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c17细胞在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肿瘤微环境中的表达及其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宋丽 尹海兵 +3 位作者 张珣磊 许峰 王燕 杨磊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8年第7期1418-1423,共6页
目的:观察CD8^+IL-17^+淋巴细胞(Tc17细胞)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 l squamous cel l carcinoma,ESCC)患者肿瘤微环境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69例ESCC患者的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染色法检测C... 目的:观察CD8^+IL-17^+淋巴细胞(Tc17细胞)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 l squamous cel l carcinoma,ESCC)患者肿瘤微环境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69例ESCC患者的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染色法检测CD8^+IL-17^+细胞的表达情况,结合患者临床及随访资料分析其表达水平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与癌旁间质中相比,ESCC癌巢中Tc17细胞表达水平增高(P<0.001);Tc17细胞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肿块大小、发生部位、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迁移及TNM分期无明显相关性(P>0.05)。生存分析显示Tc17高表达组总体生存期高于低表达组(P<0.05),早期ESCC中Tc17高表达组总体生存期高于低表达组(P=0.017),而在晚期ESCC中Tc17高表达组总体生存期虽高于低表达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42)。结论:Tcl7细胞在ESCC癌巢中表达增加,与预后呈正相关,尤其是在早期ESCC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Tcl7细胞 微环境
下载PDF
应用IMAC3蛋白芯片分析食管鳞癌患者血清蛋白质谱的变化 被引量:20
2
作者 刘茶珍 朱佩云 +5 位作者 施民新 刘继斌 廖萍 项翠琴 张一心 王文静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72-278,共7页
背景与目的:血清蛋白指纹图谱技术有助于筛选与食管上皮癌变相关的分子变化。本研究通过比较食管鳞癌患者与正常对照血清蛋白表达谱的差异,筛选食管鳞癌相关血清蛋白标志物并建立诊断模型,同时探讨其在食管鳞癌血清学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背景与目的:血清蛋白指纹图谱技术有助于筛选与食管上皮癌变相关的分子变化。本研究通过比较食管鳞癌患者与正常对照血清蛋白表达谱的差异,筛选食管鳞癌相关血清蛋白标志物并建立诊断模型,同时探讨其在食管鳞癌血清学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68例食管鳞癌患者和44例正常对照的血清,其中建模型组90例(55例为食管鳞癌,35例为正常对照),盲法筛选组22例(13例为食管鳞癌,9例为正常对照)。采用固定金属亲和表面(immobilized metalaffinity capture,IMAC3)芯片,经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urface enhanc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time of flight-mass spectrometry,SELDI-TOF-MS)测定得到蛋白质谱,通过Biomarker Wizard软件比较两组人群的血清蛋白质谱的差异,经生物信息学分析得到决策树模型并进行盲法验证。结果:在质荷比(m/z)1.5~20ku范围内,共检测到78个有效蛋白峰,其中25个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建模型组的蛋白质谱数据,通过1000次随机抽样,得到1000个决策树。结合3倍交叉证实方法,构建了"食管鳞癌-正常对照"分组诊断的20个决策树模型。用这20个决策树来对22个盲法筛选样本进行归类预测,预测正确的样本为18个,盲法验证的灵敏度为92.31%,特异度为66.67%。结论:应用SELDI-TOF-MS技术可以筛选出食管鳞癌相关的血清蛋白标志,建立的决策树模型可以对食管鳞癌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鳞状细胞 血清 肿瘤标志物 SELDI-TOF-MS 蛋白质组
下载PDF
SCD EXPRESS压力系统在预防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秦云霞 许容芳 +1 位作者 冒小平 王琳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6年第32期4643-4646,共4页
