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RI联合肿瘤标志物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蒋小冬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8期129-131,145,共4页
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MRI)联合肿瘤标志物诊断卵巢癌的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2022年6月南通市肿瘤医院收治的30例卵巢癌患者临床资料作为恶性组,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3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作为良性... 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MRI)联合肿瘤标志物诊断卵巢癌的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2022年6月南通市肿瘤医院收治的30例卵巢癌患者临床资料作为恶性组,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3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作为良性组,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并进行MRI检查,比较两组MRI影像学表现及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统计MRI对良恶性卵巢肿瘤的诊断情况,采用ROC曲线分析MRI与肿瘤标志物单独及联合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结果恶性组双侧分布、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肿瘤成分为囊实性或实性、强化明显患者占比(76.67%、83.33%、80.00%、100.00%、100.00%)高于良性组(11.63%、18.60%、16.28%、9.30%、11.63%,P<0.05)。MRI对良性卵巢肿瘤的检出率为86.05%,对恶性卵巢肿瘤的检出率为93.33%。恶性组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125)、人附睾蛋白4(HE4)、甲胎蛋白(AFP)水平高于良性组(P<0.05)。MRI与肿瘤标志物联合诊断卵巢癌的曲线下面积(AUC,0.914)高于MRI、血清CA199、CA125、HE4、AFP单独诊断(0.897、0.842、0.737、0.791、0.738),MRI诊断卵巢癌的AUC高于血清CA199、CA125、HE4、AFP单独诊断,MRI与肿瘤标志物联合、MRI诊断卵巢癌的敏感度(90.00%、93.33%)高于血清CA199、CA125、HE4、AFP单独诊断(73.33%、70.00%、80.00%、66.67%,P<0.05)。结论卵巢癌患者MRI检查影像学表现主要为双侧分布、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肿瘤成分为囊实性或实性、强化明显,其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可提高对卵巢癌患者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磁共振成像 影像学表现 肿瘤标志物 诊断价值 受试者工作曲线
下载PDF
基于MR PDW序列的类风湿关节炎影像组学特征
2
作者 陈琪 龚沈初 +1 位作者 杨影 葛芳清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6期585-588,共4页
目的:探究基于MR质子密度加权(proton density weighted image, PDW)序列建立的影像组学模型辅助诊断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6月─2020年6月经临床确诊为RA并行M... 目的:探究基于MR质子密度加权(proton density weighted image, PDW)序列建立的影像组学模型辅助诊断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6月─2020年6月经临床确诊为RA并行MR检查的患者87例及健康对照组50例。在PDW序列图像上选取手内在肌显示最大层面图像,勾画手内在肌作为感兴趣区。组学特征采用Relief及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算法对特征进行筛选、降维处理。按照70%和30%的比例将所有入组病例随机划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建立逻辑回归、随机森林和决策树3种组学模型,采用ROC曲线的AUC和准确率评估组学模型的鉴别效能,AUC间比较采用DeLong检验。结果:从PDW序列中共提取2 283个影像组学特征,最终筛选出4个特征用于构建预测模型。逻辑回归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预测RA分别为0.838(95%CI 0.754~0.923)和0.785(95%CI:0.647~0.924);随机森林模型分别为0.916(95%CI:0.86~0.972)和0.785(95%CI:0.620~0.911);决策树模型分别为0.987(95%CI:0.937~1.000)和0.802(95%CI:0.667~0.938)。3种模型在测试集预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6、0.69、0.42, P=0.80、0.49、0.68)。结论:基于PDW图像的影像组学模型可以作为一种辅助诊断RA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影像组学 手内在肌
下载PDF
DWI不同参数术前评估子宫内膜癌淋巴脉管间隙浸润的价值
3
