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常儿童下肢旋转解剖轴线发育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吕洪海 杭杲 +2 位作者 王彭 杜智军 赫荣国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21-24,共4页
目的绘制出6个月至15岁儿童正常下肢旋转解剖轴线的发育曲线,为诊断儿童股骨和胫骨旋转畸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抽取门诊体检的正常儿童149例,排除骨骼、肌肉及神经疾病和双侧下肢其他疾病引起的畸形,对每例儿童分别进行双侧下肢股... 目的绘制出6个月至15岁儿童正常下肢旋转解剖轴线的发育曲线,为诊断儿童股骨和胫骨旋转畸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抽取门诊体检的正常儿童149例,排除骨骼、肌肉及神经疾病和双侧下肢其他疾病引起的畸形,对每例儿童分别进行双侧下肢股骨旋转轴线角度(包括内旋角度、外旋角度)和胫骨旋转轴线角度测量,并根据年龄进行分组统计:6个月至2周岁21例;25个月至4周岁43例;5~12岁38例;12~15岁47例。将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婴儿时期股骨的内旋平均在40°(10°~60°),外旋平均在70°(45°~90°),直到12岁左右,髋关节内旋平均50°(25°~65°),外旋平均45°(25°~65°),随着年龄的增加,股骨内旋渐增大,而外旋不断减小;在婴儿期,大腿-足中轴角内旋平均5°(-30°~+20°),8岁时,大腿-足中轴角平均外旋10°(-5°~+30°),大腿-踝横轴角的测量结果与小腿-足中轴角的测量结果基本相似。结论儿童下肢旋转解剖轴线具有随着年龄增加而变化的特点,但在12岁左右不再有明显的改变。因此,在12岁以前诊断下肢旋转解剖轴线异常,应该考虑可能是发育中的正常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下肢旋转解剖轴线 解剖学 临床研究
下载PDF
使用Ilizarov技术治疗儿童长骨成角合并短缩畸形 被引量:1
2
作者 吕洪海 王彭 +1 位作者 张敏 杜智军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412-415,共4页
目的探讨Ilizarov技术在儿童长骨成角合并短缩畸形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使用Ilizarov技术,对13例儿童长骨成角合并短缩畸形进行治疗并观察其治疗效果。对全部病例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3~24个月,平均17个月。结果所有患者肢体延长5~8cm,平... 目的探讨Ilizarov技术在儿童长骨成角合并短缩畸形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使用Ilizarov技术,对13例儿童长骨成角合并短缩畸形进行治疗并观察其治疗效果。对全部病例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3~24个月,平均17个月。结果所有患者肢体延长5~8cm,平均6.3cm,成角矫正角度0°~10°。本组13例患者在缓慢逐渐延长的过程中,骨痂生长良好,合并成角畸形者在延长过程中通过调整Ilizarov支架而得到纠正,骨缺损、骨不连、假关节处在骨折端接触后愈合时间为3~5个月,平均4.1个月。膝关节、肘关节功能受限各1例,在去除支架后经功能锻炼和不同时间的治疗后逐渐恢复正常,因延长处愈合过快而导致该处再骨折患者1例,1例因股骨下段成纤维细胞瘤灶复发而导致手术失败,现在Ilizarov支架仍不能拆除。结论Ilizarov技术在治疗儿童长骨的成角和短缩畸形方面具有其他治疗方法不可比拟的作用,尤其适合于短缩和成角同时存在的病例;在治疗长骨不连接或假关节合并短缩、成角的病例更具有其他治疗措施不可替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IZAROV技术 骨延长术 儿童 长骨 成角畸形 短缩畸形
下载PDF
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儿童股骨前倾角测量中的应用
3
作者 吕洪海 王彭 +1 位作者 杜智军 吴忠伟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251-253,共3页
目的探讨重建的骨一软骨复合模型在测量股骨前倾角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人选儿童进行CT、MRI扫描股骨,并通过MIMICS和Geomagic软件进行重建股骨骨骼一软骨复合模型,在MIMICS软件的测量模板进行定点、线、面测量前倾角。并与在断... 目的探讨重建的骨一软骨复合模型在测量股骨前倾角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人选儿童进行CT、MRI扫描股骨,并通过MIMICS和Geomagic软件进行重建股骨骨骼一软骨复合模型,在MIMICS软件的测量模板进行定点、线、面测量前倾角。并与在断层CT上测量的前倾角相比较。结果重建的模型更为精确,逼真;利用模板测量的前倾角值变异小,与断层CT上测量的前倾角有显著差异。结论儿童三维股骨一软骨复合可视化模型接近真实,软件模板自动化,是测量小年龄儿童股骨前倾角的理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测量术 股骨 儿童
下载PDF
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先天性肘前翼状胬肉 被引量:2
4
作者 吕洪海 王彭 陈蔚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305-307,共3页
目的为Ilizarov技术在肘前翼状胬肉的治疗上积累理论和临床经验。方法通过1例肘前翼状胬肉使用Ilizarov技术治疗经过的回顾,复习国内外相关资料,系统回顾肘前翼状胬肉的发病机制和病理改变,设计一种带铰链的Ilizarov支架,每天延长1 mm,... 目的为Ilizarov技术在肘前翼状胬肉的治疗上积累理论和临床经验。方法通过1例肘前翼状胬肉使用Ilizarov技术治疗经过的回顾,复习国内外相关资料,系统回顾肘前翼状胬肉的发病机制和病理改变,设计一种带铰链的Ilizarov支架,每天延长1 mm,使肘关节伸直达理想状态;短缩桡骨,使桡骨小头基本复位,2个月后拆除延长支架,麻醉下进行肘关节功能锻炼,术后使用CPM机锻炼。结果随访2 a,肘关节在伸直位10°上僵硬,活动范围为0°,肘蹼部分存在,类似妊娠纹消失,桡骨小头基本复位,骨折处愈合良好,无成角畸形,肘关节间隙无改变,鹰嘴尖端有成骨反应,CT提示鹰嘴有陈旧性骨折,CT重建肘关节见关节间隙变窄,关节内有纤维组织生成,鹰嘴尖端与鹰嘴窝间隙消失,关节软骨面粗糙,鹰嘴窝变浅。结论Ilizarov技术治疗关节的屈曲挛缩是一种很好的措施,损伤小,疗效肯定,但不是治疗肘关节翼状胬肉的理想方法,尤其是大年龄儿童,更不是一种首选的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IZAROV技术 肘关节 肘前翼状胬肉 关节屈曲挛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