目的探讨SCD EXPRESS压力系统在预防恶性肿瘤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预防DVT管理小组,制定SCD EXPRESS压力系统操作流程并进行全员培训。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南通市肿瘤医院外科、妇科肿瘤患者120例,按入... 目的探讨SCD EXPRESS压力系统在预防恶性肿瘤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预防DVT管理小组,制定SCD EXPRESS压力系统操作流程并进行全员培训。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南通市肿瘤医院外科、妇科肿瘤患者12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使用SCD EXPRESS压力系统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比较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治疗护理耗时、每日治疗费用、平均住院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深静脉血栓发生率3.3%,对照组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2,P〈0.05)。观察组治疗护理耗时(6.73±1.04)h、平均住院日(10.71±1.05)d,低于对照组[(15.57±2.52)h,(17.00±1.80)d];满意度(93.50±5.50)分,高于对照组[(84.90±6.4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7.761,17.876,5.600;P〈0.05)。观察组患者每日治疗费用(624.38±85.21)元.对照组(593.62±71.74)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6,P〉0.05)。结论SCD EXPRESS压力系统可以有效预防恶性肿瘤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节约治疗护理耗时,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患者满意度,且不增加患者治疗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深静脉血栓形成 SCD EXPRESS压力系统 恶性肿瘤 护理
原文传递
WCX2蛋白芯片筛选食管鳞癌血清标志蛋白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刘茶珍 朱佩云 +5 位作者 施民新 刘继斌 王文静 廖萍 项翠琴 张一心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9期701-705,共5页
背景与目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有助于筛选食管上皮癌变相关的分子变化。本研究通过比较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患者和正常对照血清蛋白表达谱的差异,来筛选食管鳞癌相关血清蛋白标志物,为筛选和建立食管鳞癌早... 背景与目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有助于筛选食管上皮癌变相关的分子变化。本研究通过比较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患者和正常对照血清蛋白表达谱的差异,来筛选食管鳞癌相关血清蛋白标志物,为筛选和建立食管鳞癌早期诊断的血清学指标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采用弱阳离子交换芯片(WCX2)首先对训练组44对食管鳞癌患者和性别年龄匹配的正常对照血清蛋白表达谱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建立决策树分类模型后,对测试组进行盲法验证。结果:在质荷比(M/Z)2000~20000范围内,共检测到84个有效蛋白峰,其中28个峰差异有显著性(P<0.05)。自动选用M/Z为2545、3371、3746、5009、5021和15886的6个差异蛋白峰,建立食管鳞癌决策树分类模型,其灵敏度为93.18%(41/44),特异度为97.73%(43/44)。对测试组进行双盲检测,结果显示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27%(34/44)和75.00%(33/44)。结论:应用SELDI-TOF-MS技术可以筛选出食管鳞癌相关的血清蛋白标志,建立的决策树模型可能对食管鳞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肿瘤标志物 SELDI-TOF-MS 蛋白质组
下载PDF
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后淋巴漏合并皮瓣坏死的处理 被引量:4
5
作者 陈铁 蒋松琪 +2 位作者 江晓晖 陈志刚 谢湖阳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3年第6期546-547,共2页
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是普外科及泌尿外科常见术式,淋巴漏合并皮瓣坏死是其常见并发症.我科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38例,其中发生淋巴漏合并皮瓣坏死19例(50.0%),现将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探讨如下.
关键词 淋巴漏 皮瓣坏死 抗菌敷料 负压吸引
下载PDF
阴茎癌保留大隐静脉及属支的腹股沟淋巴结清扫疗效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徐海飞 王小林 陈红健 《交通医学》 2015年第6期614-616,共3页
目的 :分析阴茎癌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大隐静脉及属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行保留大隐静脉及属支的双侧腹股沟改良淋巴结清扫术的阴茎癌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21例患者中17例行阴茎部分切除术,4例... 目的 :分析阴茎癌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大隐静脉及属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行保留大隐静脉及属支的双侧腹股沟改良淋巴结清扫术的阴茎癌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21例患者中17例行阴茎部分切除术,4例行阴茎全切会阴部尿道造口术。术后住院时间9-30d,平均13d,手术时间98-150min,平均130min,术中出血量150-350m L,平均200m L。21例患者共行42侧淋巴结清扫,每侧清除淋巴结数目为2-19枚,平均12枚。21例均成功保留大隐静脉,其中保留3支属支及以上的14例,能够保留全部5根属支的仅有2例。共发生并发症9例,其中淋巴漏1例、切口感染2例、皮缘坏死1例、阴囊水肿5例,术后均好转。结论:对阴茎癌患者在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大隐静脉及属支,能够保证淋巴结清扫的效果,并发症少见,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茎癌 改良淋巴结清扫术 保留大隐静脉