作者 邢金丽 冯峰 +2 位作者 朱兴华 傅爱燕 顾亮亮 《肿瘤影像学》 2024年第2期180-185,共6页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不同参数术前评估子宫内膜癌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ymphovascular space invasion,LVSI)的价值。方法:回顾并分析14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学资料,其中LVSI(-)组109例,LVSI(+...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不同参数术前评估子宫内膜癌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ymphovascular space invasion,LVSI)的价值。方法:回顾并分析14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学资料,其中LVSI(-)组109例,LVSI(+)组37例。测量两组患者表观弥散系数最大值(maximum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_(max))、ADC最小值(ADC_(min))、ADC平均值(ADC_(mean))这3个参数,比较两组间各参数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比较ADC_(min)及ADC_(mean)鉴别子宫内膜癌LVSI的诊断效能。结果:两组患者ADC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ADC_(mean)(F=13.832,P<0.001)及ADC_(min)(F=19.927,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DC_(min)、ADC_(mean)预测子宫内膜癌LVSI的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3、0.772。根据最佳诊断阈值,ADC_(min)及ADC_(mean)评估子宫内膜癌LVSI的灵敏度分别为86.5%及62.2%,特异度为71.6%及82.6%。ADC_(min)评估LVSI的诊断效能明显高于ADC_(mean)(Z=2.221,P=0.026)。结论:ADC_(min)及ADC_(mean)均有助于术前评估子宫内膜癌LVSI,且ADC_(min)的诊断效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淋巴脉管间隙浸润 弥散加权成像
下载PDF
直肠系膜脂肪面积与中低位直肠癌异时性肝转移的关系
4
作者 王勇 杨彦松 +2 位作者 李鼎 邱永娟 张明珠 《肿瘤影像学》 2024年第2期186-193,共8页
目的:探讨直肠系膜脂肪面积(mesorectal fat area,MFA)与中低位直肠癌异时性肝转移(metachronous liver metastasis,MLM)的关系。方法:回顾并纳入2016年12月—2019年12月于南通市肿瘤医院行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目的:探讨直肠系膜脂肪面积(mesorectal fat area,MFA)与中低位直肠癌异时性肝转移(metachronous liver metastasis,MLM)的关系。方法:回顾并纳入2016年12月—2019年12月于南通市肿瘤医院行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的260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以入组者行直肠癌根治术为随访起始时间,2022年12月31日为随访截止时间,平均随访(51.5±13.9)个月,随访期间31例发生MLM,229例无MLM。由2名阅片者独立重新判读HR-MRI影像学征象,在肿瘤最大截面的T2加权成像(T2-weighted imaging,T2WI)斜轴位图像上沿直肠系膜筋膜(mesorectal fascia,MRF)进行勾画,获得MFA。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χ^(2)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检验比较两组患者间的临床基线资料、HR-MRI影像学征象和MFA的差异。采用COX回归分析筛选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发生MLM的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法分析MLM危险因素的预后作用。结果:MLM组较无MLM组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异常率高[17(54.8%)vs 83(36.2%),P=0.046],HR-MRI上的N分期(HR-MRI reported N stage,mrN stage)高[17(54.8%)vs 81(35.4%),P=0.036],HR-MRI上的壁外血管侵犯(HR-MRI reported extramural vascular invasion,mrEMVI)阳性率高[14(45.2%)vs 54(23.6%),P=0.010],MFA值小(9.34±3.77 vs 11.43±5.13,P=0.008)。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mrN stage阳性、mrEMVI阳性、MFA<14.6 cm2和术前未进行新辅助放化疗(neo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nCRT)是直肠癌根治术后发生MLM的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mrN stage阳性组、mrEMVI阳性组、MFA<14.6 cm^(2)组的无MLM生存率均显著低于其对应组,而无MLM生存率在是否接受nCRT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rN stage阳性、mrEMVI阳性、低MFA和术前未进行nCRT是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直肠癌根治术后发生MLM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直肠系膜脂肪面积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 异时性肝转移
下载PDF
RESOLVE-DWI对宫颈癌宫旁浸润的诊断价值
5
