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静疗小组模式在血液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冬梅 《中外医药研究》 2022年第9期78-80,共3页
目的:探讨静疗小组模式在血液肿瘤化疗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血液科收治的血液肿瘤PICC置管患者70例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 目的:探讨静疗小组模式在血液肿瘤化疗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血液科收治的血液肿瘤PICC置管患者70例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静疗小组模式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PICC置管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1次穿刺成功率、1次置管成功率、上腔静脉到位率高于对照组,平均置管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液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中采用静疗小组模式干预,能够提升PICC置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肿瘤 静疗小组模式 化疗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并发症
下载PDF
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2
作者 季晶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年第18期32-33,共2页
目的分析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我院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髓系白血病的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骨髓增生异常24例,急性髓系白血病72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 目的分析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我院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髓系白血病的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骨髓增生异常24例,急性髓系白血病72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马法兰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试验组采用地西他滨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2.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骨髓抑制伴发热发生率为20.83%,试验组骨髓抑制伴发热发生率为62.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髓系白血病有一定的效果,可以延缓病情的发展,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西他滨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急性髓系白血病
下载PDF
环孢素软胶囊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效果刍议 被引量:2
3
作者 季晶 《系统医学》 2019年第9期7-9,共3页
目的探究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采用环孢素软胶囊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的76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都来自该院2015年5月-2018年5月这一期间,并按照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比组采用司坦唑醇治疗,实验组在对比组前提下加用环孢素软胶囊治疗,并... 目的探究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采用环孢素软胶囊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的76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都来自该院2015年5月-2018年5月这一期间,并按照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比组采用司坦唑醇治疗,实验组在对比组前提下加用环孢素软胶囊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常规指标变化与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对比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63.16%,低于实验组患者的84.21%(χ^2=4.342 9,P=0.037 2);治疗前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与血小板水平的对比(t1=0.414 7,P1=0.679 6;t2=0.019 8,P2=0.984 2;t3=0.195 9,P3=0.845 2);治疗后对比组与实验组患者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与血小板水平明显比治疗前高(t1=9.761 6,P1=0.0000;t2=5.986 7,P2=0.000 0;t3=12.277 6,P3=0.000 0;t1’=16.948 8,P1’=0.000 0;t2’=9.609 9,P2’=0.000 0;t3’=17.566 7,P3’=0.000 0),且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提高幅度明显高于对比组(t1=5.417 2,P1=0.000 0;t2=2.276 4,P2=0.007 2;t3=3.757 1,P3=0.000 3);对比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52%,与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26%的比较(χ^2=0.238,P=0.394 9)。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采用环孢素软胶囊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孢素软件囊 再生障碍性贫血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γδT细胞亚群与红细胞生成素、血小板生成素水平关系
4
作者 曹翔 曹春燕 《临床军医杂志》 2023年第12期1309-1312,共4页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外周血γδT细胞亚群与红细胞生成素(EPO)、血小板生成素(TPO)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自2019年2月至2023年2月于通州区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部治疗的193例AA患者纳入AA组。另选取同期58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健康...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外周血γδT细胞亚群与红细胞生成素(EPO)、血小板生成素(TPO)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自2019年2月至2023年2月于通州区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部治疗的193例AA患者纳入AA组。另选取同期58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健康组。比较两组外周血γδT细胞亚群、EPO、TPO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外周血γδT细胞亚群、EPO、TPO水平对AA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A患者病情的危险因素。比较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患者外周血γδT细胞亚群、EPO、TPO水平。分析各指标联合检测对AA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及对患者病情加重的影响。于治疗后3个月将患者分为有效组(n=154)与无效组(n=39),比较两组治疗后γδT细胞亚群、EPO、TPO水平。结果AA组γδT细胞、CD4+γδT细胞、CD8^(+)γδT细胞、EPO、TPO水平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A患者外周血γδT细胞、CD8^(+)γδT细胞与EPO、TPO水平呈正相关(P<0.05)。重型组γδT细胞、CD4+γδT细胞、CD8^(+)γδT细胞、EPO、TPO水平高于非重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γδT细胞亚群、EPO、TPO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高于外周血γδT细胞亚群、EPO、TPO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血流感染、反复出血、γδT细胞>9.25%、CD4+γδT细胞>0.83%、CD8^(+)γδT细胞>4.28%、EPO>73.10 mU/ml、TPO>486.37 pg/ml是影响AA患者病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有效组治疗后γδT细胞、CD8^(+)γδT细胞、EPO、TPO水平低于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A患者外周血γδT细胞亚群、EPO、TPO异常升高是病情加重的危险因素,各指标联合检测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具有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γδT细胞亚群 红细胞生成素 血小板生成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