下载PDF
胃癌患者胃液中外体的分离和鉴定
7
作者 顾建美 张金业 +1 位作者 徐海飞 刘红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0期777-779,共3页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胃液中是否存在外体(exosomes)。方法 用离心超滤和蔗糖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法从患者胃液中分离并纯化exosomes。透射电镜检测其大小和形态,并用Nanosight纳米微粒分析系统进行验证;western blot检测exosomes标志性蛋白...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胃液中是否存在外体(exosomes)。方法 用离心超滤和蔗糖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法从患者胃液中分离并纯化exosomes。透射电镜检测其大小和形态,并用Nanosight纳米微粒分析系统进行验证;western blot检测exosomes标志性蛋白CD9、CD63的表达。结果 透射电镜下观察分离的胃液exosomes呈椭圆形或碟状的囊泡结构,直径在40~100 nm,Nanosight纳米微粒分析系统证实其纯度为92.9%;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胃液来源exosomes表达标志性蛋白CD9、CD63。结论胃癌患者的胃液中存在exosom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胃液 外体 CD9 CD63
下载PDF
改良横结肠双腔造口术17例分析
8
作者 陈铁 蒋松琪 +2 位作者 江晓晖 陈志刚 李国兴 《交通医学》 2013年第6期679-679,681,共2页
目的:提出一种新式的横结肠双腔造口术并对其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对17例患者行改良横结肠双腔造口术,对其粪便转流效果及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7例改良横结肠双腔造口术手术时间25~40分钟,平均32分钟,17例患者术中失血... 目的:提出一种新式的横结肠双腔造口术并对其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对17例患者行改良横结肠双腔造口术,对其粪便转流效果及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7例改良横结肠双腔造口术手术时间25~40分钟,平均32分钟,17例患者术中失血均少于10mL,所有患者均达到了预期的粪便转流效果。住院期间未发生并发症。术后6例失随访,其余11例仅1例有轻度肠粘膜脱垂,未发现其他并发症。结论:改良横结肠双腔造口术能达到良好的粪便转流效果,且手术创伤小、术后管理方便、术后并发症少、造口美观,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直肠梗阻 横结肠双腔造口术 肠粘膜脱垂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35例诊治分析
9
作者 李鼎 蒋松琪 江晓晖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2年第4期323-325,共3页
目的总结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 33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极低危险性6例,低危险性10例,中危险性8例,高危险性9例。25例患者获随访1~3 a,其中2例... 目的总结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 33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极低危险性6例,低危险性10例,中危险性8例,高危险性9例。25例患者获随访1~3 a,其中2例死于肿瘤复发转移,1例术后28个月复发再行手术治疗,2例术后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其余20例患者术后定期复查,未再进行相关治疗。结论胃肠道间质瘤确诊依赖于术后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法,分子靶向治疗具有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微小RNA前体区域基因多态与肝细胞肝癌遗传易感性关联的研究 被引量:37
10
作者 张新伟 潘善东 +6 位作者 冯耀良 刘继斌 董静 张一心 陈建国 胡志斌 沈洪兵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39-243,共5页