作者 庄蔚 冯峰 +1 位作者 顾亮亮 邢金丽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4期129-132,共4页
目的探讨高清弥散(RESOLVE-DWI)加权成像在宫颈癌宫旁浸润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6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并分期的宫颈癌患者入组,所有患者均行高分辨T_(2)WI、常规DWI,RESOLVE-DWI检查。测量两组DWI图像的ADC值,并统计两组DWI内有宫旁浸润... 目的探讨高清弥散(RESOLVE-DWI)加权成像在宫颈癌宫旁浸润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6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并分期的宫颈癌患者入组,所有患者均行高分辨T_(2)WI、常规DWI,RESOLVE-DWI检查。测量两组DWI图像的ADC值,并统计两组DWI内有宫旁浸润和无宫旁浸润组的ADC值有无统计学差异。由两位主治及以上医师使用双盲法对宫颈癌进行宫旁浸润的判定,将术前FIGO临床分期和多序列MRI分期的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评价临床评估、HR-T_(2)WI+常规DWI、HR-T_(2)WI+RESOLVE-DWI三组方式对宫旁浸润评估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将3组结果运用配对资料χ^(2)检验,比较四组宫旁浸润评估的准确度。用Kappa检验计算3组方法判断宫旁浸润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结果常规DWI和RESOLVE-DWI两组ADC值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两组内有宫旁浸润的ADC值均明显低于无宫旁浸润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临床评估相比,HR-T_(2)WI+DWI、HRT_(2)WI+RESOLVE-DWI均明显提高了宫旁浸润诊断的准确性,其中HR-T_(2)WI+RESOLVE-DWI诊断准确性最高,为宫颈癌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更科学合理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加权成像 高清弥散加权成像 高分辨率T2 宫颈癌宫旁浸润
下载PDF
国产CalliSpheres载药微球经导管肝动脉 化疗栓塞治疗肝恶性肿瘤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孙军 李拥军 +3 位作者 沈智勇 黄洪华 张卫华 江娟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8期10-13,共4页
目的比较国产CalliSpheres载药微球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DEB-TACE)与传统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cTACE)治疗肝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肝恶性肿瘤患者88例,根据手术方案分为cTACE组(n=49)与DEB-TACE组(n=39)。比较2组近期疗效、急... 目的比较国产CalliSpheres载药微球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DEB-TACE)与传统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cTACE)治疗肝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肝恶性肿瘤患者88例,根据手术方案分为cTACE组(n=49)与DEB-TACE组(n=39)。比较2组近期疗效、急性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术后随访2年,比较2组术后0.5、1、1.5、2年的无肿瘤复发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结果治疗结束后,DEB-TACE组疾病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均显著高于cTACE组(P<0.05)。2组急性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B-TACE组患者无肿瘤复发生存率、总生存率均显著高于cTACE组(P<0.05)。结论DEB-TACE可显著改善不能通过手术切除的肝恶性肿瘤患者的近期疗效、无肿瘤复发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安全性也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lliSpheres载药微球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 肝恶性肿瘤 临床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PET/CT和MRI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影像表现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周存凉 丁勇生 沈月红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9年第12期143-145,152,共4页
