 :应用电子十二指肠镜在 X光机下通过监视系统完成 ERCP检查及十二指肠乳头肌切开后。采用取石网篮即时取石 ,较大结石采用机械碎石后取出。结果 :经 ERCP检查确诊为胆总管结石 69例 ,成功行 EST者 68例 ,一次性取净结石 66例 (95 .65 % ) ,其中 6例先行机械碎石后成功取石 ,另 2例行第 2次内镜下取石成功。结论 :经十二指肠镜行 ERCP是胆总管结石的重要诊断方法之一 ,结合 EST行内镜下取石治疗适用于肝外胆管结石及胆囊切除或胆总管探查术后残余结石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电子十二指肠镜 逆行胰胆管造影 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下载PDF
外周血相关指标与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金文娟 王莹莹 +5 位作者 钮志林 高胜利 卞兆连 张玉 王艳秋 邵建国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2年第11期1443-1447,共5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相关指标与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关联,为早期诊断提供线索。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6月在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感染科住院的肝硬化腹水患者261例,根据SBP诊断标准分为SBP组(n=56)与非SBP组(n=205)... 目的探讨外周血相关指标与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关联,为早期诊断提供线索。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6月在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感染科住院的肝硬化腹水患者261例,根据SBP诊断标准分为SBP组(n=56)与非SBP组(n=205),分析两组间性别、年龄、症状体征、肝硬化病因、住院时间、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肝功能、肾功能、血脂、凝血功能、腹水常规和腹水细菌培养结果,分析SBP组治疗前后外周血相关指标水平变化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外周血相关指标与肝硬化腹水合并SBP的关联。结果SBP组患者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空腹葡萄糖、总胆汁酸、尿素氮及肌酐高于非SBP组,而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非SB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总胆汁酸、尿素氮与合并SBP有关(OR>1)。结论对于肝硬化腹水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总胆汁酸、尿素氮等指标可在腹水检测和培养之前,为合并SBP的诊断提供一定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腹水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中性粒细胞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下载PDF
贲门癌32例临床分析
20
作者 金燕 《交通医学》 2006年第3期277-277,共1页
目的:探讨贲门癌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2例贲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胃镜下隆起溃疡型17例(53.1%),隆起型8例(25.0%),溃疡型6例(18.8%),糜烂型1例(3.1%)。其中早期胃癌1例(3.1%),进展期胃癌31例(96.9%);病理诊断腺癌24例(... 目的:探讨贲门癌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2例贲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胃镜下隆起溃疡型17例(53.1%),隆起型8例(25.0%),溃疡型6例(18.8%),糜烂型1例(3.1%)。其中早期胃癌1例(3.1%),进展期胃癌31例(96.9%);病理诊断腺癌24例(75.0%),粘液腺癌4例(12.5%),鳞癌2例(6.3%),印戒细胞癌、腺癌各1例(3.1%);手术26例(81.3%),根治性切除22例(68.8%)。结论:贲门癌好发于老年男性,常缺乏典型症状,就诊时多属于中晚期,以腺癌最常见,手术切除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癌 根治性切除 姑息性切除 腺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