目的 探讨微小RNA前体(pre-miRNA)区域基因多态与中国人群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包括确诊的HCC患者963例、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阳性对照829例和HBV... 目的 探讨微小RNA前体(pre-miRNA)区域基因多态与中国人群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包括确诊的HCC患者963例、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阳性对照829例和HBV阴性对照852名.选取pre-miRNA区域多态位点hsa-mir-146a rs2910164 C→G及hsa-mir-196-a2 rs11614913 T→C为研究位点,应用引物错配限制性分析(primer introduced restriction analysis-PCR,PIRA-PCR)方法进行多态性检测,应用logistic回归计算OR值及95%CI,比较不同基因型与HCC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 rs2910164位点3种基因型CC、CG、GG在病例组分布频率分别为34.5%(319/925)、48.6%(450/925)、16.9%(156/925),在HBV阳性对照组中分别为36.4%(274/753)、45.0%(339/753)、18.6%(140/753),在HBV阴性对照组中分别为36.1%(303/840)、46.0%(386/840)、18.0%(151/840).rs11614913位点3种基因型TT、CT、CC在病例组分布频率分别为29.7%(277/934)、48.1%(449/934)、22.3%(208/934),在HBV阳性对照组中分别为30.3%(238/785)、51.0%(400/785)、18.7%(147/785),在HBV阴性对照组中分别为28.6%(239/837)、49.8%(417/837)、21.6%(181/837).在调整年龄、性别、吸烟、饮酒因素后,未能发现两位点多态与HCC发病危险之间存在明显关联[与HBV阳性对照相比:hsa-mir-146a rs2910164(GC+GG对CC):校正0R=1.10,95%CI:0.90~1.36;hsa-mir-196-a2 rs11614913(CC+CT对TT):校正OR=1.01,95%CI:0.81~1. 25;与HBV阴性对照相比:hsa-mir-146a rs2910164(GC+GG对CC):校正OR=1.06,95%CI:0.87~1.29;hsa-mir-196-a2 rs11614913(CC+CT对TT):校正OR=0.94,95%CI:0.76~1.16].分别以年龄、性别、吸烟、饮酒进行分层分析也未能发现两多态位点与HCC发病风险相关联.结论 hsa-mir-146a rs2910164 C→G及hsa-mir-196-a2 rs11614913 T→C多态性可能不是中国人群HCC的易感性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S 多态性 单核苷酸 肝细胞
原文传递
let-7启动子区基因多态性与肝细胞肝癌遗传易感性的关联 被引量:5
11
作者 黄芳 胡铃敏 +2 位作者 刘继斌 张一心 胡志斌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093-1098,共6页
目的 探讨let-7启动子区域基因多态与中国人群肝细胞肝癌(HCC)易感性的关联.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以经确诊的1300例乙型肝炎病毒(HBV)阳性HCC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1344例HBV持续性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血液标本5ml... 目的 探讨let-7启动子区域基因多态与中国人群肝细胞肝癌(HCC)易感性的关联.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以经确诊的1300例乙型肝炎病毒(HBV)阳性HCC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1344例HBV持续性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血液标本5ml,提取基因组DNA.以let-7启动子区rs10877887和rs13293512为研究位点,应用TaqMan探针方法进行多态性检测,并用logistic回归计算OR(95%CI)值,比较不同基因型与HCC患病风险的关系.结果 rs10877887位点3种基因型TT、CT及CC在病例组分布频率分别为43.0% (542/1261)、44.7% (564/1261)及12.3%( 155/1261);在对照组中分别为44.0%( 581/1319)、44.4%( 585/1319)及11.6% (153/1319).rsl3293512位点3种基因型TT、CT及CC在病例组分布频率分别为32.0%( 406/1270)、48.1%(611/1270)及19.9% (253/1270),在对照组中分别为33.1% (427/1291)、49.4%( 638/1291)及17.5% (226/129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携带rs10877887位点至少1个突变等位基因C的个体与携带TT基因型的个体相比,HCC患病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C+ CT对TT:调整OR=1.05,95% CI:0.90~ 1.23);与携带TT基因型个体比较,携带rs13293512位点至少1个突变等位基因C的个体HCC患病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C+ CT对TT:调整OR=1.06,95% CI:0.89~ 1.25).两位点联合分析显示:携带0、1、2及3~4个突变等位基因C的患者在病例组分别占13.3%( 164/1235)、36.2% (447/1235)、33.0% (408/1235)及17.5% (216/1235),在对照组中分别占14.2% (181/1269)、37.0% (469/1269)、33.1% (420/1269)及15.7% (199/1269).携带1、2及3~4个突变等位基因C个体的HCC患病风险分别是不携带突变等位基因个体的1.05(0.81~1.34)、1.07(0.83~1.38)、1.22(0.91 ~ 1.62)倍,呈一致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Wald x2=1.79,P=0.181).结论 let-7启动子区域rs10877887和rs13293512位点多态改变可能不是中国人群HCC易感性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多态性 单核苷酸 疾病遗传易感性 LET-7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