目的探究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和磁共振成像(MRI)在多发性骨髓瘤(MM)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其影像学表现。方法选择2016年12月到2018年3月到医院就诊MM患者55例,所有患者均进行MRI、PET/CT检查。统计MM在MRI、PET/CT中影... 目的探究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和磁共振成像(MRI)在多发性骨髓瘤(MM)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其影像学表现。方法选择2016年12月到2018年3月到医院就诊MM患者55例,所有患者均进行MRI、PET/CT检查。统计MM在MRI、PET/CT中影像学表现,统计MRI、PET/CT的诊断效能,统计MRI、PET/CT对不同类型MM检出率,统计MRI、PET/CT对MM分期情况(与病理检测结果比较)。结果MRI影像表现为MM患者在常规T1WI序列上表现为低信号,并在T2WI序列上表现为高信号;PET/CT影像表现为骨髓弥漫型患者多处骨质摄取FDG不均匀,骨质破坏型患者病灶处可见异常18F-FDG摄取浓聚,髓外病变型患者显示全身骨质对FDG存在不同程度摄取;PET/CT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均高于M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T/CT在骨质破坏型检出率高于M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PET/CT对MM分期情况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T/CT诊断MM准确率、灵敏度更高,对骨质破坏型MM检出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多发性骨髓瘤 诊断
下载PDF
PET/CT影像辅助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的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司海峰 冯峰 傅爱燕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20年第4期503-510,共8页
目的:探讨PET/CT影像辅助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开展PET/CT影像辅助CT引导下肺穿刺病例53例及常规CT引导下肺穿刺120例。分别就两组病例的临床基本资料(年龄、性别、有无肺气肿)、病灶情况(大小、位置)、... 目的:探讨PET/CT影像辅助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开展PET/CT影像辅助CT引导下肺穿刺病例53例及常规CT引导下肺穿刺120例。分别就两组病例的临床基本资料(年龄、性别、有无肺气肿)、病灶情况(大小、位置)、穿刺情况(穿刺体位、深度、取材满意度、取材次数)、并发症情况(出血、气胸、种植、空气栓塞)和病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水准均为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病例1次取材满意、1次穿刺及2次穿刺分别引起的并发症有统计学差异,P值<0.05;病理结果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P值<0.05;临床、穿刺相关数据及总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P值>0.05。结论:相比于常规CT引导的肺穿刺,PET/CT影像辅助肺穿刺,病理结果阳性率更高,并且可以明显减少二次进胸活检次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肺穿刺活检 PET/CT 并发症 阳性率
下载PDF
腹膜后肾周肿瘤的CT、MRI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张涛 陆健 傅爱燕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536-539,共4页
目的探讨CT、MRI对腹膜后肾周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18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腹膜后肾周肿瘤均行多排螺旋CT或MRI检查,回顾性分析其CT及MRI征象。结果肾周淋巴瘤6例,4例CT表现为肾周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动脉期轻-中度强化,门脉期及... 目的探讨CT、MRI对腹膜后肾周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18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腹膜后肾周肿瘤均行多排螺旋CT或MRI检查,回顾性分析其CT及MRI征象。结果肾周淋巴瘤6例,4例CT表现为肾周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动脉期轻-中度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呈渐进性强化;2例MRI表现为T1WI上呈稍等信号,在T2WI上呈等低信号,增强扫描呈渐进性强化。肾周转移瘤5例,CT、MRI表现为周围巨大肿块,密度(信号)不均匀,增强后动脉期不均匀强化,毗邻大血管被包绕或侵犯,邻近肾脏受侵。肾周脂肪肉瘤3例,肾周肿块以脂肪密度或信号为主,内见团片状软组织密度,增强后实性部分强化。肾周脂肪瘤2例,表现为肾周脂肪密度或信号肿块。副神经节细胞瘤1例,肿块信号不均,增强后动脉期明显强化。肾周神经节细胞瘤1例,表现为肾周囊性肿块,内见分隔,包绕毗邻血管,增强后分隔及边缘强化。结论 CT、MRI能对腹膜后肾周肿瘤精确定位,显示肿块与邻近脏器、血管的关系,CT、MRI对脂肪类肿瘤、淋巴瘤及部分神经源性肿瘤具有定性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肿瘤 诊断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TACE术后残留肝癌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冯峰 施裕新 夏淦林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09年第3期250-254,共5页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已成为治疗原发性肝癌非手术治疗的有效和首选方法.肝癌TACE术后残留肝癌的检出是进一步提高肝癌介入治疗效果的关键所在.介绍肝癌TACE术后残癌的影像学研究进展,阐述其优势、前景与不足.
