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冷冻治疗笔的设计与初步研究
1
作者 陈凌云 罗永华 +2 位作者 徐青 杨伟 顾明生 《医药前沿》 2024年第20期12-15,共4页
目的:以不同浓度乙醇为冷源制作新型冷冻笔并分析浓度对温度的影响,探讨该治疗笔维持低温的程度及稳定性。方法:根据不同的乙醇浓度,分别以20%、75%、95%乙醇制作不同浓度的冷冻笔,同时设空白对照组(无乙醇),在−60℃环境下冷冻,在室温... 目的:以不同浓度乙醇为冷源制作新型冷冻笔并分析浓度对温度的影响,探讨该治疗笔维持低温的程度及稳定性。方法:根据不同的乙醇浓度,分别以20%、75%、95%乙醇制作不同浓度的冷冻笔,同时设空白对照组(无乙醇),在−60℃环境下冷冻,在室温下用测温仪实时监测4组冷冻笔温度的变化情况。结果:4组冷冻笔温度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以75%乙醇为冷源的冷冻笔在室温下温度变化更稳定,低温维持的时间更长。重复性试验结果平均值−47.5℃,标准差0.5389,变异系数1.13%,稳定性试验结果的低温最大值−48.5℃,最小值−47.3℃,平均值−47.9℃,相对极差2.5%。结论:以乙醇为冷源制作冷冻笔来维持稳定的低温环境是可行的,为研究新的治疗手段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 冷冻笔 制作 温度
下载PDF
新型冷冻笔制作大鼠局部冻伤模型的研究
2
作者 罗勇华 顾明生 +4 位作者 刘展 陈芸 王嘉莹 朱高层 陈凌云 《交通医学》 2024年第5期441-443,448,共4页
目的:研究新型冷冻笔制作不同程度皮肤冻伤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级大鼠10只,分别标记A、B、C、D、E、F、G、H、I、J。将冷冻笔从-60℃低温冰箱取出后紧贴大鼠尾巴近根部皮肤。A、B、C、D大... 目的:研究新型冷冻笔制作不同程度皮肤冻伤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级大鼠10只,分别标记A、B、C、D、E、F、G、H、I、J。将冷冻笔从-60℃低温冰箱取出后紧贴大鼠尾巴近根部皮肤。A、B、C、D大鼠分别以-50℃、-30℃、-50℃、-30℃为起始温度,A、B大鼠每个部位冷冻2次,共6次,每次40 s,C、D大鼠每个部位冷冻2次,共6次,每次25 s,造成皮肤局部冻伤,24小时后处死大鼠,取冻伤皮肤组织作病理观察。E、G、I大鼠以-50℃为起始温度,F、H、J大鼠以-30℃为起始温度,均冷冻40 s间隔20 s,重复3次。在冷冻后24 h处死E、F大鼠,48 h处死G、H大鼠,120 h处死I、J大鼠,取冻伤皮肤组织作病理观察。结果:冷冻起始温度越低,作用时间越长,频次越多,冻伤程度越严重。冻伤后24 h组织细胞变性、水肿较明显,炎症反应较轻。冻伤后48 h、120 h炎症反应较严重,大量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冻伤后120 h组织细胞变性、水肿减轻,冻伤开始逐步修复。结论:新型冷冻笔通过控制冷冻起始温度、作用时间、作用面积、作用频次,可制作各种冻伤程度的冻伤动物模型,为研究冻伤机制和冷冻治疗提供合适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笔 冻伤模型 大鼠 皮肤 病理学观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