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循证护理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燕梅 《系统医学》 2021年第6期143-146,共4页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应用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4月实施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手术患者84例随机分常规组及循证组,各42例,常规组进行常规护理,即生命体征观察、术后注意事项讲解、并发症预防等;循证组实施循...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应用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4月实施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手术患者84例随机分常规组及循证组,各42例,常规组进行常规护理,即生命体征观察、术后注意事项讲解、并发症预防等;循证组实施循证护理:成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循证护理小组、提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循证护理问题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循证护理实践(包括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及出院指导延续护理)。观察指标包括患者掌握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知识情况、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循证护理的患者掌握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知识(92.46±3.75)分、护理满意度(97.26±1.21)分,高于常规护理的(82.68±10.56)分、(92.5±3.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65、4.786,P<0.05);下床活动时间(20.29±4.11)h、平均住院时间(5.17±1.27)d、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并发症7.14%低于常规组的(31.22±5.29)h、(7.08±1.69)d、2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97、3.642,χ^(2)=5.486,P<0.05)。结论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术中实施循证护理,促进患者掌握了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知识,缩短了下床活动及住院时间,减少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应用效果
下载PDF
血清ESM-1、TuM2-PK联合结肠镜检查诊断早期结直肠癌的临床价值
2
作者 王微微 朱晓继 +3 位作者 丛卉 姜树中 殷建飞 袁伟燕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14-217,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肿瘤M2型丙酮酸激酶(TuM2-PK)联合结肠镜检查诊断早期结直肠癌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120例疑似结直肠癌患者,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为恶性组(n=52)、良性组(n=68),两组均行血清ESM-1、TuM2-PK... 目的:探讨血清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肿瘤M2型丙酮酸激酶(TuM2-PK)联合结肠镜检查诊断早期结直肠癌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120例疑似结直肠癌患者,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为恶性组(n=52)、良性组(n=68),两组均行血清ESM-1、TuM2-PK检测及结肠镜检查,分析ESM-1、TuM2-PK单独及联合诊断结直肠癌的诊断效能。结果:恶性组血清ESM-1、TuM2-PK水平均高于良性组(P<0.05),结肠镜检查阳性率高于良性组(P<0.05);结肠镜阳性患者血清ESM-1、TuM2-PK水平均高于阴性组(P<0.05);ESM-1、TuM2-PK单独及联合诊断结直肠癌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72.12%与69.12%、67.31%与63.24%、78.85%与66.18%,对应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0.75、0.83;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血清ESM-1、TuM2-PK联合结肠镜诊断结直肠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及Kappa值分别为98.08%、80.88%、88.33%、0.77。结论:血清ESM-1、TuM2-PK联合结肠镜对早期结直肠癌有较高的诊断效能,联合检测与病理检查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 肿瘤M2型丙酮酸激酶 结肠镜 诊断
下载PDF
RNA恒温扩增实时荧光检测技术对涂阴肺结核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测的价值 被引量:8
3
作者 秦志华 施军卫 +4 位作者 邱青 陈晓丽 郑宏 瞿梅 唐健美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6年第10期884-887,共4页
临床上无痰或涂阴疑似肺结核患者占肺结核患者的绝大多数,因结核分枝杆菌抗酸染色涂片镜检(简称“涂片法”)阳性率低、培养法耗时较长,均不能满足临床对肺结核快速诊断的需求。本研究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在江苏省南通市第六人... 临床上无痰或涂阴疑似肺结核患者占肺结核患者的绝大多数,因结核分枝杆菌抗酸染色涂片镜检(简称“涂片法”)阳性率低、培养法耗时较长,均不能满足临床对肺结核快速诊断的需求。本研究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在江苏省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入院的223例疑似涂阴肺结核患者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ial 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分别进行涂片法、BACTEC MGIT 960快速液体培养(简称“MGIT960”)及RNA恒温扩增实时荧光(simultaneous amplification and testing for Mycobacterium tuberclosis,SAT-TB)检测。结果显示,MGIT960培养法和SAT-TB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27.04%(43/159)和32.70%(52/159),均明显高于痰涂片的2.52%(4/1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7.97和49.94,P值均〈0.001)。SAT-TB与MGIT960培养法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2,P=0.270)。若以MGIT960培养法阳性为诊断标准,SAT-TB诊断涂阴肺结核的敏感度为86.05%(37/43),特异度为98.15%(53/54);阳性预测值为97.37%(37/38),阴性预测值89.83%(53/59)。但SAT-TB检测完成时间(1-2h)明显短于MGIT960培养法(2-6周)。因此,对疑似涂阴肺结核患者的BALF采用SAT-TB检测有较大的早期快速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核酸扩增技术 诊断技术和方法 评价研究
下载PDF
食管全周浅表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长期保留胃管对食管狭窄的预防及治疗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田野 薛成俊 +7 位作者 李晓敏 肖泽泉 柏建安 阚敬保 龙琴 严丽军 王燕梅 汤琪云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2023年第5期401-405,共5页
为探讨食管全周浅表癌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后长期保留胃管对食管狭窄预防及治疗的影响,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ESD的食管全周浅表癌患者,术后置入胃管患者1... 为探讨食管全周浅表癌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后长期保留胃管对食管狭窄预防及治疗的影响,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ESD的食管全周浅表癌患者,术后置入胃管患者15例(胃管置入组),无胃管置入患者23例(无胃管置入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础情况、病变位置、病理分期、术后并发症、食管狭窄程度(进水情况)、疼痛情况、住院次数及医疗费用等资料。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变位置及术后病理分期的构成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胃管置入组相比,胃管置入组患者可进水率较高(11/15比6/23,P<0.05),发生疼痛次数较少[(7.3±3.1)次比(10.7±3.6)次,t=3.00,P<0.05],ESD后至食管支架置入前及置入后的住院次数和医疗总费用均明显低于无胃管置入组(P<0.05)。ESD后迟发性出血率、穿孔率以及首次狭窄出现时间,两组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研究结果初步表明食管全周病变患者行ESD后长期保留胃管可减轻食管狭窄程度,具有较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狭窄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食管全周浅表癌 胃管置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