关键词 肝癌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后 超声检查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下载PDF
裸鼠原位肝癌动态影像检查与病理对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沈智勇 陈瑜凤 +3 位作者 邵晶晶 沈爱军 丁勇生 李君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74-80,共7页
目的影像学动态监测裸鼠原位肝癌建模后肿瘤生长并与病理对照,判断干预治疗的合适时期。方法 HepG2细胞注射裸鼠皮下,成瘤后切成1 mm^3组织块,植入15只裸鼠肝内。建模后第4、6、8周分别对5只裸鼠进行超声、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 目的影像学动态监测裸鼠原位肝癌建模后肿瘤生长并与病理对照,判断干预治疗的合适时期。方法 HepG2细胞注射裸鼠皮下,成瘤后切成1 mm^3组织块,植入15只裸鼠肝内。建模后第4、6、8周分别对5只裸鼠进行超声、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测量肿瘤长径,完毕麻醉处死裸鼠,解剖观察肝成瘤状况,测量肿瘤长径,标本送病理。结果裸鼠肝癌成瘤率80%,肿瘤均为单个,边界清晰。超声检出率75%,MRI检出率100%。4周时肿瘤平均长径4 mm,6周时平均长径7 mm,8周时平均长径11 mm。Wilcoxon秩和检验,超声与解剖比较,P=0.0059,MRI与解剖比较,P=0.208。4、6周时监测,肝癌超声表现均匀低回声;T2WI表现为边界清晰、均匀一致高信号;病理表现瘤细胞致密、核大、异型性明显。8周时监测,超声表现为不均匀低回声;T2WI为形态不规则高信号,中心杂乱、分布不均;病理表现为肿瘤内部坏死。结论组织块建模裸鼠原位肝癌成瘤率高。影像学特征与病理表现相关。MRI是全程监测肿瘤生长的有效影像学方法。1 mm^3瘤块接种裸鼠肝,4~6周可能是进行干预治疗的最佳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鼠 原位癌 模型 超声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的MRI诊断 被引量:1
12
作者 施冬辉 冯峰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19年第1期129-137,共9页
目的:探讨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症状及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临床资料及MRI图像,其中无性细胞瘤1例、卵黄囊瘤3例、未成熟畸胎瘤2例和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1例。结果:7例患者临床症状表... 目的:探讨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症状及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临床资料及MRI图像,其中无性细胞瘤1例、卵黄囊瘤3例、未成熟畸胎瘤2例和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1例。结果:7例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腹痛1例,腹部肿块3例,腹胀3例。血清肿瘤标记物检查:AFP明显增高6例,CA125升高3例。MRI表现:7例均为单侧病灶,其中右侧4例,左侧3例。类圆形6例,分叶状1例,边界均清晰。最大径均大于9 cm。除无性细胞瘤为实性成分外,其他6例均为囊实性。无性细胞瘤内见低信号分隔,2例未成熟畸胎瘤见小囊样液性信号区,并可见散在脂肪信号。增强扫描:无性细胞瘤中等度强化,内见持续强化分隔;6例囊实性肿瘤实性部分不均匀持续强化,3例卵黄囊瘤可见"蜂窝征",2例未成熟畸胎瘤见多发小囊样不强化区。5例伴有腹腔积液,2例卵黄囊瘤网膜不规则增厚。无性细胞瘤伴盆腔和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其他病例均无淋巴结肿大。结论:结合临床表现、术前肿瘤标记物检测及MRI表现有助于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的正确诊断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 恶性生殖细胞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CT诊断价值(附27例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洪华 冯峰 +1 位作者 夏淦林 施冬辉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08年第6期510-512,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CT表现。方法对27例穿刺活检和手术后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对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密度、成份、边缘、与周围邻近组织的关系及增强扫描后CT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CT显示原...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CT表现。方法对27例穿刺活检和手术后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对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密度、成份、边缘、与周围邻近组织的关系及增强扫描后CT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CT显示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敏感性达100%,定位正确率为77.8%(21/27),良恶性定性诊断率为66.7%(18/27)。结论CT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定位及良恶性的判断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 体层摄影术 CT诊断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的分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段书峰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2年第1期66-67,共2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方法 90例经临床确诊的多发性患者骨髓瘤依次采用X线、CT及MRI检查,对这3种检测方法的检出阳性率进行比较,总结出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结果 CT和MRI技术的检出阳性率明显高于X线技术,...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方法 90例经临床确诊的多发性患者骨髓瘤依次采用X线、CT及MRI检查,对这3种检测方法的检出阳性率进行比较,总结出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结果 CT和MRI技术的检出阳性率明显高于X线技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CT检查的检出率与采用MRI技术检查的检出率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影像学主要表现为虫蚀状骨质破坏或多发穿凿状及广泛的骨质疏松。CT、MRI技术对于早期及小病灶检出率高,可更好地补充X线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临床表现 影像学表现
下载PDF
增强CT图像纹理分析在非小细胞肺癌病理分型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15
作者 周林丽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2期191-193,共3页
目的:探讨增强CT图像纹理分析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病理分型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间在南通市肿瘤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NSCLC 61例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用纹理分析软件(... 目的:探讨增强CT图像纹理分析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病理分型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间在南通市肿瘤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NSCLC 61例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用纹理分析软件(Image J)勾画感兴趣区并提取和计算病灶图像纹理特征参数,比较不同病理类型及分期中这些纹理特征参数的差异,绘制ROC曲线评价纹理特征鉴别NSCLC病理分型及分期的价值。结果:增强图像上,肺腺癌及肺鳞癌积分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鉴别肺腺癌及肺鳞癌的AUC为0.720(95%CI:0.592~0.848),敏感度为0.93,特异度为0.53。积分密度和对比度在Ⅰ+Ⅱ期及Ⅲ期NSCLC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41),积分密度鉴别的AUC为0.823(95%CI:0.718~0.928),敏感度为0.89,特异度为0.70;对比度鉴别的AUC为0.667(95%CI:0.522~0.811),敏感度为0.42,特异度为0.89。结论:增强CT图像纹理分析在NSCLC病理分型及分期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纹理分析 积分密度 对比度 计算机断层增强扫描
下载PDF
膀胱癌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对膀胱癌肌层浸润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6
作者 鄂天娇 冯峰 +1 位作者 王小林 郑桂华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0-26,共7页
目的:探讨膀胱癌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VI-RADS)对膀胱癌肌层浸润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7例(101个病灶)膀胱癌患者术前1.5T多参数磁共振检查的影像资料,分别由2位医师通过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采用盲法分析... 目的:探讨膀胱癌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VI-RADS)对膀胱癌肌层浸润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7例(101个病灶)膀胱癌患者术前1.5T多参数磁共振检查的影像资料,分别由2位医师通过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采用盲法分析全部病灶的T2WI、弥散张量成像(DWI)及动态对比增强(DCE)图像,并根据VI-RADS进行评分,通过Kappa检验验证2位观察者评分一致性。以各病灶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2WI、DWI、DCE及VI-RADS评分对膀胱癌肌层浸润的诊断价值。结果:2位观察者VI-RADS评分一致性良好(Kappa值=0.923)。T2WI、DWI、DCE、VI-RADS评分对判断膀胱癌肌层浸润的灵敏度分别为85.00%、85.00%、90.00%、90.00%,特异度分别为98.77%、98.77%、98.77%、98.77%,准确度分别为83.17%、84.16%、84.16%、84.16%,AUC分别为0.978、0.981、0.965、0.986。T2WI、DWI、DCE及VI-RADS在非肌层浸润与肌层浸润病灶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I-RADS评分系统对评估膀胱癌病灶有无肌层浸润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多参数磁共振成像 膀胱肿瘤 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 肌层浸润
下载PDF
基于高分辨率T2WI的影像组学列线图预测直肠癌神经周围侵犯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彦松 丁勇生 +4 位作者 张益飞 张明珠 郑桂华 沈月红 葛亚琼 《肿瘤影像学》 2022年第2期130-138,共9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影像组学列线图预测直肠癌神经周围侵犯(perineural invasion,PNI)的价值。方法:回顾并入组南通市肿瘤医院2016年12月—2020年12月直肠癌患者164例,在高分辨率T2加权成像(T...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影像组学列线图预测直肠癌神经周围侵犯(perineural invasion,PNI)的价值。方法:回顾并入组南通市肿瘤医院2016年12月—2020年12月直肠癌患者164例,在高分辨率T2加权成像(T2-weighted imaging,T2WI)斜轴位上逐层勾画病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采用最大相关最小冗余对影像组学特征进行初步筛选,然后进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the 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回归分析降维,计算影像组学标签。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临床特征、MRI影像学表现、影像组学标签与PNI的关系并构建预测PNI的模型。结果:PNI发生率约29.9%(49/164),PNI阳性组和PNI阴性组之间肿瘤最大径、组织分化程度、T分期、N分期、环周切缘(circumferential resection margin,CRM)状态、壁外血管侵犯(extramural vascular invasion,EMVI)状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最终预测PNI的列线图包括组织分化程度、EMVI、影像组学标签,训练集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8(95%CI 0.82~0.95),验证集AUC为0.88(95%CI 0.74~1.00)。结论:基于高分辨率T2WI影像组学列线图能较好地预测直肠癌PN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影像组学 磁共振成像 神经周围浸润 列线图
下载PDF
良恶性滋养细胞疾病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18
作者 毛咪咪 周存凉 +2 位作者 冯峰 傅爱燕 石健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21年第4期511-518,共8页
目的:探讨MRI对良恶性滋养细胞疾病(GTD)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良性15例,恶性40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GTD的MRI表现。结果:15例良性病灶均位于宫腔,子宫肌层无受累;40例恶性病灶位于宫腔26例,宫颈管2例,均伴有子宫肌层浸润;... 目的:探讨MRI对良恶性滋养细胞疾病(GTD)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良性15例,恶性40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GTD的MRI表现。结果:15例良性病灶均位于宫腔,子宫肌层无受累;40例恶性病灶位于宫腔26例,宫颈管2例,均伴有子宫肌层浸润;位于子宫肌层12例,位于肌层的病灶,子宫结合带连续。MRI表现为病灶呈混杂信号影,T1WI于低信号中夹杂高信号者良性3例、恶性20例;增强扫描后40例恶性病变中10例呈动脉期强化,15例病灶分隔及实性部分中度以上强化,15例囊性病灶中央可见"暴风雪"样强化。良性均呈分隔状、渐进性持续性强化。31例恶性病变周围及肌层、宫旁可见增多增粗迂曲的流空血管影,5例良性病变宫旁见增多血管影,MR增强扫描显示清晰。结论:良恶性GTD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可以很好的显示肿瘤侵及范围,早期有助于提示良恶性,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滋养细胞疾病 磁共振成像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CT及MR表现及其影像学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龚海鹏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第18期68-69,共2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及MRI(核磁共振成像)表现及其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研究资料共45例,均为本院2014年3月—2019年5月期间收治经病理确诊为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均行CT及MRI检查,分析不同影像表现特征及...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及MRI(核磁共振成像)表现及其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研究资料共45例,均为本院2014年3月—2019年5月期间收治经病理确诊为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均行CT及MRI检查,分析不同影像表现特征及准确率。结果:CT良恶性诊断准确率为95.56%;MRI良恶性诊断准确率为93.33%;CT诊断患者多表现出病死坏死囊变,出血,点状钙化,软组织密度不均匀及病灶实质部分不均匀强化。MRI检查多呈现表现为高信号、低信号及混杂高信号,增强扫描后发现病灶实质部分均匀强化。结论:针对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可采用CT和MRI检查,均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并呈现详细清晰的病变特征,为治疗提供可靠依据,诊断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间质瘤 CT MRI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良恶性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MSCT和MR诊断意义 被引量:3
20
作者 毛雨婧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第18期205-206,共2页
目的:探讨良恶性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MSCT(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和MRI(核磁共振成像)诊断意义。方法:研究选择本院于2012年3月—2019年5月期间收治的良恶性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患者50例作为资料,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均行M... 目的:探讨良恶性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MSCT(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和MRI(核磁共振成像)诊断意义。方法:研究选择本院于2012年3月—2019年5月期间收治的良恶性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患者50例作为资料,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均行MSCT和MRI诊断,回顾性分析影像特征。结果:良性CT表现为主胰管扩张,扩张管径4~7mm。MRI信号特征为长T1,长T2的房囊状肿瘤,肿瘤大小3.5~4.5cm。恶性CT表现为主胰管局限性扩张,弥漫性扩张,扩张管径10~25mm,胰管实质内囊性病变显示长T1、长T2单房或多房囊状肿瘤。结论: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诊断中加强对MSCT和MRI应用利于对良恶性的鉴别,并清楚显示肿瘤形态、大小及位置,为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 多层螺旋CT 核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